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贾平凹25万字的《秦腔》,为什么要用方言写

关于贾平凹,已不需要再过多介绍了,他的《贾平凹三部》(《废都》、《浮躁》、《秦腔》)足以让他成为知名作家。其中,仅25万字的《秦腔》更是获得了极高的评价。那么,贾平凹为什么要写《秦腔》?似乎作家写书没有什么稀奇的,但《秦腔》是贾平凹从2003年初开始动笔,写到2008才年出版,期间四次改稿,是贾平凹至1982年从事写作工作以来,耗费时间最长,付出精力最大的一本书。

贾平凹25万字的《秦腔》,为什么要用方言写

这样一本投入巨大的书籍,如果仅仅说是因为喜欢文学而写成的,未免太过“单薄”,而且贾平凹本来可以不用这样的。作为“陕西文坛三杰”之一,贾平凹是个很高产的作家,《秦腔》其实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在写出《秦腔》之前,贾平凹已经功成名就,2003年,他还做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他完全可以不用这么辛苦地创作《秦腔》。但是,如果不写,贾平凹的心里,似乎又有些不甘。

贾平凹25万字的《秦腔》,为什么要用方言写

为什么不甘?先来看看《秦腔》以25万字的笔墨,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但白雪并不幸福,最后和夏家儿子离婚,独自守着逐渐败落的老艺术。而夏家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老一代的想守住传统,新一代地却想要走出清风街,最终什么也没有做成。

贾平凹25万字的《秦腔》,为什么要用方言写

《秦腔》的故事很简单,也很平淡,全篇基本上都是在写家长里短,但读来又不会让人觉得没意思,这自然是归功于贾平凹的写作水平,但是《秦腔》也有让读者深为诟病的一点,那就是它的“方言式”写作——在《秦腔》里,有着大量地陕西方言。这些方言,陕西读者看来觉得亲切,非陕西读看来,只会“不知所云”。但“方言式”写作,其实也正是贾平凹最深情的地方。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不可能不知道方言可能会让人看不懂。

贾平凹25万字的《秦腔》,为什么要用方言写

但是常言道“乡音难忘”,故乡的语言是一个人最深刻的记忆,熟悉的乡音也总勾起人们浓厚的乡愁,所以他不在乎,他的《秦腔》从来都不是在写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在写他对故乡的热爱。贾平凹是陕西商洛人,他的母亲也是陕西商洛人,虽然曾在西安生活多年,但是贾平凹深知,他还是陕西商洛人。哪怕西安离商洛再近,却终究不是熟悉的故乡,所以他选择写下一部关于故乡的书。

贾平凹25万字的《秦腔》,为什么要用方言写

而之所以会选择以“秦腔艺术”为突破口,则是因为贾平凹自己喜欢“秦腔”,加上小时候的记忆,和对本地方言的熟悉,才让贾平凹选择了这种“方言式”的写作。所以,《秦腔》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答案是:饱含贾平凹热烈乡愁的书。有读者奇怪,既然饱含深情,为什么最后会以悲剧收场?关于这一点,其实还与贾平凹和“秦腔艺术”的“纠葛”又关系。首先要知道,“秦腔艺术”在过去,是陕西地区的代表艺术之一。

贾平凹25万字的《秦腔》,为什么要用方言写

贾平凹记得,他三岁那年,就曾骑在大伯的脖颈上看戏,从此对“秦腔艺术”“一见钟情”。六岁那年就独自在台角听戏,跟着演员的情绪,一会儿哭一会笑。每逢过节过年,大家都会表演“秦腔”,贾平凹也在秦腔中渐渐知道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礼义廉耻。但是当他长大以后,“秦腔艺术”就渐渐没落了,他知道这是由于时代变迁所导致的,所以《秦腔》的结局注定是悲剧,但有了这本饱含深情的书,他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缅怀这些已经逐渐没落的东西。

贾平凹25万字的《秦腔》,为什么要用方言写

​贾平凹为什么要写下25万字《秦腔》?答案是:他在怀念他的故乡;这本仅25万字的《秦腔》,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答案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回忆录。而近年来,我们对这些传统艺术的保护,应该是让贾平凹比较欣慰的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