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有人說,汪倫能在李白筆下千古留名是忽悠來的,這個我們權作戲言估且不論,而又有人問,李白的《贈汪倫》是不是打油詩?只是這首詩畢竟非常有名,到底是不是打油詩,這可真得好好理論一番。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因這句詩,汪倫的名字便幾乎盡人皆知了。“汪倫,字文煥,一字鳳林,歙州黟縣(宣州太平縣,今安徽黃山市黃山)人。唐開元間任涇縣令。”百度還說,汪倫是“詩人,著名詩人李白好友。”雖然未見其一首詩,卻也成詩人了,而且“名留青史”。

一般地說,打油詩具有不講格律、通俗、幽默、嘲謔的特點,可用語俚俗,淺白顯露。而所謂正統詩主要指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朝初年的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的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不容易淪為打油詩。而古體詩除了用語雅緻委婉外,要求比較寬鬆,因此容易被誤判。而兩者之間的相同處是都要壓韻。

我們現在就全詩進行分析。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詩用比興手法,表達了對汪倫深情相送的感激。“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兩句,“將欲行”、“忽聞”其實都是典型的書面用語,首句起的直接,頷句承的生動,並帶了一點懸念,即有人踏歌而來。踏歌是唐代一種廣為流行的民間歌舞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頸句運用了誇張的手法,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別之深情,生動而形象,尾句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強了動人的份量。看來,從章法上講,《贈汪倫》是符合古詩詞的寫作特點的。

那麼李白寫的《贈汪倫》這首詩又是怎麼來的呢?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翻譯過來就是,涇川豪士汪倫非常仰慕李白的才華,很想與他結為朋友,於是就修書一封託人帶給李白,上面寫道:“先生,您喜歡旅遊嗎?這裡有十里桃花;您喜歡飲酒嗎?這裡有萬家酒店。”等李白欣然而至,才知道十里桃花是距此十里外有一個潭叫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其實只是一個姓萬的人開的酒店,對汪倫善意的捉弄,李白哈哈大笑,為報汪倫的一番心意,他寫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贈汪倫》一出,竟名動一時,此詩把朋友間的友情描寫的情真意切,分別的場景又樸實無華,使兩人間的真情實感油然而露。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雖然這首詩帶點民歌風味,是李白即興而作,卻恰恰因其自然入妙,清新流暢而歷來為人傳誦。詩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寫出了與友人的真摯情意。

下面再從格律方面分析。

全詩平仄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好就是仄起首句押韻格式的七言絕句。

而押韻的韻腳是平水韻的“八庚”:

李白乘舟將欲行【行:七陽(平),八庚(平),二十四敬(仄)】 押韻

忽聞岸上踏歌聲【聲:八庚】 押韻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情:八庚】 押韻

通過以上方面論證可知,這首詩其實原本就是非常正規的格律詩,而不是所謂的打油詩。

這樣的送別方式,也從側面表現了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都是不拘俗禮、快樂自在的人。山村僻野,也沒有上層社會迎來送往那套繁文縟節,李白走時,汪倫似乎不在家中,這才有“忽聞岸上踏歌聲”這句。李白浪跡天下,漫遊四方,走遍了名山大川,而當時隱居在涇縣山村的士人汪倫,也是不求功名,無心仕途之人,於是才有當年此地兩人的豪飲暢吟傳為了佳話。據說汪倫的子孫把這首贈詩一直當作無價之寶珍藏著,只有高朋好友來了,才願拿出,讓他們一睹詩仙的真跡。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其實對詩的後兩句,後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接近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難怪會有人質疑是否為打油詩。本來我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然而,李白這首詩的特點卻是坦率,直露,其“語直”,“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是“直”中含情之自然流露,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也不能“定於一律”。而他家喻戶曉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是如此。

當然並不是說李白就不寫打油詩,比如他看杜甫寫詩苦思冥想很費神的樣子,就寫了一首《戲杜甫詩》:“飯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為問因何太瘦生,只為從來作詩苦。”又如,據說他在黃鶴樓見有塵鎖墨跡的崔顥(唐玄宗開元年間進士)題詩,就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那首,李白讚歎不己,覺得不便再行題詩,恰巧欠老闆的酒錢未付,於是吟了一首打油詩撒氣:“一腳踢翻黃鶴樓,兩把抓破鸚鵡洲。眼前有景寫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旁有一遊人聽吟詩頗有氣魄,便買下此詩,李白方才付了酒錢。其後他寫了一首與崔顥的黃鶴樓詩類似的詩作《登金陵鳳凰臺》,其中的“吳宮花草埋幽境,晉代衣冠成古丘。”常被後人引用。只是《贈汪倫》這首,的確不是打油詩。

*作者簡介:南郭居士,本名郭軍,男,漢族,籍貫甘肅徽縣。中國詩歌學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會員,「中國詩歌報」詩詞創研中心副主編,隴南市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狗尾草詩人原創藝術團隊主創人員。有數百篇文學作品在各類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著有「南郭詞文」,並獲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詩歌提名獎。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現代詩入圍獎。作品入編第四屆中國百詩百聯大賽。

李白的《贈汪倫》是打油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