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伴随唐玄宗近半个世纪的千古贤宦

唐玄宗李隆基,是高宗李治和女帝之孙。他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初封楚王,后又改封为临淄王。公元710年,因韦后集团肆意专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诛灭诸韦,并扶立自己父亲李旦继位,史称“唐隆政变”。

然而唐睿宗李旦仅仅在位两年,就禅位于李隆基,从此开始了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成为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初期,唐玄宗勤政于勉、拨乱反正、选贤举能、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极盛之开元盛世。但是在位后期,天宝年间的他却逐渐怠慢朝政,开始宠信权奸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导致朝局昏暗、边疆不稳,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高力士:伴随唐玄宗近半个世纪的千古贤宦

从临淄王到唐玄宗,乃至后来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在李隆基的身边始终陪伴着一位重要人物,这人晚年甚至为唐玄宗呕血而卒,这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高力士。那么高力士究竟是何人许,又为何对李隆基如此忠心呢。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潘州刺史冯君衡之子,门第显赫、世代功勋,奈何遭奸人诬蔑而获罪流放。几经流离之下,冯元一落到了吴王李恪之子,时任岭南讨击史李千里手中。当时朝政大权皆由武则天把持,李氏皇嗣多被其所戮。为求自保,李千里投其所好,常进贡符瑞异物以讨女帝欢心。由于冯元一聪慧伶俐、面貌清秀,李千里便动起了歪点子。他知道武则天时常礼佛,便将冯元一阉割之后改名为“力士”,与另一阉童“金刚”一并送入宫中。

高力士:伴随唐玄宗近半个世纪的千古贤宦

冯力士虽然年幼,却极善察言观色,很快就进入专为内官设立的“习艺馆”学习文化和骑射。他勤奋好学,学成之后便随侍武则天左右。然而百密一疏,不久冯力士就犯了小错,被武则天驱逐出宫,陷入了山穷水尽之路。正当此时,宦官高延福义施援手,收其为义子,并凭借自身人脉,通过武三思的关系,最终促使武则天宽恕其罪,并重新招纳入宫中。自此之后,冯力士从义父姓氏,更名高力士。

恰在此时,神龙政变,李显在一众老臣的拥戴下夺位称帝。然而李显性格柔弱,不堪大任,致使大权旁落至韦皇后之手。韦皇后一心想要成为女帝第二,奈何却没有武则天之能,搞得朝堂上乌烟瘴气、人心惶惶。在此情形之下,高力士遍览诸皇子,认准了年轻有为的李隆基。

高力士:伴随唐玄宗近半个世纪的千古贤宦

当时的李隆基身为临淄王,正欲图谋大事,急于结交各处关系,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当时高力士刚刚年满二十,虽是阉身却文武双全;而李隆基虽贵为皇子,却从小习文练武,在诸皇子中颇为出众。李隆基大高力士五岁,年纪相仿、志趣相投,因此二人关系非常亲近。

此后在高力士的协助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结盟发动唐隆之变,拥戴李旦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子。两年之后,李隆基正式登基继位,却因此与急于扩张势力的太平公主产生激烈冲突。随后,李隆基和高力士再度联手发动了先天政变,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从此朝廷被李隆基牢牢掌控在手中。

高力士:伴随唐玄宗近半个世纪的千古贤宦

经历了两次政变之后,李隆基对高力士更加信任,让其侍奉左右,并破格提拔他为青光禄大夫、右监门卫将军、云麾将军、执掌内事省事务,而高力士也并未辜负李隆基对他的信任。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深受恩宠,但高力士不仅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一再推辞,这是为何。原来,高力士十分感激养父高延福当初援救之举,不愿自己所受官禄高于高延福。此事被李隆基知晓后,不由得发出赞叹,他觉得高力士才华卓著、品德优越,是一位值得器重的人才。

从此之后,高力士权势日盛,不仅侍奉皇帝李隆基的生活,还为皇帝分担了部分政务。比如官员奏报,都由高力士先行过目,如若小事则由其全权处理,如若大事才会上报天子。即便如此,高力士依然没有恃宠而骄,反而尽心尽责的默默付出着,为大唐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高力士:伴随唐玄宗近半个世纪的千古贤宦

晚年的唐玄宗日渐怠政,高力士的作用和影响也愈加突出了。此时的他不仅需要处理朝臣之间的关系,协助李隆基在某些大事上做出抉择,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护太子的作用。“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这是《旧唐书》对这段时期中,高力士行事风格的中肯评价。

韶光易逝,岁月荏苒!到了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叛军直抵长安。眼见都城不保,杨国忠力谏唐玄宗移驾剑南道避难,此时两人均已白发皑皑,在前往成都的路上高力士仍然尽心尽责的保护在李隆基身侧。马嵬坡下,一代红颜香消玉殒。所幸叛乱平息,只是返回长安的李隆基已经不再是皇帝。

高力士:伴随唐玄宗近半个世纪的千古贤宦

此去经年,重归已经物是人非!曾经的太子李享如今已成大唐的圣人,而李隆基退位太上,只能屈居于曾经还是临淄王时期的府邸兴庆宫。还好,身边还有他,一路相伴的高力士,老来好歹还有人作伴。只是兴庆宫饮酒的李隆基,依旧被看到的长安百姓跪拜,高呼万岁,李享听闻此时夜不能寐。

从此李隆基的居所变成了更为偏僻的太极宫,当唐肃宗身边宦官李辅国着手操办此事时,五百骑兵,刀戈晃晃,如此阵仗将李隆基吓得不轻。见此,高力士十分着恼,怒斥李辅国蛮横无礼,并依仗李隆基余威劝说五百士卒。士卒胆怯,纷纷下马请安,李隆基化险为夷,高力士却因此得罪了李辅国,并被流放巫州。

高力士:伴随唐玄宗近半个世纪的千古贤宦

临行前,高力士曾请求再见李隆基一面,未被恩准。此去之后,天涯两别!到了公元762年,高力士遇赦返京,走到朗州之时听说李隆基去世的消息,不禁北望号恸,呕血而卒。

李隆基和高力士,即是君臣,亦是密友。他们二人幼时历经坎坷、青年风华正茂、晚年饱受沧桑。李隆基与高力士投缘,高力士知恩图报,尽责一生。虽为宦官之身,却不知道要比多少自诩清流之辈高尚多少倍,大唐的盛世应当有他的一份功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