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低利率+低增長”或將加大全球債務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令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下行風險加大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為穩定金融市場以及為實體經濟“輸血”,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紛紛開足馬力,加碼量化寬鬆,同時提高財政支持力度。

面對由疫情衝擊帶來的市場信心受挫以及流動性緊張,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為市場注入流動性,以穩定投資者信心。與此同時,施以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將為經濟帶來更直接的支撐作用。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低利率+低增長”的組合或將增加國家主權債務以及企業債務槓桿率,加重債務負擔和債務風險。而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狀況,降低了貨幣政策的可操作空間,也削弱了政策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而經濟的低迷又將迫使政府和企業繼續增加槓桿率,由此強化了循環。

疫情加速全球債務規模上升

國際金融協會(IIF)4月7日表示,隨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財政措施全面展開,全球債務負擔將在2020年大幅上升。上個月,全球政府債券發行總額飆升至2.1萬億美元的創紀錄高位,是2017年至2019年平均0.9萬億美元的兩倍多。根據IIF的預測,如果政府淨借款在2019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並且全球經濟活動名義上收縮3%,那麼今年全球債務佔比將從GDP的322%激增到342%以上。

總體而言,IIF認為,2019年,全球所有行業的債務增長超過10萬億美元,超過255萬億美元。目前全球債務佔GDP的比例超過322%,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高出40個百分點。新興市場的外匯債務目前超過5.3萬億美元。除中國外,外匯債務佔新興市場(金融領域除外)債務的20%。並且,有超過20萬億美元的全球債券和貸款將在2020年底到期,其中4.3萬億美元來自新興市場。到2020年底,新興市場將需要再融資7300億美元的外匯債務。

如何處理已如此龐大的全球債務,值得深思。更重要的是,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不得不採取更多財政刺激的情況下,或將進一步加劇全球債務壓力。目前各主要受到疫情衝擊的國家,已經開始不斷加碼實施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為確保資金來源而需要融資的規模也正在不斷擴大。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3月底簽署了一份規模達2.2萬億美元的第三輪經濟刺激計劃。並且,特朗普繼續呼籲推出規模約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旨在為道路、橋樑、鐵路或其他公共工程項目建設和維修提供資金。但如何為這一龐大的基建項目計劃融資,仍舊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關鍵問題。

根據富國銀行估算,由於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展開經濟刺激計劃籌措資金,美國政府二季度的美元債務或將增加1.4萬億美元。並且預計,美國2020財年聯邦預算赤字可能增至2.4萬億美元,佔GDP的11.2%,這將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大赤字GDP佔比。

另外,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產生的衝擊,日本政府也已經確定第三輪緊急經濟對策與2020年度補充預算案,財政支出約為39.5萬億日元,總規模將達史上最大規模108.2萬億日元。為確保財政來源,日本政府將發行16.8萬億日元國債,其中為彌補財政赤字而發行的赤字國債約佔14.5萬億日元。

債務風險及壓力持續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積極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是當前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當務之急。然而,資金並不能憑空而來,政府債務的增長以及槓桿率的提高或將難以避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表示,美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所作出的強有力的經濟政策反應將減輕衝擊,但卻加劇了中期財政風險。而財政赤字大幅增加、債務積累速度加快,將給美國的財政實力和主權信用狀況造成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無疑加重了本就已站在懸崖邊上的全球債務風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沒有突發的疫情,“低利率+低增長”也已令全球債務岌岌可危。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為應對金融危機而採取的全球性低利率政策也並未完全退出,而長期的低利率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銀行研究院分析稱,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當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實體經濟部門經營難度加大、資金週轉不暢,實體經濟部門被迫增加負債,提高槓杆率。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規模會抑制企業投資者意願,不利於發揮企業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形成了“高債務—投資下降—經濟增長下降—高債務”的正向強化循環,最終導致企業部門債務高企和全社會槓桿率的提升。而槓桿率過高會導致債務風險快速累積。為防止發生債務風險所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貨幣政策不得不壓低利率,使低利率長期存在。

信用評級機構標普表示,未來12個月,信用評級為“垃圾級”的歐洲企業的違約率可能會增加近三倍,達到8%。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從實體經濟來看,歷經長期的寬鬆貨幣之後,2019年,美國非金融企業的槓桿水平升至歷史峰值。疫情衝擊的長期化,一方面將導致企業股價下挫、資產縮水;另一方面則會長久拖累企業的未來現金流。由此,美國企業部門的違約風險急劇攀升,能源、非必需消費等行業正在成為風險短板。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