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太太犯法,乾隆卻怒罵山東巡撫:這樣的人你也敢治罪


這老太太犯法,乾隆卻怒罵山東巡撫:這樣的人你也敢治罪



山東巡撫彈劾山東督糧道顏希深,並要求治顏母何太夫人之罪的那道奏摺,相當有名,它是乾隆26年(1761)遞上來的。

這道奏摺單從內容來看,何太夫人在兒子外出期間,居然膽大包天,代行大權,確實藐視國法,已犯下重罪,就是她兒子也絕對難逃干係,但不料,乾隆皇帝當時一見,恨怒不已,罵的卻是山東巡撫。

他不但立刻下旨免予追究,還賜了何太夫人一個三品誥命之封。

這何太夫人雖然出身書香門第,卻不過一居家老夫人而已,並無什麼路數,她更非乾隆什麼親戚,那麼乾隆為什麼要如此“袒護”呢?

事情是這樣的。

顏希深,廣東連平縣人,原本家貧,是靠何太夫人種桑織麻培育成材的。他中進士之後,一再升遷,出任山東督糧道正是在上一年。

山東督糧道任所是在德州,此地歷來水患嚴重,而此年京杭大運河的那場洪水,更是百年不遇。

暴雨連下七天七夜,德州城內外一片汪洋,諸多民居倒塌,百姓們只得上樹、上城牆搭窩棚喘息,與天同哭。

顏希深膽識過人,是清朝著名的清官廉吏,當時若有他在,本來很多事都可以變得簡單,只可惜,德州城被大水封住,內外斷絕,成為孤島之際,他恰好外地公幹去了(大約也是救災),於是德州城在那時就一盤散沙,成了無治之地。

大水連續半個多月不退,老百姓手中的那點糧食很快吃光,餓死人的事早不稀奇,可官府用於救災的官倉,竟因為消息不通,無人主事,遲遲不肯放糧。

無人主事,這其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恰恰在消息不通,官員們自私自利,缺乏擔當。因為大清律法,對官倉放糧之事,規定非常嚴格,非經上報朝廷批准,絕不可為,否則就只有丟官、坐牢、抄家賠補——如此大的干係,這些人當然不肯承擔。

官員們當時就是因此只管看著老百姓餓死的,而此時已是古稀之年的何太夫人,卻也就是因此惹下滔天大罪的。


這老太太犯法,乾隆卻怒罵山東巡撫:這樣的人你也敢治罪


(晚清誥命夫人裝,此為伍廷芳夫人何妙齡,非本文人物)

這種事她越看越氣,越看越恨,某一天不免就要把官員們召集到家中,一再質問,你們為什麼不放糧賑災?

官員們自然說擅自放糧是重罪,不敢,老太太更加生氣:這都什麼時候了還這麼拘泥?難道能眼看著人都餓死不成?

可是官員們還是一再推諉,說顏大人不在,我們決不敢做主,於是老太太當即拍板:我兒子不在,我做主了!將來一旦出事,丟官坐牢都由我兒子一個人承擔,抄家賠補也是我們一家的事!

她兒子在外公幹,本來是不須承擔這個責任的。

官員們因為有了老太太這句話,這才趕緊行動,而老太太卻覺得這樣還是不夠。她怕圈在房頂、樹上,以及其他高地上的百姓餓死,還每天要做了許多糕餅之類,派人撐著木筏到處發放。她甚至連自己頭上的髮簪、耳環都捐出來了。

數十萬百姓就因此得救,然而不曾想,等洪水退去之後,那些不作為的官員為了推卸責任,自保,竟真的開始彈劾顏希深及何太夫人了。

“未經請示擅動官倉”的報告層層遞達省府,山東巡撫當即上報朝廷。

顏希深為官多年,都是粗衣糲食,政績卓然,這一點乾隆很清楚。

顏希深初到山東時,曾在泰安任職,明代山東巡撫年富,當年為表彰清廉的泰安知府顧景祥所刻的《官箴》,正是他最早從官署牆上發現的。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欺,公則民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顏希深從此就以此為座右銘,這一點乾隆也很清楚。

顏希深是怎樣一個人,乾隆是深知的,而況這又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聰明睿智,一心想以聖明之君流芳千古的乾隆,當時卻就是因為這些,勃然大怒的。

他罵完之後,當即在山東巡撫奏摺上批道:“汝為封疆大吏,有如此賢母良吏,不保舉而反彈劾耶?如何勸勉各級官員?如何激勸善行?”

這樣的人你居然不保舉反彈劾?這樣的人你居然敢治罪?我從了你豈不是將自己與大清置於火爐上烤?你這算什麼封疆大吏,忠君愛民?乾隆就是用這一態度,終止了大臣爭議,給了顏希深母子一個公道,給了正義善舉、俠肝義膽一個公道的。

何太夫人賑災糧食一律列為正項開銷,不必賠補,顏希深母子一併嘉獎的詔令一經頒佈天下,天下萬民都為顏氏母子喜笑顏開。


這老太太犯法,乾隆卻怒罵山東巡撫:這樣的人你也敢治罪



顏希深據說在太原府知州任上,因乾隆駕幸五臺山時辦事得力,毫不擾民,就曾受到嘉獎。下一年乾隆沿京杭大運河南下,第三次南巡經過山東,特意召見,又曾說過:“他時可得大用。”他最終果然官至督撫,成為封疆大吏。

廣東連平顏氏,本為尋常人家,但是自顏希深之後,卻是大清著名的28世家之一。顏希深子孫三世,人才輩出,官至督撫的有四人,賞戴花翎的有八人,其家族任職所在,多達十省,涉及六部中的五部,故而顏氏當時就有了“一門三世四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的美譽。

連平顏氏在清朝的顯赫相當罕見,而這一切卻又都是靠政績、官名、善行得來的,故而清人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來誇讚他們,至為貼切。

顏希深的兒子顏檢,所做的可是直隸總督,孫子顏伯燾,所做的可是閩浙總督,一個是封疆大吏之首,一個是總管兩省軍政,也在九大封疆大吏之內。他們父子當年為官之際,隨身所帶的都是顏希深臨摹的《官箴》,如今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官箴》碑刻,正是當時的長安令張聰賢受顏伯燾所託,臨摹顏希深拓本刻制。

他們一家從何太夫人開始,一脈相承,古人門風之說,當真不虛。

文 | 九鴉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