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伯溫要誓死阻攔朱元璋滅掉日本?

平付小超

這時劉伯溫上前進言,前期經過和元朝的戰火洗禮,百姓己經民不聊生,如果此時再發動戰爭,無論是人力、物力和財力上都是現在的朝廷所無法承受的。所以在朱元璋的怒火過後冷靜下來他便知道這個決定魯莽了。

此時的劉伯溫則表現出來非常善解聖意,他看出朱元璋心中隱隱有悔自己所做出的決定,但是君無戲言,於是便決定給朱元璋一個大大的臺階下。他首先上書陳詞表示日本人確實罪不可恕,但是目前的朝廷應該以修養生息為主,待自己實力壯大後再圖後計,如果貿然前去發兵,日本地處遙遠,各種補給沒有跟上,則可能對國家造成大的災難。

朱元璋見劉伯溫如此懇諫,甚合他的心意,於是裝作明君納諫的模樣,嘆息著採納了劉伯溫的意見,但是也立下了條例,以後無論何時都不允許倭寇來犯我中華!


小語談情

在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就開始派使者帶著國書去了周邊的番邦日本、高麗、安南、占城四國,目的有兩個,第一就是告訴他們這幾個國家的統治者,現在中國之地是大明當國,元朝已經完蛋了。讓他們俯首稱臣,將來磕頭別磕錯了人。第二就是去探查這些四夷有沒有可能幫助元朝餘孽。



使者去了這四個國家後,高麗,安南和占城都還不錯,只有小日本出現情況了。

當時日本處於南北朝時期,明朝使者以楊載為主使的使團見到的是南朝的懷良親王。此人是後醍醐天皇的皇子,性格殘暴,作戰勇猛,反過來說就是個大老粗。

而朱元璋對於日本人十分蔑視,加之當時南北朝時期日本浪人都跑到中原王朝這當倭寇,讓朱元璋十分不高興。因此老朱的國書寫的十分不客氣。下面給大家摘錄一段:

“聖旨到日,如臣則奉表來庭,不臣則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應天休,如必為寇盜,朕當命舟師,揚帆諸島,捕絕其徒,直抵其國,縛其王,豈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圖之。”

這段話大意就是,你們日本要麼認我大明當宗主國,要麼就整軍備戰等著捱揍。要是不知悔改,非要當倭寇,就等著我們殺過去吧!

這段話說的非常不客氣,懷良親王本就是粗人,一怒之下把楊載給揍了,還殺了其他使者。

朱元璋得知這件事情後憤怒值爆棚,此時劉伯溫出場,第一次勸朱元璋。他說此時國家初定,老百姓剛過安生日子。國力不足啊!況且兵兇戰危,沒有必勝的道理,如果重蹈元朝伐日本的覆轍,豈不是大損國力!



朱元璋雖然生氣,但是一代雄主,他並不蠢,明白現在不是伐日本的好時機,便忍了下來。

等到第二年,老朱再次寫了國書給日本人。好死不死,還是南朝這個懷良親王收到國書。也就是說老朱的國書一直沒有送對人。更悲催的是,此次的使臣姓趙。懷良親王認為這次的使臣是元朝趙良弼後人,非常生氣,上來就要殺人。要不說小鬼子腦子有病呢!你先分出來誰是誰啊!

這個姓趙的使臣好一通解釋後,懷良親王才明白怎麼回事,打開國書一看,是這麼寫的:

蠢爾倭夷,出沒海濱為寇,已嘗遣人往問,久而不答,朕疑王使之故擾我民。今中國奠安,猛將無用武之地,智士無所施其謀,二十年鏖戰,精銳飽食,終日投石超距。方將整飭巨舟,致罰於爾邦,俄聞被寇者來歸,始知前日之寇非王之意,乃命有司,暫停造舟之役。

怎麼說呢,老朱還是不拿小鬼子當人。

懷良親王也修書一封,是這麼答的:

臣聞陛下有興戰之策,小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竭力之兵,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來土掩,將至兵迎,豈肯跪塗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
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救黎庶之艱辛。年年進奉於上國,歲歲稱臣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詣丹墀。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具表以聞。

這段文字寫的確實文采斐然,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第一段懷良親王還在吹逼自己有何懼哉,怎麼到第二段就惶恐,就稽首了呢?

老朱接到這信後,再次炸毛。此時劉伯溫又出現了,他並沒有如第一次一樣勸說朱元璋放棄,而是上書說西北不平。委婉的表示,現在咱們還是消停為上,日本人留給後人吧。



這就是劉伯溫第二次勸朱元璋的過程。

不過,有一說一,劉伯溫如果不勸朱元璋,沒準以老朱的能力,加上南北朝時期日本的分裂,還真能一戰滅了日本呢!

所以說,都怪劉伯溫,書生誤國啊!


王斌兔斯基

明建立之初,朱元璋派使者到日本。傳遞兩個信息,一個恢復傳統,按照從前規矩要求日本稱稱納貢。二是要求日本政府管理好倭寇。當時日本處於南北朝時期。北朝由足利義滿控制,南朝由懷良親王掌握。大明使節到了懷良親王那裡。雙方談判沒有成功。按照對附元朝使節的故事。明朝五個使節被砍了頭。楊載和吳文化關押三個月後放回。後來朱元璋通過曰本僧人得知懷良親王並非日本國王,又先後兩次派出使節也沒見到曰本國王。最後一次懷良親王寫了一篇不卑不亢的國書由由答黑麻做使節來回訪,書曰:臣聞三王之極,五帝禪宗。聽中華而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做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臣聞陛下有興戰之策,小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竭力之兵,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河之州是以水來土掩,將至兵迎。豈肯跪途而奉之乎?順之末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若君勝臣敗,君亦不武,若臣勝君敗,反怡小邦之羞。自古講合為上,罷戰為高。免生靈之塗炭,救黎庶之艱辛,年年進奉於上國,歲歲稱臣為弱倭。後來朱元璋靜下心來,認真吸取元代日本教訓,主意發展生產讓百姓休養生息。在《皇明祖訓》中規定十五個不爭之國,日本名列其中。‘朱元璋在解釋不伐日本的原因時說:"朕以諸蠻夷之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也也是說海外偏邦小國不足為慮,只有北方的胡人才世代為患中國,是時刻要防範的。



關東俠客

由於元朝徵日本的緣故,當時的日本對於明朝的態度,並不很好。且看下面日本的國書:

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禪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遠弱之倭,褊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裡,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地發殺機,龍蛇走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昔堯、舜有德,四海來賓。湯、武施仁,八方奉貢。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倘君勝臣負,且滿上國之意。設臣勝君負,反作小邦之差。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拯黎庶之艱辛。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國圖之。

這一堆無禮言辭,加上倭寇不斷騷擾沿海,朱元璋本來是有想法把這個不聽話的日本滅掉的,但是懲於海路遙遠,加上元朝徵日本失敗的原因(帝得表慍甚,終鑑蒙古之轍,不加兵也),最終還是把日本列入了“不徵之國”當中。

但是後來,隨著日本統一,室町幕府禁止倭寇的舉動獲得了明朝的好感,兩國還是確立了正常的關係——直到“戰國時代”。


直江信綱

朱元璋在剛剛建立大明王朝的時候,曾讓人帶著國書去周圍的國家,主要國家有四個,高麗,安南,佔庭,還有小日本。



老朱讓人帶國書去周圍國家目的就是兩個,一個就是說元朝覆滅了,現在是咱老朱當家做主,爾等小國應該知道現在誰是你的主子,別到時候舔錯了對象。第二個目的就是去看看周圍這些國家有沒有人敢幫助元朝的,如果有,他老朱要親自去滅了他。


老朱的使臣去了這四個國家,其他都沒事,唯獨小日本喜歡搞事,小日本把咱老朱的使臣都殺了,只放了一個使臣回來報信,意思很明確,就是不把你老朱放在眼裡,你能拿我怎麼樣?

老朱一聽,十分憤怒。區區島國竟然不把咱老朱放在眼裡,咱要調兵,把日本滅了。這時候劉伯溫就來了,勸誡老朱,他是這麼說的,“老朱阿,咱大明剛剛安定,需要休養生息,現在不是動武的好時候,再者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老朱竟然就被這番話給說服了,白白錯過了一個讓日本成為大明一個省的機會。



劉伯溫書生誤國,給後世子孫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要是讓劉伯溫知道後世發生的事,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日本,是我們扔不掉的鄰居,雖然一衣帶水,但是他在歷史上狼子野心長存,只不過古代很長時間打不過我們所以虛心學習,而一旦我們有亂,他們便會趁此機遇,兵戎相見!


明朝是一個強盛的朝代,尤其在中前期,彼時朱元璋剛剛建立明朝,定鼎江山,萬國來朝之際,朱元璋甚為高興,然而此時東瀛小國卻不識趣,派去的兩個使臣一個被殺一個送回來報信,此時的朱元璋龍顏大怒,一代雄主這肯定不能忍,於是打算出兵日本!


這時候劉伯溫問詢趕來,說是日本情有可原,因為他們以為這是蒙古人派過去的使臣,因為當年忽必烈出兵過日本,於是日本人懷恨在心,畢竟彼時日本人對於華夏正統還是心存敬畏的。

後來朱元璋再次派遣使臣東渡日本,說明情況,沒想到日本人又一次不識趣,拒絕朝貢,於是朱元璋再次大怒,然而日本人就是接到戰書依舊堅持下去,朱元璋真的要出兵了!

這時候,劉伯溫又來了,他知道皇帝大怒肯定攔不住,於是悄悄遞了個摺子,報告各地災民和北方戰事的情況,不得不說,劉伯溫確實有能耐,這一下,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了,畢竟能夠做開國皇帝也一定不是一般人。

劉伯溫趁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我們大明朝剛剛建立,百廢待興,而北方蒙古沒有徹底平定,還有捲土重來的氣勢,而東邊的小國,一時成不了氣候,若是出兵討伐,必定要大肆建造船隻,訓練水軍,花銷頗大,而窮困島國有沒有什麼好東西,打贏了也沒有啥好處,相反會掣肘大明朝的發展。

經過這一番勸告,朱元璋冷靜下來,只能夠休養生息了,雖然後來朱元璋把日本列為不徵之國,但是仍舊告誡子孫謹防這東瀛小國。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潁州小史官

在元朝之前,我們這個“一衣帶水”鄰居,一直臣服於我國。元朝忽必烈統治時期,忽必烈派兵東征日本。結果,忽必烈兩次派出艦隊征服日本,都被颱風刮沒了。從此,日本就猖狂了起來,以為有“神風”相助!


明朝時期,朱元璋北擊蒙元,一統江山以後,想重新享受“萬國來朝”的盛世。於是,派出了兩名使者出使日本(東瀛)。

結果,日本人狂妄的殺死了一名使者,並讓活著的回來報信。朱元璋很生氣,彈丸小國,竟然蔑視天威,要發兵征討日本。
此時,劉伯溫覺得風險太大,還有元朝失敗的先例。於是,他勸阻了朱元璋。劉伯溫的意見,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日本(東瀛)四面環海,只能組建水師征討。而明朝剛剛建立,國內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生產,不宜勞民傷財出兵遠征。

第二,日本屬於未開化民族,就算出兵征服了,也不能融入明朝版圖。甚至,有可能陷入勞師遠征的泥潭。


第三,日本(東瀛)彈丸小國,物產匱乏,就算征服了,也不能給明朝帶來什麼好處。勞民傷財的征服這樣的島國,得不償失。

第四,日本(東瀛)地狹民少,就算有朝一日壯大起來,也無法滅掉大明。不如,等以後明朝水師強大了,輕而易舉的就能滅了日本。

如果,劉伯溫和朱元璋知道幾百年後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罪惡以後,會不會後悔沒有滅了日本??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劉基沒有什麼誓死阻攔。但日本的確被明列為不徵之國。

日本人多山多糧食卻很少,經歷長期戰爭,軍人單兵素質高,明軍即使沒遇到颱風能登陸成功也不可能速勝,而颱風隨時會切斷明軍補給導致登陸部隊全軍覆沒。

朱元璋頭號敵人是蒙古。

經過元初的屠殺和元末的戰亂,中國急需修養生息。戰後人口僅千萬出頭,青壯男人還大量戰死,滿國都是老弱婦孺,青壯勞力也就是兩百萬出頭。攻佔日本需要調用的軍隊加後勤運輸至少需要五十萬青壯男人,而且是長年累月的越海作戰,不能像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閃擊戰只在農閒時間突然集結幾個月內完成戰役,無論勝負到時都解散回家種地。

對明朝而言,日本的價值遠不如越南緬甸,戰爭和管理成本卻極有可能拖垮大明。朱元璋雖然冷血好殺,但在大策略上卻極少犯錯,劉基勸與不勸,朱元璋都不會去攻打日本,而且給後世子孫留下規矩,無論以後日本如何做作都不允許攻打日本本土。


石油熊貓

蒙古鐵騎踏遍歐亞大陸卻在島國日本折戟沉沙,百年後給朱元璋出了道難題,如果不是劉伯溫勸阻,後果殊難預料。

日本人當然沒有防禦蒙古鐵騎的本領。但日本懸於海中,得天獨厚,海上氣候變化無常,那時候海戰還屬於摸著石頭過河,全憑運氣的時候。一旦海戰,變化太多。所以忽必烈對付彈丸日本束手無策。

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志得意滿,昭告天下,自己成了中原之主,引得萬邦來朝,可是日本人不但不來朝賀,還總有流寇過來打秋風,騷擾的海疆不寧。朱元璋很生氣,就派使者去日本問罪。問他們要搞啥事情。不想派去的使者竟然被殺了。日本當時有個懷良王也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竟然向朱元璋叫囂:“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這是篤定朱元璋不敢打他。

老朱什麼時候怕過這個。大怒之下就要發兵打日本。手下武將自然各個叫好。蒙古人都被咱們攆的滿世界跑,害怕你一個小日本?不想劉基出來阻止。他只講了兩個道理。

第一,蒙古未平。

當時的北元還在西伯利亞窩著,勢力還很強,雖不一定有東山再起的能力。卻也是心頭大患。隨時對中原虎視眈眈。朱元璋不集中精力對付北元,卻跑去對付日本,有捨本逐末的嫌疑。

第二,國內初定,休養生息。

元末戰爭剛剛平定,四海初寧。百姓嗷嗷待哺,正需要休養生息。與蒙古之戰曠日持久,再對日開戰勞民傷財。卻不得好處。海戰費用靡巨,會讓百姓不堪其擾,心生怨言,與初建的大明不利。還舉了若干蒙古伐日的例子。


朱元璋是打過水站的。當時和陳友諒決戰鄱陽湖,你死我活,朱元璋將全部家底搭了進去險勝而已,水戰實在是他的噩夢。更別提海戰。所以思慮再三,朱元璋果斷忍下怒氣,放日本人一馬。而且他覺得日本就是一個狗皮膏藥,沒必要對他們過於用心,所謂“不徵之國”。

之後明朝只對倭寇有過各種抗擊,從無主動出兵日本。直到最後日本豐臣秀吉侵略朝鮮,萬曆皇帝還是在朝鮮和日本幹了一仗。那一戰的結果,三個當事國三種結果,也是很搞笑。今天就不多說了。

我是君箋雅,偶爾也侃侃紅樓以外的文學和歷史。歡迎大家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君箋雅侃紅樓

劉伯溫這個人,怎麼說呢,被某些人吹捧成了半神級的人物。比如著名的《燒餅歌》號稱能夠預言後世五百年的事件。甚至把兩岸統一都扯上了,不看燒餅歌我都知道兩岸快統一了!淨扯淡!

事情是這樣的,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首先承認了元朝對中國的合法統治,其次希望接替元朝,將周邊各國納入明朝的朝貢體系當中。在這一背景下,使臣紛紛從南京出發,來到周邊各國進行通報。日本也是目的國之一,可是日本人夠狠,二話不說就殺掉了明朝的使臣!

朱元璋大怒,想要滅掉日本。不過說實話,以當時明朝的國力,做這件事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以朱元璋的地理知識,估計他也搞不清楚日本的情形。劉伯溫進行勸阻也不能說錯,以當時明朝百廢待興的國力,要是攻打日本不見得能夠成功!

錯的是,劉伯溫既然能預言後世日本會殺掉數千萬中國人,竟然沒有提醒後人防備日本。而且,在劉伯溫的忽悠下朱元璋將日本列為不徵國,導致明朝永遠失去了滅掉日本的機會,這就更不對了!

正確的做法是,將滅日計劃後延,告誡子孫有朝一日一定要滅掉日本,以報殺我使節之辱。

實際上,到明成祖朱棣時期,明朝已經有了征服日本的能力,下西洋的艦隊如果東征,可以輕易將日本徵服。因為,這一時期不僅是明朝最強大的時期,也是日本開始進入戰國時期的重要節點。

當時,日本已經分成南北朝,明朝只要像當年漢朝對付匈奴人一樣拉一個打一個,讓日本列島提前進入內亂,就可以輕易將他們征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