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大败的主因是什么?

沛沛p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的主因是什么?在我看来,可以非常简单粗暴的归结为,他遇到的对手是曹操,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在官渡大战开打之前,袁绍已经大兵压境,此时又传来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刘备在徐州杀了曹操的心腹车胄,背叛了曹操。为了防止腹背受敌,曹操准备先去攻打刘备,平定徐州。文臣武将们大多都反对曹操的做法,认为大战在即,主要的敌人是袁绍。曹操说,刘备是人杰,此时不除,必为后患。袁绍多谋而寡断,见事迟,我们打完刘备班师回朝,他也许才能反应过来。事实正如曹操所料,曹操打完徐州,招降关羽,赶走刘备,袁绍才反应过来,失去了偷袭许都的最佳时机。



官渡之战的揭幕战是白马之围,白马就是今天河南滑县一带,袁绍派大将颜良领军前去攻城。曹操为了解白马之围,亲自率兵北上,在延津做出一副要偷袭袁绍的姿态,袁绍抽调兵马到延津迎击曹操,结果曹操一个转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驰援白马,给白马的颜良打了个措手不及,袁绍军大败,颜良也被关羽斩杀。解了白马之围以后,曹操并未做停留,而是向西进军,袁绍不甘心,派文丑、刘备前去追击,结果又被曹操打了伏击,袁绍军又一次大败,文丑被杀。袁绍开局不利,接连损失两员大将。曹操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收缩兵力,退军官渡,等袁绍来决战。



袁绍来到官渡,与曹军对峙,袁绍军筑起高台,土山,从高处往曹营射箭,曹军则用投石机回击,两边互有伤亡。对峙时间越长,曹操就越感到乏力,这时候完全是比消耗的,曹操粮草辎重不如袁绍多,后勤补给也没袁绍充分。曹操见战事一直也没什么进展,长期消耗下去,军马困顿,不能持久,于是就产生了退却的念头。这时候荀彧前来劝阻,说昔日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都不肯先退,先退的必将陷入失败。您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扼住敌人咽喉半年,我方吃力,对方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正是用奇谋的时候,怎么能退兵呢?您身后就是许都,还能退到哪里去呢?于是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议,继续坚守。转机不久就到来了,审配以为许攸不法,逮捕了他的一家老小。许攸怒叛袁绍,来投奔曹操。曹操知道许攸来投,鞋都没来得及穿,就出去迎接。许攸也因此非常感动,献计曹操袭取袁绍军粮草重地乌巢。曹操亲自率兵前往,镇守乌巢的是袁绍的大将淳于琼,此人酷爱酗酒,一喝就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袁绍用人不察,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他,结果可想而知,乌巢粮草被尽数烧毁,袁绍军心开始溃散。



在是救乌巢还是袭击曹军大本营的问题上,袁绍军的大将张郃与谋士郭图出现分歧,张郃认为曹操大本营非常坚固,久攻不下,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来,此时曹操人本正在乌巢,他用兵如神,淳于琼必不能抵挡,应该先救乌巢。郭图则持相反的意见,结果袁绍听从了郭图的意见,让张郃率兵袭击曹操大本营。结果就是郭图计谋破产,他为了转移袁绍注意力,竟然诬告张郃对袁绍军的失败感到高兴,而且对袁绍本人出言不逊。袁绍听后大怒,要将张郃治罪,张郃也因此临阵投降曹操,当曹操从乌巢回来以后,得到这个意外惊喜,更是亲自下马迎接张郃,张郃见到此情此景,也心悦诚服的归降。


综上所述,袁绍用人不当,错用淳于琼守乌巢,内部班底不团结,相互攻讦,造成许攸叛逃,将重要的军事部署透漏给曹操,又由于偏听偏信,更是逼反了自己的大将。反观曹操,以诚待人,知人善任,上下一心,共同抵挡敌人。整个官渡之战,袁绍是完败的。他失败的因素有很多,最大的原因是他本人和曹操差距太大,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郑憨子


三国演义,主题是,官渡之战袁绍大败,直述本题,简单做一概括,

据记载,袁绍,字本初,家族显赫,202年6月28日生,河南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

东汉末年,群雄混战,他是汉未群雄之一,征讨董卓时,被十八路诸候推举为盟主,

厉来军阀割据,在群雄逐鹿的局面下,他打败了孔融,公孙瓒,拥有了大片领土,

兵精粮足,此时,他想在官渡歼灭曹操,战领许昌,称霸天下,

但在和曹操决战不到两月惨败,逃回老巢冀州,

其惨败的主因,是他不听从谋士良言,独断而行,生性多疑,心胸狭窄,好谋而无断,

不采纳众谋士及大将意见,谋士许攸善意良言,沒被袁绍采纳,

反之遭到大骂,结果许攸一气之下,投降了曹操,临走还带走他的军事机密情报,

这使曹操一举扭转战局,转败为胜,很显然袁绍在用人方面,不抵曹操,虽然他兵精粮足,但败局以定,

细节不谈,这就是袁绍惨败的主因大体概括,不周指教,加补充。





巴黎街角A


大败的主因出在袁本初自身身上且也出在曹操自身身上,为何这样说呢?

1,人们常常对大败的人是有过于偏激的成王败寇观点,使得本来算是一代枭雄的袁本初变得在败局下一无是处;都不知袁绍当年拥有四州之地,胜利在望时的天下威名之气象.却不知成败关键,在与谁握准了时机?时过境迁耳.

2,就像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的曹操却在赤壁一战又败给了周瑜。难道因打败袁绍而便比袁绍优秀的曹操,便因为自身在赤壁失败,就在自身优点上比不过刘备周瑜孙权吗?其关键原因在于"天下司机"四字,谁能真正握住各自所独有的时机,成败就在时机机遇当中。

3"时机"是天下大势中最难得的机遇,且常常隐藏在最容易让满以为是机会的时机之外,而且会不断变化,官渡袁绍败给了曹操,赤壁曹操败给了孙刘,夷陵刘备败给了陆逊,"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千古英雄。"英雄成名于守时,趋时,造时,借时,逢时.然始终无法摆脱在寿命人情面前对其命运的约束,从而在时间竞赛中新生群体对旧群体的革新便是必然.

曹操能火烧乌巢,不在于像电视里说的那样曹操有十胜胜于袁绍,而在于曹,袁两军在僵持状态下,两人的时机趋势的设定不同,曹操已经接近粮绝状态,若不尽早结束战争,曹操的时机就会失去,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曹操在个性上十胜的优势,在对抗袁绍个性上十败的劣势,显然没有得到好骨头吃;而袁绍这边兵精粮足,久耗的实际优势,在长久作战上拥有时间上的时机之利。恰在此时,关键就在于谁能握准时机,绍过于注重自己的久耗优势,从而忽视谋臣为他推荐的趁机攻击许昌;曹操则已经被逼无奈,且身下谋臣与猛将未能让十胜优势的曹操获得新的妙计;恰是许攸,这个外来谋臣,在曹操生死攸关之际,给曹操送来了时机,被逼无奈的曹操也只能是硬着头皮试一试,因为这是不试也得试,试也得试.从而火烧乌巢,打败了袁绍。

后来曹操的失败,火烧赤壁;刘备的失败,火烧夷陵;这拜"火"所赐的良机,都让弱的一方胜,强的一方败。这并非简简单单的某一个人的原因,而在于强的一方,更难于比弱的一方更能够齐心协力的抓住这"天机\


波塞冬育烽


最主要的原因是袁绍任人唯亲,而曹操能任人唯贤,众所周知,官渡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场战役不单比拼的是双方的实力,而且还比拼的是智谋谋略。曹操面对强敌,镇定自若。曹操与袁绍不同的是,曹操能虚心采纳谋士的意见。他的军师荀彧说,从古今成败的事例来看,如果一方确实有才智,哪怕力量再弱小,也定能从弱变成强,假使一方并非有才智的人,即便力量再强大,也定会从强变成弱。刘邦,项羽的例子,不就很清楚吗。如今和主公您抢夺天下的,只有袁绍……在荀彧看来,袁绍好几个方面都不如曹操,没有什么强大的。作为鬼才郭嘉更深入地作出分析,他说了袁绍有十条必失败的原因,而曹操有十条必胜利的理由。比如袁绍僵化守旧,而曹操则不然,灵活自如等。在强敌来临的时候,曹操听取了谋士们多方面的建议,大大鼓舞了士气。200二月,袁绍在公开发表讨伐曹操的檄文以后,派遣颜良,淳于琼等人向南攻打白马,并且聚集十万大军于河北前线,意欲渡过黄河,直取许都。曹操准备从官渡率兵北上以解白马之围。荀攸建议他说,正面迎于我们十分不利,可分散敌人兵力,再乘其不备,突然袭击白马,可一举拿下。最终声东击西,取得了胜利。之后又诱敌上钩战于延津,白马、延津战役也就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这以后,双方处于对峙相持阶段,当时局势对曹操很不利,可谓兵少粮缺。曹操就写信给荀彧向他咨询意见,荀彧劝他一定要坚守官渡,坚持到底。曹操听从了,并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有不小的成绩,比如实行了新的赋税制度等,还让工匠造了“霹雳车”,杀伤力极大,还常常派小部队去袭击袁绍军队供应线,后来又出奇制胜烧乌巢,袁绍惨败。


人生不断努力和学习


官渡之战袁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还会失败呢?

小编觉得这是袁绍的性格问题造成的,袁绍性格比较优柔寡断,有妇人之仁,遇事犹豫不决,使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机。最搞笑的是,有一次曹操打了刘备,刘备向袁绍求救,袁绍以小儿子生病没有心情救,就看着刘备挨打。他谋士田丰几次劝袁绍出兵袭击曹操后方,袁绍总说小儿子病还没好,不愿出兵,气得田丰大骂袁绍“这么好的机会都错失了,就为了儿子生病,真是妇人之仁!”

官渡之战开始,袁绍带着几十万的兵来打曹操的时候,曹操手下都觉这场战争是打不赢的,劝曹操避其锋芒,但是曹操坚决要打。因为他实在太了解袁绍的个性,知道的袁绍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不善用人。

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袁绍这样性格的人,是导致了他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那些年看过的历史


第一轻敌冒进,袁绍自以为兵多将广,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最开始派颜良文丑折了些人马,之后又倾巢出动,仍旧没有吸取兵败的教训,结果兵败。

第二内部不和,袁绍虽然谋士众多,但每个人都有性格缺陷,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拆台。审配逢纪料理后方,许攸家人犯了法,二人将其家人下了大狱,许攸见家人被捕,计策不被采纳,叛变投敌。而在袁绍死后,袁家兄弟彻底决裂,带着自己谋士军队互相残杀,给曹操统一北方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第三主帅昏庸,袁绍好大喜功,无法听从正确建议,先是软禁沮授,然后把田丰下狱,不听从许攸的计策,导致对方叛逃曹营火烧乌巢。面临粮草烧光的情况下,听从郭图建议攻打对方营寨,失去了扳回败局的最后机会。


艾斯帝凡斯


资治通鉴对袁绍评说得很明白:好谋无决!


泉声


出了叛徒,把军粮资重布防给泄露了,古代没粮自然军心不稳,兵败如山倒,后期几个儿子内讧,集团内部分成了几派,不能团结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