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動畫片適合孩子看嗎?

李志慨


適不適合我不知道,但是我家孩子看了《小豬佩奇》後,因為擔心眼睛問題,我購買了一整套書20本還是幾本,忘了。

每天晚上纏著讀小豬佩奇,直到後來,這個不識字的小朋友可以直接憑封面可以準確地說出每本書的名字,還能叨叨給我聽。

慢慢的,我發現這個小朋友喜歡上了恐龍。(喬治最喜歡恐龍)

每次去圖書館找繪本時,只找關於恐龍主題的繪本,拿回家讓我們給她講。 他爸特意去換購了一本立體恐龍圖書,裡面都是各種名稱的恐龍。

這本書讀了好久,時不時還要拿出來翻翻,能說出好多恐龍的名字,能分出三角龍和角龍的特徵。能說出恐龍為什麼會滅絕的好幾個原因——我覺得可能是隕石撞到了地球,還有可能是酸雨,還有可能是吃了有毒的樹葉,還有可能是偷蛋的哺乳動物。

後來,買玩具時對恐龍情有獨鍾。 買了一堆恐龍玩具,分成食草的和食肉的,打群架。

再後來,帶去參觀恐龍展,怕得要死,哈哈。還要攥著我的手去看,又不敢靠近,只敢靠近食草恐龍。是的,她能分清哪條龍是吃草的。 說了這麼多,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放心大膽地給孩子看,小豬佩奇的故事很童真,沒有嚴重的道德說教。 最好爸爸媽媽能夠一起看,陪伴孩子的同時瞭解孩子的“點”在哪。 尊重孩子的喜好,因勢利導。

漸漸地,你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當然,我不是在誇《小豬佩奇》,我在誇我自己,哈哈, 你看出來了嗎?


此地芳菲


這部動畫片的內容還是比較適合看的,之所以說是內容適合,是因為我家並沒有把看動畫片作為孩子日常會做的事,但我買了小豬佩奇這套書給孩子讀。

適合看的原因是:

1、內容符合孩子的思考方式,簡單,沒有過多的修飾,比如佩奇拼命的跑步結果還是沒有贏,她很沮喪,但拔河贏了就很開心了。

2、正能量滿滿,比如喬治不喜歡吃蔬菜,但爺爺希望他吃,於是把蔬菜拼成了恐龍的樣子,於是喬治都吃了。

3、氣氛溫馨,比如祝爸爸給孩子們講睡前故事,陪孩子們一起玩。

4、滲透一些科普知識,比如夜間的動物中就通過故事告訴孩子飛蛾,蝸牛🐌是夜間的動物等等。

但我不太建議孩子過小看動畫片,小孩子都有個習慣,喜歡的不停的看很多遍,還是看書比較好,也不用擔心和其他孩子沒共同語言了。


簡要媽媽


家長們對於孩子喜歡看的動畫片適不適合孩子看的疑問,迫切的需要答案。很多家長迫切地希望像《喜羊羊》、《熊出沒》這樣的暴力動畫片禁播!

原因是:擔心寶寶模仿動畫片中不好的情節,會對寶寶造成人身傷害。

如果以“寶寶一定會模仿動畫片中不好情節”的邏輯來看,所有動畫片都該禁!

帶動物的——寶寶會模仿貓貓狗狗;帶魔法的——寶寶會從高處飛下來,用冰凍住自己;有壞人情節的——寶寶會出現暴力傾向!

對號入座一下:《小豬佩奇》、《汪汪隊》、《托馬斯》、《海底小縱隊》、《喜羊羊》、《熊出沒》... ...


看動畫片的正確姿勢

為什麼寶寶偏偏模仿光頭強用電鋸,卻不模仿熊大熊二保護森林?

還不是因為家長放心地讓動畫片代替自己的陪伴,卻忽略了言傳身教!


幫助寶寶挑選動畫片時,我們可以參考日本的分級制度:

● 一般:沒有任何限制。如:聰明的一休。

● PG-12:12歲以下包含性、暴力、恐怖及兒童可能模仿的不良情節的動畫,需在家長陪同下觀看。如:蠟筆小新。

● R-15:15歲以下,動畫中禁止出現有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集團排擠、及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的情節。如:灌籃高手。

● R-18:18歲以下,禁止出現比有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鼓勵使用毒品的表現、反社會行為的情節。如:進擊的巨人。

一同觀看,正確引導

看動畫片≠解放家長。我們需要陪寶寶一起看動畫片,把關寶寶接觸的所有動畫片內容,看到危險內容一定要解釋給寶寶聽。

看完動畫片後,可以鼓勵寶寶複述動畫片的情節,藉此發展寶寶的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對於開始識字的寶寶,要告訴寶寶看見“請勿模仿”四個字時,就說明情節危險,不能模仿!

當然,一部好的動畫片是內容積極向上,對寶寶習慣有引導作用的,而不是用“請勿模仿”來推卸責任。


安全環境進行模仿

模仿是每個寶寶的天性,如果寶寶想進行一些無傷大雅的模仿,何不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跟他們一起“幼稚”一下呢~

模仿佩奇踩水坑:可以呀!但是我們要在雷雨天氣過後,一起穿上雨鞋,注意保暖,選擇一個不深不淺的水坑,盡情地踩吧!

所以,動畫片適不適合孩子確實很重要,但陪伴孩子一起觀看,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動畫片的內容更重要。


科學家庭育兒


很不錯的動畫片。是英國的三個男人創的人物。

動畫片中女性人物作為主角的比較少。三個男人就決定創立一個女的主人公。最後取名:佩奇

首先這個動畫片適合女孩子看。人物和劇情都非常符合小孩子的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