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怎麼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

剛子與阿黃


1、栽培料配方

(1)農作物秸稈粉74.5%、麩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2)木屑75%、麩皮20%、磷肥1%、石膏1%、腐殖土3%。

(3) 棉籽殼75%、麩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

(4) 玉米芯40%(粉碎)、木屑20%、豆殼15%、麩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

2、菌袋製作與培養

以上培養料的料水比為1∶1.3,拌好料後,堆積發酵20天,料溫最高達到60-65℃,含水量達60%左右。然後裝袋,規格17*33cm的塑料袋,每袋裝料0.5-0.6kg。在100℃溫度下,常壓消毒10h,冷卻後,菌袋兩端接入菌種。

培養:在20-22℃溫度下培養30-35天,菌絲體能夠長滿袋,就可以進行栽培了。

3、栽培方法

(1)室內脫袋栽培。菇房使用必潔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劑消毒後即可栽培。先在每層床面上鋪塑料布,在上面放入3-4cm厚的腐殖土,拍平,脫去塑料袋,將菌棒逐個排列在床架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列17釐米×33cm的塑料菌袋40個左右。排完菌棒後輕噴水1次,及時覆土3~5cm,表面蓋2 cm厚的竹葉或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溼潤,1個月後可長出子實體。南方地區3月10日至4月20日出菇最佳,北方地區日光溫室在2-4月能夠出菇。

(2)室外脫袋栽培。選擇光照為三分陽七分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m,深15~20cm。整好畦後噴水或輕澆水一次,用必潔仕牌二氧化氯消毒劑5000倍液噴霧消毒。脫袋排菌棒和出菇方法與室內栽培相同,菌袋直接接觸土壤。注意畦內溫度變化,溫度需要保持12-22℃之間,保持散射光條件,防止陽光直射。

4、管理措施:羊肚菌喜溼,生長環境必須保持空氣相對溼度80%-95%。在室外栽培,冬季尤其是早春,南方雨水較多,溫度合適,則菌絲體、子實體生長良好。如早春遇乾旱,必須適時澆水。早春在幾周之內有4~16℃的低溫條件,能刺激羊肚菌子實體的形成;如果這時溫度變化劇烈(低於4℃或高出16℃),都會影響子實體的發育。北方日光溫室如果相對溼度低,應該澆水,提高空氣溼度。總之,在早春對羊肚菌保持適宜的溫溼度條件是栽培成功的關鍵。


農村廚娘曉曉


羊肚菌栽培由於地區不同,栽培技術也有很大不同,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我熟悉的冀北地區羊肚菌栽培技術!

羊肚菌如何種植?羊肚菌是一種名貴的食藥用菌,市場價值極高,其傳統利用方式為野生採集,受環境和氣候的變化影響,產量逐年減少,市場供不應求。現在人工栽培是解決市場需求的有效途徑。下面將冀北地區羊肚菌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菌種選擇

目前廣泛用於人工栽培的有梯稜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兩個菌株 。菌種的好壞是栽培成功的關鍵,是重中之重。要選擇經過出菇試驗的菌種,到有資質、信譽好、有羊肚菌育種及栽培經驗、技術有保障的菌種廠購買。

2 土壤選擇

輕壤土好於中壤土,中壤土好於粘土,土壤“肥力”越高越好。如果進行土壤改良增加肥力,不論使用農家肥,還是其他腐質材料都要在春天進行,要經過一個夏季的再次腐熟,防止出現添加物腐熟不充分而起到負面影響。

3 栽培設施

目前冀北地區生產羊肚菌的設施棚室,主要有3種模式:分別是蔬菜暖棚、香菇出菇棚、簡易冷棚。從栽培成本上考慮,儘可能利用閒置暖棚或低能暖棚生產羊肚菌。

4 栽培時間的確定

羊肚菌栽培時間的確定要遵循2個原則:一是溫度限制,地溫在20℃以下才能進行播種,否則易產生雜菌汙染;二是有效發菌時間,是指氣溫在 5~20 ℃的時間應該滿足40~60d 。根據自然氣候、栽培設施等條件合理安排栽培時間。冷棚和香菇出菇棚栽培在 9月中下旬播種, 10月上中旬擺放營養袋, 11月中下旬進入越冬管理,次年 4 月上中旬開始出菇, 5 月下旬或 6 月上旬生產週期結束;暖棚栽培在 9 月中下旬播種,10 月上中旬擺放營養袋, 11 月中下旬進行低溫刺激,12 月上中旬進入出菇期管理, 12 月下旬開始出菇,次年4月下旬或5月上中旬生產週期結束。

5 栽培技術

5.1整地及畦床製作

在播種前10天左右,將清理乾淨的土地進行一次大水澆灌,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待到土壤稍幹後,將地面撒上生石灰進行翻耕,深度在15~20cm ;地上床一般床畦寬度1~1.2m ,長度視棚室規格而定,床溝寬度在 0.3~0.4m 。

5.2播種

如果有低溫保存條件的可以提前購買,否則就要現播現買,因在播種季節氣溫還較高,菌種的溫度一旦超過25℃就會影響活力。將菌種掰成均勻小塊然後撒播在畦床上,並進行覆土,厚度2~3cm 。畦床表面菌種量佔播種總量的15%~20% ,利於菌絲封面抗雜。羊肚菌栽培每667m2地用種量175~200kg 。

5.3發菌期管理

土壤表面以下3cm 處溫度控制在16~20 ℃ ;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60%~70% ;定時通風,保持棚內空氣的新鮮。發菌期間儘量少澆水,如果土壤表面太乾,可適當噴霧狀水。

5.4營養袋擺放

營養袋的主要原料為麥粒、麥麩、稻殼、木屑、石膏、石灰等。羊肚菌播種後10~12d ,土壤表面就會出現大量的分生孢子,即白白的一層菌絲,此時擺放營養袋。每平方米均勻的擺放3~4袋即可。擺放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將營養袋運至栽培場地,一手拿營養袋,一手拿事先做好的釘牌(如香菇刺孔釘牌)在營養袋的側面打孔,並迅速將營養袋打孔面向下襬放在畦床表面。注意:營養袋刺孔後要迅速擺放到畦床的分生孢子上,因營養袋內部為全熟料,時間過長易生雜菌。

5.5出菇期管理

5.5.1催蕾期管理

土壤表面溫度為 15~20 ℃ ,土壤表面以下 2~3cm 處溫度為 10~16℃ ;土壤含水量達到 28%~33%,每3~5 天澆一次霧狀水,保持土壤表面溼潤即可,空氣相對溼度要保持在 85%~95% ;保持一定散射光照射;定時通風換氣,確保氧氣的正常供應。

5.5.2子囊果形成後的管理

羊肚菌從針狀原基形成到採收需要 15~20 天的時間,此階段的氣溫應控制在 16~20 ℃ ,土壤溫度控制在12~16 ℃ ;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6%~30%為宜;空氣相對溼度在85%~95% 。在適宜的光照強度下,每 24 小時照射時間在16~18h 。

5.5.3採收

成熟的羊肚菌要及時採收,避免過熟影響品質。當子囊果菌蓋表面的脊和凹坑明顯開裂,子囊果柄部出現或快要出現“白毛”時就要及時採摘。採摘時右手執刀,左手戴手套後輕輕捏住菌蓋,右手用刀在菌柄與地表交界處成45°角,兩面向下斜切,呈“ V ”字形切口,左右晃動將子囊果摘下,避免菌柄攜帶泥土。將乾淨的子囊果小心的置於籃子內,便於後期烘製或銷售。

6 病蟲害防治

6.1病害

目前發現的出菇期病害有枯萎病和白粉病兩種,枯萎病害易發生在環境溫度長時間超過 22 ℃ 的高溼條件,預防方法主要是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生產廢棄物,發現汙染源要及時清理掉,嚴格控制環境溫度和溼度。白粉病常因菌種、營養袋或土壤處理不當攜帶,發病時子囊果表面有白粉狀侵染物,病菌侵染子囊果後腐爛,且傳播速度較快,溫度在20 ℃以上,3~5d 會侵染整個子囊果,並具有較強的傳染力。預防方法和枯萎病相同。

6.2蟲害

冀北地區羊肚菌栽培要經歷一個寒冷的冬季,故此蟲害較少。但如果土壤改良添加的牲畜糞便、植物秸稈發酵不完全、上一年該地塊種植易生蟲的植物等就會發生蟲害,尤以發酵不完全的雞糞嚴重。治療也是以預防為主,土壤改良所添加的牲畜糞便、植物秸稈一定要發酵完全,生產前要問清楚該地塊上年種植哪種植物等,根據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一旦發生蟲害,使用“黃板”誘殺,絕對不能使用藥物。

7 加工

目前羊肚菌的銷售有2 種形式,一種是鮮品銷售,一種是幹品銷售。幹品分為自然曬乾和烤乾。自然曬乾常採用曬乾、風乾和陰乾。優點是不需要特殊的設備,簡單易行、成本較低,缺點是乾燥過程比較緩慢、不能人為控制、保存期易生蟲害、產品質量浮動大、受氣候影響比較大。烤乾即熱風乾燥,乾燥的過程是將熱量以熱空氣的形式傳遞至羊肚菌子囊果表面,逐漸將子囊果的水分帶走,最終達到徹底乾燥的目的。在乾燥過程中溫度控制遵循先低後高的原則,通風排潮,防止將子囊果“烤熟”影響品質。烤乾的子囊果外型及色澤好,保存時間長。


以上就是冀北地區羊肚菌栽培技術的全部要點,如果您也想種植羊肚菌,不妨多學習其他人的種植經驗!


新鮮水果最好吃


區域化栽培是羊肚菌栽培長期倡導的一個概念。羊肚菌栽培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死技術,發展羊肚菌時務必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資源情況進行匹配,設計全面的可持續執行項目方案來發展羊肚菌,一味地照搬風險頗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