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一位你最欣賞的歷史名人的媽媽,理由是什麼?

海藻微視野


看到這個提問,又看了這麼多回答,史料故事多如牛毛。我腦海裡第一個想到的是三字經裡提到的孟母三遷。

昔孟母,擇鄰處。--三字經

孟母為了孩子能得到好的教化,不斷地搬遷住址。改善外在環境,使好的薰陶感染自己孩子。讓孟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裡成長,最終鑄就了儒家一代宗師,孟子的相關著作收錄在《孟子》一書中。

孟母對於孟子的影響,遠不止於在幼時擇鄰而處,給予孟子好的教化。還在於對孟子一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孟子關於人性的論述。人性之論,是作為一個教育者首先要明確的態度,或者有自己的見解思考。

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外在的環境,教育對於人本身是去弘揚,擴大這種善行。從人性本善的角度,去看待教育的問題,以及環境對人的影響和作用。

所以,好的父母是人生的良師益友,是一生的指路明燈。


娛樂7788


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出現了許多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英雄,如衛青、岳飛、戚繼光、鄭成功等等,也有改變歷史進程的帝王將相,如商鞅、漢武帝,唐太宗、曾國藩等等,還有以自己的筆墨理論影響了後世的文化巨匠,如孔子、老子、朱熹、王陽明等等,真是有數不勝數的感覺。他們或立德、或立言或立功,或成為三者具備的聖人。

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就大功業,可以找出很多的原因,但在他們的身後必定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因為家庭中母親永遠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的言傳和身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由於史料缺乏或不完整,使我們對一些創建了豐功偉績的偉人的母親瞭解較少。僅從一些記載較為可信和相對完整的史料記載中,我把孟子的母親孟母列為我最欣賞的歷史名人媽媽。

首先介紹一下孟母其人:

孟母姓仉,其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317年。孟母是戰國時期的晉國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孟子的父親叫孟孫激,字公宜,是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孫氏的後代。因為在一次與盜賊的搏鬥中不幸殞命。而孟子此時只有3歲。 就這樣,只剩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喪夫之痛,夜不能寐。但堅強的孟母決心一定要把兒子培養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人。

孟母之所以偉大,是因為:

在母親悉心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孟子對中國歷史文化做出了巨大貢獻。孟子是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被稱為儒學的“亞聖”。

1)     孟子進一步闡明孔子的仁道:

孟子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皆可以為堯舜”。 每個人都具有與生俱來的善端,只要人人都能夠自覺地實行仁義禮智,經過努力就都可以成為像堯舜那樣的聖人。孟子認為人性本善,如果每個人發揮他的本善,就能形成共善,我們的社會就能成為一個真正共善的社會。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這樣就會有一個良好社會共識,這樣的社會必定能實現長治久安。性善論成為了儒家的根本立場之一。 對中國後世文化的影響一直到今天。

2) 孟子強調孝道:

孟子言“孝子之志,莫大乎尊親”,“在孝終身慕父母”。我們要孝敬父母,聽從父母之言,但他強調父母講的有道理我當然順從,沒有道理那就要進行勸諫。人必須“不辱其親”。他多次以舜為例子,把家庭倫理的圓滿看作是超越其它社會事務之上的人生價值依託。“堯舜之道,孝悌而已”,進一步把孝道引入為整個社會秩序的核心之一,在家事父母,在外事君王。

3)     孟子提出王道:

王道實際上是把孔子的仁學發展成為仁政學說。孟子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如果老百姓豐衣足食,那麼老百姓就會支持這個政權,你這個國家當然就會強大。如果百姓都不支持這個政權,就是因為執政者把百姓當工具,到最後百姓只有把政權推翻。所以孟子把能否贏得民心看作是統治者成就偉業的關鍵。孟子“民貴君輕”、“仁愛仁政”、“王道”的思想,對中國政治有經久不衰的影響力。

4)     孟子言:“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後來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也是由此啟發而來。孟子認為社會責任感是人和動物相區別的根本標誌,人不能只考慮自身的完滿,還必須為他人和社會做出貢獻。

孟子由此被稱為亞聖,他在立德、立言方面完美無缺。他的理論成為中華文明的底色之一。

孟子之所以能有如此大偉業,和他的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孟母對兒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苦心教育,讓我十分感動,因此我認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母親,孟母列第一,理由是:

1)孟母三遷,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成為天下母親教育子女的最佳榜樣:

《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 《列女傳》中記載,孟家最初的住處靠近一片墓地,小孟軻經常看到的是出殯送葬的人群。他就與其他孩子“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也就是模仿送葬的人群,興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讀書,妨礙孩子理想思想的形成,孟母於是決定搬家。

孟母帶著年幼的孟軻遷到今天山東的鄒城市西北部,這裡在當時是一處繁華的集鎮。孟軻置身於人來人往的鬧市之中,又同集鎮上的孩子一起玩起了做生意的遊戲。他與同伴們模仿商販叫買吆喝,討價還價,還學鄰居屠夫殺豬宰羊。孟母覺得這裡仍然不是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販的影響而不認真讀書,於是住了半年決定再次遷居。

這次他們遷居到了孔子之孫即子思設宮講學的地方(現在鄒城南門崇教門外路東),後人稱它為“子思書院”。 孟母認為,孩子住在學宮附近,必然會受到學宮氣氛的影響。果然,遷到這兒後,天資聰穎的孟軻被書院裡的琅琅讀書聲所吸引,常到書院裡跟著學習詩書,演習禮儀。孟母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從此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後來孟母把孟軻送入學宮,隨子思的學習,從此孟子走上了學業之路。

2)《三字經》中“子不學,斷機杼”,活生生地展現了一個言傳身教和勉勵孩子的母親形象:

任何事情,時間長了就會產生惰性,更何況小孩子。在學宮學習了一段時間後,開始的新鮮勁頭過去了,孩子貪玩的本性很快就來了。孟珂有時逃學,還對母親謊稱找丟失的東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織布,知道他又逃學了。

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她沒有打罵兒子,而是把織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斷。孟子問為什麼,孟母回答說:“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母親告訴孟軻,學習就像織布,靠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做任何事情切不可半途而廢。逃學就如同斷機,線斷了,布就織不成了,常常逃學,必然學無所成。 孟軻恍然大悟,從此勤學苦讀,沒有再辜負母親的期望。

3)教育孩子,國事為大,體現了成為一個偉大母親寬闊的胸襟和廣闊的視野:

孟母對兒子說:“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 。孟母的這番話是在孟子在齊國向齊宣王宣講他的治國理念,但齊宣王雖給予他厚祿,並沒有積極採納他的主張的時候說的。當時鬱悶的孟子非常想去對他有意的宋國,可是又擔心母親年事已高無人照料。

孟母知曉後,對孟子說了上述之言,告知孟子不必為自己擔憂。孩子長大之時,就是自己老暮之際。生老病死,人之必然。孟子聽後,才放下猶豫和擔憂,開始周遊列國,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傳揚。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母親啊!

4)孤寞中離開人世:

正當孟子的政治主張在許多諸侯國得到順利推行、兒子功成名就的時候,這個為兒子傾盡畢生心血的母親, 已經一病不起。孟子得知母親過世後,立即日夜兼程回家奔喪。在途經的地方,上至官員,下至百姓,擠滿了祭奠的路邊,表達對這位偉大母親的尊敬和哀思。

5)後世對孟母的紀念:

《列女傳》第一卷《母儀傳》 講就的就是“鄒孟軻母”的事蹟。《孟母斷機祠贊》說:“有母若孟,厥子乃賢。有子若孟,母德著焉”。 到了乾隆二年,朝廷加封孟母為“邾國端範宣獻夫人”。

1923年陰曆2月2日,時值孟子誕辰日。鄒城舉辦了一個有上萬人參加的盛況空前的婦女大會。大會倡議把孟母當作整個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而且倡議把孟母作為“女聖人”,因為“孟母為肇啟亞聖之女聖人,三遷教子,七篇傳家,尤足為萬世女範。”

不管能否被稱作女聖人,孟母永遠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認可的最優秀、最偉大的母親,也是我選的中國歷史上的最佳母親。

母親節即將來臨,為感謝我的母親為子女們無怨無悔做出的一切,故特選悟空問答的這道答題來獻給今年母親節的我的母親。




浩瀚北斗星


母親是最偉大的人,也具有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借用林肯的話“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歸於我天使般的母親”;母親節到來之際,首先祝福天下母親們健康幸福!

母親給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的生命,也為歷史創造了扭轉乾坤的偉人;在這些人中,有一個給我印象最深刻,在中學課本里學過他的文章《回憶我的母親》,他就是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新中國的締造者之一——朱德;

朱德的母親鍾氏生於1858年,一生生育13個孩子,家境貧窮,朱德家是佃農家庭,在朱德的回憶裡:“母親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婦女們輪班煮飯,輪到就煮一年。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餵豬,紡棉花……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跟著母親學會了許多生產知識……“母親那種勤勞儉樸的習慣,母親那種寬厚仁慈的態度……”都影響著朱德;

更重要的是,經過地主欺壓佃農,逼加租、逼搬家的悲慘遭遇後,朱德的母親和父親決定節衣縮食培養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送朱德去讀書,也啟發了朱德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去外面尋找新生活……後來朱德參加新軍和同盟會時,朱德的母親給於朱德很多激勵……朱德的母親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個優秀偉大的兒子!

朱德一生都感激母親:“我應該感謝母親,她教給我與困難作鬥爭的經驗。……我應該感謝母親,他教給我生產的知識和革命的意志,鼓勵我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德的母親給中國革命和歷史貢獻了一個居功至偉的革命家,給新中國開了新天地,這樣的母親最應該感恩!



南門嶺的柿子樹


我覺得孟子的媽媽當之無愧。孟子的媽媽仉氏因“孟母三遷”為我們所熟知,一個寡婦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有用的人才,而多次搬家,這是何等的偉大啊。

“孟母三遷”的故事出自西漢劉向的《列女傳·卷一·母儀》,原文是這樣的:“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大約意思是:“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的死去了,母親仉氏並沒有改嫁。起初,孟子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玩辦理喪事的遊戲,仉氏看到後皺起了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然後,仉氏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但是到了市集後,孟子又和小夥伴們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仉氏知道後,又皺起了眉頭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她又帶著孟子搬家。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的時候,官員都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一一記住。仉氏看了後終於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

這樣,慢慢的等孟子長大成人後,他就學成六藝,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大儒。

當然了,關於孟母教育孟子的事蹟,還有"買肉啖子"、"斷機教子"這兩個小故事。"買肉啖子"的故事說明孟母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斷機教子"的故事則是告訴孟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孟母通過這些作法,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薰陶,並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後致力於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而當孟子長大成人後,孟母仍然能夠給孟子很多啟發,這也是孟子成為大家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孟子結婚之後,並不怎麼喜歡自己的媳婦。有一天妻子從田間勞作回家後,進屋就脫衣納涼。這時,正巧孟子推門進來,看到妻子大白天在屋裡光著身子,孟子非常生氣,認為妻子不守婦道,而且還有了休妻的想法。孟母知道後,非但沒有幫助孟子菲兒嚴厲斥責他說:你進門之前敲門了嗎?你沒有敲門就推門而入,是你先失禮節,並不是你媳婦的過錯啊。聽了母親的話,孟子非常慚愧,從此也和媳婦消除了芥蒂。


弓口重說


母親的教育最真實的反映在長大後的我們,教育有時候並不是直接用金錢堆砌出來,更需要父母的言傳身教,這點體現在母親身上尤為明顯,因為古時候男人需要在外幹活養家,而母親在家養育孩子!

良好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直接關係,人格的形成,習慣的養成!

《三字經》裡說:“昔孟母,擇鄰處。”說的是孟母三遷的典故!孟軻的母親為了孩子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兩遷三地,可謂用心良苦!第一次遷居只因為住的地方是喪葬之所,所以孟子學為喪葬之事。第二次遷居是因為周邊是屠戶,然後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直到第三次,周邊是官員,才安心住下!

岳飛母親姚太夫人,是古代四大賢母之一,教子精忠報國,勵子從戎!

岳飛在母親的薰陶下,嚴格自律,習得一手好武藝!

而岳飛往後的行徑也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


讀史使人進步


在古代,向來講究母以子貴,在等級森嚴的皇宮更是如此,因此,如果自己的兒子能夠成為皇帝,自己的後半生可以說衣食無憂,還會受到很多優厚的待遇。而在我國古代,有一位母親,前後生了四個兒子,而這四個兒子最後都做了皇帝,可想這位母親有多自豪。這位母親就是元朝的克烈·唆魯禾帖尼!

說到這個名字,幾乎沒人知道是誰,但說到忽必烈,大家肯定都知道,這位女性就是忽必烈的母親。說到克烈·唆魯禾帖尼,這個人的關係有點複雜,她是成吉思汗義父王罕之弟扎合幹不的女兒,也算的上是是成吉思汗的義妹,成吉思汗打敗王罕,殺了扎合幹不。

卻將義妹唆魯禾貼尼許配給了四兒子託雷。託雷和唆魯禾貼尼有四個兒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而且這四個兒子都是皇帝。是不是相當的厲害?這四個人說是皇帝,大家肯定不相信,那就聽我來一個一個來分析。

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死後,蒙哥繼承了大漢的位置,此時克烈·唆魯禾帖尼成了皇太后,蒙哥繼位之後,大力開始對南宋和大理的討伐,公元1259年,蒙哥在合州前線病逝。

忽必烈(1215年—1294年),這個大家都知道了,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在蒙哥病逝之後,忽必烈在眾人的擁護之下,登上了帝位,忽必烈登基之後,開始按照中國傳統的王朝紀年方式改國號為“元”,次年遷都北京,隨後加速了對南宋的攻伐,1279年南宋滅亡,忽必烈正式入主中原,成為繼宋之後又一個統一中原的王朝。

阿里不哥是拖雷第七子,忽必烈繼位之後,開始推行漢化政策,遭到了阿里不哥的激烈反對,1260年阿里不哥在蒙古本土貴族的擁護下,成為大蒙古國大漢,後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戰爭,最終戰敗,阿里不哥投降,此後一直被忽必烈軟禁於大都。

旭烈兀(1217年—1265年2月8日)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忽必烈、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兄弟,旭烈兀是伊利汗國的建立者,征服者西南亞,1258年滅阿拉伯帝國。


下一刻不許你哭心疼


孟子的母親

最知名的是孟母三遷,之後好像介紹很少。

理由:

1.注重子女教育,文化跟言行兩部分。對後世影響深遠。

2.看外界環境對人的影響,及時做出調整,才有了後來的孟子。

3.母慈子孝,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母親的角色相當重要,由於孟母的言傳身教,才有了優秀的孟子。

4.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以及引導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從心理上接受。不至於逆反!

5.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不論多難都要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支付孩子學習的經費。對中國後世父母有影響,對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6.孟子的思想體系行成,受母親影響也是很大的,只不過後來封建文化不怎麼主張女子對外,否則,孟母也是中國歷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7.開創賢母典範,影響至今,值得尊重


一明學生


歷史上,無論中外,有很多了不起的女性,培養出在歷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這麼多了不起的女性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漢武大帝劉徹之母---王娡(王太后)。

王娡母親臧兒是漢初的名門之後,霸王項羽在分封十八路諸侯王時,就曾經封過一個燕王臧荼,而臧兒正是臧荼的親孫女,所以王娡也算是名門之後。王娡在入宮之前,已經嫁人生女,之後在其母的安排下送進了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行宮,劉啟很是寵幸,封其為美人,王娡為劉啟生下三女一男,這一男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劉徹。據說王美人懷劉徹時,夢到一輪太陽撲入腹中,於是把這件事告訴給太子劉啟,太子劉啟說:“這是貴顯的徵兆。”此時,王娡已經被封為王夫人。

王夫人為人很是圓滑,左右逢源,在人心險惡、宮鬥嚴重的後宮,很會做人,善於與他人相處,在即位後的景帝、竇太后處都頗得親倖。劉徹自小就受到母親的言傳身教,自幼聰敏伶俐,頗受漢景帝喜愛,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竟打破太子與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舊例,於夏四月己巳日,立長子劉榮為太子,立劉徹為膠東王,封王娡為(膠東王)王太后。

劉徹能最終替代劉榮成為太子,並最終即位為漢武帝,這裡除了有劉徹自身的過人之處之外,不得不提的一個人,那就是景帝姐姐館陶公主---劉嫖。當時劉嫖希望把自己的女兒阿嬌嫁給當時的太子劉榮,希望未來能成為皇后,但是劉榮之母慄姬並未站在劉榮的角度來解讀這場政治聯姻,單純的因為厭惡館陶公主屢次給景帝進獻美女而拒絕這樁婚事,劉嫖大為惱火,於是後來便看上了“夢日入懷”而生的膠東王---劉徹,當時的劉徹才四歲,很快,王夫人同意了這樁娃娃親,因為她知道,這場政治聯姻能為她的兒子劉徹帶來巨大的政治庇廕與助力,提升自己的宮廷地位。這也成為了我們後來所熟知的一個美好故事:“金屋藏嬌”。

之後便是館陶公主劉嫖經常在景帝面前說慄姬的壞話外加稱讚王夫人的兒子。王夫人知道景帝惱怒慄姬,於是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慄姬為皇后。景帝大為惱怒,認為這些大臣是受到太子之母的威逼利誘,最終廢掉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慄姬更加惱怒,又不能被皇帝召見,因此憂懼而死。

王娡培植外戚,成為少年劉徹的政治後盾,她周旋於景帝和皇太后竇氏之間,她一路謹小慎微,不斷為自己的兒子掃平前路的障礙。最終,膠東王劉徹便順利成章的被封為太子,王夫人最後也被封為皇后。





打不死的狒狒


王採玉(1863~1922年),原名彩玉,浙江奉化市嵊縣葛竹村人,蔣介石的母親。

幼承父教,聰明伶俐,精於女紅,深得慈愛。青年時代命運多舛,曾遁入空門。於逆境之中頑強奮鬥,上孝下教,治家有方,成為萬千女性之楷模。

1922年6月14日,去世,時年五十八歲。

蔣母墓道,舉世聞名。





冰霜永痕


孟子的母親:“孟母三遷”、“子不學,斷機杼”,對孟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