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的窘境》深度解析:公司如何利用創新取得優勢?

今天“超波創業學”推薦給大家的書是《創新者的窘境》

管理類經典圖書,被《福布斯》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的20本商業圖書之一。在這本書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多個成功運用新技術,取得競爭優勢的公司。這些新技術都在他們各自的領域重新定義了競爭的含義。(閱讀本文之前,請大家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免費觀看所有內容。)

《創新者的窘境》深度解析:公司如何利用創新取得優勢?

本書的核心內容分為兩個部分。1、為什麼過去成功的大企業會在變革中失敗?2、如何抓住破壞性創新的機會,華麗轉身?

一、為什麼過去成功的大企業會在變革中失敗?

《創新者的窘境》深度解析:公司如何利用創新取得優勢?

1、案例

移動硬盤沒有能夠轉型到U盤,U盤又被網盤取代。

為什麼過去成功的企業會在變革中失敗?

不是領導,不是理念,也不是技術原因。這本書要研究的話題,是那些一直很努力,一直尋求創新,一直敏銳地去尋求、詢問客戶的意見,瞭解他們的需求,並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做出正確的決策的企業,為什麼失敗。

2、兩個重要的概念

《創新者的窘境》深度解析:公司如何利用創新取得優勢?

(1)延續性創新:不斷推動產品的性能改變,比如讓硬盤的容量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噪音越來越小,不斷改善性能為延續性創新。

(2)破壞性創新:不再延伸產品的性能,完全提出一種新的價值主張。例如移動硬盤提供可以方便存儲的大容量空間,但U盤給出的價值主張是特別便攜,很方便移動,而空間非常小。在產品開發初期性能和利潤率都比現有產品也低很多。

3、價值網絡

任何一個企業、公司、個人,現在具備的能力都是由過去服務的客戶所決定,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需要配合相應的流程,產生相應的價值觀,整合相應的供應商,招聘對應能力的員工,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上下游的產業鏈,構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價值網絡,企業在這個網絡當中尋求自己的最佳位置和空間。

案例:面向企業客戶收費的殺毒軟件vs免費殺毒的360,處在不同的價值網絡,提供了不同的價值主張。

結論:企業固有的價值網絡,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客戶群和成本構成,在破壞性變革中無法應對。

二、如何抓住破壞性創新的機會,華麗轉身?

《創新者的窘境》深度解析:公司如何利用創新取得優勢?

接下來具體來看這五個原則

1、每個企業都有資源依賴性

企業的資源依賴理論:一個企業真正做決定的不是企業的管理者,而是企業的客戶,企業的組織形式就是被客戶的需求所定義的,客戶有什麼樣的需求,他們有什麼樣的服務,他們對你的產品頻率,他們對產品性能的要求決定了你這個企業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提供什麼樣的流程。

當破壞性技術產生的時候都會處於尷尬的境地,原因有三:它性能較差,它利潤率低,它市場規模小。因此,它不會被客戶選擇,因此就不會被企業選擇。

如何應對

第一個方法,做一個果敢、堅定,有戰略眼光的領導者,向全公司力推新產品的策略,

第二個方法,創立一個獨立的機構,讓它直接和新的市場面對,讓它直接在新的價值網絡當中成長。

案例:惠普公司,當噴墨打印機作為破壞性技術變革出現的時候,不被客戶認可,惠普的策略是在另一個城市成立了一個專門製作噴墨打印機的部門,一個獨立運作的小團隊,讓它和激光打印機部門競爭,結果噴墨打印機部門極大地蠶食了傳統激光打印機部門的市場。惠普繼續鞏固了自己在打印機領域的地位。

結論:在面臨新的技術的時候,創立一個獨立的機構直接面對市場和新興客戶群。

2、市場規模和企業規模要相匹配

在破壞性創新當中一定要採取領先策略,跟隨者往往代價很大。因此要去成立一個和市場規模相匹配的團隊,不要大機構團隊來做這個事,讓成本結構和市場規模結構相匹配的團隊去做。

3、客戶不瞭解自己的需求,你需要去發現新的市場機會

破壞性創新更重要的是一個營銷問題,而不是一個技術問題。

案例:惠普為了生產高性能微硬盤製作了很大的生產流水線,結果PDA市場和此前預測的大相徑庭,投資巨大的微硬盤生產線沒有辦法回本,賣不出硬盤去。這時日本的遊戲機廠商來尋找功能簡單的遊戲硬盤,但是惠普已經沒有資金開發簡化版的硬盤,只能撤線。

案例:豐田摩托車小野獸想進軍美國市場,發現美國人騎摩托是長途旅行去使用的,需要大功率、大油箱,就針對美國的市場開發了一款大功率的摩托車,結果失敗了。他們開始嘗試在美國市場賣輕便版的小摩托越賣越火,成功的在美國市場站住了腳。

結論:不要讓前期的正確策略束縛,為新的技術尋找市場,而不是讓新的技術滿足已有的市場。

4、你必須有能力評估你公司的能力和缺陷

一件事情不僅僅取決於執行這件事的人有沒有能力,而是取決於公司有沒有能力。

機構的能力是由三部分構成:資源(Resource)、流程(Process)、價值觀(Value)。

資源:員工、資金、供應商、品牌、設備等公司的資源。

流程:在面對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特定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正式的、非正式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步驟,良好管理的企業管理得越好,流程解決特定問題的能力就越強,效率就越高。但是,解決特定問題A的能力越高,也意味著解決另外類型的B問題的能力越低。

價值觀:制定決策優先級的標準。

案例:DEC曾經是企業微機市場上非常重要的領導品牌,給企業生產個頭比較大的微型計算機。在微機之後就產生了個人PC業務,DEC的工程師處理個人PC遊刃有餘。可是DEC卻在PC競爭中越戰越敗,反而是技術研發實力沒那麼強的小公司成長了起來。因為微機和個人PC生產流程面對的企業客戶的要求不同,每一個產品都是兩年升級一次,而PC機先營銷,再採購配件,拼裝起來賣給客戶,產品升級只需要一年。結果DEC就慢慢的越來越衰敗下去。

解決方案:

一是收購其他的有不同流程、不同公司能力的機構

二是成立一個獨立的機構來應對。

5、找到產品性能、市場需求和生命週期之間的正確關係

當產品性能超出客戶需求的時候就是破壞性技術出現的時候。

產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分四個階段:

《創新者的窘境》深度解析:公司如何利用創新取得優勢?

1986年,硬盤的尺寸每下降一立方英寸,多賣4.72美元,1989年的下降一立方英寸只能多賺0.06美元,溢價基本沒有,帶來的是性能過剩,開始打價格戰,此時破壞性技術就會出現。

案例:禮來公司花巨資開發了純度達到百分之百的胰島素產品,花了將近十億美元投入市場之後,銷量極為慘淡,因為受眾太小,人們不願意多花那麼多錢去提升這麼一點點的改進,這就是為市場提供了過剩的性能。另一家丹麥小公司投入了更少的錢開發了一個胰島素注射筆。筆芯裡面放好幾周藥的用量,非常非常方便,反而能讓胰島素的價格高賣出30%。

結論:瞭解產品性能和市場需求,以及生命週期不同階段要提供不同的價值主張,給企業帶來破壞性變革。

總結:這不僅僅是對企業,我們每個人都是由過去的歷史所塑造的,今天的成功都是因為我們過去解決了特定的問題。而正是我們過去正確的決策會導致我們未來的失敗,成功的原因會成為失敗的原因。而破壞性變革在一開始讓大多數人看起來它是性能差的,是沒啥利潤的,它是髒活、苦活、累活,但是它會成長起來,它很可怕,不是每一次成長都能成功,但是一旦成長起來就非常有影響力。

這本書不僅是創新者的窘境,是所有想要取得不斷進步和成功人都要去審視的問題,我們是否真的意識到我們能力的侷限性,我們是否真的有能力去在不確定當中採取相當的方法去應對,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