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

成朝利


1986年版的電視劇《濟公》應該是很多80後的美好記憶,遊本昌老師把濟公演活了,他的濟公角色至今無人能超越被奉為經典。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答案是有的。




本人去年曾有幸受朋友之邀前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天台真是個好地方,這裡是佛教重要流派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四大名山之一的天台山是國家5A級景區。而更大的收穫是,天台縣居然還是濟公故里,這裡是濟公原型李修緣的老家,臨走前,我參觀了天台縣城的李修緣故居。




濟公的原型李修緣,是一個出身不凡的世家公子。他出生在官宦世家,七世祖李崇炬歷任樞密使等職;六世祖李遵勖系宋太宗駙馬,任左龍武將軍、鎮國軍節度使;五世祖等上代人物都位高權重,地位顯赫。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建炎南渡,李家也隨著這一波南遷大潮遷居浙東天台縣。李修緣的父親李茂春,平素樂善好施,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大善人,但他一直到年近四十才生下李修緣這個寶貝兒子。




李家世代信佛,李修緣後來出家也是深受家庭的影響,從他的名字“李修緣”就可以看出,家人確實是因為信佛,因為帶著美好的期望而給他起了一個這麼對應的名字,緣,真的是要修來的。天資聰穎的李修緣,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年得子的李茂春更是給予了他這個寶貝兒子最好的教育條件,他請了最好的教師教育兒子,而小小年紀的李修緣在老師的殷切教導之下學業大有長進,出口成章,引得眾人讚許。以後,李修緣又到風景秀麗的赤城山讀起佛經,知識面大大開拓,求知慾望更加強烈。




關於後來李修緣為何要看破紅塵執意出家也是眾說紛紜。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李修緣的性格和不幸的婚姻讓他無法安坐,決定以更堅定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大同之路。李修緣長相英俊,身材挺拔,學識非凡,是一個難尋的大才子。他的舅舅王世安非常喜歡李修緣這個外甥,決定把自己的獨生女兒王秀蓮許配給他,這兩人從小一起玩到大,加上舅甥之親,親上加親豈不好事。對這一樁婚事,李修緣的父母也是樂見其成,但豈不料李修緣的雙親先後辭世。李修緣守孝三年期滿,舅舅親自為他操辦婚事,哪知成婚之日,修緣跑到國清寺,跪在方丈法空師父面前,說表兄妹婚配不利下代,拒婚不成,懇求出家,請他收留為徒。法空見其志堅心切,也就答應下來。新郎突然變成和尚,讓王家上下大吃一驚。從此,修緣以“道濟”的法號在國清寺中修行。他舅舅王世安常來寺中懇求“道濟”還俗,搞得方丈法空和道濟十分不安。師徒經過商量,就把道濟送到杭州靈隱寺。




濟公出家於天台縣國清寺,作為禪宗名寺,本人到天台縣的第二天就慕名而來拜訪之,古香古色,特別是寺外的一座隋塔,足以證明了國清寺的歷史之悠久。李修緣在這裡出家,並取法號“道濟”,但真正讓他家喻戶曉的卻是在200多公里外的杭州靈隱寺。在靈隱寺,李修緣師從名僧惠遠法師受俱足戒,出家後的道濟,性情大變,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他有一段名言至今為當世所津津樂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的人格魅力,在於他不遵循常規,在他成為禪宗一代高僧之後,依然我行我素,追求人之本真,是一個內外兼修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


在中國民間,濟公和唐代高僧唐僧(玄奘)被並列為是兩大最接地氣的高僧。但濟公相比於唐僧,則更多了幾分放浪不羈與特立獨行。濟公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他的原名就叫李修緣,法名道濟。因平生才華橫溢,樂善好施,深知民間疾苦懲處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愛戴尊為濟公。


大國布衣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神話電視劇《濟公》在全國熱播。老戲骨遊本昌老師在劇中出演了濟公一角,劇中的濟公手搖破扇,衣衫襤褸,邋遢不堪。但這位貌似瘋癲的神僧卻法力無邊,古道熱腸,經常運用小法術懲治那些為富不仁、魚肉百姓的惡霸。濟公除惡揚善、扶危濟困的故事大快人心,為人們津津樂道。那麼歷史上真有濟公其人嗎?答案是肯定的,歷史上確有濟公其人。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濟公其人其事。


濟公俗名李修緣,是浙江天台永寧村人,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他的高祖李崇矩,事後漢、後周、北宋三朝,官至樞密使、鎮國軍節度使等職,李崇矩與宰相趙普還是兒女親家。從李崇矩至李修緣,其世系為:

李崇矩―李繼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願、李端愨―李評―李涓―李茂春―李修緣。

其中李遵勖還娶了宋太宗趙光義的女兒萬壽公主,貴為駙馬,其三子李端懿、李端願、李端愨均為萬壽公主所出。濟公的祖父李涓,在靖康元年的時侯,因金軍圍攻京城汴梁,李涓戰死沙場,終年53歲。李涓捐軀後,他的兒子李茂春奉召為官。宋室南遷後,朝廷腐敗,奸侫當道,李茂春憤而辭官歸隱浙東天台,棄官從商。

李家世代為官,篤信佛教。李遵勖就非常精通佛學,著有多部佛學著作。李茂春歸隱後,也樂善好施,專心佛學。李茂春老來得子,在年屆四旬的時候,才生了個兒子。李茂春的好友國清寺住持性空大師為這個男孩取名“修緣”,這就是後來廣為人們傳頌的濟公和尚。

李茂春與妻子相繼離世後,一心向佛的修緣投奔到靈隱寺方丈瞎堂慧遠長老門下,接受剃度,法號道濟。



道濟出家後,靜坐修禪坐不住,寡淡齋飯受不了,舉止“另類”。他性情率真不羈,不受佛教清規戒律的束縛,經常出入酒肆,酒肉穿腸。沒錢買酒就典當衣服,喝多了就醉臥樹下,如狂似癲,人稱“濟顛僧”。當時眾僧侶認為道濟如此出格,就向方丈告狀,想把道濟逐出師門。慧遠大師慧眼識人,認為道濟不同於常人,是一位奇士,可不以常規來約束他,道濟這才得以留下來。

道濟慈悲為懷,樂善好施。他擅長醫術,為老百姓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症,但卻恥於與王公貴族結交。他深知民間疾苦,力所能及為老百姓排憂解難,被人們尊稱為“濟公”。

道濟才華橫溢,少時父親就為他延請台州名儒教授學業。他善詩詞,南懷瑾曾評價濟公的詩作絲毫不遜色於南宋的范成大和陸游。他佛學造詣深厚,著有《鐫峰語錄》十卷,是禪宗的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慧遠法師圓寂後,濟公轉往淨慈寺,並在嘉定二年圓寂於淨慈寺,終年61歲。

濟公從一名官宦子弟潛心向佛,成為一位得道高僧,堪稱傳奇。他樂善好施、除暴安良的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並不斷演譯為神話故事,到明末清初,郭小亭在前人著作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終撰成《濟公全傳》一書。

濟公留下的一首四言詩:

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這首詩很好地詮釋了濟公一生的任性不羈。有的人滿口的仁義道德,背地裡卻寡廉鮮恥。所以考量一個人的人品,不但要觀其言,更重要的是察其行。濟公留下的很多聖訓,都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禪機。


歲月是一條河流


歷史上的宋代確實曾有一位法號稱為道濟的和尚,就是我們所說的濟公。

據《靈隱寺志》記載,濟公確有其人,他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享年61歲。\n\n他原名李心遠,法名道濟,是當時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子。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靈隱寺。

道濟的師父,是當時靈隱住持瞎堂慧遠禪師。名師出高徒,道濟打下了很深的佛學根底,為人也慷慨好義,扶危濟困。\n\n但他性格狂放不羈,常不遵守寺門戒規,為此多受責備。有人說到瞎堂慧遠禪師那裡,禪師則答,“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

道濟喜好雲遊,衣衫不整,寢食不定,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文才也極好,寫的詩瀟灑豪放,如一首《飲酒詩》: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和衣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

慧遠禪師圓寂後,道濟於1201年到了淨慈寺,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五月十六日,道濟於虎跑寺辭世,臨終前寫有一偈: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現在,虎跑公園內有濟公殿和濟顛塔院。\n\n清朝中葉,《濟公傳》成書,小說裡把濟公描寫成濟世救人、神通廣大,上世紀80年代,電視連續劇《濟公》上演,遊本昌演的濟公形象走入了千家萬戶。

事實上,濟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逸才的名僧。濟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雲遊,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寢食不定,為人採辦藥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其德行廣為人們所傳頌。


邏輯文史游


濟公,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法名道濟,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故居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因他懂中醫醫術,在民間有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懲惡等美德,在百姓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濟公出生於官僚世家,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駙馬、鎮國軍節度使。父親李茂春和母親王氏住在天台本命外永寧村,他還是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孫。父親李茂春年近四旬還膝下無子,而後虐成拜佛終得一子,濟公出生後,國清寺住持為他取俗名修緣,從此與佛門結下深緣。


少年時的濟公就讀於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釋道二教的薰染,父母雙亡後,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在當過國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嗣其法衣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淨,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然後少年時的濟公並不是像一般和尚一樣守清規戒律,反而一反常態,言行叵測,難耐坐禪,不喜唸經,嗜好酒肉,衣衫襤褸,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狀類瘋狂,人們稱他為“濟顛僧”。

濟公的傳奇故事在南宋時代已經開始流傳,其中以“飛來峰”、“古井運木”、“戲弄秦相府”等故事最為膾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現了一部描寫濟公傳奇事蹟的《濟公傳》。加上說書人的添油加醋、誇大事實演說,濟公的原型就融變為南北朝齊、梁時的寶誌禪師了,因寶誌禪師一生的事蹟屢現神異,所以被後世人說濟公也能展現神蹟了。


國際Information


說起中國的僧人,最最著名的有兩個,一個是唐朝的御弟哥哥唐僧,一個是南宋的酒肉和尚濟公。今天,文史君跟你一起聊一聊濟公。

一、濟公有好幾個名號

濟公生於公元1130年,卒於公元1209年,終年79歲。濟公的名號有很多,有父母取的,有成年後自己根據志向取的,也有坊間給他取的。

濟公的俗名,到底叫什麼?《濟顛語錄》中說他叫“李修元”,《濟公傳》中說他叫“李修緣”,《佛光大辭典》中又說他叫“李心遠”。

濟公的父親給他取的俗名,應該是“李心遠”,寓意“智慮深遠”,這樣的名字帶著濃厚的儒家色彩,父母對兒子的期望,就蘊含在這個名字中。

陳浩民飾演濟公

那麼,最為常見的“李修元”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按照話本中的描寫,濟公出生那天,巧了,正好是釋迦牟尼成道日。天台山國清寺長老認為濟公是釋迦牟尼成道日誕生的“羅漢”種子,就給李心遠取名“李修元”。“修元”跟“心遠”讀音比較接近,令他“修本命元辰”,所以說呢,修遠這個名字,帶著強烈的佛教色彩。後來出現的“李修緣”,意思是“恆修佛緣”,佛教色彩就更加赤裸裸了。

世俗之人要想出家,俗名就不能用了,得取一個法名。在佛教中,法名所用之字,多取自佛教教義 。取法名用的最多的字是“慧”,比如大名鼎鼎的六祖慧能、慧遠等。僅次於“慧”的是“道”! 所謂“道”,是指佛教真理。

李修元是在天台山國清寺出家的,他拜寺中的法空一本為師。法空一本禪師給李修元取法名“道濟”,期望他能夠以無邊之佛法普濟天下之眾生,這個法名體現了大乘佛教“饒益有情”的精神。

《濟公》中李修元出家

在當時,僧俗兩屆有不少人管濟公叫“濟書記”。這裡說的“書記”,可不是支部書記,而是說濟公曾在淨慈寺裡當過一段時間的書記僧,主要工作就是執掌文書。用職務來稱呼一個人,古已有之,表示對人的尊重。如韓愈曾任過吏部尚書,所以被稱為“韓吏部”。濟公被又被稱為“濟書記”,也是這個道理。

古人除了名,還要有字。所謂“字以表德,號以明志”,濟公俗名李修元,法名道濟,字湖隱,號方圓叟。湖隱,跋涉於湖山之上,沉浮於市井之中,說是湖隱,實不曾隱,如果放下了紅塵,隱與不隱就沒有區別了,那麼湖山也是市井,市井也是湖山。

《濟公》中濟公燒了自己的家

為什麼號方圓叟呢?“叟”就不用說了,就是老翁。所謂方圓,是指“天方地圓”,濟公以方圓為號,也有著道在天地間的意味。

禁斷七情六慾,是我們對僧人最膚淺的理解了。但是這個濟公,偏偏跟要做佛門另類, “五葷都用,他全不戒”(陳武德《馬頭調 醉打山門》),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出入歌樓酒肆。

當時,濟公已經在靈隱寺當和尚了,他的這些個做派,引起了僧門弟子的不滿,他們紛紛向靈隱寺住持慧遠告狀。沒想到,慧遠也不是個一般二般和尚,他說:“禪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濟顛”這個名號,就是這麼來的!

唐伯虎《桃花庵歌》裡有這麼一句,“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用在濟公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二、濟顛不顛

那麼,濟顛真的顛嗎?當然不是!

濟顛喝酒吃肉,遊逛歌樓,流連酒肆,看上去瘋瘋癲癲,好沒個正行。其實,這也是修行的一種,這叫“混俗修行”。

二祖慧可晚年也曾混俗市井,出入酒肆。據《傳等錄》記載,有人問他:大師,您是高僧,為何這麼不檢點呢?慧可說:我這是調心修行,跟你有啥關係?

市井喧鬧,寺院清淨,在市井中修行很不容易,畢竟各種誘惑太多,但越是這樣複雜的環境,就越能讓本心得到很好的歷練。濟公出入市井,和慧可出入市井,本意都是修煉本心。

十丈軟紅,萬丈佛光

濟公最後修煉到就是美色坐在對面,都能禪心似鐵。濟顛是個酒肉僧,但他卻守住了色淫戒。女色,是絕對不碰的。

《濟顛禪師語錄》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次,濟公和朋友喝醉了酒,於是借宿青樓,老鴇給安排了兩個青樓女子大姐和二姐前來服侍。二姐和朋友睡去了,大姐擁著濟公來到房中,坐在床上,關了房門,就開始給濟公脫衣服。

李商隱說過,“神女生涯不是夢”。神女,指的就是娼妓。面對嫵媚多嬌的女子,多少人是把持不住的,但是濟公說:“我可以滴!”

濟公一個激靈清醒過來,連道:“罪過!罪過!”於是趕緊逃出房外,看見春臺畔有一大火箱,有些熱,便扒上去倒頭睡了。大姐也自去睡了。

《新濟公活佛》劇照

第二天,東方泛白,濟公醒了就做了一首詩以明心志:暫假夫妻一宿眠,禪心淫慾不相連。昨宵姑順君臺意,多與虔婆五貫錢。寫完就離開了青樓。他的朋友起來後看到濟公留下的詩,不僅稱讚道:“不枉了出家人。”

所謂“禪心淫慾不相連”,說的就是濟公身在青樓楚館,但是能夠做到禪心似鐵,“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所以說,濟顛並不顛。

文史君說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佛門大師,也是世俗社會中的傳奇人物,他喝酒、吃肉、逛青樓楚館,但是普濟眾生,禪心比誰都堅定,這才是他受世人尊重、愛戴的原因。

參考文獻

許尚樞:《濟公生平考略》,《東南文化》1997年第3期。

海慧:《道濟禪師“瘋癲”行為佛理分析》,載光泉主編:《靈隱寺與南宋佛教 第三屆靈隱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濟公確實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然而關於他的那些神異故事,卻是不存在的。


傳說中關於濟公的種種故事,只有“圓照井運木”本是濟公的傳說,其餘眾多事蹟,往往是民間藝人、小說作家取自其他高僧,如南北朝的志公禪師,唐朝的金地藏等等。



歷史上的濟公,乃是宋太祖趙光義的駙馬李遵勖的後人。他大約生於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年),也有人說是紹興二十年(1150年),圓寂於宋寧宗嘉定二年(1209年)。


濟公原名李修元(或李修緣),據說十八歲時在杭州靈隱寺出家,拜瞎堂慧遠為師,法號道濟。道濟喜食酒肉,行事瘋癲,有人告到慧遠處,慧遠看出道濟根器不凡,於是為他辯護道:“法門廣大,豈不容一癲僧耶?”


於是道濟又被人稱為濟顛。據說濟顛醫術精湛,常常治病救人。明清以後,民間說書人愛說濟公的故事,於是關於濟公的傳說越編越多。



民間故事中濟公常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其實並無證據證明道濟禪師曾說過這句話。這是流傳於民間的一句俗語,元雜劇中常常出現,後來被民間藝人安到了愛吃酒肉的濟公身上。

在另一些故事中,明末張獻忠以屠城為威脅,逼迫破山和尚吃肉,破山和尚坦然食之,並引用了這兩句俗語為自己辯護。這兩句話成為很多人喝酒吃肉的藉口,許多佛門中人對這種現象不滿,於是編出了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另外歷史上還有一位僧人,也是濟公的原型之一,那就是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寶誌禪師。寶誌也是瘋瘋癲癲,有很多神異的傳說,人稱“志公”,傳說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擅長預言。在很多方言中,“志”與“濟”發音相似,民間藝人又分不清南朝宋和南宋,便將志公與濟公合而為一。


正向娛樂energy


上世紀80年代,一部電視劇《濟公》紅遍中國大江南北。著名錶演藝術家遊本昌將濟公的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一個放蕩不羈、懲惡揚善、扶危濟困的鮮活形象深入人心,大街小巷都回蕩著“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聲。

(濟公劇照)

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呢?真實的濟公又是怎樣的呢?

歷史上確有濟公其人,不過和影視劇裡所刻畫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出生官宦之後,從小家境殷實。

濟公原名李修緣,1148年出生於浙江台州,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仕宦之後。其高祖李遵勖,是趙光義的駙馬,曾擔任威名赫赫的鎮國軍節度使。

李修緣的父親名叫李茂春,早年為天台縣官吏。一生嫉惡如仇,樂善好施,是天台縣有名的“李善人”。後來看不慣官吏的貪汙腐敗,憤而辭官回家,專心修佛。

儘管李茂春潛心禮佛,但直到40歲時仍然無後,夫妻倆便經常到附近的國清寺拜佛求子。傳說一日,李修緣的母親夢見太陽光射進自己的腹內,後來發現自己懷孕了。到李修緣出生的那一天,國清寺裡的降龍羅漢突然倒塌。於是,世人都傳說李修緣是降龍羅漢轉世。

因為李氏家族是皇親國戚,所以家境殷實。李府修建得氣勢宏偉,規模龐大,是當時最豪華的三進九明堂建築,在臺州絕無僅有。而且,整個天台縣的田糧稅賦都要交給李家,所以,李家是當地有名的望族。

(趙光義劇照)

二、與佛有緣,出家為僧。

李家世代信佛,由於受家族的薰陶,李修緣從小就與佛有緣,他的這個俗家姓名,還是國清寺住持為他取的。在父母雙亡後,18歲的李修緣隨即進入了國清寺出家為僧。為他剃度的,正是國清寺住持慧遠,為他取法號“道濟”。

出家後的道濟依然放蕩不羈,舉止癲狂。他不喜歡參禪打坐,拜佛唸經,整日裡嘻嘻哈哈,徜徉於山水之間,遊走於市井之內。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道濟居然不尊佛教規矩,喝酒吃肉,大快朵頤,還美其名曰:“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同門師兄弟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將道濟的出格行為,告到了慧遠主持處。但慧遠慧眼識人,憐惜道濟的佛性,預見到道濟日後的佛學修為必定很高,於是只說了一句話“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便拂袖而去。

從此,道濟又得了一個”濟顛和尚”的名號。

三、外表貌似瘋癲,實則宅心仁厚。

道濟不但不守佛門清規,到處遊樂,經常與人下棋飲酒,好鬥蟋蟀,而且常年衣衫不整,居無定所。

他生性狂疏,詼諧幽默,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經常拿著度牒四處雲遊,到各地寺廟掛單。但其癲狂的行為,總是不受僧眾歡迎。往往居留數日後,便被寺廟主持禮貌地請走。道濟只好又揣著度牒,前往下一家寺院。

道濟醫術高明,每到一處,他都會利用自己的醫術,為當地百姓治病行醫,解除病痛。而且所用之草藥,都是他親自上山採來,且分文不取,只是化緣吃食,酒肉不拒。很多疑難雜症在他的手上,往往藥到病除,起死回生。

他的高超醫術和仁者醫德,在僧侶和百姓中廣為流傳。一些富庶名門和官宦之家都慕名相邀,但道濟都一一拒絕,他不願和官家打交道。

後來,他所在的寺廟淨慈寺被大火燒燬,道濟異常心痛,於是自己撰寫了化緣疏,到處募化。由於其顯赫的家世和超高的人氣,使得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募得了足夠的資金,重新修繕了淨慈寺,恢復了寺院往昔的恢弘氣勢。也讓一干僧眾有了落腳之處。

道濟還經常懲奸除惡,打抱不平。喜歡為百姓調解矛盾,遇到生活困頓的窮苦百姓,道濟還會將辛苦募集到的散碎銀子送給他們,幫助其渡過難關。

(南懷瑾舊照)

四、佛學深厚,擅詩善文。

道濟是得道高僧慧遠的座下弟子,慧遠是南宋時期有名的禪僧,是與大慧宗杲齊名的一代禪宗大師,宋代臨濟宗楊岐派的領袖人物之一。道濟拜入慧遠門下後,隨慧遠修習佛學多年,佛學造詣很高,著有《鐫峰語錄》10卷,後來成為了楊岐派第六祖和禪宗第五十祖,世受香火。

同時,道濟還善寫詩文,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如“出岸桃花紅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遙看白鷺窺魚處,衝破平湖一點青”,就寫得相當精彩,不但意境優美,動靜結合,對仗工整,且飄逸灑脫,禪意深邃。

南懷瑾先生曾認為,道濟的詩文可以和宋朝四大家媲美,“並無遜色”。

1209年,道濟在淨慈寺圓寂,享年61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濟公”活佛俗名李修緣,為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濟公”不僅真實存在,而且還是歷史上非常頂尖的那一批人。

我們現在常說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便是濟公留下的詩句。不過現在世人多對此詩產生了誤解,成了很多人想要殺生吃肉滿足口腹之慾的藉口,更是成了不知佛法者勸人吃肉飲酒的依據,招致口業,貽害非淺。卻不知後半句還有“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由此也可見得“濟公”並非等閒之人,常人學不來。

大家對“濟公”的印象多是停留在“鞋兒破、帽兒破”手持一把破扇子的邋遢僧人,喜用神通去懲惡揚善。其實“濟公”的才情在歷史上那也是可以排的上號的。其詩不僅動靜諧合,情趣內蘊,畫面怦然而出,而且還飽含禪意。

比如《西湖》絕句中的:

出岸桃花紅錦英,夾堤楊柳綠絲輕。

遙看白鷺窺魚處,衝破平湖一點青。

還有一首我最喜歡的《雨傘》,平凡處,卻能觀察到不平凡,趣味深遠,仰望其境界:

一竿翠竹,獨力支撐。幾幅油皮,四圍遮蓋。摩破時,條條有眼;聯絡處,節節皆穿。雖曰假合,不異生成。漫道打開有時,放下擔當雲雨。饒他甕瀉盆傾下,別造晴乾,藉此權為不漏天。

最後一個問題,他是人還是神仙,在漢傳佛教裡能稱為“活佛”的當然是神仙了。


方見


我是八字術士,我來回答。

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他是南宋時期的高僧,原名李修緣,祖上還是皇親。出生在官宦世家。剃度入佛門之後,法號道濟,在杭州靈隱寺出家。他博學多才,擅長醫術,愛打抱不平。是歷史上公認的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所以在歷史上濟公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

後世對於他的故事,多是後代的話本、評書、相聲中。這些故事是經過後世加工的。郭德綱就說過單口相聲《濟公傳》。現代大家對於濟公的印象,大都來自1985年的神話電視劇《濟公》,1998年國內還拍過續集。遊本昌老先生飾演的橘色深入人心。提到濟公,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看到這句話,很多人都會不自覺的唱出來。近現代關於濟公的影視作品,十分豐富。香港也拍過名為《濟公傳》的電視連續劇,周星馳拍過無厘頭版《濟公》。雖然每個作品演員、劇情都有差別,但是都是塑造了濟公瘋癲外表、善良活潑、懲惡揚善的故事。

在後世對濟公的演繹中,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法力無邊。巧妙的用自己的神仙能力,打抱不平。那麼他是人還是神呢?在這些作品中,濟公是神仙。郭德綱的《濟公傳》中,濟公遇到妖精,就會亮出頭上的神仙光環。頭頂無氣是人,頭頂黑氣是妖,頭頂金色光環的就是大羅金仙。這樣的情節不止一次出現。在遊本昌老師《濟公》電視劇中,濟公更是擁有神仙的力量,他出生前,母親上香佛頭頂金光。出生後大哭不止,靈隱寺高僧,也就是李修緣未來的師傅說:你的來歷我知道,既然來了先要笑。就是在暗示,他就是降龍羅漢。

綜上所述,濟公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是南宋得道高僧。在後世作品中,濟公則成為遊蕩在民間的神仙,幫助苦難的人,度化惡人,斬妖除魔。


用戶107689832153


一個人是人是鬼是神是仙看其出生的神蹟就知道了,濟公他媽生他的時候,據說夢到了陽光飛入口中,“夢吞日光而生”然後就生下了俗家名字叫李修緣的濟公。


歷史上還有一個人的出生和太陽有關,這人就是北齊齊後主高緯,高緯他媽胡太后說,高緯出生時自己也夢見太陽了,不過她夢見太陽鑽進她的裙子裡,然後就有了高緯,這太陽也挺流氓的。

濟公這人在歷史上算是著名的和尚之一,原因之一是由於清朝的郭小亭坑餘生話本小說《濟公傳》對濟公的神話。


不知道坑餘生是否預測到了後世有個姓郭的說《濟公傳》,專注挖坑,管挖不管埋,人稱“坑王”所以他起了這個筆名寫《濟公傳》告誡後人,聽濟公傳坑,餘,生啊。


神話中的濟公是如來的徒弟,十八羅漢之一的降龍羅漢降世臨凡。


濟公傳的故事正傳續傳再續直到八續,卷帙浩繁,浙江古籍出版社出過一套濟公的小說,前後四十集,共1755回,古人愛續寫濟公的故事,原因也是由於濟公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老百姓喜歡聽,寫書的也就喜歡編。


在這些濟公的故事中,有濟公降妖除魔的,像八魔煉濟顛等精彩情節,有公案小說,濟公活佛體察民間疾苦,四處懲惡揚善,遊本昌老爺子有一套很好看的電視劇《濟公遊記》講的都是這種市井故事,很耐人咀嚼回味。

濟公被民間喜歡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接地氣,濟公喝酒吃肉經常穿的破破爛爛的在市經民間。


《靈隱寺志》中寫濟公“然飲酒食肉,有若風狂”,好在他的老師很了不起,是有名的瞎堂慧遠禪師,當有人向慧遠報告濟公的吃酒吃肉整天瘋瘋癲癲時,慧遠說:法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耶?


慧遠和濟公修的都是南派禪宗佛教禪宗五家七宗的楊岐宗,禪宗講究頓悟,大約濟公的吃酒肉,瘋瘋癲癲的行徑,也是頓悟後的一種表現吧。


不過他也告誡世人: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這就像學霸。


我們看到有些學霸整天吊兒郎當,也不學習但是考試時總是名列前茅。很多人學習學霸人前的吊兒郎當,結果成了學渣,不知道學霸在人後也是好好學習的。


濟公這首詩的意思是學霸的世界你們不懂,還是好好學習,爭取別成為學渣吧。

濟公人前瘋癲只是他的表象,他的另一面是學識學識淵博,慈悲救世。


據說有一年淨慈寺遭遇火災,濟公到浙江桐廬一帶去募化,新修淨慈,使淨慈寺得以恢復舊觀,濟公的一生都是在世間行走的,儘自己的能力幫助世人,度化世人,所以他才會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力。


世上瘋和尚很多,但是隻有濟公留下大名,不是沒有原因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