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二次北伐,親率數萬大軍為何拿不下千人守的小城?

you豈在朝朝暮暮


夷陵之戰後,蜀漢主動與孫權求盟,兩國再次結盟,沒有了西面壓力的東吳,在趁曹丕去世,曹叡繼位不久,孫權發動了對魏將曹休的戰爭。

這場戰爭孫權最終取得了對曹休的勝利,對三國形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給了盟友蜀漢很大鼓舞,於是諸葛亮進言後主劉禪主動進攻曹魏,於是在建興六年(228)十二月,諸葛亮趁此時機,領兵數萬北征,殺出散關(陝西寶雞西南),包圍了當時只有千餘人防禦的陳倉(今寶雞東北)這便是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

諸葛亮或許從來沒有想到,數萬大軍面對千餘人的陳倉,盡然久攻不克,最終因糧草不繼,不得不退兵,導致了整個二次北伐的功敗垂成。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諸葛亮在兵力優勢之下攻克不了陳倉的呢?

陳倉久攻不克的外部原因

陳倉是來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到達這裡的時候,魏軍主帥曹真事先已經派遣大將鎮守此地。曹真粉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料定諸葛亮隨後的出擊必定會走陳倉,因而派遣了得力干將郝昭加強了陳倉的防守。

郝昭這個人,在《三國志》中的描述是“為人雄壯”,在鎮守河西十餘年時間裡,讓當地漢夷民眾“畏服”,由此可見,郝昭這個人,不僅有著豐富的軍事履歷,知曉兵事,而且又善於處理當地老百姓和少數民族的關係。因此,派郝昭這樣一個人來守陳倉城,諸葛亮可謂遇到了難纏的對手。

蜀軍先是用雲梯戰車攻城,雲梯卻被魏守軍用火箭(帶有易燃物的箭,由此可見郝昭早就在諸葛亮來之做了大量物資準備,畢竟火箭這個東西不是說立即製造就能製造出來的)燒燬,戰車則被魏軍用石磨砸壞;之後蜀軍用井闌(高達十米以上的攻城器械)百尺以射城中,用土丸填塹,想直接攀爬上城,然而郝昭早就讓魏軍在城內修築了重牆防守;無奈之下,舒格蘭打算搞地道戰,可遺憾的是郝昭就挖橫溝截斷。

在接近二十多個晝夜的激烈攻城戰中,諸葛亮雖然不斷變著花樣進攻,但都被郝昭一一化解,最後,諸葛亮無計可施,加上魏軍的援兵即將到達,只好撤退。

郝昭以一千餘魏兵頂住了數萬蜀軍連續20個晝夜的激烈進攻,創造了中國古代守城史上的奇蹟。

其實看起來魏軍雖然才有一千多,但聯繫郝昭治民的能力,就不難想象這個傢伙肯定是將全程丁壯都發動起來,或修築工事、或製造守城器械,從而才贏得了守城戰的最終勝利,可見其組織能力之強,作業工事效率之高。

那麼諸葛亮能不能用招降郝昭的方式奪取陳倉呢,畢竟魏軍人數少得可憐,只要打好魏軍援兵到來的時間差,完全可以用招降的方式拿下陳倉。但是遺憾的是,哪怕是《三國演義》中擁有“三寸不爛之舌”的諸葛亮,怕是也難以招降郝昭。

這到不是因為郝昭有多麼忠心於曹魏,而是曹魏有一個制度叫做“質任制度”,讓郝昭投鼠忌器。

“質任”制度始於曹操,經過曹丕、再到曹叡時更加完善。“質任”制度規定:常年帶兵的將領或者謀士,其家眷或直系親屬要留在京城,也就是充當人質,一旦帶兵將領叛國投敵,或者謀反,那麼其在京城的家眷親屬,直接殺頭。而到曹叡繼位後,又補充了這項制度,把全國郡縣分為劇、中、平三類,其中劇郡是指臨近外虜的郡縣,又被稱之為外劇,外劇郡縣的郡守,其兒子也必須在鄴城做人質。

制度很老套,但是效果很明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沒有人性,不講親情的畜生。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的內部原因

事實上,諸葛亮北伐最大的困難,是糧草跟不上,糧草限制了諸葛亮能夠發動軍隊的規模,這只是其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蜀國運輸糧草到前線,比曹魏要困難了很多倍。

橫亙在蜀魏之間的天然障礙秦嶺,山高林深、峰巒重疊、道路險阻,西漢時就被稱之為“天下之大阻”,秦嶺南坡緩而北坡陡,從地勢上將,利於魏國的防守,而不利於蜀軍的進攻。秦嶺對於魏蜀兩國的意義,絕非一般山巒可比。

蜀漢進軍的路線綿長,在秦嶺的阻滯下,組織運輸一次軍糧,耗費巨大的同時,時間週期也很長,所以蜀軍進攻曹魏,很難有持久力,畢竟糧食不能源源不斷供給,只能算著鍋裡的飯夠吃多久來作戰,這對於諸葛亮來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另外就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如治政水平,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他進行第二次北伐走陳倉的戰略路線,居然能被曹真預料到,而激戰二十多天也拿陳倉毫無辦法,由此可見諸葛亮將略也就中規中矩。


文話史


因為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實質上其實是一場疑兵戰,他是把自己作為疑兵,吸引曹魏方面的主力。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看似聲勢浩大,實際上卻是犯了三個兵家大忌。


諸葛亮發動的陳倉之戰,主要是牽制曹魏關中主力,他的心思並不在陳倉

首先,諸葛亮選擇冬天進軍陳倉。古代打仗的同時也是很重視農時的,一般規定是在秋後,麥子收割完了,有充足糧食了才進軍。也有春天或夏天出兵的,可極少會選擇在冬天出兵。

冬天天氣已經冷了,這時候出兵的話,不但裝甲器械、衣服馬匹的消耗和用度會比平時大得多。特別是像蜀漢這樣的小國,軍隊基本是耕戰一體的,不可能以損害農時的利益來用兵。要是戰爭被拖到第二年春天呢?那到時候糧食沒種,就算贏了也要迎來一場饑荒。

第二,大肆宣傳出兵路線。諸葛亮出兵前,早已經將自己的行軍路線都告訴了東吳了。諸葛亮寫了一封《與兄瑾言治綏陽穀書》,裡面詳細記載了這次北伐的目的。

“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重,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侯往來,要道通人。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這封書信告訴我們兩個細節,第一:綏陽小谷難用行軍;第二:此次北伐是為了協助東吳,吸引曹魏主力。問題是我們知道,諸葛亮用兵謹慎,又怎麼可能將數萬大軍的性命放在難用行軍的綏陽小谷呢?而且在諸葛亮北伐之前,東吳早就打贏了石亭之戰,殲滅曹休大軍了。這時候還出兵又何來幫助東吳的意思呢?



第三:糧食準備不夠。這似乎是諸葛亮不可逃避的弱點了,基於前兩個用兵忌諱,諸葛亮這次應該會準備充足才出兵的。可是就在當年十二月諸葛亮出兵,到了陳倉之後,和郝昭僅僅對峙了二十多天就退兵了。

算上他一來一回,諸葛亮為這次北伐所準備的糧草,居然不足兩個月的用度。所以以上三個大忌,不應該是用兵謹慎的諸葛亮會犯的,唯一的解釋就是:諸葛亮是有意為之,這場北伐本來就是沒準備勝利的。

既然當時東吳已經獲勝,諸葛亮不需要再為東吳做誘餌,那他又是為誰做誘餌呢?這一點,在第三次北伐就可以全部解釋清楚了。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失利後,於次年春天就命令陳式襲取武都、陰平兩郡,並順利擊退郭淮,拿下兩郡,修築漢、樂兩城,增強漢中防禦。這就是第三次北伐,由陳式主導,也是唯一一場拿下城池的戰鬥。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諸葛亮走藍框,陳式走的是紅框,陳式的行軍路線和目標是和第一次北伐完全一致的。

而且第二次北伐和第三次北伐時間相差不到三個月,如此短的時間連續兩次作戰,這是諸葛亮絕無僅有的一次。我認為諸葛亮在冬天發動陳倉之戰之前,早已經安排了陳式的偏軍,依第一次北伐路線再走祁山,奪取二郡。

也就是這樣,諸葛亮才會選擇在不適合的時間、不充實的準備之下,大張旗鼓地進軍陳倉。就是為了給曹魏一個假象,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主力,而且志在必得,要殺自己就在此時了。

果不其然,曹真在聽說諸葛亮兵出陳倉之後,立馬派了費耀,曹叡派了張郃,兩支大軍去援助郝昭,反而把祁山的守備給空出來給陳式了。而且諸葛亮在“糧盡退兵”之時,還擊殺了前來追趕的大將王雙,可見諸葛亮是有計劃的撤退,他的北伐大軍受到的損失並不大(要是大的話,後面劉禪也不會恢復諸葛亮丞相之位了)。

所以諸葛亮以數萬兵力,卻攻不下一座只有千餘人陳倉城,除了郝昭的防守本事出眾之外,最主要的是諸葛亮根本沒有和陳倉硬撼到底的打算,他的精力是放在了武都、陰平兩郡。

我們都認為諸葛亮的陳倉大軍是主力,而陳式的武都軍隊是偏師,可是恰恰相反,諸葛亮才是偏軍,是疑軍,主力實際是陳式的武都軍隊。這就是兵法所說的“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虛實實,真假難辨,不得不說諸葛亮在用兵上確實有他的特點。



狐史首丘


手藝太潮是主要原因,史書記載諸葛亮採用了勸降,強攻,挖地道,填土等等手段,能用的方法都用上了,勸降人家不理睬,強攻人家就拒守,堆土人家也把內城填高,挖地道人家就橫著挖,然後往裡灌水,用衝車撞城人家就用火燒,反正是你有矛人家有盾,來來往往打了20多天,硬是無可奈何。而諸葛亮這一方,由於出兵匆忙,又是穿越秦嶺的斜谷道進攻陳倉,後勤保障受到了極大的制約,從巴蜀運到漢中的糧草,要靠人挑肩扛穿越斜谷道送到前線,幾萬大軍的糧草物資靠這樣的辦法根本就不可能供應的上,而且,陳倉城是卡著斜谷道築起來的軍事要塞,地勢險要,城外地形狹窄,不利於大軍展開攻擊,除了前線的攻擊部隊,其他主力都窩在斜谷之中使不上勁,實事求是的說,諸葛亮集中數萬大軍於陳倉一隅之地,這樣的做法純粹是拿著國家的軍政大事當兒戲,是在玩兒小孩子“過家家”,是沒有一點軍事常識的外行打法,




狼的影子716


村夫二伐在此之前村夫給他的哥哥諸葛瑾寫了一封信。 與兄瑾言治綏陽穀書: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險,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這個出自亮集 可信度很高。走的是綏陽小谷,信裡寫了“難用行軍”。很顯然不是帶大部隊出擊的。是帶小部隊出其不意才走此道。目的就是“不得分兵東行”。就是為了分擔東吳的壓力。所以數萬人恐怕是虛數,攻城兵器也沒有文帝紀寫的那麼誇張,要麼就是臨時的豆腐渣工程。此計可叫圍魏救趙?

為何幫東吳分擔壓力? 那你得問陸遜他在當年九月在石亭對曹休幹什麼…… 要知道占人家便宜,豈能安生?曹睿準備找場子來了,誰知這個南陽村夫突然來了。

《張郃傳 》: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諸葛亮復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郃晨夜進至南鄭,亮退。

村夫這一來曹魏很緊張!南征基本泡湯了。 這動靜搞的很大吧!如果僅僅一個郝昭能擋住蜀軍讓曹魏無憂,那叫張郃幹啥?帶著武衛 虎賁的陣勢夠大了。村夫還在搞一個更大的。 《通典》:太和二年,諸葛亮以數萬人攻陳倉,將軍郝昭以千人守二十餘日,不拔,在今縣東三十里故城是。攻郿又不克,在今縣東北十五里故郿城是。並今扶風郡縣。

怪不得張郃來了,這都到郿縣了,曹睿以為村夫玩真格的。不得不叫張郃救援。話說第一次北伐曹真預測到下次蜀軍會打陳倉。預測到了還能搞出這麼大的動靜。個人覺得曹真有點失職。 諸葛亮十一月上表二伐,十二月就到陳倉城下打了二十多天撤了,回手掏個王雙…… 而在次年春天村夫卻在武都北部建威堵截郭淮。大家都知道了這是三伐。帶著陳式出擊

諸葛亮傳: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後主傳:冬,復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魏將王雙率軍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還漢中。

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遂克定二郡。 如果二伐撤退到漢中在補給在去建威都要夏天了!

村夫極有可能沒有回漢中。在去武都路上和陳式隊伍匯合接受補給然後堵截。 可惜郭淮鼻子靈跑路了。圍點打援泡湯了。就這樣武都陰平二郡到手。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明為盟友減壓圍魏救趙,實則聲東擊西襲取二郡。

至於攻城二十餘天因為糧盡退兵,要是真要真對魏國開始大規模用兵,諸葛亮能備二十天的糧?何況攻擊陳倉要渡河攻擊攻城成本極大。這些時間拿不下很正常,即使拿下也要捨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