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前隋的女豪傑女英雄,也是巾幗英雄,由此也來談談巾幗的文化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讚美婦女英雄及女中豪傑的詞句,如:她是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豪傑或是她是歷史上的巾幗英雄等,那究竟巾幗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個巾幗也是我們漢族服飾的一種,不過這是特指女性服飾。

她是前隋的女豪傑女英雄,也是巾幗英雄,由此也來談談巾幗的文化

冼夫人

其實巾幗,指的就是我們漢族女性特有的一種頭部的裝飾品。但在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古時候它只是一種頭部的配飾品,很寬大有點類似我們今天經常戴的帽子。內部有金屬絲套或用削的非常薄的竹木片,紮成的各種款式及各種式樣,然後在整個套子的外部裱糊上黑色的一些絲綢或者色彩鮮豔的長巾,使用時直接戴在頭頂上,再插入一些金銀或是珍珠類的簪釵飾物。這就被稱為巾幗。

她是前隋的女豪傑女英雄,也是巾幗英雄,由此也來談談巾幗的文化

花木蘭

這種頭上的裝飾,可以戴在頭上,將我們的前額罩住,圍著髮際,然後兩側還有下垂的帶子,可以在頭頂上打結,也可以綁在後腦部。既不屬於髮式,也與另外一種頭飾品裹巾不相同,它可以隨時取下,像脫帽那樣簡單,也可以隨時的戴上,只要繫上繫緊兩側的帶子就可以了。

她是前隋的女豪傑女英雄,也是巾幗英雄,由此也來談談巾幗的文化

梁紅玉

巾幗按照顏色和所用的材料會劃分出了很多的種類,如果是使用黑中透紅的顏色來製作而成的,就被稱為"紺繒幗",如果是使用細長的馬尾製作而成的,就被稱為"剪耄幗"等等。因為在古代,這樣飾品,價格比較貴,屬於貴重裝飾品,是有錢的貴族一類的女性才能使用的,所以巾幗英雄就用來特指那些對團體有作為,有貢獻的女中豪傑了。經過逐漸的演變,後來的文人墨客,都會運用巾幗這個詞彙來指婦女了。

她是前隋的女豪傑女英雄,也是巾幗英雄,由此也來談談巾幗的文化

巾幗英雄

其實,巾幗在漢代以前,是男女都可有使用的,並不區分性別的。到了漢代不知什麼原因,就只是女性專用了。具體的可從以下的這些記載中看到一些端倪,《晉書·宣帝紀》中:“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這是諸葛亮特地挑選巾幗來氣司馬懿的。這裡巾幗指代的就是婦女之意。

她是前隋的女豪傑女英雄,也是巾幗英雄,由此也來談談巾幗的文化

漢朝

我們國家的歷史上,有非常多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豪傑,如大家所熟知的花木蘭,梁紅玉等,她們的事蹟已廣為傳頌。但歷史上還有這麼一位女性,她的事蹟和成就一點也不亞於上述所提到的兩位。她就是梁陳隋時期,被譽為焦國夫人的冼夫人了。冼夫人原是南越國的部族首領,她自幼聰明,有謀略,在家庭薰陶下,長大後就已能帶兵打仗,所以部族的人都很信任她。後嫁給高涼太守馮寶為妻子,協助其夫處理訴訟也能秉公執法毫不徇私,因此威望也逐漸上升。在隋朝初年戰亂不斷的情況下,更是不遺餘力的協助朝廷平定叛亂,安撫自己部落的百姓,尤其在穩定國家次序和促進民族團結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以至於後世對她的評價都極高,連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都稱她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她是前隋的女豪傑女英雄,也是巾幗英雄,由此也來談談巾幗的文化

女豪傑

巾幗雖然承載了漢服飾文化的一些特性,如顏色用料等,但是它從誕生之初,從來就不是為廣大老百姓所設計使用的。只適用在小眾的貴族團體中,那麼她逐漸被社會潮流所淘汰也是必然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越是能接地氣的事物,越是老百姓所能接受的事物,其生命力就會越頑強,也就越能長久的普及和流傳。我們今天雖然再也看不到巾幗這一飾品,但其背後的寓意背後的故事,尤其是那一句巾幗不讓鬚眉,將永駐民眾之心,永遠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