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發生率實際上很高,幾乎所有患者都會發生

帕金森 | 陳海波:關注帕金森非運動症的治療與管理

對於帕金森病來說,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都比較關心患者的顫、僵、慢等運動症。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帕金森患病者除了運動症狀外還會合並其他的非運動症狀,然而這些非運動症狀常常被醫生和患者忽視。神經時訊有幸採訪到衛生部北京醫院神經科主任陳海波教授,就帕金森非運動症有關問題進行闡述。

神經時訊:金森病非運動症狀的發生率和診斷率如何?

陳海波: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發生率實際上很高,幾乎所有患者都會發生。有調查顯示達90%以上。在整個病程中,所有患者幾乎100%出現非運動症狀。實際上,帕金森病診斷標準中提及,假如五年之內任何一種非運動症都不存在,則無法診斷帕金森病。所以說,所有患者都會出現非運動症狀。我們曾用國際上通用的帕金森病非運動症狀問卷做過調查,問卷裡有30個非運動症狀。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一百多例患者當中,平均每位患者有12個非運動症狀。所以非運動症狀是帕金森病患者非常常見的症狀。

由於部分非運動症狀比較輕,且非運動症狀往往不是帕金森病特異性症狀,有時很難完全與帕金森症狀區分開來,特別在運動症狀出現前出現時,會使臨床醫生忽略,比如嗅覺下降,早期沒有運動症狀,大部分患者首先會到耳鼻喉科就診,不會考慮到神經科就診。再比如抑鬱,本身也有遲緩的表現,往往被認為是運動症狀而被忽略。

神經時訊:目前北京醫院在非運動症狀的管理上有哪些優勢與不足?

陳海波:我們醫院比較重視非運動症狀,在國內最早開始帕金森病認知症狀研究,做了很多工作,檢測了非運動症狀表現。作為帕金森病學組成員,我們牽頭制定了相關的非運動症狀的診療指南。如帕金森病抑鬱、焦慮和精神病性症狀的診斷和治療指南。

實際上,帕金森病症狀很多,不僅有抑鬱、焦慮,可能還有泌尿生殖系統問題、胃腸道問題、體位性低血壓問題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對焦慮、抑鬱不重視,如果神經科醫生不主動詢問,可能會遺漏掉部分問題未做處理。這也是帕金森病抑鬱臨床診斷和治療率比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運動症狀的抑鬱症狀,往往跟帕金森病的症狀交叉重疊。比如抑鬱患者會出現懶動,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對這部分患者進行抑鬱焦慮量表篩查,會早些發現症狀。我們主動去篩查,會促使我們對非運動症狀進行更加全面的管理。

神經時訊:睡眠和認知症狀在帕金森病管理中有什麼意義?如何進行管理?

陳海波:帕金森病發生認知損害非常常見,一項長期隨訪結果顯示,帕金森患者患病約15年時,50%的患者會出現痴呆。到20年時,83%的患者會出現痴呆。

有研究發現,初步診斷為帕金森病時,約20%的患者有輕度認知損害,如果對約80%沒有認知損害的患者進行神經心理學的詳細檢測,會發現有亞臨床認知表現。

對診斷為帕金森病的患者而言,有輕度認知損害的患者比沒有認知損害的患者患痴呆的幾率高4~5倍。

帕金森病患者本身運動功能較差,再加認知功能問題,會極大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我們會對患者進行早期篩查,對有認知損傷的患者進行相關訓練,或給予藥物治療,避免或推遲痴呆的發生。

睡眠是帕金森病常見的問題之一。有調查顯示,白天睏倦增多往往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狀,但更常見於中晚期患者。除了白天睏倦睡眠增多情況以外,還有夜晚入睡困難、睡眠破碎、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等,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睡眠障礙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比如患者夜間要不停起床,根本無法入睡,對家人和患者本人造成影響。

對患有睡眠障礙的患者,我們要明確患者的睡眠障礙類型並分析其病因,根據不同的病因選擇治療方法。比如入睡困難患者,可以用助眠藥(佐匹克隆、褪黑素等)。

神經時訊:帕金森病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蜜月期”後,往往容易出現劑末現象。臨床上如何診斷劑末現象?

陳海波:劑末現象實際上是隨疾病進展,藥物治療窗逐漸變窄,代償能力下降而出現的,與血藥濃度的波動密切相關。所以,在疾病早期由於人體的代償作用,劑末現象不明顯。隨著疾病的進展,人體代償能力和藥物濃度的下降低於治療窗時,藥品不能有效控制病症所表現出來的現象,這種症狀的加重可以預測是其特徵。

對劑末現象的治療,主要依據持續性多巴胺能刺激的原則來處理,採取措施讓血藥濃度更加穩定地維持在治療窗內。目前使用的藥物新劑型如普納克索緩釋片,血藥濃度可以穩定地維持24 h以上。

神經時訊

:目前DBS技術在國內外已逐漸發展成熟,DBS已經成為治療神經外科功能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那麼DBS程控有無併發症,遇到併發症該如何處理?

陳海波:DBS手術對中晚期特別是出現劑末現象和異動症的患者而言是比較好的方法。以往我們儘量推遲手術,主要因為診斷技術還不夠精確,早期診斷比較困難。比如,帕金森疊加綜合徵早期症狀與帕金森病很難完全區分,但疊加綜合徵手術並無明顯效果。DBS手術整體而言比較安全,在手術過程中,注意腦內血管損傷,避免感染;術後,要注意電極的保護,避免出現電極移位。

陳海波: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們牽頭國內幾家大醫院進行帕金森病藥物臨床研究,40多年來,我們在治療帕金森病治療方面不斷探索。最早在國內提出“細水長流,不求全效”理念,已成為帕金森病治療的基本原則。一方面,我們和國內其他醫院的常規藥物治療同步,並建立多學科團隊全面管理帕金森病的治療;另一方面,我們還牽頭或參與進行許多新藥和新技術的臨床試驗,比如羅匹尼羅、普拉克索、雷沙吉蘭及經顱磁刺激治療等。

我們對患者治療強調全程管理,每位患者基本都有詳細的病歷。從患者患病開始,就按照我們的規範對患者進行治療,包括怎樣選藥,藥物的調整都按照指南和規範進行並管理。

我們現在參與一項“十三五”國家研發項目並主持其中一項課題。在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研究早中晚期患者的治療方法,包括丁苯鈦對帕金森病患者認知的影響。


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發生率實際上很高,幾乎所有患者都會發生

覺得好看有用記得點贊【也可以評論發表您個人的見解與看法或疑問】

不要忘記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讓我們共同學習進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