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試譯

第四十七章(無為)

原文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①,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分析:

這一章充分體現了道德經中蘊含的無為思想,“無不為“是"無為的前提。如果僅就字面翻譯,可能會落笑話的。

這段話應該是要告訴讀者,課已經備好了,而且瞭然於心,只管口若懸河娓娓道來,無需再去動教案。如果需要翻教案,只能說課沒備好,還達不到"無為”。所謂“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是已經“行”過了“見”過了“為”過了,功課已經做足了。

這篇文章在譯之前就應該考慮省略或者忽略的部分,譯文是給今人看的,如果不把省略或者忽略的部分補譯出來,可能會誤導的。

譯:

足不出門戶,就能知天下事(是因為過去“出”多了);不用輕瞟窗外,就知道自然規律的運行情況(是因為自然規律已經瞭然於心)。如果還需要認知,需要認知的越多,只能說你掌握的知識越少。所以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人,足不出門戶,就能知天下事;不用輕瞟窗外,就知道自然規律的運行情況;不用努力,因為TA們把事已經做得很好了。

《道德經》試譯

“無為”就是:移開小桃心,下邊的大桃心也是完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