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在戏曲中,男女双方互表爱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互赠定情信物,例如《长生殿》中的金钗和钿盒、《法门寺》中的玉镯、《白蛇传》中的油纸伞等等。在《花亭相会》中有一句唱词:“玉兰扇坠万古流传”,很多人都以为“玉兰扇坠”是高文举和张梅英的定情信物,但是《花亭相会》的本戏叫《对玉环》,这“玉兰扇坠”和“玉环”哪一个才是定情信物呢?我们今天就来较较真儿吧。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小编相信,爱秦腔的人没有不知道《花亭相会》的,“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下跪的状元是哪个”这些道白与唱词都耳熟能详。尤其是任哲中、苏蕊娥两位大家的演唱更是深入人心,广为传唱!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任哲中和苏蕊娥

那您在这烂熟于心的唱词中,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太能说通的地方?或许因为只有一折流传于世,所以您很难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高文举与张梅英在花亭互相试探之后相认,决定去包相爷处状告温丞相,并在最后来了一句

“玉兰扇坠万古流传”。

咦~这“玉兰扇坠”来的也太突兀了,之前的唱词也没有提这一茬啊,小编也蒙了~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为了查明这“玉兰扇坠”的由来,小编查阅了很多资料,得知《花亭相会》的本戏叫《对玉环》,据说是从南戏的《高文举登科记》而来。(可在《新刊耀目冠场擢奇风月锦囊正杂两科全集》中查到)本戏共分十场,分别是:寄书、放赈、投宿、买雇、变卖、入府、受贬、留诗、相会、团圆。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来看看每一场的剧情吧↓↓↓

第一场:寄书。高文举中第之后在温丞相家招亲,送家书银两回家乡搬请家眷,但是他的家书被担心女儿落偏房的温丞相改为了休书。

第二场:放赈。包大人又闪亮登场。依旧是去陈州放粮。应该是个过场戏。

第三场:投宿。张梅英接到休书后心有不甘,来到京城寻夫,她投宿之后和店主协商等找到丈夫再清算饭帐。

第四场:买雇。高文举想吃家乡饭“米拉膳”可是相府没人会做,就让人上街寻找。

第五场:变卖。张梅英被店主家卖入相府。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第六场:入府。入府后的张梅英无意中得知状元和自己是同乡且也姓高。不禁心中一惊。

第七场:受贬。温秀英得知了张梅英的真实身份,就毁坏了梅英的容颜,打至花园做洒扫丫鬟。

第八场:留诗。张梅英在打扫之余感慨自己的身世。就在花园的墙上题诗,借诗抒情。其中有两首“高文举夫”和“张梅英妻”的藏头诗以及一首寻夫诗,并在高文举读了一半的书中藏了她和高文举的定情信物:半截玉环(真相找到了~)

第九场:相会。也就是我们惯常看到的那一折。但是现在看到的版本也有删减。在现有版本之前还有高文举观诗和看到半截玉环。之后循着哭泣声找到了花丛中的张梅英,姐弟夫妻相认。

第十场:团圆。张梅英在包相爷堂前告状,辨明冤枉,夫妻团圆一家和好!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大家看完了剧情场次简介之后,是不是也会对莫名出现的玉兰扇坠产生了疑惑?剧名和剧情都给我们指明了定情信物是一个摔为两半的玉环,且从始至终都没有什么玉兰扇坠的出现。那么这句“玉兰扇坠万古流传”是从何而来呢?那么如果这一句不是玉兰扇坠,那是否就会是玉环万古流传?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带着疑问,小编又开始了求索之路,在和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位陕西乡党的聊天过程中,他给我提及到了靖正恭的版本中这一句是“

米拉膳万古流传”,小编赶紧上网一查,果然如此。

秦腔《花亭相会》中竟然藏了这么大一个误解

这“米拉膳”是在第四场中出现的,因为是高文举爱吃的且张梅英擅做的。因此这剧情就有点像《慈母泪》中的“八珍汤”了。因饭寻人而最后大团圆。那么最后一句“米拉膳万古流传”似乎才能说得去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现在的版本,我们猜测可能是因为口传心授造成的以讹传讹吧!您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参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