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不得不說,不光是在澳洲,全世界的父母們都在把娃的學校教育,比做是一場田徑比賽,而把孩子送上最為有利最為優質的跑道,也成為了父母們為之奮鬥的終極目標。


澳洲父母面臨難難抉擇,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上私校?

最近,來自墨爾本的Kyliee Hardy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就遇到了一個世紀難題。由於近來澳洲的房地產價格出現明顯下滑,辛苦攢了好幾年錢的Kyliee一家,終於看到了一絲買房的曙光,他們想在未來1年內購入一套房產,但他們遇到的困境是,如果真的買了房,那麼家裡兩個上學的小孩,將會失去讀私校的可能。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目前,私立學校的學費每年也都在上漲,維州最貴的私校學校Geelong Grammar的學費,2019年已經達到了41260澳元。澳洲一家銀行的財政顧問Chris Giaouris表示,最近,他有一個客戶,年齡在45歲左右,他們特別熱衷於把孩子送進私校讀書,為此他們做出的選擇是:讓妻子回到工作崗位,換一個小一點的房子或是貸款...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而在選擇買房還是送孩子讀私校的問題上,全澳的父母給出了答案,有87%的澳洲父母,都會把買房做為優先級,因為他們認為私校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BBC解密公立與私立學校的差異,真相讓人吃驚...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學校教育被人為的畫出了一道鴻溝,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一條涇渭分明的“規矩”,在很多家長的心目中已經根植於心!在很多人的眼中,私立學校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貴族學校、精英學校,有時入學標準也是五花八門,包括父母也要接受面試等,而公立學校一般由政府補貼資助,採取就近入學的政策,學生質量和教育的成果也是參差不齊。


私立學校的教育就真的是一流嗎?公立教育就真的只能屈居二流嗎?

對此保有濃厚興趣的BBC,就此推出了一部探究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差異的紀錄片,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又譯《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兩組分別就讀於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孩子和校長,與對方進行為期一週的交換,體驗兩所學校的差異。對BBC來說,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學校業務交流,更是一個敏感而古老的政治話題的探討。

在紀錄片一開始,估計讓很多公立學校的家長們感到很扎心,節目開宗明義地給出了一個事實,在英國,只有7%的人可以接受私立教育,可這很小比例的人數,卻不成比例的主導著英國上流社會與最頂端的行業。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的沃明斯特中學,以下簡稱W私校,是一所有300年曆史的私立學校,學校400名學生,每年預算900萬英鎊,佔地25公頃,寄宿費用為一年27000多英鎊,擁有教師64名,12個網球場和一把都鐸王朝的椅子。

位於德比市的貝姆羅茲中學,以下簡稱B公校,是一所公立綜合學校,學生超過700人,每年預算500萬英鎊。就讀於W私校的Katie、Xander,準備走進B公校去體驗生活,但讓這些孩子沒想到的是,來到公校的第一天,迎接他們的卻是震驚與不適應。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1. 課堂紀律

Xander在來到公立學校上課的第一天,他的鄰桌同學,居然敢在課堂上辱罵讓他們安靜上課的教師。這在他以往的學習經歷中,是沒有遇到過的,

在私立學校裡所有人都在校規的約束下,安靜聽課,這是一種本分,而不是像他現在同桌口中所宣稱的“自由”。

而後面發生的事,更是讓他感到震驚,他發現在公立學校的課堂上,想安安靜靜的聽課幾乎是不可能的事。Xander不理解同桌的散漫,私立學校的教育要求他認真專注,分秒必爭。所以,他問熱衷於聊天的同桌:你這樣做,就不怕對將來有什麼影響嗎?

來自私立學校的Katie也看不慣課堂上的竊竊私語,她很懷疑,如果周圍的人都漫不經心,她自己還會那麼認真嗎?而當在公立學校搗亂的學生來到私校後,情況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同學的自覺自律與教師的嚴格他律之下,習慣於在課上調皮搗蛋的公立學校的學生,也不得不收斂了起來,小心翼翼地聽著課,從來不做作業的他,甚至也主動開始做起了作業。

對於條條框框的約束,私立學校的校長Mark有著自己的解釋,設立規定,

是為了幫助學生成長為符合規則的成年人,整裝待發地步入社會。私立W學校嚴苛的校規顯然是有用的,在校園內隨處可見“邁著冷淡牛津步伐的孩子”,他們安靜而從容,儼然一副未來精英的樣子。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2. 更多的自信、更多的社會資源

來到私立學校體驗的公立學校學生,對上過了一些課程的感覺是,“老師沒有忽略任何一個學生,就是說比如我整堂課安靜地坐著,不想表示什麼反饋,他仍然歡迎你聽課。我想學生的自尊能得到增強,因為他告訴你他的觀點並詢問你的觀點。”

老師看到成績單的那一刻,會告訴你,你的成績單真的很棒,但還需要努力,

講真的,你一定能幹成大事。這對公立學校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積極的鼓勵,會帶來一種自信。當然,這種信心除了來自學校和老師正向的鼓勵教育外,很大程度上還受到了資源的影響。

在W私校裡,學生很容易接觸到名人、成功人士、有識之士,前來學校演講,

這本身就暗示著“你很快會這樣”,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信心。對於建立自信這方面的教育,W私校的校長表示,真的是越早越好,在幼兒階段如果孩子做一件小事,而得到了某個方面的真誠肯定,都能給孩子帶來莫大的信心,信心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就是一個人自信的底色。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3. 私立與公立的關鍵區別在課堂之外

還有一點讓私校學校感到不適應的是,就是學校的放學以後時間,公立學校的學生下午3點放學,沒有課堂作業,回家後無所事事。而私立學校放學後,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學校光是網球場就有12個,興趣社團42個。學生們既能接受音樂、戲劇等藝術文化的薰陶,也能參加游泳、攀巖、擊劍等體育活動,甚至還有汽修這樣的生活實踐課。

發展課堂外的能力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如此重要。如果孩子讀的是私立學校,在這方面享有更多資源,是一件很好的事,而如果孩子讀公立學校,學校在課外設施上相對匱乏,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條件容許的情況下,儘可能給孩子提供這類經歷。

與此同時,在私立學校體驗的三個公立學校學生,卻很快就愛上了那裡,因為每天放學後都可以去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比起無所事事、玩遊戲,這種充實的感覺似乎更美妙。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對此,私立學校的校長Mark說到,私立學校沒有神仙櫥櫃,給孩子們灑神仙水,而是在於我們強調很重要的東西,希望你能看到我們對音樂、藝術和體育各種社團地重視,以及允許我們這麼做的時間和資源。

課業成績本來就只能代表孩子很小一部分,課堂之外的能力培養才是更重要的,不論是團體協作能力、領導力、體能還是見識眼界,都將對孩子未來的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

當然,現實生活中,公立學校與私校的差別不僅僅只是這三點的區別,一個人的成功過程一定也是非常複雜的圖譜,一流的教育到底給了孩子什麼、精英與普通人在成長路徑上,到底有什麼不同等等問題的討論,還將一直延續下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私校教育的巨大成功在英國是不爭的事實。

讓澳洲家長告訴你:應該砸錢買房還是送孩子去私校


每年為牛津、劍橋大學輸送40%以上學生;高級軍官、法官、首席執行官裡7成有著私立學校背景,高級醫師6成,頂尖媒體人5成,英國電影獎獲得者4成,國會議員3成。

想必大家都聽過那樣一句話,比你有錢有背景的人,比你更努力...

BBC這部片主題是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差異,但內涵卻不限於此,其實還有很多教育上的東西值得我們借鑑。


座標北京還剩三天!移民留學公益講座即將開始,點擊“瞭解更多”免費獲取VIP席位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