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的后果

“现在的小孩过得好艰辛啊”,最近一个朋友突然感慨道。她跟我分享了在小区里看到的一幕:

一个四岁上下的小女孩嚷嚷着说自己口渴,要喝水,可站在她身旁的妈妈却只是冷冷地回了句,“现在知道口渴了?没有水,给我渴着”。

朋友心里就有点犯嘀咕,想着怎么还有这样的妈妈。

这时候小女孩已经急哭了,可妈妈还是不为所动,继续对她说:“这就是你刚才让我买棒棒糖吃的代价。记住,自己做了什么选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惩罚”孩子的后果


朋友这才明白,原来小女孩妈妈不给她水喝,是为了惩罚她刚才违背自己意愿吃棒棒糖。而且她还进一步告诉小女孩,自己的钱只够买水和棒棒糖中的一样,买了棒棒糖就没钱买水。

这个妈妈这么做,其实是让孩子吸取教训、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她没有考虑到,给小孩子立规矩,说到底是帮TA建立对规则意识的认知。而这个前提条件是,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语和逻辑,去跟TA介绍规则。

说什么“自己做了选择就要付出相应代价”,她肯定听不懂啊;而且,让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去理解因果逻辑,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呢?

1.惩罚教不会孩子负责


“惩罚”孩子的后果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孩子吃糖是对身体不好,妈妈让她长长记性有什么不对?

崽崽能理解这位妈妈给孩子立规矩的急切心理,可是这样的办法、还有这样的说理方式,实在是不敢恭维。

作为一个孩子,想吃糖是她的天性,并没有错呀。相比之下,这个妈妈想教孩子懂道理是真的,挖了个坑让孩子跳也是真的。

如果不想让小女孩吃棒棒糖,那完全可以跟她说吃糖的各种坏处,然后立个不许吃糖的规矩,不给她买不就得了?



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明白:教孩子负责、给孩子立规矩和惩罚是两回事。

惩罚的痛苦只能给孩子负面感受,就像此刻这个情绪崩溃的小女孩,估计怎么也想不明白吃糖和负责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她所能明白的,只有妈妈很凶、自己很渴很难受。

下次再路过超市,她可能真的不会再要棒棒糖了。但这并不是因为她理解了“负责”,而是因为心理的恐惧和身体的痛苦,让她对这件事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孩子小的时候,可能确实会因为这样暂时不再“犯错”;但随着孩子长大,这种方法越来越没效果,孩子会越来越不在乎、越来越难以管教。

因为痛苦让孩子觉得:我已经付出了代价,这就很公平了。

用惩罚代替教育,那孩子记住的永远只是惩罚。

2.区别惩罚和负责,其实一点都不难


a、一天只吃一颗糖

孩子很喜欢吃糖,我们就和他约定晚饭以后可以吃一颗。

有的时候他白天想吃,我们就先和孩子说清楚:一天只能吃一颗,你确定要现在吃吗?

虽然一开始他还不是很理解,会说“我确定现在就要”,但是这颗吃完了就之后就怎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作为家长帮他理解并坚持的方式。

b、自己收拾玩具


一位美国妈妈有好几个孩子,每个人玩具都很多,可没人愿意自己收玩具。她就想了个办法,用一个大吊笼做了个“玩具监狱”。

每天孩子睡下后,没有收起来的玩具就会被关进这个监狱,一个星期不能再玩。

崽崽建议家长尝试从结果上来约束孩子,如果孩子因此哭闹,可以用别的方法安慰他,比如陪他玩、给他看别的书或者玩别的玩具。千万不要孩子一哭就心软,或者变本加厉的指责嘲笑。

我们要做的,只是让他理解:我要自己收好玩具,不然明天就玩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