首屆外灘金融峰會開幕“金融開放、區塊鏈、低利率”成熱詞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記者 宋傑)10月27日,首屆外灘金融峰會在上海開幕。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和外灘金融峰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為峰會致辭,外灘金融峰會組委會秘書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秘書長、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海明主持峰會全體大會一。700餘位中外嘉賓出席峰會,參會的國內外機構達200餘家。

“外灘金融峰會”在市區指導下,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各組委會成員機構共同推出。峰會突出“非官方”、“國際化”、“專業化”定位,以開放的姿態廣邀全球財經政要、機構高管與學界領袖齊聚外灘,通過高水平的思想碰撞與觀點交鋒,分享真知灼見,以對話推動共識,以共識推動合作,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

外灘金融峰會設立組委會。首屆組委會主席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會主席陳元擔任、首屆組委會執行主席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擔任。

首屆外灘金融峰會為期三天,共設置七場全體大會和三場閉門會,主要聚焦金融開放、金融科技、財富管理等議題。並將發佈浦山基金會關於中美貿易的研究報告,頒發“浦山世界經濟學優秀論文獎”。

當前,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時期,新經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當中蘊含著機遇,也隱藏著風險。在27日上午舉行的全體大會I“開放與融通——全球視野下的新金融、新經濟”上,包括外灘金融峰會組委會主席、CF40常務理事會主席、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世界銀行第12任行長金墉,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原主席Lord Adair TURNER在內的十幾位中外嘉賓,從不同角度分享了他們對於新經濟、新金融的看法,區塊鏈、低利率、金融開放等話題成為焦點。

加強面向數字金融時代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陳元表示,區塊鏈技術現在已被廣泛應用到多個領域,區塊鏈技術能夠提高結算清算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也有力地推動了數字貨幣的創新與應用。CF40成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也在演講中透露,外匯局正在推動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跨境貿易融資、宏觀審慎管理中的應用場景。

但新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特別是當其應用在金融業務場景中時。陳元提醒,需要警惕新技術的安全漏洞,加強對新技術的引導和規範。陸磊也坦言,“當我們不太清楚某一種業態會向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必須注意風險管控。”

陸磊進一步建議,風險管控的基礎是真正有效的金融基礎設施,所以要抓住現代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核心環節,進一步加強面向數字金融時代的支付清算,存管結算、交易報告庫和中央對手方等建設,以實現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低的系統性風險概率。上海要真正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尤其要注意加強現代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英格蘭銀行副行長Sir Dave RAMSDEN強調了監管部門擁抱變化的重要性,認為想要有效地規範數字經濟,監管部門就必須要配備和運用合適的數字工具。他同時指出,包括金融技術在內的整個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正在出現裂痕,各個國家需要互相學習和合作以減緩這種趨勢。

金融開放要與雙支柱宏觀調控政策相配合

隨著一系列開放舉措的落地,當前我國金融開放已進入高水平的新階段。上海在擴大金融業開放過程中,更是一片重要的試驗田。

據陸磊透露,接下來,外匯局將推動QDLP試點在上海逐步常態化。發展人民幣利率外匯衍生品市場,研究推出人民幣利率期權,進一步豐富外匯期權等產品類型,建設開放的、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

回看歷史,滬港通在金融市場開放中起到了重要帶頭作用。CF40資深研究員肖鋼指出,滬港通的成功實踐對我國金融開放具有重要啟示:一是順應時代潮流與市場需求。二是幹事創業的擔當精神。三是勇於開拓創新。滬港通在制度設計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比如“訂單路由”模式(雙SPV架構),有效連接並深度融合兩個市場。四是攻堅克難、注意細節。五是漸進式推進。肖鋼指出,在額度管理和交易標的上,滬港通進行了循序漸進的推進。以額度管理為例,初期滬港通總額度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2016年8月取消總額度,2018年5月,每日額度擴大4倍至520億元。最後,肖鋼提到要注重投資者保護和審慎監管。“在滬港通推出的初期,我們大量開展了廣泛的投資者教育,做到全市場的培訓。兩地的證監會當時也簽署了跨境執法的合作備忘錄,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認定標準差異處理,監管信息共享,提供違法線索,協助調查取證和配合採取相關措施等作出了具體約定,填補了跨境執法的空白。”

肖鋼總結道,我國高水平金融開放意義重大。“金融開放涉及的具體制度、項目、方法不同,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同,但滬港通實踐經驗及其精神並不過時,對落實金融開放具有借鑑意義。”

推動高水平金融開放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金融開放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甚至金融風險。

對此,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表示,金融開放非常重要。但我們依然需要考慮一些特定的、特殊的政策機制來保證開放進程,同時維持金融和宏觀經濟的穩定。

這樣的政策機制會是貨幣政策嗎?黃益平等人的研究發現,第一,在面對金融衝擊的時候,貨幣政策有助於穩定宏觀經濟;第二,匯率體制從固定轉向浮動,貨幣政策穩定宏觀經濟的效果會大大加強;第三,在貨幣政策的基礎上,增加以跨境資本流動稅為代表的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宏觀經濟的穩定性會進一步提高。據此,黃益平指出,金融開放一定要與雙支柱宏觀調控政策相配合,尤其是重視宏觀審慎政策保障金融穩定。

應對低利率“新常態”

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各國都有自己的應對措施,最為典型的就是正在全球蔓延的低利率潮,甚至是零利率、負利率。Turner認為,全球範圍內,高企的儲蓄率可能會繼續超過不斷下降的投資需求,低利率將是未來幾十年的“新常態”。

具體到中國,CF40常務理事、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董事長繆建民分析稱,從人口結構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會遏制總需求並影響長期經濟增長,人口結構的變化可能使得未來數十年的利率都將保持在低位。

長期低利率有可能扭曲金融市場環境,損害經濟發展的內生性動力。以保險業為例,繆建民指出,長期低利率對保險公司資產端和負債端都將造成顯著影響,嚴重時可導致保險公司破產,危及行業發展基礎,無異於“灰犀牛”風險。

繆建民認為,面對低利率環境帶來的風險挑戰,應早做準備,優化商業模式、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預期管理和逆週期管理,重塑我國保險發展韌性。一是要優化商業模式,夯實保險韌性基礎。二是要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增強保險韌性支撐。三是要加強預期管理和逆週期管理,增強保險韌性建設的可持續性。

金墉表示,儘管目前的投資回報率較低,但全球正在面臨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尤其是新興市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爆發式增長,這正是一個機會。他給出一組數據:從現在到2035,全球新興市場將需要超過40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相當於每年2.3萬億美元。新興市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佔全球總需求超過60%。

“中國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拓展了新的實踐,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為國際投資帶來新的機遇。”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彭純介紹,據統計,2016年到203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巨大,其中電力行業投資需求約14.7萬億美元,交通行業投資需求約8.4萬億美元,潛在需求巨大。

金墉強調,在新興市場投資中,有效識別和控制風險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尤其需要一個專業的團隊,要了解當地市場,而且要因地制宜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合作。

Turner則認為,除了新興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需求外,事實上,發達經濟體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如能出臺富有雄心的政策、加速創新、加大投資,那麼重工業和重型運輸等行業可能在本世紀中葉實現零碳排放,且此舉對全球經濟而言成本極小。

“減少浪費的投資,增加建設零碳經濟的投資,不僅是為了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也能幫助我們抵禦低利率‘新常態’所帶來的宏觀經濟挑戰,對中國和世界而言都是雙贏。”Turner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