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王莽?

停在站臺裡的貓

王莽兄,字巨君,一個道德上的完人,政治上的理想主義者,痴迷儒學和古制的“新聖人”,復古而新潮的改革者。

王莽兄的一生堪稱傳奇的一生,豐富多彩而妙趣橫生,如果能有人將其一生拍成一部電視劇,絕對驚曝你的眼球,亮瞎你的合鈦金雙眼,其劇情是任何一個編劇也無法寫出的。


此兄前期基本處於蟄伏階段,不顯山露水,明明是個官二代,既不花風花雪月,也不聲色犬馬、墮落腐敗,而是出淤泥而不染,當一朵純淨的白蓮花。



經過前期的輿論造勢和慢慢培植勢力,王莽兄很快就成就了自己人生生涯的第一個巔峰,24歲就進入中央做官。同年被任命黃門郎,後升為射聲校尉。


年紀輕輕就如此大的成就並沒有讓這個有出息的年輕人就此志得意滿,止步不前,而是更加兢兢業業,禮賢下士,很快,就位列九卿之一榮升衛尉,相當於京城總警備司令,其後更進一步,年僅38歲就成為大司馬,執政後克已不倦,招聘賢良,大作慈善事業,民心和輿論都站在他這一邊。雖然中途經歷波折,短暫下野,但很快大家又將他抬了出來,這次,他成為安漢公,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最後,王莽兄更進一步,終於登上了人生的最高峰,立“”朝,當上君。至此,自無任何顧忌,開始了他夢寐以求的改革大業:


1、土地國有,禁止私人買賣,將土地重新洗牌,沒田地的也可得到田地,按需分配。不管富豪巨室還是普通百姓,都要無條件交出手中土地,實現平均分配


2、實行國家專賣國企政策,酒、鹽、鐵等收歸國有;


3、實行計劃經濟,控制物價,打擊囤積居奇;


4、建立

貸款體系,經商者可向國家貸款,收取10%利息,祭祀或喪事可實現無息貸款;


5、進行稅收和幣制改革,其制度甚至沿用和影響至今;


6、鼓勵科技發明創造,典型的代表是發明的遊標卡尺與1700年後的基本相同


還有堪值得玩味的一點是,王莽兄還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十分痛恨匈奴和高句麗,將其改名為降奴服於下句麗


其理念之先進和超越時代發展讓人匪夷所思,在封建社會剛剛興起的土壤中竟然誕生了這麼多我們今天看來如此熟悉的政策和舉措,實在稱得上歎為觀止。


我們都知道,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才是思想誕生的土壤和基礎,其理念從何而來,又是何動機讓其實行改革?後人真的難以瞭解,如果他是一個臆想狂或瘋子,或許不難理解,可我們的巨君兄從裡到外都是一個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新聖人,不禁讓人捉摸不透。


眾所周知,這個瘋狂的舉動觸動了上層階級的奶酪,莽兄失去了各大財團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遇上了一個更可怕的對手“位面兄”劉秀哥,秀哥甚至不用自己動手,老天爺就幫忙收拾了我們可憐的王莽。


以至於大難臨頭,王莽兄還對天祈禱,仰天長嘆:“老天爺,你既然將天命交給我王莽,為何不助我消滅各路叛臣,如果是王莽的錯,請降下雷霆來劈殺了我!”


最終,老天也沒再給王莽面子,城破人亡,劉秀取而代之,立東漢,史稱光武帝。


可以說,王莽改革就是一次超前的改革,雖然他有的政治舉措沿襲和恢復了周禮,但更多超前的思維和政策古時並不存在,在王莽改制之前也沒有明文記載下來,所以可以肯定就是其首創。

最後一句話總結:王莽,一個神奇的人走完了他神奇的一生。


八零印記

首先應該肯定王莽有進行改革的思想是特別難得的,因為西漢後期的皇帝大多放任社會問題而不進行改革,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王莽能夠看到改革的必要性就這一點就比西漢後期的皇帝強。然而王莽的改革大多以失敗告終,雖然想法是好的,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但是有些改革手段不切實際,有些實施起來出了問題,有些則本身就有問題,所以王莽的改革大多數失敗了。下面這張圖比較明確地說明了王莽改制的各個方面:


西漢末年,國庫空虛,百姓貧困。然而財富卻聚集在富人和貴族的手中,他們兼併土地,畜養奴僕。為了改變這個問題,所以王莽把土地收歸國有,施行西周時期的井田制,禁止土地和奴婢的買賣。正所謂“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一政策看上去有效的解決了問題。然而土地私有制已經實行了幾百年了,突然要恢復國有,哪有人答應?這一政策就是貌似先進,但是實際上無法實施的一個鬧劇。在引起了幾次叛亂和朝臣的一致反對下,這一先進的改革頒佈了三年就廢除了。

在經濟方面,為了打擊民間高利貸的問題,王莽專門設置了官方的貸款機構。民眾如果是因為喪事或者祭祀需要借款,那隻要按期還款,不需要利息。如果想要貸款做生意,那麼需要繳納每年不超過10%的利息。另一方面,為了公平市場,王莽設立了五均官,對商品進行官方定價,打擊不法商人操控市場。王莽還把鹽鐵酒收歸國家,對不同商品徵收不同稅。這些改革制度的目的都是好的,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由於官商勾結,這些制度反而成了他們發財和盤剝平民的工具。


如果說前面說的兩個改革有它先進和可取的地方,那麼貨幣改革則本身就是失敗的。王莽還沒有做皇帝時就進行了第一次貨幣改革,發行了兩種刀幣和一種大面值銅錢。這次改革的目的主要是把富人和貴族手中的黃金和銅收歸國有。王莽發行的“一刀平五千”顧名思意就是這一錢值五千個五銖錢,你可以用一斤黃金來換兩個“一刀平五千”。規定列侯以下不準私自攜帶黃金,王莽用兩個小刀就換富人一斤黃金。


和“一刀平五千”一起發行的還有“契刀五百”和“大泉五十”,面值五百和五十。如果說這次改革是針對富人和漢朝的舊貴族,那麼第二次改革則是貧富通吃。第二次改革廢除了前面的兩把刀,因為“劉”字的繁體包含“金刀”,這時王莽已經稱皇帝,不想再用刀幣了。王莽發行了“小泉直一”,把它和之前的“大泉五十”一起使用,這次的主要目的是廢除漢朝“五銖錢”。五銖錢顧名思義重五銖,而王莽的新錢“小泉直一”重一銖。王莽用一比五的比例從民間收集銅,這買賣可能不如之前兩個刀換一斤黃金,但是這次是大殺四方,走的是量。


再後來王莽覺得只有面值一塊和五十塊的錢不好使,於是增加發布了六類共二十八種貨幣。就算現代的經濟水平也用不著二十八種貨幣吧,出去買東西給老闆一個錢,老闆是不是要先查一下這個錢面值多少?不,其實面值大多寫在上面的。這麼多的貨幣,而且又經常變花樣,能不出問題嗎?一年以後,這二十八種錢就因為難用又一次成為歷史,最後一次貨幣改革跟以前為了掠奪民間財富相比,這次主要為了平息民間的怨氣。這次王莽發佈了比較耐用的“貨布”和“貨泉”,面值為一和二十五。


王莽的改制造成了種種社會問題,再加上他對周邊少數民族的歧視態度,不斷地用兵,民間百姓無法生活紛紛做起盜賊。起初這些平民只為了吃飯搶劫財物,並不敢進攻官吏和官府。後來他們逐漸開始進攻官吏,以推翻王莽的統治為目的,起義軍最終攻入長安殺死了王莽。


麥地傳奇

我認為,王莽,是一個道德上的完人,政治上的理想主義者,痴迷儒學和古制的“新聖人”,復古而新潮的改革者。

他到底是改革家還是野心家,是偽君子還是糊塗蟲?

稱帝之前的王莽低調而謙恭,儘管他們家可能是皇室之外最顯貴的一族。沒錯,王莽的姑媽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漢成帝的生母。

然而,王莽卻完全沒有皇親國戚的飛揚跋扈,紈絝子弟的聲色犬馬、豪門大族的仗勢欺人。他是一介書生,一個知識分子,甚至一個學問家。他的許多時光是在讀書中度過的,學問好得連政敵們都不否認。

與精神世界的極度充實相反,王莽的物資生活極其儉樸。他在王家子弟中鶴立雞群地安貧樂道,他的妻子甚至因為著裝過於寒酸,而被來訪的客人誤以為是女傭。

節儉的王莽對老母和寡嫂極盡孝道,對朋友和賓客慷慨大方。皇帝的賞賜都被他分給部下,兄長的遺孤則送去上學,而且在恭恭敬敬拜訪這個孩子的老師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給每個同學一份禮物。他甚至因為某人沒有兒子,而為這位朋友物色了一個據說宜男的女孩。

結果,自然是“宗族稱孝,師友歸仁”。

還有一件事也讓他獲得了廣泛好評。他的二兒子王獲殺了一個家奴,王莽非但沒有包庇,反倒責令其自殺,為這個冤死的奴隸償命。這在當時的王朝時代,實屬不易。

這樣的王莽,堪稱謙謙君子,道德楷模。

當然,所有這些褒讚都是在他稱帝之前。或者更準確地說,都是在他失敗之前。

晚清大臣黃恩彤有言:“自古奸雄篡國,皆用詭譎,而王莽篡漢,獨用儒術。”此話不假,雖說歷代的儒家君子們極不情願和王莽扯上關係,但鉤稽史實,他們也不得不承認,西漢末年,儒家曾經過了一把狂歡的癮,而主持這場盛世大祭司的,正是王莽。

王莽稱帝之後,改革全面展開。他憤怒聲討過去幾十年的不公平,下令大地主將超過法定數量的田產分給農民,禁止土地和奴婢的買賣,穩定物價並提供低息貸款,削減官員的薪水,降低王侯的規格,實行鹽、鐵、酒類和鑄銅的國營。他自己也以身作則,減少了宮廷的開支。

可問題是:勤讀六經,如何令王莽和新朝萬劫不復?他的改革是否超前,與當時的社會脫節?

西漢末年的社會問題,首推土地嚴重兼併,亦即貴族、官僚、地方豪強通過合法和非法手段,大量霸佔田地。二是慘絕人寰的奴隸制度,發展到與牛馬同欄,豬狗不如。致使各地的起義風起雲湧,社會動盪不安。

面對這種情況,朝中大臣紛紛提出“復古,循聖制”“法先王,行王道”的政治改革要求,宗廟、祭祀、官制等,統統要求改回周代的古制。

為什麼?因為古制代表的大同世界確實好,那時候,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是多麼光明、平等、和諧、充滿溫情的社會圖景啊!

王莽在朝中諸大臣的慫恿之下,加之自己年少時命途多舛,骨子裡也自詡為儒家的代言人,於是在踐位稱帝之後,推行了一場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宏大改革。

不過,我要問,這種施行王道仁政的美好時代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嗎?其存在方式果真像儒家描述的那樣嗎?完全憑一套沒有經過充分驗證的理論,去重現一個臆想中的黃金時代,靠譜嗎?

茲試舉幾例:

貨幣改革:

政區劃分和職官改革:

王莽按照《堯典》,把天下重新劃分為十二州,而且改官名,封郡縣,致使政區劃分極不穩定,地圖和戶籍無法制作,最終尊敬影響到了諸侯和各級官吏的生活,於是紛紛謀取非法利益,甚至貪汙受賄。

禮儀工程:

天地人三才,王莽一個也沒放過。改了地名,還改日曆,甚至剝奪少數民族最高領導們的爵位,搞得這些首領們都極度鬱悶,紛紛起來造反。

公元二十三年,更始軍逼近關中,九月長安暴亂,十月王莽被殺,新朝滅亡。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王莽的改革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引發了社會動盪,國家覆亡,他自己也“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為什麼呢?

首先,王莽的改革根本就不切實際。

因為當時豪強兼併、貧富分化的社會局面,早已導致了以權謀私、人心不古的社會風氣瀰漫其間。試想,完全痴迷於一套主觀臆想的理論和滿腔熱情,能恢復昔日的榮光嗎?

班固就說,王莽以為只要確立制度,天下自然太平,因此一門心思制禮作樂,坐而論道,議而不決,置民生、訴訟、吏治等當務之急於不顧,焉能不敗?

其次,王莽的某些改革只改形式,未改內容。

實際上他的某些改革,與其說是改制,不如說是改名。比方說,把兩位財政部長的官名改成神話人物的名字,負責朝廷財政的大司農叫羲和,負責宮廷財政的少府叫共工。這簡直就是視政治如同兒戲。

看來,王莽根本就沒有真正讀懂孔子,也不知道什麼叫正名。他書生氣十足地認為只要改個名字,所有事情都會發生根本變化,他的理想也就能夠實現。

事實證明,王莽錯了。

實際上,制度固然重要,卻不是最重要的,也非決定性的,更重要的是人與制度的關係。這種關係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這種制度是否符合國情和民意,二是這種制度是否符合文化傳統,三是制度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是否能夠與之融為一體。合則成,不合則敗。

讀者朋友,你覺得呢?

(歡迎留言!)


南宮寂嵐開壇品歷史

關於王莽,總的來說大家都認為他是個穿越者,認為他的為政舉措是穿越到了現在,提前了兩千年。我對此持堅決的反對意見,王莽就是一個復古主義者!他是在將社會倒退,而不是穿越到了現在!

年輕有為的大儒

王莽的姑姑是漢元帝的皇后,可以說王莽一家就是沾了王皇后這個人的光。與其他王氏家族成員不一樣,王莽從小是個勤奮好學的青年,而且恭謹的侍奉長輩,有著很好的德行和名聲。成帝時他被封為新都侯。

這個時候王莽是眾人敬仰的人,他也是儒學思想的繼承者,全國各地的人都以他為榜樣。

當上皇帝后的施政

王莽篡漢後,實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此時他像是換了一個人,完全沒有了年輕時的英明。

首先他改變了土地制度,從歸“井田制”。想以此限制個人土地佔有量,但這樣就使得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

他控制工商業,將其國有化,如此一來限制了經濟的自由發展,使得大量手工業者失業,增加了人民生活負擔。

最讓人頭疼的是他經常改變官制和地方行政區劃。此時官員名稱完全按照《周禮》所記載的來命名,行政區劃也是朝令夕改。有些地方剛得到命令改了名稱,還沒來得及改新的命令又來了,要求再改其他的名稱。這樣地方官員都不知道自己所管轄的地區該叫什麼名稱。

一切以《周禮》做依據,社會不但停滯反而倒退

王莽的改制,是歷史的倒退,不是穿越!是將封建社會倒退到了奴隸社會。

在西漢末年,我國已經步入到了成熟的封建社會,工商業發展很繁榮,各地的行政區劃也已經比較固定了。而王莽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嚮往以禮治國的周代。因此他將官名全改成了周代的,土地制度也改回了“井田制”。

他的這些舉措不利於社會經濟的自由發展,“井田制”讓土地大量土地荒廢而沒有耕地的農民卻大有人在。貨幣的改革也不利於老百姓的生活,他將貨幣又從新換成刀幣等樣式,還有六種,二十八個品級,任意造幣,通貨膨脹嚴重。

總的來說,王莽好大喜功,本身並無治國能力,只是藉由漢室的衰弱篡漢成功,當赤眉、綠林起義時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辦,整天去祭祀。他的改革也不是穿越,而是復古,是歷史的倒退!是將封建社會往奴隸社會上帶。


聽濤軒書法

王莽建立新朝之後實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史稱“王莽改制”。儘管“王莽改制”的很多內容看起來現已逾越了王莽所在年代,這也是王莽也被今天有些人稱為“穿越者”的原因。但“王莽改制”終究卻是以全面失利而告終。

一,與社會經濟基礎不符

王莽所實施的“改制”有一個嚴重缺點,就是“泥古不化”、忽視實情。比方王莽為了處理土地吞併問題,企圖恢復先秦時期所謂土地國有的“王田制”。但其時私人具有土地的地主和小農佔社會絕大多數,在這種社會經濟基礎上推廣“王田制”當然會遭到失利。

二,改革面太廣

王莽在掛號後不到幾年的時間裡,一起開展了針對土地吞併、私有奴婢、商業私人獨佔等等諸多問題的大規模改制。結果王莽在哪個改制範疇都不能全力投入,捉襟見肘,還製作了很多的對立者。相比較而言,後來漢光武帝首要只針對奴婢問題進行變革,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方法不對

“王莽改制”儘管看到其時的問題,但卻沒有找到正確的處理辦法。比方王莽為了處理奴婢問題,命令制止“買賣奴婢”,但卻不是給奴婢以自由民的身份。相比較而言,後來漢光武帝則是直接給奴婢以自由民的身份,才真實處理了奴婢問題。

四,用人不當

任何變革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就是掌管推廣的官員,而“王莽改制”很大程度上就是用人不當。比方本意是要按捺打擊豪強巨賈的。但是王莽卻用了一批巨賈大賈來推廣,結果反而加強了豪強巨賈的獨佔位置。

五,意志不堅定

王莽就是個不行堅決的人。比方“王田制”在推廣的時分遭到了極大的反對,這本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可王莽後來卻在困難面前服了軟,取消了“王田制”。

六,一意孤行

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犯過錯,關鍵是要及時改正,可王莽就不明白這個道理。比方說王莽由於給周邊少數民族領袖改名字而引發了邊關大亂。但是王莽寧可讓全國刀兵四起,也不願改動自己的過錯。結果導致綠林、赤眉由此興起,終究演變為王莽的掘墓人。


縱橫史海五千年

王莽進行的是一個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不同於其他皇帝的改革是在制度上輕描淡寫,極其具有現代的眼光,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社會主義思想,他很像是一個無私的,為勞苦大眾謀福利,減少貧富差距的社會主義者。

王莽其人

王莽改革舉措:

更天下田曰王田,然後均分田地,私人不可買賣。是不是和我國的土地改革異曲同工

重視人權,改奴婢為"私屬",禁止私人奴隸買賣。

實行"五均六管"制,即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物價,徵收商稅,由政府經營鹽、鐵、酒、鑄錢、山澤等。

改革幣制增加政府稅收。降低貨幣成色,使國家獲得更多的黃金,而且越是面額高的貨幣,貨幣成色越低,用來減少這個政策對低收入人群的影響。

改革中央機構,軍權政權分開,相互制衡,加強相權、兵權;重新劃分郡縣,更改地名。

改革少數民族名稱、首領稱號。

計劃經濟,穩定市場物價,酒、鹽、鐵國家專營,依靠國家手段,穩定糧、布市場穩定。王莽實行政府控制物價,禁止商人囤貨炒作,商人貨物低於政府定價隨意買賣,有點像今天的物價局。供大於需時政府按本錢買,需大於供時候政府再以平常物價賣出,消除貧富差距。物價高於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於市平則聽民買賣;五穀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滯銷時,由司市官按本價收買。

小微企業改革。對漁民、獵人、商人、工匠等徵稅。稅收根據收入徵收而不是按資本徵收。王莽對於手工業者或者牽扯到買賣的商業活動收取所得稅,用於平息物價和貸款支出。

改革政府官員工資制度,欠收時減少官俸。

做到天子犯法與平民同罪,清明吏治,對官員嚴厲,迫使三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侄子因為犯法而自殺。

重視科技的發展,王莽當時實驗很多被儒家成為奇技淫巧的新生事物,並且還親手解剖人體,破除封建迷信,以人為本,當時有人發明飛行器,王莽還接見那人並給錢資助,說明這名穿越者直到科技對於生產力的決定作用!他還發明過遊標卡尺這種精密儀器。

信貸制度。經營生意的農民或商人可以向國家貸款,國家收取利潤的十分之一,進行祭祀或者喪事的,國家可以無息貸款。

改革住房制度,王莽還曾實行廉租房政策,長安城中投資建設5個裡共200個廉租房住宅小區,供貧民居住。

親和的外交,王莽也算是成功的,成功處理了雲南的反抗。面對匈奴的好戰行為,在12個地方徵召30萬人,避免在一個地方徵召,減少對邊境人口的破壞,通過宣揚中國軍力,避免兩國戰爭。將領土擴大到青海。特別之處,王莽嫉妒仇視匈奴和高句麗,仇視匈奴就不說了匈奴當時年年和漢朝掐架,但是仇視高句麗就有點說不清了,當時高句麗鳥不拉屎窮地方一個,王莽竟然把高句麗名字改成下句麗,這和現在的憤青何其相似,討厭韓流。更改戰敗的少數民族首領稱謂,降王為侯。

王莽獲取民心:

王莽為了繼續獲取民心,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然後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大旱,併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卹。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於是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最後,王莽的改革最終失敗了。王莽改革的失敗,固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輕於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實際,剛愎自用、所用非人,這些性格特徵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領導班子,因此改革註定要失敗。他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孤獨的,沒人能懂他。

壯哉王莽!


天有道人無道932

王莽的改革措施在此我就不一一詳述了,具體政策在現在看來確實超越了當時的制度,想法是好的,但太不切實際,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王莽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不會有人支持他的改革,沒有可能性的改革無疑是失敗的,種種跡象表明他對面臨的反對浪潮準備的並不充分也缺乏對改革的基本認知。歷史上這種層面的改革無不是在破而後立的基礎上取得成功的,土地收歸國有一項就損害了大多數的既得利益群體,改變土地大規模兼併局面的條件和土壤並不存在,違背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客觀規律,勢必會受到保守勢力的反撲。與其扮豬吃老虎的本事相比,他的改革更像一個理想主義者,天真而可笑,歷史學家對他的評價定位從來不是一個改革家。


王莽繼位定國號為“新”,可他改制的確是舊政,無非是新瓶裝上舊酒,我們都可以在井田制、原始貨幣中找到痕跡。他是上古理想社會的擁躉,所謂的改革只是盲目的崇古,把原有的官員名稱簡單的冠以春夏秋冬,卻不解決深層次的制度臃腫和矛盾,只能流於形式。現在我們看他簡直就是個佈雷高手,自己布好了自己踩,最後把自己炸的粉身碎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