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全球時報稱每天玩電子產品超過一小時的孩子更易焦慮?

知乎上有個話題是,「生孩子,是為了什麼?」

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而參與,意味著付出和欣賞,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讓我有機會與他同行一段,一起感受溫暖與幸福。

但是現在這個生命卻因為長時間玩電子產品隨時伴隨著焦慮的心理疾病。

根據【環球網綜合報道】一項於11月份發表在《預防醫學報告》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每天使用電子產品超過一個小時就會導致兩歲以上的兒童出現焦慮、壓力過大、求知慾下降、自控力降低等症狀。那是否應該將青少年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控制在一小時之內呢?讓我們跟隨法國健康雜誌《TOPSANTE》一起了解一下。

美國聖地亞哥公立大學與佐治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2016年國民兒童健康數據,隨機對40300個2至17歲的兒童樣本進行分析,發現每天使用電子產品超過7個小時的孩子出現焦慮的幾率是那些只花費一個小時的人的兩倍;在14至17歲的青少年群體中,42.2%的使用電子產品超過7個小時的人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而在每天使用一個小時電子產品的人中,只有16.6%的人完成不了學習任務。

故根據以上數據顯示合理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還是非常必要的,那孩子省下來的玩電子產品的時間該如何分配呢?

給孩子報早教班,培訓班,興趣班等等可以開闊孩子視野,培養孩子興趣愛好,鍛鍊孩子與人交流的能力,總之就是儘可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但是隨著小孩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現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成為了檢驗父母綜合能力的標準。

最近整個朋友圈的父母都瘋了,歷史的車輪倒退到大清朝,開始了“童養媳”、“童養婿”的舊潮流。

首先出手的家有小棉襖的,對未來親家提前發出邀請:我們有房有車有保險,彩禮嫁妝都包辦,你能不能先接走輔導作業去?

接著,“兒子甩賣版”也隨之出爐:你有的我都有,求親家先接走輔導輔導吧,畢竟享福的是您閨女。

他們是瘋了嗎?

還真是,被作業活活逼瘋了。

真正是當家長後才發現大多時間都是圍繞孩子轉,身心疲累不在話下,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真正屬於孩子的玩耍空間也一步步荒漠化。

怎麼辦呢?

現在讓我們都暫時放下那些煩惱,陪孩子多玩玩具,畢竟這些玩具我們小時候也沒有機會玩,現在就讓我們與孩子玩在一起,玩出童真活力與美好未來。

孩子更大的潛能等待被激發

玩,是一種強大的學習工具,它可以激發出孩子的更多潛能,如想象力、好奇心、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很棒,現在只需要一副高爾夫球杆套裝玩具,就可以將我們小孩的紳士風格顯示出來。

為何全球時報稱每天玩電子產品超過一小時的孩子更易焦慮?

並且孩子潛在的巨大潛能也隨著孩子在玩這幅高爾夫球杆套裝玩具被開發出來,從而真正向別人展示我們孩子非常棒的一面。

為何全球時報稱每天玩電子產品超過一小時的孩子更易焦慮?

因為我們家的小孩很棒,這套其貌不揚花花綠綠的高爾夫球杆套裝也變得很棒了。

為何全球時報稱每天玩電子產品超過一小時的孩子更易焦慮?

親子關係等待被更好升溫

哪怕你忙於工作無暇照顧孩子,有了這些簡單的玩具,片刻時間也能和孩子愉快玩耍,催化升溫感情。正是因為你和孩子的參與,也正是因為你對孩子的陪伴和重視才讓這個普通的高爾夫球杆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從而帶動更多的小朋友參與,給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帶來快樂。

為何全球時報稱每天玩電子產品超過一小時的孩子更易焦慮?

喜歡我們的可以複製以下淘口令到手機淘寶,可以更好親密接觸

¥B094bPU6K4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