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西羅馬帝國後期的名將是汪達爾人和羅馬人的混血兒,歷來是一個爭議非凡的人物。有人說他忠肝義膽,堪稱最後的羅馬人,幾乎挽救帝國衰亡的趨勢卻慘遭冤殺;也有人說他野心勃勃,為了自己的私慾破壞大局,而霍諾留皇帝為除掉這一權臣卻造成了致命的內耗,付出了羅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的代價。

歷史的真相早已掩藏在若干迷霧後方,難以求索。但無論如何,斯提里科作為西帝國末年惟一能夠成建制消滅數十萬蠻族的名將,其將道可謂可圈可點。下面,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去見證斯提里科一生中的巔峰之戰,菲耶索萊戰役。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社會背景

西羅馬帝國晚期軍隊的衰退源於財政的崩潰。這並不僅僅由於人口減少和農業商業的衰退。根據考古發現,在高盧、西班牙地區,西羅馬帝國後期雖然商業衰退、道路系統廢弛很明顯,但人口減少和農業衰退實際上有限,有些地方的農業甚至還得到了發展。

然而蠻族的侵襲迫使自耕農們投奔莊園主,逃入堅固的莊園成為農奴。自私的莊園主們依靠私人武裝驅逐帝國的稅吏,拒繳賦稅,當蠻族來犯時,他們則以一筆錢將他們打發走了事,而蠻族也一般不會再去招惹那些堅固的莊園。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自耕農的減少,使得帝國的稅源和兵源都減少。帝國不得不加重對於自耕農的剝削,又使得更多自耕農不堪重負,要麼逃入莊園尋求莊園主的庇護,要麼揭竿而起甚至與蠻族軍隊合流,形成惡性循環。

加上各行省的軍隊失去對帝國中央的認同感,時常叛亂。在這樣的局勢下支撐帝國的斯提里科,無論其野心究竟有多大,其處境也著實不易。衰朽老邁的帝國本身便危機四伏,一次次蠻族的衝擊,隨時有可能將帝國內部潛伏的矛盾徹底引爆,而斯提里科作為帝國的掌舵者,不得不竭力平衡帝國內外的關係,拆東牆補西牆地率領著不多的軍隊四處救火。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公元402年,斯提里科艱難地在波倫提亞和維羅納兩戰中擊敗並趕跑了自己的昔日同僚阿拉里克。兩人曾經在冷河戰役中於狄奧多西大帝的麾下並肩奮戰,令陷入危局的狄奧多西反敗為勝。然而當狄奧多西大帝去世之後,無人能鎮住這匹西哥特惡狼,阿拉里克在劫掠了巴爾幹半島之後,盤踞在東西帝國邊境之間,而曾經的帝國雙璧也不得不走向對抗的命運。

可能有念舊情的因素,但更多地是因為深知阿拉里克和他麾下西哥特戰士的實力,斯提里科設法安撫了阿拉里克,尋求將對方變成西帝國的盟友。雙方都是當世名將,斯提里科明白自己不可能徹底消滅阿拉里克。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好不容易安撫了西哥特人,斯提里科又馬不停蹄地鎮壓了諾里庫姆和雷蒂亞兩地因為不堪稅吏盤剝揭竿而起的義軍,並頒佈法律強化了帝國的防禦體系。然而,公元405年,新的風暴再次出現。

來自東方的風暴

公元405年秋冬之交,一群蝗蟲一般的蠻族自潘諾尼亞方向,阿爾卑斯山脈的東北面浮現於地平線上。他們所過之處,橫掃一切,寸草不生。這些蠻族包括東哥特人、蘇維匯人、勃艮第人、阿蘭人、斯拉夫人等等,甚至一些帝國內部的奴隸和農奴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令蠻族大軍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這批蠻族的首領是一名叫做拉達蓋斯的東哥特人。其時東哥特已經被匈人征服,匈人在中東歐建立起並不穩固的統治。匈人大首領烏爾丁大王名義上統治著面積接近1000萬平方公里的匈人大帝國,但實際上他在匈人當中都沒有絕對的權威。

拉達蓋斯率領著數十萬蠻族逃離匈人統治,或者蠻族們在逃離匈人統治時推舉他為領袖。顯然,拉達蓋斯是一個非常有號召力的人物,能夠如斯巴達克斯一樣將不同民族,操著不同語言的人們凝聚在一起。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然而,他們並不敢反抗匈人,直接與匈人帝國的主力決戰。這有些令人費解,因為匈人帝國在當時並不穩固,而且匈人本民族的戰兵也不過數萬人,如果拉達蓋斯敢於正面反抗匈人的暴政,或許能得到更多支持者,而匈人的統治也可能在當時就土崩瓦解。

須知,僅僅是三年之後,與羅馬人反目成仇,率領大軍進攻東羅馬帝國的烏爾丁大王的多民族軍隊被拜占庭帝國的糖衣炮彈輕易瓦解,各蠻族首領紛紛不戰而逃,孤零零的烏爾丁被拋棄後,遭到帝國軍重創,只能倉惶地騎著一匹瘦馬逃過多瑙河。

可能是之前阿拉里克的肆虐讓拉達蓋斯覺得西羅馬帝國是個軟柿子,他沒有選擇做匈人帝國的斯巴達克斯,而是率領多達40萬的追隨者越過阿爾卑斯山,計劃奪取波河流域作為他們的存身之地;或者至少要搶個盆滿缽滿之後全身而退。

東哥特人的進軍

拉達蓋斯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他一開始似乎要前往高盧方向,後來卻又在公元406年初越過了阿爾卑斯山。他的行軍計劃很顯然受到龐大的隊伍中大小首領們的左右。意大利本土極為空虛,使得拉達蓋斯的蝗蟲大軍可以長驅直入。《羅馬帝國的隕落》的作者彼得·希瑟認為,拉達蓋斯的40萬人中戰士只有2萬人。這裡的戰士指的當是熟練掌握戰技,訓練有素的蠻族勇士。但能拿武器作戰的無疑不止這麼多。即便是婦女和老人,他們在搶掠的隊伍中兇悍地撲向手無寸鐵的羅馬平民時,也不是能輕易抵抗的。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北意大利遭受了慘重的破壞,蠻族大軍所過之處燒殺一空。斯提里科卻在半年的時間內似乎無所作為。皇帝霍諾留以為連國之柱石斯提里科都無計可施,驚恐萬狀,差點要拋棄意大利逃往北非,或者乾脆把波河平原割讓給蠻族,不過這兩個打算都被斯提里科所阻止。

意大利本土到這時候已經有100多年沒有招過兵了。這是由於高盧東部、巴爾幹北部山區等地的兵源更加優質,招募成本也較低的緣故,卻使得意大利的防禦空虛。養尊處優的意大利人,甚至缺乏用於自保的民兵力量,莊園主們雖然擁有私兵,卻寧願花錢打發走蠻族,也不肯交出自己的武裝奴隸為帝國效力。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而北非、西班牙等邊境行省以有其他敵人要防禦,或許路途遙遠補給不足為理由,對於斯提里科的調兵命令百般推諉。斯提里科不得不放任拉達蓋斯在北意大利劫掠。

到當年的夏天,斯提里科依賴於從萊茵河流域調回的兵力,招募的哥特僱傭兵,強徵莊園主私兵,終於拼湊了2萬多名戰士,另外在東北方向還過來了一支神秘的援軍,數量在數千人,合計三萬兵力。如果算上輔助的人員,數量可達七萬人。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這支部隊無疑相對拉達蓋斯的烏合之眾已經佔到了優勢。拉達蓋斯也並非什麼名將。顯然,要打敗拉達蓋斯並將其驅逐,已經板上釘釘了。

斯提里科出擊

如果只是要擊敗拉達蓋斯,斯提里科集結到一萬左右戰兵時就能出擊,本不必籌備這麼久。但他不想像一次次被阿拉里克逃掉那樣,留下後遺症。拉達蓋斯已經對帝國造成了巨大的瘡痍,斯提里科隱忍這麼久,就是要將對方徹底解決,以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來震懾八方蠻夷!

掃蕩了波河流域之後,南下的拉達蓋斯挺進到亞諾河流域,開始圍攻重鎮佛羅倫薩。而此時,斯提里科早已率領著大軍駐紮在北意大利的帕維亞,還有一支分隊駐紮在亞諾河入海口的比薩城。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他的強援則從東面接近。那是數千匈人鐵騎。烏爾丁大王對於拉達蓋斯率領40萬人叛逃非常憤怒,因此很容易地便答應了斯提里科的求援,派出了數千精銳協助羅馬人。也有說法說援軍是由烏爾丁親自帶隊。

如圖所示,羅馬時代的佛羅倫薩處於亞諾河北岸,與北面丘陵上的菲耶索萊之間有一大片廣袤的耕地,而拉達蓋斯的蠻族大軍正是在此紮營包圍佛羅倫薩。由於佛羅倫薩南面臨水,他們無法對佛羅倫薩形成全面圍困,只能以半月形包圍這座城市。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斯提里科的偵察兵將消息帶給他之後,三路軍隊都開始行動。斯提里科的本軍從北面逼近,分隊自比薩方向逆亞諾河而上,而匈人的援軍由東面越過亞平寧山脈而來。

當拉達蓋斯忙於猛攻佛羅倫薩時候,三路大軍已經完成了合圍,40萬蠻族南有大河,北有追兵,可謂是無路可逃。

甕中捉鱉

當然,如果拉達蓋斯是名將的話,是有可能利用時間差打殘其中一路的羅馬軍的。但他顯然不像阿拉里克那樣難纏,因此斯提里科根本不必如同對付阿拉里克時那樣謹小慎微,而是可以大膽出招,以分進合擊將拉達蓋斯和他的40萬部眾徹底送入末路。

話雖如此,但拉達蓋斯畢竟有40萬人馬。哪怕其中有大量老弱婦孺,訓練有素的戰士不過2萬人,但如果激起他們的困獸之鬥也是很難辦的事情。以西羅馬帝國的經濟狀況,圍困拉達蓋斯太久所消耗的補給也難以支撐,畢竟拉達蓋斯部眾劫掠了北意大利大半年,他們的軍中必然有大量糧食。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斯提里科通過長壕和柵欄來阻截拉達蓋斯多達40萬的部眾。即便是老弱婦孺,為了求生而衝擊時爆發出的力量也是驚人的,所以斯提里科關鍵問題上決不能懈怠。這次絕地圍殺,無疑和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圍殺40萬趙軍的大戰頗為相似。

雖然拉達蓋斯在包圍圈以內,又包圍著佛羅倫薩,但是他們即便拼死攻破佛羅倫薩也無法突圍,亞諾河橫在他們的南方。所以他們只能竭力衝擊羅馬軍隊的陣線。

然而帝國重步兵在柵欄之間結成水潑不進的防線,蠻族只是越過插著尖木樁的壕溝就已氣力消耗,根本不可能衝破羅馬軍的防禦。哪怕帝國晚期軍隊已經衰退,在斯提里科這樣名帥的指揮下,戰鬥力仍然可圈可點。

戰果輝煌

東面的匈人部隊倒是沒有強悍的重步兵,但他們的複合弓射出密集似暴雨的箭陣,可以輕易穿透蠻族人簡陋的鎧甲。加上這些人本就從匈人的魔爪中逃亡而出,對匈人有著發自心底的恐懼,對那個方向的衝擊自然軟弱無力,不可能取得任何戰果。

由於記載的缺失,發生於8月23日的總決戰的詳細情況已經不為人所知。不過從有10萬蠻族成功生還逃到高盧來看,斯提里科應當是故意放開了一條出路,拉達蓋斯的烏合之眾早已缺糧缺水,亞諾河流域在夏季又格外炎熱,飢渴的蠻族們完全不受控制,紛紛奪路逃生。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斯提里科麾下的日耳曼騎兵便來回疾馳,將同為蠻族的敵人在馬蹄下碾成肉餅。匈人弓箭手也無情地發射著箭雨,好像割麥一樣收割著一條條生命——亞諾河流域的夏天正好是割麥的時節。相比起來,羅馬輕步兵們雖然也用標槍和弓箭屠戮著這些自相踐踏,幾乎全無反抗的敵人,但殺戮效率遠比他們的蠻族戰友遜色。

這一戰沒有任何懸念。蠻族大軍要麼被殺,要麼被同伴踩死,要麼衝到河邊飲水而被趕進河裡淹死。菲耶索萊和佛羅倫薩之間的戰場留下了十萬多具屍體,刨除得以逃走的十萬人,剩下接近20萬人被俘。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有六萬人被公開拍賣為奴,使得整個意大利奴隸市場的奴隸價格暴跌。斯提里科收編了1.2萬精壯男子,準備訓練他們成為帝國的軍人。此外的人口應當是被斯提里科的軍隊所瓜分了,尤其是貪婪的匈人,無疑會帶走大量人口作為他們的報酬。

菲耶索萊戰役之後,名將斯提里科達到了一生聲望的最頂點。雖然此時他的御用詩人克勞狄安已經去世,這一戰沒有人為他寫詩歌頌,但不容否認菲耶索萊戰役才是斯提里科平生的巔峰之戰。

小結

古人云:日中則昃,月滿則虧。達到頂點的斯提里科,只會發現更多明槍暗箭向他射來。他為了對付拉達蓋斯而強徵莊園主們的私兵與奴隸激起很大的不滿,而斯提里科對阿拉里克的妥協也常被攻訐為養寇自重。

最後的羅馬人:斯提里科力挽狂瀾,40萬蠻族大軍煙消雲散

之後,不列顛發生了兵變,一位軍官被部下擁立為帝,自稱君士坦丁三世,很快佔領了北高盧、不列顛和西班牙北部。斯提里科的政敵將此事歸罪於斯提里科調回了萊茵河流域的軍隊。而斯提里科父親的同族汪達爾人,也與阿蘭人一同開始進犯帝國的萊茵河邊疆。

公元408年,斯提里科以叛國罪被處死。他放棄了反抗,理由是這可能導致帝國毀滅。無論他是不是一個野心家,最後的抉擇令他得到後世大多數人的尊重。然而,正因為斯提里科的死,當初他鎮壓拉達蓋斯時收編的1.2萬蠻族戰士,大多投奔了阿拉里克,而霍諾留也因為自己的躁動付出了羅馬城慘遭洗劫的代價。

等到霍諾留冷靜下來,發現要解決在高盧稱帝的君士坦丁三世,終究還是要執行斯提里科生前的戰略,聯合西哥特人。就此而言,斯提里科無愧於偉大的戰略家,只是其一生光影是非,就待各位去評說了。

鹽野七生《羅馬人的故事》

羅三洋《歐洲民族大遷徙史話》

彼得·希瑟《羅馬帝國的隕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