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有和俄羅斯開戰的可能嗎?

海日冬晴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近日到訪德國,並再次談及對俄態度,斯托爾滕貝格聲稱北約對俄羅斯實施雙軌政策,即在繼續保持遏制的同時,尋求和俄羅斯的對話。

顯然在蘇聯解體、俄羅斯力量大幅削弱之後,北約並沒有能夠進一步解決俄羅斯這個“威脅”,而又無法真正做到接納俄羅斯,所以北約只能繼續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長期來看,北約和俄羅斯的對抗性關係是會繼續存在的。但是北約和俄羅斯真正開戰的幾率卻很低,即使烏克蘭、白俄羅斯都跑到北約那邊去了,北約和俄羅斯仍然不大可能開戰。

因為現在的俄羅斯打不起大規模戰爭,所以俄羅斯選擇了收縮防禦,北約東擴固然會讓俄羅斯忐忑不安,但是俄羅斯基本上不可能開第一槍。當然收縮不代表沒有能力反抗,俄羅斯可是擁有7000枚核彈頭的核大國,且海陸空三軍均有投射核武器的能力。北約國家中真正能夠讓俄羅斯顧忌的核大國,實際上主要就是美國而已。

北約軍演

而反觀北約,現在其實也不想和俄羅斯開戰,因為一旦開戰就可能標誌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後果可能是不可挽回的。歐洲經歷了一戰和二戰的傷痛,已經不可能再想要來一次三戰。

美國雖然遠在海外,但是美國也並不一定想和俄羅斯開打,即使是在蘇聯時期,美國實際上也沒真的想過要和蘇聯幹一架,唯一一次差點幹起來就是古巴導彈危機,但是古巴導彈危機最後也不了了之。美國和蘇聯都沒幹起來,和俄羅斯就更加不可能了。

普京

而且,北約成員國越多,意見也就越多,如果要通過一個對俄羅斯開戰的決議,可能要權衡討論很久,而且很多成員國會反對,搞不好一開戰北約就分解了。美國雖然主導北約,但是也還沒到令出必行的地步,成員國之間的相互制約也使得北約對俄開戰的幾率降到最低。

俄羅斯接收克里米亞半島的時候,黑海區域就一度瀰漫著危機的陰雲,但是北約國家在關鍵時刻卻把烏克蘭給賣了,烏克蘭期望的支援並沒有到來,北約就這樣眼看著俄羅斯輕鬆拿走克里米亞半島,除了口頭上嚷嚷和經濟上制裁之外,北約其實並沒有幹什麼事情。


白虎堂

北約和俄羅斯開戰的可能性不存在,可能性早已在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北約沒有對俄宣戰時,已經決定了。那時俄軍的行為已等同於宣戰,那時烏克蘭希望北約出面,但是北約方面拒絕採購任何軍事行動,這等於告知俄方,北約沒有開戰的膽量,所以俄方後來可以敢於吞併克里米亞,甚至出兵東烏。

無論從那個角度說,北約與俄羅斯的戰爭必然為世界大戰,沒有第二種可能,後果是無法承受的。也許在許多人看來,俄羅斯很弱小了,但是北約也一樣存在問題,它根本並不是一個統一體,也許用於防禦作戰可以,但是在東歐進行一場滅亡俄羅斯的戰爭卻絕對不可能的。

這幾年俄羅斯一直在重整軍備,北約也一樣在調整,可惜北約在自廢武功方面,遠比俄羅斯更狠,這注定了一個後果,目前的北約對俄羅斯不構成優勢,防禦有餘,進攻不足。

從各方面說,北約在避免與俄羅斯,所以烏克蘭一再指責俄羅斯出兵東烏,拿出種種證據,北約也不敢承認,俄羅斯正在入侵等等,甚至在對烏克蘭的軍援上也是相當的小心,至今沒有提供什麼好東西,給予的支援,根本不足以讓烏軍在戰場取得什麼實質性的優勢,實質就是避免刺激俄羅斯。

北約一直對俄羅斯進行擠壓,後果卻是逼得俄羅斯不得不反擊,俄羅斯無路可退了,只能採取得行動。可是俄羅斯的國力確實已不行了,無力再擴大戰果了。

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不許可俄羅斯主動發動進攻了,和北約處於一個相峙的狀態。


講武堂

別說俄羅斯了,北約自2009年4月1日起,就不可能與任何國家開戰了。因為在這一天,克羅地亞共和國正式加入北約成為了成員國。如果我說克羅地亞是最具盛名的“豬隊友”,怕是沒什麼國家會反對吧。

1389年,塞爾維亞中世紀軍隊與土耳其軍隊在科索沃的波爾耶進行了戰鬥,克羅地亞作為塞爾維亞的盟友也應邀出戰——最後塞爾維亞人輸掉了這場戰爭。

1526年,匈牙利國王盧多維奇率領軍隊對抗蘇萊曼的土耳其人。由於當時克羅地亞王國處於匈牙利王國的統治之下,因此他從克羅地亞得到了一支龐大的特遣部隊。但是,盧多維奇輸掉了這場戰役。隨後,匈牙利王國在土耳其的猛攻之下一度消失了數個世紀。

1527年,克羅地亞王國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一場長達30年的戰爭在以哈布斯堡君主國為首的天主教與新教諸侯等德語國家之間展開,北德的克羅地亞僱傭軍也因此得以快速壯大,成為了一支令人敬畏的精銳部隊。儘管如此,哈布斯堡王朝最終還是輸了。

17世紀末期,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為了打仗僱傭了兩支克羅地亞僱傭軍。這些僱傭兵驍勇善戰,戰績斐然,可是路易十四卻一次也沒贏過。

15到18世紀期間,威尼斯統治著克羅地亞的達爾馬提亞,與各種敵人戰鬥周旋。威尼斯在這一時期的歷史可謂慘不忍睹,歷經多次失利。

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莎於1740-174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以及1756-1763年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的七年戰爭中,都僱傭了克羅地亞軍隊。克羅地亞騎兵團甚至擊敗了普魯士軍隊,可是哈布斯堡王朝這兩場仗全打輸了。

1795年至1812年期間的拿破崙•波拿巴可謂是戰無不勝。1812年,他率領大軍入侵俄羅斯,為此僱傭了幾個克羅地亞兵團。他對克羅地亞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但是,他卻輸掉了此次以及此後的所有戰爭。

1857年至1867年期間,哈布斯堡君主與普魯士和意大利作戰。克羅地亞兵團作戰勇猛,甚至打敗了意大利人,可是奧地利人卻滿盤皆輸。

1914年,哈布斯堡王朝對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克羅地亞作為其附屬國,派出了超過20萬名士兵和水手加入到奧匈帝國的大軍。最後,戰爭隨著哈布斯堡王朝君主政體的解體而宣告結束。

後來,克羅地亞成為了塞爾維亞-克羅的亞-斯洛凡尼亞王國的一部分,也就是後來的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這個王國被納粹德國所統治,成為了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扶植的傀儡政權——克羅地亞獨立國。克羅地亞從1941年10月10日起作為盟軍加入了巴巴羅薩入侵行動,此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失利,該行動於1943年宣告終止。值得注意的是,德國軍隊在此前1941年12月的莫斯科戰役中從未打過敗仗。

二戰後,克羅地亞成為南斯拉夫共和國的一部分,後者在1991年到1999年期間由於巴爾幹戰爭而陷入混亂。

鑑於所有的歷史數據,北約在未來的所有戰事中,哪怕是面對最弱小的敵人,也一定會被打敗的。因為克羅地亞現在是北約的一份子了。


義薄雲間

北約和俄羅斯開戰可能性非常小,因為雙方都有大規模軍事存在,所以誰都不敢輕易挑釁,其實最主要雙方有大量核武器,北約美,英,法是核國,擁有大量核武器,俄羅斯亦是核國,亦是擁有大量核武器,數量可跟北約有得比,就這樣說吧,雙方都可以滅對方,誰敢輕易去挑釁,最多是口頭上挑釁。

北約主要成員國是歐洲成員為主,如果跟俄羅斯發生戰爭,戰場肯定在歐洲,歐洲人會願意嗎?就算是美去挑動,歐洲人都不會同意,事關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洗禮,對歐洲傷害太大,歐洲人和平意識增加,他們知道一但開戰會影響整個歐洲,影響整個世界,所以不會同意也不敢亂來。

俄羅斯方面也不敢輕易發動戰爭,因俄羅斯沒有這個經濟能力,軍事能力是有,但經濟能力太差,沒有足夠經濟能力,是很難維持大規模戰爭,我相信普京亦會想到這些,所以也不敢亂來,最多是口頭上強硬些。

我認為北約和俄羅斯大規模軍事衝擊,很難發生,北約想用軍事去打壓俄根本不可能,事關俄的軍事太強大,但有可能會用經濟繼續去打壓俄羅斯!


低調普通人

當然有開戰的可能,不然北約建立的目的是為何。

北約是冷戰之初,美國為了聯合西歐,遏制蘇聯稱霸世界建立的軍事同盟。1949年4月4日,美國同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從而決定成立北約組織。後續,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西德於1955年5月6日正式加入該組織。北約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規部隊,是西方國家最為重要的軍事力量。冷戰期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戰略目標,主要是防範華沙條約組織,或者說是蘇聯的大規模軍事入侵。

至今仍有效的《北大西洋公約》的第五款原文規定:締約方同意,對歐洲或北美一個或多個國家的武裝攻擊都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的攻擊,因此所有締約國同意,如果這種武裝攻擊出現,每個國家都行使自身或《聯合國憲章》第五十一條承認的集體自衛的權利,將單獨和同其他締約國一致立即協助受到襲擊的一國或多國採取其認為必要的行動,包括使用武裝力量,以恢復和維護北大西洋地區的安全。

這一條款說明,一旦蘇聯集團武力襲擊北約任一盟國,北約就可以使用武力反擊。這裡就存在著戰爭的可能。當然,到了90年代,華沙條約組織解散,蘇聯也走向瞭解體,北約的職能也發生了轉變,所要面對的議題也從過去蘇聯集團的軍事威脅,拓展到全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網絡攻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多元問題上,但北約這一根本條約的文本沒有發生變化,北約與俄羅斯之間仍存在戰爭可能。

雖然在現實中,北約還沒有因俄羅斯而啟動北約這一條款,其一直以威懾俄羅斯的定位而存在,但不能否認北約啟動與俄羅斯軍事衝突這一可能性的存在。


法大庶吉士

制裁和孤立餓了死就足夠了。加上餓了死入侵烏克蘭和干預中東事物。早已經把餓了死消耗的無力反擊。現在只能是動不動用核武器硬刷存在感。明年美國的天然氣向中國出口,美原油產能大增。只需要打下來能源價格,就能斬斷餓了死的一隻熊掌。金融和貿易制裁就能把侵略成性的餓了死弄死。在明年的大選中,餓了死人將面臨著一次重大決擇。是重回世界,還是選擇與世界為敵。


贏家最大的

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以後,意識形態領域已西方化,並與原加盟共和國成立了獨聯體。奈何,其軍事實力及遼闊的疆土和重要的戰略位置,使北約依然感到莫大的壓力。最初,蘇聯與美國大搞軍備競賽,全球爭霸,最終不堪重負而致使經濟崩潰。自身臃腫的腐化體系已運轉乏力加上老美的拉攏誘惑,然後,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和平解體,原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美國領導下的北約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



不過,俄羅斯依然像個飢餓的巨人令人生畏,還是讓它分裂好。於是北約有意拉原華約小兄弟荷蘭匈牙利等若干國家和從蘇聯分出來的愛沙尼亞立陶宛等國加入,乘勢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完成東擴計劃,掌握原蘇聯眾多軍備機密的烏克蘭也試圖被塞進去。這一切正好擊中俄羅斯的痛點。至此,俄羅斯以制度革命來換取西方的信任,從而改善經濟的幻想破滅。原來,自由世界不是要幫助獨聯體走出經濟困境,他們是來分裂它並達到孤立俄羅斯的目的。他們打著民主的旗號,讓俄羅斯先自亂陣腳,然後削弱俄羅斯的實力。幸好,葉利欽的後任普京及時醒悟,採取了果斷措施,打消幻想並及時調整相應政策,才避免了國家分裂。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主力大都是老牌帝國,骨子裡散發著殖民主義者的優越感,打著自由主義的旗號天性奴役和掠奪弱者。他們不希望看到俄羅斯從經濟的困境中走出來。會繼續尋找藉口遏制它,使其舉步維艱。其中就包括軍事威懾和不斷的民主洗腦。



俄羅斯會採取對等措施來應付,但不會在沒有受到北約侵略的情況下主動出擊。同樣北約也不會主動來犯俄羅斯。原因很簡單,雙方都有核打擊能力,不要把對方逼急了。至於在領土之外的軍事衝突,或說打一場常規武器下的代理人戰爭,僅僅是讓軍火商有利可圖,不至於使其先進武器研製陷入停頓罷了。因此,北約與俄羅斯之間不可能在各自領土內發生戰爭。但是,軍事對峙不可避免,還會愈演愈烈。利益之爭各取所需,這世界永遠在盼望著和平,願和平鴿飛臨全球每一片天空。



風雨兼程151064813

北約與俄羅斯開戰就意味著相互毀滅,這不符合雙方生存的利益,因此北約與俄羅斯開戰的可能性為零。



1.北約是全世界最強大的軍事集團。而俄羅斯是全世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北約國家與俄羅斯都擁有核武器。如果雙方開戰就意味著相互毀滅,因此雙方不會開戰。

2.北約主要以歐洲國家和美國、加拿大為主。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因為俄羅斯歷史上就是歐洲強國,俄羅斯擁有領導世界的雄心壯志。因此,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不符合歐美國家的發展利益。

3.俄羅斯擁有170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兩個中國那麼大。因此,俄羅斯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俄羅斯工業製造業的所有原材料都能夠自給自足。所以俄羅斯的能源安全非常好。

4.俄羅斯以羅馬帝國的傳人自居,因此俄羅斯崇尚武力擴張。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進入的衰退。不過每一位俄羅斯人民都有一顆大國心態。他們希望俄羅斯從衰弱走向強盛。

5.俄羅斯擁有巨大的國土,因此俄羅斯蘊含著無限大的發展潛力,如果給俄羅斯5億人口和美國強大的經濟、高科技實力。那麼一定會激發俄羅斯的國家潛力,使俄羅斯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6.所以歐美國家希望在俄羅斯虛弱的時候繼續消耗俄羅斯的國力。讓俄羅斯陷入烏克蘭和敘利亞的戰爭泥潭。最終將俄羅斯解體,這樣就能消除俄羅斯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的可能性。


杜達特洛夫斯基

1、北約顯然不可能主動去挑釁俄羅斯,因為俄羅斯周邊的東歐國家都是前蘇聯的華沙軍事集團國家,他們深知前盟主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絕不會小覷今日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他們不可能以卵擊石自我傷害。2、同理,俄羅斯顯然不可能去侵略北釣國家,因為北約無疑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軍事集團,對任何一個北約國家的入侵會被視為對北約所有國家的入侵,世界任何國家都抵擋不了憤怒北約的無情反擊。因此,北約與俄羅斯雙方都不願意、不可能去挑戰對方的底線,使自己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


留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