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性格“並不”內向,但總是喜歡獨來獨往,而且也不喜歡錶現自己和說話呢?

派大的太陽


有句話說的準:思想高遠的人,註定是孤獨的。

我的思想不夠高遠,我也不內向,我從事的也是“熱線”工作,但我更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錶現,也不太愛主動說話。當然了,我的職業是需要大量交流的。組織活動,我要帶頭,但能獨處的時候,我喜歡獨來獨往。開會的時候,我也侃侃而談,但不開會的時候,我不愛主動逼逼叨叨的。需要上臺亮相的時候,我也西裝革履,但平常我很少表現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和心態呢?

第一,能夠切換情緒。

內向和外向,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很多人能駕馭的性格。外向的人,也能獨處。內向的人,照樣登臺演出。比如,我喜歡安靜,但有時候工作需要,不得不熱鬧,那麼,就也能切割好自己的心態,需要什麼樣的狀態,就切換成什麼樣的狀態。舉個簡單的例子,我也寫詩歌,但讓我寫文件的時候,我就要切換成文件語言。性格上也是如此,需要根據需求而切換。

第二,能夠控制節奏。

許多名人也是這樣的,相聲大師郭某在舞臺上是逗哏,現實中是很少交際,悶在書房裡看書寫作。他知道他什麼時候該幹什麼,在自己能選擇的時候,選擇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這種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狀態。大多數無法自己選擇,比如,明明不喜歡應酬,但為了客戶強裝歡顏,因為他沒法選擇。具體到我,應酬可以,前一小時,我照樣跟你推杯換盞,但我只願意熱鬧一小時,我就找藉口回家了,看看書寫寫字。可是有些人不一樣,他必須折騰到大半夜才覺得滿足,那麼,就讓他們去折騰吧。我不需要委曲求全,因為不需要他們養活。

第三,能夠看透事物。

經歷多了,就能發現事物的本質。經歷少了,就看不透。比如,職場上的是是非非,上司那點小心思,同事那點小貓膩,你都明白的時候,你也就不愛說話了,既不願意去違心恭維,也不願意得罪人,那就少說話。至於不愛表現,那是我明白,低調務實一點比較適合我而已。再說了,經歷多了,就明白了,你表現不表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貴人提攜你。缺少這些核心因素,你瞎折騰啥呀,都是明白人。

第四,喜歡獨立思考。

我以前也喜歡熱鬧,吃飯也喜歡扎堆,家長裡短的亂聊,看似與同事打成一片,搞得火熱。但是浪費時間啊,比如,你寫自媒體,你做回答,你需要思考。當你工作上有一大堆要事要處理,你要業餘時間表達你的觀點,談談你的思想,你就要擠出時間來,吃飯的時候,就思考一個回答。走路的時候,就構思一個框架。坐車的時候,就看看一本書。看似你顯得很清高很孤傲,其實我是一個非常親和的人,只是我需要擠出時間來,做到工作與業餘兩不誤兩促進。但是你找到我,我一定熱情接待,不會慢待任何人,但為了擠時間,我很少主動去聯絡別人。

當然,還有幾種表現,那不一定我的表現,因為我還夠不到那個層次。一是特立獨行的人,真的很高冷,思想獨立,行為獨立,不受外界干擾,喜歡獨來獨往。二是思想深邃的人,你想到三,他已經想到了八,你們不再一個維度上看問題了,他才懶得與你浪費口舌。三是職位高的人,高處不勝寒,保持定力,減少社交,保持權威感和神秘感。四是心懷大志的人,但行為極其低調容忍之人。此人想幹大事,忍別人不能忍,包括謹慎和孤獨,他瞄準目標,心無旁騖,減少交流,隱藏自己的言行,慢慢接近目標。五是性格孤僻之人,性格因素,眾人都知道的封閉性格、社交恐懼和缺乏安全感、不夠自信等等。

注:職場火鍋闖蕩二十年,風風雨雨,經歷頗多,歡迎關注職場火鍋,誠邀交流。


職場火鍋


其實“並不”之所以加了引號也表明,題主對自己外向的也是有懷疑的,對吧?

確實如果用簡單一個詞來描述自己性格特點,內向和外向是最常用的。但內向和外向也只是描述了一種傾向,而不是固定的。


外向的人傾向於將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而內向的人則相反,較為關注自我的內部狀況,如內心情感、思想。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是除了內向就是外向的,我們處在中間的某一個區域內。所以我們可以用大多數時間,大多數場合,面對大多數人的時候自己是怎樣的,來描述自己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如題主所說,總是“喜歡”獨來獨往,“不喜歡”表現自己,也不喜歡說話,那麼在這種模式下你大部分時間的心裡好受如何呢,是感到舒服自在還是感到疲憊孤獨呢?

如果你大部分時間的獨來獨往是舒服的,感到精力充沛的,那麼你就是偏向於內向的,反之,你的大部分時間的獨來獨往,都是不得不這樣的,而且時長感到孤獨,無所事事,疲憊不堪,那麼你就不是內向的。


以此類推。總之,內外向僅是描述了一種傾向,不要固定化它。畢竟世界這麼豐富多彩,我們潛力無限,簡單的內外向怎麼能概括我的特質呢!

十一敬上。


21點心理學


我就是這樣的性格,而且年紀越大越不喜歡講話 能不張揚就不張揚 低調的最好周圍看不到我。但實則又希望被關注,就是這樣的糾結體。

我抑制情緒的本事很強,好像很少會情緒崩潰,倒也不是說不會,而是通常不會讓你看出來。就算心情即使難過到要死,要是不想讓你知道的話,你還是什麼都看不出來。打擊越大,就越表現的冷靜。 ​😞表面風平浪靜 內心驚濤駭浪[拜拜]心塞的要死表面還要撐著 死要面子活受罪[拜拜]會一個人躲在角落默默流淚[拜拜]

一往情深是發自內心的,很多事情默默做著,被誤解了也不想解釋,表現的有八分,可能有十二分的喜歡。

我們這一類人,看著好像不接地氣兒 好像誰都看不上 好像端著(這都是別人對我的評價)。實則是自卑,不知道是哪裡產生的自卑 沒有什麼自卑的點 但就是覺得自己哪裡都不好 想躲起來 ,可能自卑感是骨子裡帶的 也沒辦法改變了😔

我明明工作中 人際關係中 什麼都不想參與,可卻經常被別人講 我是老油條 平常不講話 心眼其實最多 。。。我也不想解釋 不想和他們相處 依舊自己一個人上下班 吃飯 做自己的事情,可能也不需要朋友 因為一個人很好 也習慣了 。。。



一條美人魚之小閒魚


我認為原因可能會是:

1.低調,外向而且低調的人不一定會張揚自己。

2.智商高,高處不勝寒,智商高的人懂他的人少,不如自己單獨思考。

3.沒朋友,朋友少,溝通少,即使外向,也可能會孤獨。

4.品質差,一個人的品質如果很差,可能他人就會孤立他,從而孤善其身。

5.從小習慣獨處,可能從小習慣性的一人思考。

外向的人不一定就不獨處,相比內向的人而言,表面上的表現出來的會多一些,外向和內向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相互也有可能轉換,有些人可能兩者皆有。


mood小開心


能不能說,是一個問題,願不願意說,又是另一個方面的問題了。

這個現象很常見啊,就像有些人本身能說會道,但是也不見得喜歡在公共場合表現自我。這個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同時也與所處的大環境有關,和自己的年齡階段有很大的關係。

就像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剛開始上班的時候表現的特別積極,總是喜歡和別人去聊天溝通,可是時間長了,漸漸的性格也變得略微麻木一點。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狀態的呢?和他聊了之後才發現,原來剛開始上班的時候以為這樣做能夠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可是時間長了會發現無論你怎麼樣,就說有些人不喜歡你依然還是會很討厭你,另外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的時候也並不一定要刻意的去表現自己。

都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有些人雖然說不是內向的性格,但是不喜歡和人別人交流,看似比較矛盾,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很正常的現象。

尤其是那些歲數偏大的人,他們有的時候也並不喜歡愛和人交流,看似特別冷淡,實則是他們由於年齡大了,生活當中的很多事情,已經想不起太多的波瀾了。

把事情看得很透,自然而然也就不喜歡那些表面的形式上的熱鬧了。

所以啊,你會發現有些人性格的本質是外向的,但是他不見得會和你多說半分話。有原則的社交,也是成熟的標誌。


夜泊痕


有目標,有執行力的人,會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恰當的地方,不是不去溝通,他們是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是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去努力而已。


天使投不投資人


人活著總是孤獨的

那你什麼時候明白這句話的時候,你就會理解那些獨來獨往,不愛表現自己的人了。

人無千篇一律,各有千秋,各有所性.


薩滿淼淼


從小這樣習慣了


聽曲蘭花吟


有個很大感受,特別這十年之間中國有很大的變化,其實人的內心也變化極大,我現在31,在我二十歲的時候有精力和相信很多事,到了這個年齡其實人都在淨化,我的看法,中國的交際是一種生存交際,對個人的提高沒什麼意義,所以我覺得獨處好可以悟到很多事,去交際會很迷茫和算計,算了吧,我也不稀罕


愛她的演技


如果會一直喜歡她,那是童話,不是生活。現實生活中是付出的感情都要考慮投入和產出成本的,無怨無悔、死心塌地的愛情人人都渴望,可誰又能做到呢?

年少時,愛一個人可以不計任何後果,不考慮任何現實因素,有情飲水飽,因為你要面對的事情也很少,只要你愛我,我愛你就足夠了。

真正步入社會,還這樣行嗎?呵呵😄,你拿什麼去愛。你要考慮車子、房子、票子,考慮三觀是否合適,考慮家人能否接受。現實生活不是童話,你要面對的問題太多了,而哪個問題都可能讓你的愛情折戟沉沙。

所以,怎麼可能持續愛一個人而不計時間,不計後果呢,那是童話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