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內向的人精神內耗很嚴重?

活動中心17653708


這個問題我來幫你解答吧,這個問題我們迴歸到心理學的知識。

1、心理學當中有個模型叫做榮格模型,大致說了有一個座標橫座標是外向-內向,縱座標是理性-感性

2、那麼我們如何去區分內向和外向的人呢,其實就是要看他的能量來源是在哪裡了

3、內向的人能量來源與自身,通過獨處可以使自己能量滿滿,一個人宅著也不會無聊,他們害怕交際,因為交際會使他們覺得不自在,所以他們在交際的時候展現的並不是原來的自己是通過調整後的自己,在這個調整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力,所以會使自己特別的容易疲乏的原因

4、外向的人正好恰恰相反,外向的人喜歡交際,他們的能量來源恰恰是通過與人交流得來的,他們和人交際會覺得身心愉悅能量滿滿,而獨處卻會使他們覺得特別的無聊會消耗他們的能量,這一點能量消耗和內向者的調整狀態是相反的

5、但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的人都沒有好壞之分,這只是人的性格特點,而且人在不同的時期內向和外向是會有變化的,所以會有很多雙重甚至更多重的人格的人

希望這些回答會對你有幫助。


小白職場攻略


我是個精神內耗特別嚴重的人。不知道生活中是不是有和我情況類似的人。

先從我爸媽婚姻說起吧。自從在學校學了點心理學知識,我有一天忽然發現,在外貌上,我可能比較會長,吸收了爸媽的大部分優點;但在性格上,卻是毫不懷疑的吸收了父母所有的負面——爸爸總是妥協、忍讓、討好,他是個對生活之美有追求的人卻總是在現實生活中犧牲壓抑自己;媽媽性格強勢,但又不是一個理性的人,情緒化很嚴重,控制慾強但又不是很成熟。

從小到大,我從父母相處的模式中沒有感受到婚姻是件幸福的事,它更像是一種互相的消耗和傷害。我爸不斷的討好讓我抓狂,我媽的專制而情緒化讓我絕望。但作為一個女人,我也能感覺到我媽在婚姻裡的感情訴求總是得不到關照,不知道是我爸太遲鈍還是怎樣,雖然他是一個很善良的有些迂腐了的人。也許這也是為什麼這段婚姻是兩個好人的組合卻總不能琴瑟相和的原因之一吧。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媽很喜歡旅遊,但是她最大的願望不是每次總是自己一個人和朋友出行,而是希望能和老伴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可我爸卻總是不響應。他說自己以前上班的時候因為工作到處跑現在就想在家待著,外面也沒什麼意思;要不就說因為要每週去看奶奶,父母在不能遠遊;要麼就說出去旅遊耽誤炒股,不想去。總之每次出遠門,都是媽媽跟朋友去,而不是和老伴去。這對一個女人來說,雖然可以理解另一半有另一半的喜好,要尊重,但負面情緒的堆積總是難免的。站在女性的立場,我是很能理解這種痛苦的。

最近一次的家庭矛盾,持續了很長時間,在我最終不得不用比較極端的方式干預下,雖然緩解了,但媽媽提出一個要求:想和爸爸一起旅行一次。這次爸爸很爽快的答應了,還要媽媽趕緊報名,非常配合。

媽媽走後,我打趣道:“老爸,你總算想開了,也知道享受一下生活了。你說你們兩個退休老人經常出去走走看看多好。”我爸卻嘆了口氣,他把這次旅行,又當做了一種討好對方的方式,完全是勉為其難的妥協,而不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不知道為什麼,我的心情跟著灰暗了下來。如果換做我,這樣的旅行,我是真的不想去了。

我在這種生活模式下長久的生活,似乎長成了他們倆的綜合體:既是壓抑討好型人格,又極端情緒化,很容易就崩潰狂躁。從小到大我從來沒在男生面前有過任何傲嬌的行為和態度,從來不提任何要求,覺得自己不招人待見,沒資格要求這個要求那個。這種習慣帶到婚姻裡,把老豬惹毛過好幾次,因為我每次需要他幫我做些什麼的時候,總是使用小心翼翼的疑問句:你可以………………嗎?能不能……呀?生活中只要不是萬不得已,我都不想求他,都自己扛著,導致老豬吵我好幾次,有什麼事兒怎麼就不能給他打電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怕麻煩別人,打擾別人,就連懷孕期間出血好幾次,也沒吭聲,自己跑醫院去。

老豬曾經教育過我,你總是怕麻煩別人,其實也是怕別人來麻煩你。也許是吧,我對親密關係總是有種本能的恐懼,雖然內心特別渴望。

在老豬的影響下,我感覺自己漸漸放鬆許多,有時候覺得自己已經跟從前的自己慢慢不一樣了,甚至有老同學說我比從前有趣多了。可是情緒崩潰的時候,我自己都吃驚的發現,和從前我媽發飆的樣子一模一樣。在內心深處,我還是緊張的、敏感的、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只要一點點刺激,就好像我媽附體了一樣,無法控制的做出可怕的事情來,傷害到家人和自己。

心裡頭擠壓了無數的不如意,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出口宣洩,導致自己成了一個不定時炸彈。每次爆發過後,我又陷入深深的自責與愧疚,在這樣的循環中自我的內耗越來越嚴重。我覺得我爸看我挺透的,關於我的婚姻,他曾經說過:“不管找個不好的男人還是好男人,你都感覺不到幸福。一個不好的男人,你會覺得他把你往深淵裡拖;一個好男人,你總會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會因為自卑而不快樂。再加上生活中林林總總的現實問題帶來的分歧和矛盾,你就更難快樂了。

好像就是這樣。我對自己和生活也有很多訴求和期望,可是因為自卑,因為情緒的內耗往往舉步維艱。生活中總是不自覺的就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但情緒積累到一定的點,卻又爆發的像個面目猙獰的魔鬼,讓人生厭。我一邊害怕別人的厭煩,一邊又逃避別人的好。

行動無力導致現實不給力,看不開導致自己不可愛,這就是內耗帶來的可怕後果


慣性呆萌


因為他不願意把自己和外界衝突,他設置了一個與外界屏蔽的保護層。看著他與外界毫無衝突,然而,他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內界。

這樣的人一般都比較善良。但是同時也反映一個問題,就是他處理不好他與外界的關係,就導致他比較注重內界,而其實,人的注意力放在哪裡,哪裡就容易出問題。

我曾經在前二十年封閉外界,倒不是說不和人說話,而是極少注意外界發生了什麼,也不和人打交道,除非迫不得已。

別人都說我特立獨行,而實際上,我在初中的時候就每天拷問自己,注意,是拷問,不是問,那種直擊靈魂的問是很痛苦的,每天問自己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你是為什麼而存在,這個世界對你來說是什麼,你對世界又是什麼,一個初中小屁孩,一直想這些根本想不懂的問題,那時候老師說我很像林黛玉,每天眼神裡都是憂鬱,那時候氣質也是偏向憂鬱型的。其實表面上我和任何人不發生衝突,因為我的注意力注意不到他們,那時候不是沒有流言蜚語或者惡意中傷的話的,可以我根本不在乎,因為注意力並不放在外界,一直放在內界的控制上。因為前兩天剛想好的一種答案,可能過兩天苦苦思考又將前一個答案推翻,再過兩天又開始比較這些答案的優劣,然後又開始風起雲湧,真的是很痛苦的,就是別人看你雲淡風輕,實際上你早已是波濤暗湧,一直用精神控制著自己不要崩潰,控制著這些觀點駁倒另一些觀點,所謂一個人的戰鬥,是很深沉也很痛苦的,而且沒有人能體會和感受到。我的姐姐哥哥們都說十分羨慕我有很好的家庭,而是二十年來我從來沒有任何感受到美好的時候,因為那些我都不在意,我只在意內心的心理感受和心中所思所想,就是所謂的過獨了。精神內耗嚴重是因為想太多。


蘭音如風


內向不會引起精神內耗,內在衝突才會引起精神內耗。

澄清關於內向的誤區

心理學研究發現,“內向”只是人的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類型。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內向者與外向者的區別是,內向者的大腦前額皮層灰質比外向者的更厚、更大。

前額皮層的主要作用是抽象認知與自我控制、記憶與注意、計劃與策略、思考與內省等。

內向者大腦這一區域體積更大,就意味著他們會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抽象思考和內在體驗上。

抽象思考和內在體驗與“精神內耗”不同,因為前者的感受是愉悅感、充實感、提升感;後者的感受是消耗感、疲憊感、喪失感。

產生“精神內耗”的原因

真正的“精神內耗”是由個體內在衝突導致的。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t自卑&敏感

自卑、敏感的人,遇事多思多慮、膽小猶豫,導致精神內耗嚴重。

面對同樣一件事,內心有自卑情緒的人會更注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並反覆揣摩和放大它們的含義。

所以,許多人會說“自卑很難、敏感很累”,就是因為太在意外界,而欠缺對自己我的愛與接納。

2、\t討好&忍讓

討好型人格的人容易在人際關係中以“犧牲自我感受”為代價取悅他人。

當一個人把他人的喜怒哀樂凌駕於自我的情感體驗之上時,個體內部的矛盾感就產生了。畢竟人非聖賢,處處壓抑自我的感受,照顧他人的想法是需要“思想鬥爭”的。

因此,委曲求全不能使人感到愉快,過度為他人著想也會消耗很多精力。

3、\t需矯正的心理

悲觀思想、負面情緒、創傷心理、完美主義、焦慮症、強迫症等需要矯正的心理都會產生嚴重的“精神內耗”,這裡不再一一贅述。

避免“精神內耗”3種方法:

1、\t修正不合理認知

很多人對自己和外界存在不合理認知,這些認知可能是從原生家庭習得的,也可能是長期思維習慣的固有模式。

總之,修正不合理認知的重難點是:意識到“我”的認知存在問題。大量的人陷於“精神內耗”無法自拔的原因就在於,有問題而不自知。

2、\t自我同一性的養成

充分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可為”與“不可為”,“能為”與“不能為”分別是什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擁有什麼、欠缺什麼……

努力讓自己感受到平衡而不是矛盾,讓行為與意志相協調而不是相違背。

3、\t增強內心的柔軟度

很多時候,我們感受到一種自我的消耗,恰恰是因為內心不夠柔軟。我們總是認為,忍耐痛苦、掩飾疲憊、隱藏脆弱就是堅強,實則不然。

讓自己柔軟,接受自己並不完美,也不對自己做太嚴格的要求;讓自己柔軟,接受他人並不完美,也不對他人抱太深的執念。

當自己產生負面情緒時,學會安慰自己、原諒自己、鼓勵自己,不要一味地逼迫自己。

總之,“精神內耗”的人是很辛苦的,他們的“苦”在於內心時刻在鬥爭,但外表卻風平浪靜。希望他們能加強對自己的關注,儘早擁有協調、愉悅的內心世界。

心理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個人成長、婚姻情感等方向心理諮詢。關注我,隨時線上交流,瞭解更多心理學乾貨。

心理姐


性格外向的人與多巴胺、腎上腺素、精力消耗、交感神經系統相聯繫、性格內向的人與乙酰

膽鹼、精力儲備得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相聯繫。

而多巴胺是一種強有力的神經遞質、與運動、注意、警覺狀態和學習最為有關。

太多的多巴胺似乎會導致幻覺和妄想、太少的多巴胺則會導致驚恐和啟動隨意動作(受意志控制的動作)

的無能為力。而且與無意義感、昏睡無力和疼痛等有關。多巴胺也會導致注意力缺乏和退縮。

性格外向的人對多巴胺不敏感、所以需要大量的多巴胺、那麼他們怎樣獲得足夠的多巴胺呢?

大腦的某些部位會釋放一些多巴胺、但是外向性格人需要多巴胺的夥伴、腎上腺素、它從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總釋放出來。

使大腦中具有更多的多巴胺,所以、性格外向的人越活躍、就會越多的快樂感被激發、是多巴胺增多、當遊地方去、有朋友一起玩時、性格外向

的人感覺很棒。

另一方面、性格內向的人、對多巴胺有著高度的敏感、太多的多巴胺會使他們感到刺激太多。

性格內向的人、在他們佔優勢的神經傳導通路上使用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神經遞質、乙酰膽鹼、是與大腦和身體中的許多

重要的技能有關的另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影響我們的注意力和學習(特別是感性知識的學習)。

影響我們維持一種平靜、活潑的情感、以及利用長時間記憶、發動有意的動作等。

當我們在思考和體驗時、它能刺激我們產生一種美好的情感。

總而言之、書中作者認為那些神經遞質在哪些神經傳導通路或轉給你移動、以及這些神經遞質與不同的自主

神經中樞是如何聯繫的、是解開個性之謎的重要因素。

有才有料有趣的公眾號 大智微課 歡迎你的加入。


表白文案


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一、內向的人把心事藏在心裡。

內向的人把心事藏在心裡,不喜歡向別人傾訴。當他高興的時候,沒有人分享;當他憤怒的時候,沒有地方發洩;當他悲傷的時侯,沒有人安慰;當他煩惱的時候,沒有人排解;當他憂愁的時候,沒有人分擔。所有的心事自己扛,扛不了寧可倒下也不一吐為快。

二、內向的人不愛說話。

內向的人不愛說話,當別人在花言巧語地溜鬚拍馬的時候,他卻在默默無聞地埋頭苦幹。在這個幹得好不如說得好的時代,他掉隊、落伍、被淘汰出局了。哪怕他能力再強,工作再認真、努力,也不招人待見,總是受到別人的孤立、排擠和打壓。他的能力比別人強,工作比別人認真、努力,卻沒別人受歡迎。一次次的努力和一次次的失望讓他心力交瘁。

三、內向的人不愛交朋友。

內向的人喜歡安靜,不喜歡熱鬧,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著,不喜歡和朋友在一起玩耍。內向、孤僻和不合群的性格讓他沒朋友。他倒自得其樂,樂得清靜。可是,當他陷入困境的時候,卻孤立無援。所以,他活得累。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內向的人,因為不愛說話和不愛交朋友,所以他的人生路寸步難行,甚至走上窮途末路;而性格外向的人,因為愛說話和愛交朋友,所以他的人生路暢通無阻,甚至越走越寬。





快樂的李雪峰


我覺得擁有內向氣質特點的人之所以內耗嚴重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自我與環境的衝突。

氣質類型中的內向和外向描述的是個體心理活動的指向性,內向朝內,外向朝外。心理活動就包括認知過程(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情緒情感過程(情緒、情感)和意志過程。也就是說,內向的人這些心理活動是指向自己的。

什麼是指向自己呢?簡單地說就是大部分時間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到自己身上。比如思考問題時擅長獨自思考,而不是與別人探討;有情緒時也是一個人想辦法處理,很少找人分享;在意志方面,傾向於自我鼓勵而不是求助別人等等。

為什麼說內向的人內耗嚴重是自我與環境的衝突呢?

雖說內向和外向本質上沒有好壞之分,各有各的特點,但現實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告訴我們“社會發展更需要外向的人,內向的人沒有出路”。所以,身為內向的人會被當成另類,被貼上各種標籤——自卑,懦弱,老好人,沒主見,不合群等等。如果只是別人給內向者貼標籤也就這樣,誰沒給人貼過標籤呢?問題就出在,內向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太容易把這些標籤內化(內向擅長把精力投注到自己身上)。所以一個內向的人極容易真的變成別人說的那樣“自卑、懦弱、老好人......”。

而這個內化的過程就是內耗的過程。由於外在環境和自我之間的衝突導致內向的人錯誤地把很多標籤貼到“內向”這一氣質上。而恰恰氣質是很難改變的,於是內向的人就容易被暗示“什麼也改變不了,一輩子就這樣了”。於是一個惡性循環就形成了:內向——各種標籤——內化——不可改變——內向。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有多少精力都會被消耗殆盡。所以我認為自我與環境的衝突是內向的人內耗嚴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怎麼改變,我認為可以從幾方面解決:

1.改變自己對內向的看法,瞭解認識內向的優勢;

2.客觀地看待那些標籤,不要輕易地把這些問題歸因給內向。

3.人的根本屬性是社會性,所以適當培養一下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找到自己的朋友,可以緩解內耗,除了自我提升也可以通過外部補充能量。

十一敬上。


21點心理學


事實上,不論內向還是外向,精神內耗都普遍存在,但為何內向的人會給人更嚴重的精神內耗的錯覺呢?

這就和內向外向的性格特點顯著差別有關了。

外向的人,喜歡和人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釋放了自己的壓力,發洩完大舒一口氣;但內向的人,他們可能什麼都藏自己心裡,不開心自顧自生悶氣,得不到抒發,心裡承受的壓力就顯得更大。

作為一個陪聊&傾聽者,靈姐聽了不少人講述他們的故事,其中不乏內向者,更不乏內向的“精神內耗”者。


  • @小街

一個典型的內向型人,沒事基本不和人交流。

廣告專業畢業後,又去讀了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一家廣告公司。

剛開始的時候,一切都還順利,但漸漸的,可能也是進入到職業瓶頸期,公司接了個項目,甲方事情比較多,她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12點後,覺得特別疲憊。身為乙方,又抓不到自己的主動權,哪怕晚上10點下的單,再晚也要趕出來,有幾次甚至通宵。

加上甲方反覆變化,讓她不得不反覆改動,同一個物料可能會往返十幾遍。

那段時間,她特別焦慮,只要甲方下單,她都有極為嚴重的抗拒感,工作還沒開始,她就在心裡上演了一段對話:

“哎,寫什麼呢?”

“有什麼好寫的,反正你寫的也不是他們想要的”
“隨便寫點吧,反正還有無窮無盡的修改呢”
“哎,好煩好累”
……

這就是典型的自我內耗,事情還沒開始做,已經在這樣的自我對話中,把所有的情緒拉至低點,於是,提不起任何勁去完成這個工作,即便後面完成了,出品的東西也味同嚼蠟,遭到甲方狠批,於是,進入惡性循環。

後來沒多久,她受不了這樣的壓力就辭職了。

內耗過度的時候,會影響自己正常的工作生活。


  • @藤渠

如果你第一次見到他,一定以為他是個陽光大男孩,身高180,穿著休閒,聊天也能侃侃而談。

但是,當他抽塔羅抽到一張隱士牌,我就知道,外向,只是他的保護色,他的內心,如幽幽山谷,深不見底。

“你的性格挺好的,但是,真正的你,可不像你表現出來的那麼樂觀”。

聽我這麼說,他大吃一驚,點頭肯定。

他的感情問題,也一下找到了根源。

對待喜歡的女孩,總是想太多,不敢主動,生怕給女孩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雖然他外形條件較好,但在感情上,確是屢屢受挫。

發一條簡單的信息,他要思考老半天,編輯完又刪除,好不容易又編輯完,又全部刪除,反反覆覆……

“你試試讓自己稍微沒心沒肺一些,不要考慮太多,想說的話就說,想做的就做。”

後來,他漸漸改變了點自己的性格,認識了一個女孩,因為習慣性內耗,考慮的問題會更多一些,因此,比一般男生更為細心,更加全面周密,在漸漸熟悉之後,讓女孩感到特別踏實,兩個人的感情也因此特別穩定。

內耗是一把雙刃劍,在適合範圍內的內耗,很多時候也會給到人生的驚喜。

所以,不用盲目抵制“內耗”,但是,自己一定要把握好度,當內耗嚴重影響到自己生活的時候,就該敲響警鐘。

否則,哪怕只是坐著發呆,什麼體力活都不做,也可能會精疲力竭。

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人省去多餘的內耗,做更多實事呢?

一、提醒自己減少內耗

內耗的時候,經常會陷入沉思,猶猶豫豫糾糾結結,不把問題的答案想清楚決不罷休。正因如此,好處是,這樣的思考下,往往會更有深度,但卻把自己搞的很累。

所以,當我們不停思慮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提醒自己減少內耗。每當意識到自己是在內耗時,及時抽回自己的思緒,給自己下命令“立即停止內耗”,你自然會回過神來,停止內耗,而專注於事情。

二、樂觀簡單地去想問題

內耗雖然會深度想問題,但很容易把一些平常問題悲觀複雜化。

所以,當心情不好難過情緒低落的時候,要告訴自己,樂觀簡單才是生活最好的狀態。當你慢慢學會了樂觀和簡單,內耗自然跟著減少。

三、專注於事情,而非情緒

給自己制定計劃,先不要過高要求自己,事情從完成到完美,有個過程。

不用一開始就對自己太過苛刻,可以先放鬆心情,把事情按照最低標準先完成,再慢慢完善,直到完美。

也可以給我們自己找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做。比如,跑步,學習,聽音樂,唱歌等等。當人真正行動起來的時候,思想就不會過度深刻和複雜。

內耗,有深度,是一件好事,但我們的生活裡,不應該僅僅是悲觀和複雜,還應有無盡的歡樂和無限的能量。

停止過多的內耗,用飽滿的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


我是@靈渡心理 靈性分析師、塔羅星盤解讀者,為你解憂渡心。

<strong>


靈渡心理


我的愛人就是內向的人,與世無爭又不善言辭,但她很善良,在這個社會她會遇到很多的委屈和心理矛盾,這個就需要我的引導,讓她有一個正確的處世觀,可以內向,但一定爭取、一定表達,因為我最受不了她心裡有事或者不解,然後抿著嘴唇輕皺娥眉,或迷茫或委屈的看著你的樣子,現在我十分在乎她心理情緒的變化和堆積,第一時間去化解。

很多人不知道一點,內向的人分為語言外向和語言內向,心理內向不代表不能說不愛說,語言內向的人一般都是心理內向。心理內向的人因為更多的情緒都是需要自我消化,所以精神內耗很嚴重,比如:

謙虛退讓的心結

內向的人很多外在表現給人感覺很謙虛、能退能忍、與世無爭,反而在這個時候遇到一些情商低把別人當傻子的人會得寸進尺,這時候內向的人表面不起波瀾,但心裡波濤洶湧,很像抗爭或者很委屈對方為何這樣對他,這種情緒的淤積對自身傷害很大,內耗很嚴重。


懦弱自卑的內耗

有一些內向的人,受自己的心理情緒驅動,習慣性的懦弱膽怯,甚至自卑。每每遇到事情非常希望能突破自己,但最後只能懊惱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到;在心裡拉鋸自己的可以與不可以、行與不行,這種困擾會在生活和工作中埋下很多隱患。

抑鬱消極的痛苦

抑鬱症患者不等於內向,內向更容易患有抑鬱。因為抑鬱是心理情緒的堆積,而內向的人凡是都愛苦思冥想,有再多的事情都放在心裡,很容易患有抑鬱,抑鬱已經不是精神內耗,是一種病症,甚至發展速度和導致的結果比其他疾病更甚。

如何讓內向的人不產生更多內耗呢?

建立行為表達習慣

內向的人內耗在於情緒的正反對抗。可以選擇自己最親近的人作為傾訴的對象,建立交流;也可以養成筆記的習慣,分為正面情緒筆記和反面情緒筆記,並將反面情緒筆記銷燬,這樣的行為表達習慣還有很多方式,是最簡潔有效的方式。

多參與交流表達

直接舉例說明,多參加群體活動,多參與自己喜歡主題的互動,嘗試在互動中養成表達的慣性,不僅能發現人物的多樣性,對外部世界有一個深入和釋懷,也能養成自己表達交流的習慣。情緒的疏與堵,交流能解決很大的問題。

適度的自我心理

梳理自己的行為舉止,確定自己可貴的品質,保持自己行為思想的正向和高度統一,建立自己的原則。那在這個情況下,你是一個智者善者,自此遇到一些不可理喻或者無法融合的事情和人,就隨他去吧,你無需在乎和在意那些和你不同頻的人,人能得到成長和融入的一定是與自己價值觀統一的人,找到自己的價值,圍繞自己的價值去交流結合。


建立興趣目標

找到自己生活、工作、愛好上的目標。用流程充實自己的內心和生活,用結果建立自己的自信,用興趣結交跟多與自己價值統一的人,人在自己的價值領域去發揮,你會發現會瞬間少去很多煩惱,那些無意義的事與人不在出現你的生活裡,有共同的話題可以交流。


我是心理家排師譚笑,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有心理及家庭問題歡迎私信交流!


心理療愈坊


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人的精神消耗都是嚴重的。

1、內向的人為什麼精神消耗嚴重?

因為內向的人經常有一些與自己過不去的事情,不斷地糾結,造成內在的消耗,導致精神不足。比如說,朋友摔了一跤,內向人可能就在考慮,到底是去扶還是不扶,是等其他人扶還是等朋友自己站起來。內在精神就在自己與自己的糾結中消耗。

內向的人精神世界沉浸於自己的世界當中會多一些,雖然與人不說話,但自己很多事情要去思考,要去琢磨,尤其是不借助任何外在的手段,只是憑大腦思考的人,消耗的精神越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大腦所消耗的能量是其他身體部位所消耗能量更多、更大,有人說大腦工作起來就相當於一個20W的燈泡,這種功率消耗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說,內向的人一方面在內心糾結上消耗能量,另一方面就是大腦自我思考上面也消耗能量,這樣下來精神的消耗就比較嚴重了。

2、外向的人又為什麼精神消耗嚴重呢?

外向的人其實也是精神消耗比較嚴重的。我是一名老師,就舉我們平常上課的例子來說吧。在上課的時候,組織學生,給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嘗試用各種方法讓孩子們學會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用語言、表情、動作等元素與孩子們進行交流溝通……當上完課後,精神鬆懈下來,就發現自己精神比較疲憊,如果是上了連續半天課程下來,發現站著腿都會有一點打閃,坐著都感覺到非常疲憊。

同樣的道理,外向的人不斷地向外發出他的想法,把自己的精力都投注到與他人的溝通、交流當中,大量的精神向外消耗。甚至有時候,還要瘋狂地用肢體動作跳來跳去,跳不了一會就會覺得累起來。

所以,無論是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大家的精神消耗都是非常大的,都是嚴重消耗的。

有一種情況,精神不但不消耗,反而是增長。

我們有一種情況,精神不但不消耗,反而在不停地增長,這就是我們每天晚上休息、睡覺的時候。

頭一天晚上,精神疲憊的躺在床上,第二天清晨起來,精神十足。在精神消耗與精神增長的情況對比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睡覺的時候,整個人的身心都是放鬆的。而無論內向的人,還是外向的人,白天在與人交往、工作、生活過程中的時候,整個身心並不都是放鬆的,是相對比較緊張的。在人身心緊張的狀態下,精神就會持續不斷地消耗,緊張度小消耗就慢,緊張度大消耗就快。

其實事情就是這麼簡單,睡覺休息,身心放鬆,精神就得到增長與恢復;而學習、工作、生活,身心相對就緊張,精神就開始被使用、消耗。

人要如何保持精神消耗少,甚至精神增長的狀態呢?

要了解這個精神增長的方法,我們可以從睡覺這兩個字來看:

睡字,左目右垂,就是把眼睛閉上,這可以說就是睡覺的一個基本動作。

覺字,除了發jiao的音外,還有一個jue的音,就是覺察、感覺。

簡單的說法就是把眼睛閉上,覺察自己身體的感覺與感受,要真正地覺察到這些感受,也同樣要像真正睡覺一樣把身心都放鬆下來,但保持意識的清醒。睡覺是沒有意識地睡覺,而白天的這種覺察就是有意識地放鬆身心、覺察身心的感覺與感受。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體上,放鬆我們的身體,去覺察我們的身心的時候,我們就會體會到一種安寧、自在。在這種狀態當中,我們的精神狀態就是一種增長的狀態或者說消耗極少的狀態。

在這裡,還涉及到一個關鍵的內容,就是覺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覺的核心內容就是覺察我們的情緒感受。情緒感受是由內心發出的具體感覺,大腦定義的某種情緒名稱,就是內心發出一種輕快的感覺,大腦判斷定義這種感覺為喜悅的情緒名稱。我們覺察情緒感受就是要覺察情緒在內心上的具體感覺是什麼,而不是去覺察大腦中對這種情緒的名稱的定義。

因為內心是我們身體感受中非常微弱的一種感覺,比較難以體會到,所以需要我們對身體進行放鬆,從頭到腳都要學會放鬆,然後再感受胸膛中央凹下去的心窩處,也就是我們的內心所在處的感受。在具體的覺察的時候,把內心處的感覺當作是一個物品一樣,像認識它的物理屬性一樣去認識它,這就是《大學》之中所提到的格物,格心上物、格心中物的具體感覺。看看這種感覺是軟的還是硬的,是快的還是慢的,是輕的還是重的……就像我們不認識它一樣去認識它。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就可以察覺到自己的精神似乎不但沒有消耗,反而會有所增長,與睡覺的感覺非常相似。

結束語

人確實有內向與外向之分,但不管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是會消耗我們的精神,甚至都會嚴重消耗精神。而幫助我們恢復精神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睡覺休息,類似於睡覺的方法就是覺察我們的身心,放鬆我們的身心。進一步還能做到時時刻刻都覺察自己的身體狀況,那我們的精神狀態就會處於休養生息的狀態中,這也是《論語》中提到的學而時習之的真正含義所在。

@童教雷鳴,公眾號童教雷鳴,專注於6-16歲孩子的潛能開發和學習能力提升,解決孩子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讓孩子少走彎路,讓家長少花錢,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