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其實,芋河村本就有多年的養蠶歷史。村民養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那時,在政府的帶領下,村民開始種植桑樹,發展養蠶。

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一開始更多的是一種嘗試,全村只種了100多畝桑樹,養的蠶也只是四季蠶。”王躍能說,一開始受自然條件、生產技術和市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村裡並沒有大規模進行養殖,但養蠶確實能夠給村民增加收入,於是種桑養蠶在芋河村慢慢發展了起來。

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冷忠禮和其他村民一樣,1999年在村上領了樹苗,也開始了種植桑樹,飼養四季蠶。因經驗不足,技術欠缺,加上市場波動大,一年下來,冷忠禮的養蠶收入並不樂觀,但一直以來都是依靠土地維持生計的冷忠禮,依然堅持養蠶。

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蠶的生長週期很短,一個月不到就能夠從蠶卵長到可以結繭的成蟲,因此需要時時照看,每天按時餵食。“成蠶一天要喂三次,一般是在凌晨3點、上午11點和晚上6點左右進行餵食。”冷忠禮告訴記者,現在,他家養了一張多蠶,每天要吃300多斤的桑葉。

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桑葉生長有周期,不能夠一次摘太多,會影響桑葉的生長,蠶吃不完的桑葉放久了後,也會壞掉,不能食用。因此,不論天晴下雨,不論農忙農閒,冷忠禮都會按時揹著大揹簍,上山坡摘桑葉。

蠶怕熱,一到夏天,冷忠禮的大部分時間都扎進了蠶房,用水、藥物等給蠶和桑葉降溫,用風扇保持空氣的流通。

換蠶床、鋪桑葉、防蚊蟲……每個環節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冷忠禮都已爛熟於心,但他依然缺乏比較先進的養蠶技術。

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2014年,冷忠禮家被定為貧困戶。精準扶貧行動中,各種關心和幫助湧向冷忠禮。家裡的養蠶事業,也在各種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走上了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2014年,芋河村就有村民開始飼養六季蠶,到現在,村民已經發展到會飼養七季蠶,極大地增加了蠶繭年產量,增加了村民的實際收入。

除了修建起3個集中共育室外,在各級財政資金的支持下,村裡還建起了26個養蠶鋼架大棚。其中,冷忠禮家就有一個。

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有了政策支持,冷忠禮只出了6000元錢,就修建起了一個70多平方米,以彩鋼為屋頂,紅磚為牆的養蠶大棚。

“有了好的環境和技術,蠶兒長得又白又胖,產量質量都提高了。”冷忠禮說,現在他養的是六季蠶,一年下來能養9張蠶,光是養蠶這一項,年收入就能達到13000元左右。

農民養蠶致富,蠶寶寶吐出“金元寶”!

在芋河村,還有更多的扶貧工程惠及廣大老百姓。在區、鎮、村的合力下,修建了芋河村15公里的便民道,完善了囤水田、蓄水池等基礎設施,成立了專合社,下一步芋河村還將大力發展果桑和桑葚酒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