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的“谎言”——禅让是如何从圣人之举,到血腥夺权的遮羞布的

相信大家从小就听说过禅让制度,也听过唐尧、虞舜、夏禹这三个圣人。他们不贪恋权力,不为子孙后代计,能够将国家传给有德之人。而后世也有一些禅让的例子,不过大都是篡位自立的遮羞布,再到后来禅让的皇帝也没有什么好下场。那么在上古时期,尧、舜、禹之间真的有这样大公无私的举动吗?禅让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血腥、残酷的政变的呢?

千古的“谎言”——禅让是如何从圣人之举,到血腥夺权的遮羞布的

禅让制度

禅让制度中,分为内禅和外禅。内禅就是把位置传给本家人。举几个例子,南北朝时期北周宣帝宇文赟,二十岁出头就禅位给宇文阐,实际上是为了更方便享受,结果不久后一命呜呼,给杨坚取而代之的机会;宋徽宗赵佶迫于金军的压力,禅位给宋钦宗赵桓;金哀宗为不做亡国之君,禅让给金末帝(就当了一天皇帝);乾隆禅让给嘉庆。总而言之,在自发的内禅中,或迫于压力、或为了自身的诉求,皇帝虽然让出了位置,但还是保证政权在同宗手里,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千古的“谎言”——禅让是如何从圣人之举,到血腥夺权的遮羞布的

外禅就是将位置传给外人,也就是所谓的圣人之举。从尧、舜、禹说起。唐尧的儿子丹朱表现得不怎么样,于是他本着“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伟大情操,把位置禅让给了虞舜;好巧不巧,虞舜的儿子商均也不争气,于是他把位置禅让给夏禹。夏禹心说终于轮到我了,我也不能断了这个老传统,也找好了继承人,就是被视为中国司法鼻祖的皋陶。结果皋陶去世了。后来夏禹又禅让给益,但是益一没有资历,二没有人望,诸侯拥立夏禹的儿子启。启就不想着禅让的事情了,直接传给儿子太康。太康也是个败家子,因为喜欢打猎,被后羿偷了家,以至于亡国。可见启传位给太康的时候,并非看中他的能力或者贤德;在启以后,中国又由“公天下”回到“家天下”。自从秦朝统一六国,开创皇帝制度后,自发的外禅更是绝迹。

千古的“谎言”——禅让是如何从圣人之举,到血腥夺权的遮羞布的

孰是孰非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故事为人所知,历史上的主流观点也承认禅让的事情。但仍然有持不同观点的史料。其中记载,所谓的禅让属子虚乌有,其权利交接过渡都是残酷的政治斗争。

《竹书纪年》

反对禅让制度最有力度的史料,大概就是《竹书纪年》了。关于尧和舜之间,《竹书纪年》记载:尧德衰,被舜囚禁起来,并且控制丹朱,不让他们父子相见。

佐证记载

除了《竹书纪年》,还有一些记载可以作为辅助,反对禅让制。《韩非子》:“舜逼尧,禹逼舜”;《荀子》:“尧舜擅让,是虚言也”;甚至李白的诗歌中也有“尧幽囚,舜野死”之语(出自《远别离》)。

千古的“谎言”——禅让是如何从圣人之举,到血腥夺权的遮羞布的

虽然有这么多记载反对禅让制,但力度并不足以推翻《史记》中的记载。《竹书纪年》已经亡佚,现存的只有辑佚本,不知道过了多少手,从哪里收集来的,史料价值受到影响。而且《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而今本《竹书纪年》被很多史学家视为“伪史”,当然就包括尧、舜、禹互相倾轧的事情。而《韩非子》等并非史籍,更没有说服力。所以关于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实在是难以辨别真伪。小编认为,政治斗争的可能性有,禅让的可能性也有。毕竟当时小国寡民,首领的权势和对人的诱惑力远非后世的皇帝可比。在战国时期,燕王哙就曾经大脑发热,禅让国相子之,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动乱。

夺权遮羞布

在三国时期,曹操架空汉室,他的儿子曹丕则强迫汉献帝禅位,灭亡东汉,开创了曹魏。当时曹丕就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此时禅让制度已经完全成为篡位自立的遮羞布(之前王莽篡汉也是用的禅让制)。禅让制就可以用来美化夺权者,树立仁义形象(有的时候还假装推一推),又保证了所得政权的合法性(当然在后世看来都属于得国不正了),何乐而不为呢?

千古的“谎言”——禅让是如何从圣人之举,到血腥夺权的遮羞布的

而且早期的禅让制对苦主也算温和。禅让者不但能够保住一条性命,还远离了对他们非常不友好的政治中心,不用担惊受怕地过“苦日子”。而新的继位者往往也会给他们很优厚的待遇、超出寻常的政治待遇作为“补偿”(可能也是遮羞的一环)。比如汉献帝刘协退位以后,就过得很嗨皮,还有“弃政从医”,悬壶济世的退休生活;曹魏的末代皇帝曹奂也是这样,被封为陈留王,活了五十八岁。至于被杀死的曹髦,属于鱼死网破的反抗,固然是很有骨气,但死亡也是意料之中。

千古的“谎言”——禅让是如何从圣人之举,到血腥夺权的遮羞布的

鲜有善终者

原先禅让是皇帝的一个活命机会,而后来逐渐演变为催命符。即使禅让后会存活一段时间,也难免会死于篡位者之手,不仅政治待遇没有了,连命都保不住。而从善终到横死,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成为了转折点。

刘裕武功赫赫,平定东晋叛乱、扫除内部割据势力、对外北伐,为他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和人望。在公元420年,刘裕接受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禅让,开启了南朝的序幕。司马德文当时被封零陵王,但没过多久就被刘裕杀害。这也算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累及子孙,他的后代南朝宋顺帝刘准遭遇了相同的命运。

千古的“谎言”——禅让是如何从圣人之举,到血腥夺权的遮羞布的

之前禅让都是温和的,为什么刘裕的禅让这样残酷呢?或许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刘裕所处的南北朝是一个分裂的时代,南朝宋也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而前秦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前秦经过“淝水之战”的惨败后,迅速自爆,被消灭的国家的皇室纷纷趁机自立)。刘裕或许是畏惧对抗北方的时候,一旦有军事上的失利,司马氏有可能死灰复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刘裕才选择了残酷的手段。而后世也代代沿袭这种做法,通过架空夺权的禅让也就是鲜有善终者了。

参考文献:《史记》、《竹书纪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