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古風,為什麼在寫詩、填詞、作對聯,嚴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用戶2836370321578184


題主的這個問題,咱們簡化一下。

寫詩(非古風),填詞,作對聯,不是古風那就是近體詩了,即格律詩,詞牌是格律體,對聯作為律詩中二聯引申出來的文學形式,也是格律體。

所以題主實際上問的是:為什麼格律體嚴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這裡面有個錯誤。格律體確實是嚴禁三平尾的,但是三仄尾是沒有定論的,直到近代才開始有人提出來,並慢慢形成一種和三平尾同錯的認識。

其實,三仄尾在唐詩宋詞中大量存在,根本不是問題,自然不是格律體的錯誤。只不過格律體的基礎是兩個音節間隔,所以格律體平仄格式中是沒有三平尾、三仄尾的(句子前面和中間有)。所以我們如果單單從“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四種基本平仄格式來學習寫格律體,肯定就不會出現三平尾、三仄尾的現象。

三仄尾

古詩中的三仄尾是大量存在的,這裡的原因我們從詩歌音韻和平仄的發展來看。

格律體正式成型之初,永明體、宮體已經開始了格律詩的探索。但是,這個時期還是沒有平仄的概念,那麼,詩人們如何標註漢字的發音,或者說遵循什麼樣的規律來寫詩,以保證句子的韻律呢?

雙瞳奇人,永明體創始人之一的沈約提出了“四聲八病”,四聲就是“平、上、入、去”,也就是說從這裡起,漢字的四聲發音法就開始用於詩歌創作了。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這個時候的“四聲”與我們現在普通話的“一、二、三、四”聲是不同的。平包括了我們今天的一聲、二聲,上聲是我們今天的三聲,去聲是我們今天的四聲。而入聲字在普通話裡面已經消失。

那麼會出現一種什麼情況呢?我們看沈約的《悼亡詩》中的句子:“去秋三五月,今秋還照梁”,按照四聲譜標註出來應該是怎樣(當然,我們用今天的發音來標也不精確,這裡純屬示例):“去平平上去,平平平去平”,這樣是比較難找出格律之間的規律的。

到了唐朝,宰相許敬宗發現四聲韻相對於格律詩來說還是複雜,於是在武則天欽定下主持編制了一部聲韻書。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平仄來源,也是南宋末年劉淵《平水韻》的底子。這本書直接把四聲韻針對格律詩簡化為平仄,將平音單獨拿出來成為“平”,因為格律詩是以平聲結尾,而且聲音上揚,和其他的“上、入、去”三種發音有明顯區別,其他三種就統稱為“仄”。

再來看沈約這首詩的平仄標註:“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這樣是不是就簡潔了許多?學會了格律基礎格式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首句平仄是首字不論的“平平平仄仄”的正格,而對句應該是“仄仄仄平平”,所以這兩句是出律了,《悼亡詩》就是一首古風,不是格律詩。

說三平尾和三仄尾為什麼要說這麼多平仄知識呢?

因為三仄尾中的三個字發音有可能完全不同,這在吟誦的時候自然是通順的,當然不能草草劃入出律了事,更加不能說這詩格律詩嚴格禁止的。

如王灣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實際上就是“平平上去入,平去入平平。”雖然都在仄聲裡,但是“兩、岸、闊”三個字是不同的發音,如果我們會讀“闊”這個入聲字的古音的話,也許會更加抑揚頓挫,郎朗清晰。

《唐詩三百首》的五律共有八十首,其中有二十四首是三仄尾,佔到了30%。很顯然這不是特例、孤例,這就是可以存在的。

所以說,三仄尾不是格律詩的問題。當然了,你不能全都是仄,“仄仄仄仄仄”一句下來,然後說,這個三仄尾有問題。

三平尾

那為什麼三平尾絕對不允許呢?

平聲相對於仄聲來說,只包括了陰平、陽平。而且這兩種聲調都是平和、悠長的。在詩詞中,特別是格律詩中,韻腳必須使用平聲。這是因為平聲上揚,起到一個句讀的作用,告訴讀者,這句話說完了,這首詩寫完了。

如果使用連續的平聲,一連三個平聲字,聲律就沒有變化顯得平板,不能出現音調的高低抑揚變化,聽起來就不和諧悅耳。我們聽的廣告轟炸“羊羊羊”,好聽嗎?用童聲讀出來,並且讓最後一個音節拖長髮生變化,還是可以的,但是用普通話反覆念出來就是聒噪而令人厭煩的,就像一群蒼蠅在耳邊環繞,不過這正是他們讓你記住的方式。

而詩歌作為一種用來朗誦的韻文,一旦失去了抑揚頓挫的上口感覺,魅力自然就要大打折扣。詩是韻文,是音律和內容的完美結合,所以要儘量避免這種會產生錯誤吟誦感的音韻組合。唐詩中也有三平尾,如“夜靜春山空”、“隱處唯孤雲”就是三平尾,這些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格律體成熟之後,這種問題基本上就不會出現了。這些三平尾的詩句在唐詩中數量極少,大約只佔1%。

這還是因為當初格律體是在試探成型的階段。有些規則,一旦大家發現有利於詩歌創作,就都會自動使用了。

綜上所述

我們在今天來寫格律體的話三仄尾看情況而定,三平尾絕不允許。用了,就自動歸入古風了,不在格律體的討論範疇。

對聯雖然出自格律體,但是好像要寬鬆一些,因為對對子本身就是民間的文字遊戲,這方面粗放一些,也沒什麼問題。

但是在格律詩中是絕對不可以的。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問題:除了古風,為什麼在寫詩、填詞、作對聯,嚴禁三平尾和三仄尾?


前言

三平尾是指結尾三個字都是平聲,一般稱之為三平調。三仄尾是指結尾三個字都是仄聲。

題主這個問題並不準確,對聯本身並不嚴謹,三平調、三仄尾要求本來就不嚴格。

格律詩中的三仄尾很常見,在唐詩中比比皆是,是平平平仄仄的兩種變革之一,幾乎成為了律句的固定句式,並不存在“嚴禁”的現象,格律詩嚴禁的是“三平調(三平尾)”。

一、唐近體詩中的三仄尾

1、初唐

杜甫的爺爺《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雲霞出海曙,平平仄仄仄,出,是入聲字。思,作名詞時,是去聲。

2、盛唐

盛唐王維《登裴秀才迪小臺》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遙知遠林際,不見此簷間。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第一句三仄尾:端居不出戶;第五句鯉魚翻波:遙知遠林際。

3、中唐

中唐大詩人劉禹錫的《歲夜詠懷》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念昔同遊者,而今有幾多。以閒為自在,將壽補蹉跎。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第一句,彌年不得意,得,是入聲字,這句是三仄尾。

4、晚唐

晚唐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第七句三仄尾,惆悵無因見范蠡,中仄平平仄仄仄。

二、詞中三平尾、三仄尾

詞中 五七言的句子大多采用律句,也基本符合格律詩的平仄規則。例如漁家傲、浣溪沙等詞牌基本是整齊的律句。

不過詞多是長短句,另外詞的平仄是要根據詞譜來填寫,三平尾也好,三仄尾也好,並不是詞的規則,只需要依譜填詞就可以。其中三仄尾也非常多見,但是三平尾極其罕見

1、詞,不講究三仄尾:

例如周邦彥的《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悽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回頭迢遞便數驛 平平平仄仄仄仄

似夢裡:仄仄仄;淚暗滴:仄仄仄。

又如姜夔《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但怪得:仄仄仄;正寂寂:仄仄仄。

詞中的三字逗,有很多"仄仄仄"的現象,例如:切莫要、莫不是、又早是、又況是、當此際、怎禁得、最妙處、 最好是、只落得 、 寫不盡、 望不斷 、 看不盡 、禁不住、 賞不盡、只不過、怎識得 、便怎地 、可直作、 看破那 、 唯此地.....

又如史達祖《齊天樂·秋興 》

闌干只在鷗飛處,年年怕吟秋興。斷浦沉雲,空山掛雨,中有詩愁千頃。波聲未定。望舟尾拖涼,渡頭籠暝。正好登臨,有人歌罷翠簾冷。悠然魂墮故里,奈閒情未了,還被吹醒。拜月虛簷,聽蛩壞砌,,復能憐嬌俊。憂心耿耿。寄桐葉芳題,冷楓新詠。莫遣秋聲,樹頭喧夜永。

悠然魂墮故里:平平平仄仄仄。

2、詞中三平尾很罕見

柳永《浪淘沙慢》

夢覺透窗風一線,寒燈吹息。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負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愁極,再三追思,洞房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殢雲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知何時、卻擁秦雲態?願低幃暱枕,輕輕細說與,江鄉夜夜,數寒更思憶。

又聞空階:仄平平平;

嗟因循:平平平;知何時:平平平。

三、對聯沒有詩詞那麼嚴格

1、廣東南華寺天王殿

上聯: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空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奉;
下聯: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有什麼來由。

上聯:何物供奉,平仄仄仄;下聯:什麼來由,平平平平。

2、臺灣台中龍泉巖

上聯:龍井茂青松,群沾法雨;下聯:泉巖生翠竹,普蔭慈雲。

普蔭慈雲:仄平平平。

3、臺灣台中慈善寺觀音閣

上聯:淨土蓮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聯:牟尼珠獻,三摩三藐三菩提。

三菩提:平平平。

▲上圖中的對聯中,上下聯都是仄收尾。不知道請誰寫的。

▲上圖中的對聯,上下聯掛反了,德是仄聲字,應該是上聯,需要掛在右邊。不知道是哪個廟裡的糊塗和尚乾的。這種廟就不要進去燒香了。

▲上圖中的對聯也掛反了,吃是入聲字,應該是上聯掛在右邊。這家的藥匣子不會也是亂放吧。

結束語

詩中出現三平尾,就不能成為格律詩了。但是三仄尾和鯉魚翻波在格律詩中很常見。填詞的依據詩曲譜或者詞譜,其中三仄尾也非常多見,但是三平尾就極少。對聯一般來說也是依據格律詩的上下對仗規則,但是相對於格律詩詞就沒有那麼嚴格了。

至於題主的問題:為什麼在寫詩、填詞、作對聯,嚴禁三平尾和三仄尾?正確的答案是:不一定嚴禁,原因和依據如上文。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