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智慧:一句話點醒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道德經·二十二章》)

遇到強大的外力壓迫時,始終保持硬直容易損毀,而選擇彎曲才能保全自己,委屈自己後才能再次伸展;低窪的地方反而能夠積攢滿滿的水,東西過於陳舊則會被人翻新或者更新;想要完成的目標少一點,反而容易完成和收穫更多;而追求太多的人最終往往被自己選定的多個目標所迷惑,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不清楚真正能夠得到的,最終往往一無所獲。

《道德經》的智慧:一句話點醒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這是老子哲學,也是道家哲學的基本原則。老子寥寥數語便將為人處世與自利利人之道點出:委屈反而能保全,彎曲到一定程度就會伸直,低窪之處反能充盈,凋敝到一定程度就會更新,少取就能實得,貪多就會迷惑。不自我表現,反而更突顯。

為人處世,必須善於“曲線以達目的”,只此一轉,便可化腐朽為神奇。以言談為例,善於言辭之人,講話婉轉而圓滿,既可達到目的,又能彼此無事。不過善用曲線,也必須堅持直道而行的原則,不然會淪為奸猾。

《道德經》的智慧:一句話點醒你

那麼要如何處理“曲直”之間的關係?下面這個小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春秋時期,魯國人宓子賤曾在魯國朝廷做官。一次,魯君派他去治理一個名叫亶父的地方。他受命時心中久久難以平靜,擔心到地方上做官,離國君甚遠,容易遭到自己政治上的夙敵和官場小人的誹謗。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假如魯君偏信讒言,自己的政治抱負豈不是會落空?因此,他在臨行時想好了一個計策。

宓子賤向魯君要了兩名副官,以備日後施用計謀之用。他風塵僕僕地來到亶父,該地的大小官吏都前往拜見,宓子賤叫兩個副官拿記事簿把參拜官員的名字登記下來,這兩人遵命而行。當兩個副官提筆書寫來者姓名的時候,宓子賤卻在一旁不斷地用手去拉扯他們的胳膊肘兒,使兩人寫的字一塌糊塗,不成樣子。等前來賀拜的人已經雲集殿堂,宓子賤突然舉起副官寫得亂糟糟的名冊,當眾把他們狠狠地鄙薄、訓斥了一頓。宓子賤故意滋事的做法使滿堂官員感到莫名其妙、啼笑皆非。兩個副官受了冤屈、侮辱,心裡非常惱怒。事後,他們向宓子賤遞交了辭呈。宓子賤不僅沒有挽留他們,而且火上澆油地說:“你們寫不好字還不算大事,這次你們回去,一路上可要當心,如果你們走起路來也像寫字一樣不成體統,那就會出更大的亂子!”

兩個副官回去以後,滿腹怨恨地向魯君彙報了宓子賤在亶父的所為。他們以為魯君聽了這些話會向宓子賤發難,從而可以解一解自己心頭的積怨。然而這兩人沒有料想到魯君竟然負疚地嘆息道:“這件事既不是你們的錯,也不能怪罪宓子賤,他是故意做給我看的。過去他在朝廷為官的時候,經常發表一些有益於國家的政見,可是我左右的近臣往往設置人為的障礙,以阻撓其政治主張的實現。你們在亶父寫字時,宓子賤有意掣肘的做法實際上是一種

隱喻。他在提醒我今後執政時要警惕那些專權亂諫的臣屬,不要因輕信他們而把國家的大事辦糟了。若不是你們及時回來稟報,恐怕今後我還會犯更多類似的錯誤。”魯君說罷,立即派其親信去亶父。這個欽差大臣見了宓子賤以後,說道:“魯君讓我轉告你,從今以後,亶父再不歸他管轄。這裡全權交給你。凡是有益於亶父發展的事,你可以自主決斷。你每隔5年向魯君通報一次就行了。”宓子賤在魯君的開明許諾下,排除了強權干擾,在亶父實現了多年夢寐以求的政治抱負。宓子賤沒有直言進諫,而是用一個自編自演、一識即破的鬧劇,讓魯君意識到了奸詐隱蔽的言行對志士仁人報國之志的危害,可謂用心良苦。

世界上最短的距離,不是直線的距離而是曲線的距離,因為它以一種婉轉美妙、讓人能欣然接受的方式,將隔著一堵牆的兩個點連接了起來。曲直之間,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個人做人做事,無論大事小事,一定要把握住道家的精神——“曲全”“枉直”“窪盈”“敝新”這幾種人生的藝術,才能將自己一生的生活、事業前途,處理得平安有序。

《道德經》的智慧:一句話點醒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