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半場,2019的機遇和挑戰

近日,中國經濟發展在2018年各項數據已經陸續出爐,中國2018年度GDP首破90萬億元大關,折算美元GDP總量為13.56萬億美元,令人振奮;改開40年,中國難得的建立了世所匹敵的自主型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打破了西方百年來仰賴的依賴型掠奪型經濟模式和衰落週期;中國的經濟自主和漸進式開放策略給我國經濟崛起帶來了廣闊的國際市場,中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得以縱橫世界政經舞臺。

互聯網下半場,2019的機遇和挑戰

近20年來,互聯網發展突飛猛進,從BAT到中興華為,從美團餓了麼到拼多多,從摩拜ofo到滴滴,中國互聯網企業早已今非昔比,今時不同往日。

互聯網下半場,2019的機遇和挑戰

2018年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全民市場頭部流量增長觸頂,五環內經濟體難以再無視下沉市場的巨大潛力,2019經濟格局的新變量也在於此。從當年史玉柱的腦白金開始到現如今的拼多多,下沉市場的潛力始終有待挖掘;似乎是一夜之間長尾經濟體常年的低存在感被豁然揭開,被主流資本市場重新審視——幾乎不必費心竭力的刻意討好,僅僅是對這一海量群體給予話題性的關注,就能可預見的揭開下沉市場海量盈利空間。基於龐大的人口基數、粘性異常的熟人社會關係鏈、城鎮第三產業勞動力市場的收入支撐、苛待升級的消費結構和磅礴的泛娛樂需求,整個下沉市場的覺醒指日可待

互聯網下半場,2019的機遇和挑戰

多年的線下可持續增長給很多傳統行業逐利線上流量帶來了底氣,但很少考慮真正的可預期的市場規模和宏達的市場定義,也許線下邏輯在於長期被大玩家忽視的新興小市場,但是一旦進入廣義市場,隨之而來的是投資人的你市場前景和企業發展前景的審視;涉足線上在紅海里分一筆羹,根本是你能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示範真的滿足用戶需求,甚至要比競品的優勢達到3倍以上,才能說服用戶讓渡其在現有平臺的流量偏好給你,僅僅是一點點的小"利好"已經很難打動用戶的"惰性"轉移了。最後一點是產品面世初期儘量做減法,減少用戶的"認知負擔",用短平快的短線打法迅速提升用戶心中的第一印象,正如一個人的"第一印象"一樣同等重要。

互聯網下半場,2019的機遇和挑戰

中、小、微企業"以用戶的體驗來決定所有操作";用社交思維、換位用戶體驗、去打造強IP、去經營原創長期的內容乾貨、用心做服務、細心做活動,除此無他;做一個冰冷的平臺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互聯網下半場,2019的機遇和挑戰

同時,大數據時代業已來臨,市場遠遠不止那些跑路的P2P低層次玩家。 工業時代的粗線條數據經營基於"群體特徵"的數據分析樣本,盈利模式和產經政策不免受到主觀判斷的影響;大數據之下的社會和社會成員成為在高清電子顯微鏡下的可以用方差、均差等精準的統計學數據支配的微粒社會。那麼基於精準的數據鏈接之後的社會個體所表現的好惡特徵將被分析歸納,使以往想都不曾想的個性化的貼身打造的精準醫療、商業、金融等商業模式成為可能,也帶來了難以想象的海量商業盈利空間。

互聯網下半場,2019的機遇和挑戰

2019給80/90s的創業者們意味著什麼,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可以確定:改開40年來中國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未來3-5年將是中國轉型的關鍵,大勢所趨,風口以來,如果沒能把握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還能埋怨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