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 Tesla Network 橫掃對手,Musk 的底氣從哪來?

借 Tesla Network 横扫对手,Musk 的底气从哪来?

借 Tesla Network 横扫对手,Musk 的底气从哪来?

競爭對手毫無反擊之力?。

文 | 大壯旅

在前不久的特斯拉 Autonomy Day 活動上,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又立了新的目標。

他不但要儘快實現全自動駕駛,還要“空手套白狼”,在幫助車主“榨乾”自己電動車剩餘價值的同時,為公司拿到一筆可觀的服務費分成,這就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打車服務“Tesla Network”。

從主題演講透露的信息來看,Musk 的計劃相當激進,而且他還把這個項目當成了特斯拉未來規劃的核心。

雖然許多人非常看好“Tesla Network”的未來,但 Musk 顯然比這些人更為樂觀。

在主題演講中,特斯拉還幫車主算了算賬。Musk 指出,只要同意將自己的車輛編入特斯拉的打車網絡,每年最多能淨賺 3 萬美元。對於起價才 3.5 萬美元的 Model 3,這簡直是一本萬利。

此外,Musk還表示公司願意回購在打車網絡服役三年的車輛,隨後再次編入車隊以賺取更高額的利潤。

Musk認為,想實現這樣的效果,電池壽命就必須經得住 100 萬英里的考驗,而現在的特斯拉電動車設計使用壽命為 30-50 萬英里。

不過,Musk 預計自家電池組 2020 年就能實現 100 萬英里的設計使用壽命,而且別忘了,Model 3 換一次電池模塊也就 5000 到 7000 美元。

數據顯示,陽光明媚且全年無惡劣天氣的加州,其平均壽命為 19 年,行駛里程 20 萬英里。在紐約,平均壽命則僅有 5 年,行駛里程 30 萬英里。

顯然,將車輛壽命大幅延長,同時拉低使用成本是特斯拉的必由之路。

特斯拉都給出了哪些數字?

Musk 給出的第一個數字是運營成本,每英里僅為 18 美分。

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在估算這一數字時已經相當保守,它居然用了 50% 的車輛空置率,而事實上紐約的出租車只有 38% 的時間沒有乘客。此外,大多數研究還顯示,自動駕駛化的出租車能將空置時間比例縮小到 15%。

第二個數字是服務價格,特斯拉“猜測”自己能將打車價格拉到 1 美元/英里,這樣的低價不但能為車主賺錢,還能給特斯拉這個車隊管理者留下充足的利潤空間(它們抽佣金的比例是 25-30%)。

借 Tesla Network 横扫对手,Musk 的底气从哪来?

與其相比,Uber 現在的收費每英里為 2 或 2.5 美元,但如此高價下 Uber 依然難以盈利。

不過,Musk 相當“小氣”,Tesla Network 不會接入 Uber 或其他打車網絡,而且特斯拉的合同要求讓人有點不舒服,你會感覺自己無法掌控自己的車輛,而這種失控感相當可怕。

當然,如果 Uber 能和特斯拉達成協議,它也能一次性購買大量 Model 3,打造自己的自動駕駛車隊,不過價格能不能幹過特斯拉就不一定了。

作為當下打車行業第一品牌,恐怕 Uber 不會就此拾人牙慧,它還是要自行開發自動駕駛系統來守護公司的未來。在 IPO 前,Uber 自動駕駛部門剛剛拿了 10 億美元投資。

在主題演講中,Musk 還信心十足地表示,到 2020 年全球會有 100 萬臺搭載了全自動駕駛硬件的特斯拉電動車,只需一個軟件推送,它們就能即刻“滿級”,就像“打個響指”那麼簡單。

特斯拉預計,加入打車網絡後每臺車每年平均要服務 9 萬英里,假設一套電池組真能跑 100 萬英里,這臺車就能幫車主賺 11 年的錢,絕對的回本神器。

不過,9 萬英里這個數字定的可能有點高,因為紐約出租車平均每年才跑 6 萬英里,而且許多車可是三班倒不停工作的。

借 Tesla Network 横扫对手,Musk 的底气从哪来?

對於普通 Uber 司機來說,一年跑 5 萬英里的更是少之又少。想達到每年 9 萬英里的行駛里程,恐怕車主自己用車時都得等會了。

除此之外,Tesla Network 的車輛保有量也相當重要。因為人們的出行需求總是有上限的,車隊中車輛越多,單車收入就越低。

運營方式

想要實現這個目標,特斯拉首先得先幫助用戶升級到全自動駕駛,同時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

Musk 對全自動駕駛還是很有信心的,不過他也承認想讓監管部門點頭得多花點時間。好在,他認為監管者會迅速為某些城市開綠燈,也許明年就會有突破口出現。

根據特斯拉的設想,最初的打車網絡中車輛還是有方向盤的。這就意味著如果有危險,乘客還能及時介入救自己一命。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打車網絡中所有車都會移除方向盤和油門、剎車踏板。

需要注意的是,Musk 預計參與城區運營的車輛大部分為特斯拉自有車輛,而郊區服務則大多數由私家車撐起。

在這個價格天平上,特斯拉自有車輛和私家車可不同。

首先,私家車主需要自己買車、買保險、交停車費並承擔車輛貶值,不過私家車的運營成本明顯要低上不少。至於特斯拉的自有車輛,其主要優勢在於養護成本和抽成。

到底有多少人願意把車送進 Tesla Network?

這是個開放性問題。這樣做意味著你讓渡了一部分車輛所有權,車輛回來時衛生問題可能會讓你頭疼。此外,著急出行時,你可能得叫別人的車來服務。同時,更多的行駛里程也意味著更多的充電次數(甚至是每次都用超充),這樣電池老化速度會進一步加快。不過,每年 3 萬美元的利潤恐怕會讓很多人動心。

孤注一擲?

每年掙 3 萬美元,車價卻只要 4 萬?這樣的誘惑面前誰都不是傻子,怪不得 Musk 會說“瘋子才不買特斯拉”。要實現這樣萬國來朝的場景,Musk 就必須儘快拿下全自動駕駛技術,他也確實正在這樣做,特斯拉甚至願意把所有錢都投在這上面。

當然,這也有些令人遺憾,畢竟誕生以來性能就是特斯拉的一大賣點,取消了方向盤和踏板,特斯拉的車得變得多無趣。

未來十年裡,自動駕駛打車服務會成為許多廠商的重心,但對於一個誕生 100 多年的行業來說,重寫 DNA 恐怕沒那麼容易。

現在的 Musk 對自動駕駛非常樂觀,他甚至認為 2020 年你就能在車上睡大覺了。即使 Musk 的牛皮再次吹破,特斯拉恐怕還有逃出生天的方法:

1. 特斯拉大可以繼續賣車,通過降低成本繼續統治電動車市場;

2. 在高精地圖上改變想法,畢竟這只是個軟件問題;

3. 採用極簡設計的 Model 3 很適合當出租車;

4. 即使 Musk 最終食言,重新擁抱被自己鄙視的激光雷達,其成本也會大幅降低(2022 年可能激光雷達售價會降至 3 位數),不過特斯拉車型現在的設計安裝起激光雷達來有點費勁;

5. 即使特斯拉自有芯片 FSD 最終失敗,它也能儘快進行更換,因為從一開始特斯拉就簡化了這部分的設計。

顯然,雖說 Tesla Network 成了特斯拉未來戰略的核心,Musk 還是為自家公司留足了後路。

每英里 1 美元的定價如何?到底什麼定價才算合理?

在主題演講中 Musk 強調,1 美元每英里的價格並不是什麼精算的結果,它是參考 Uber 2 美元/英里的價格定的。這 2 美元中,Uber 要抽走 50 美分,但 Uber 依然無法盈利。不過,如果按特斯拉給出的 18 美分運營成本來看,Tesla Network 是門一本萬利的生意。

眼下,也只有特斯拉敢說自己能在多座城市同時部署車隊了,因為它的力量“來自民間”。至於其他公司,即使財大氣粗如谷歌,也無法快速進佔市場。除了財力這個因素,管理也難以跟上。

對特斯拉來說,即使解決了車輛來源問題,它也有可能被管理問題困住。當然,還有棘手的監管部門。

如果車主理智一點,不把自己的特斯拉當成純賺錢工具,那麼一年行駛 4 萬英里,就能進賬 1.7 萬美元。不過,光清洗(尤其是內飾清潔)就會把車主還沒暖熱的錢吸走一大部分,畢竟想把那些車上的細微之處弄乾淨,光靠機器是不行的。

競爭對手將如何反制?

除了 Waymo、Cruise 和 Zoox 這樣的巨頭,一些小型新創公司也同樣在探索自動駕駛打車項目。事實上,它們的進度比特斯拉要快上不少,不過這些項目的基石是高精地圖和激光雷達。

即使情況有變,它們也能臨時變陣,像 Waymo 這樣的神經網絡頂級公司,走哪條路都比競爭對手順暢。

不過,與其他科技巨頭相比,特斯拉自己能造車就是一大優勢。如果特斯拉真能將電池組壽命提升至 100 萬英里,車輛的折舊率就會大幅降低。

當然,整個週期的維修和保養費用可能會有所上漲。同時,車輛的內飾設計還得進行升級,其一切目的就是便於更換,畢竟誰也不願坐在一個嚴重老化的車輛中通勤。而且別忘了,11 年中內飾設計風格恐怕都升級好多次了。此外,車輛噴漆車間恐怕訂單量也會大增。

每年 3 萬美元連賺 11 年這個大餅確實誘人。不過 Musk 沒考慮到的是,未來 15 年內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可能不會如想象中線性。

即使特斯拉能升級車載計算機或更換攝像頭,想讓每輛車都保持最好狀態也不容易。想拿 Model 3 跟 2028 年設計的新車競爭,Musk 未免也太自信,電子產品可是會過時的。

因此,特斯拉想決勝於千里之外,就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在一臺車的生命週期裡對計算機、傳感器和其他零部件進行多次升級的準備。

對其它汽車製造商來說,特斯拉的策略是可以複製的,不過他們的速度恐怕會慢上不少,畢竟老巨頭們在電動化上就已經輸掉一個身位了,在 OTA 領域更是落後一大截。此外,讓汽車廠商像軟件公司一樣思考更是難上加難。

Zoox 也像特斯拉一樣在進行垂直系統設計,也許未來 Zoox 能像 Musk 一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過,想讓用戶承擔車輛折舊,恐怕 Zoox 還沒這個魔力。不過,在模塊化設計上,Zoox 可能會有較大優勢(方便在生命週期中更換各種零部件)。

無法掌握特斯拉或 Zoox 絕技的公司也有應對方法,比如打造各種只適合 1-2 人乘坐的廉價車型。雖然這些車型吸引不了個人賣家,但非常適合編入車隊搞運營。

對於小型新創公司來說,與其他製造商結盟則成了唯一出路。

歡迎在今日頭條、天天快報、UC 頭條、一點資訊、新浪微博、搜狐號、網易號關注@新智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