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艺人晋福长的艺术人生

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艺人晋福长的艺术人生

百年“易俗社”

晋福长(1890—1965),原籍山西,世居西安卧龙巷;也有一说是长安县蒲阳村人。

幼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浪迹街头,只知乳名“长娃子”而不晓姓氏,遂循山西省简称而姓晋。

初入西安西关“长庆”木偶、皮影班学艺,操杆杆、要签子、司鼓、配唱,样样精通。虽然只字不识,但腹记剧目颇多,人称“肚肚满”、“戏包袱”。

二十几岁,入长庆大戏班(三意社前身)登台献艺。由于未受正规的形体训练,基本功差。但说“板歌子”口灵巧,出字清,唱腔也颇有韵味。

如演《女起解》、《捉鹅鸦》、《拾黄金》、《红鸾禧》、《荒郊义救》、《烘窑》等戏,他就是以“板歌子”倾倒观众。

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艺人晋福长的艺术人生

“易俗社”前辈们

他的“板歌”技巧是秦腔界百年丑行之冠,说得饶口(即咬口)而不囫囵,冗长而不吐沫,且梆板掌握紧慢有度,边说边歪嘴吹动八字胡须,非常自若。一句普通的台词,他可以艺术夸张,绘影绘声,赢得轰堂笑声。

如饰演《女起解》的崇公道,说“你说你公道,我说我公道,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时,以鼻腔共鸣之音,边说边笑;当说“给你一条棍,全当三条腿,走起蛮得劲”时,似说似唱,很有节奏,未了还以“走呀”为苏三叫起板来,真是风起幽默,耐人寻味。

他还能结合剧情巧妙地运用其他剧种的语言、腔调,烘托舞台气氛。如在《丑劈门》(亦名《杨三小》)中,杨三小涂脂抹粉时唱的是汉调二黄;演《玉堂春》中的沈彦林、《走雪》的“赶脚人”,说的是四川话,唱的是山西调等等,听来无不饶有风趣。因此,村乡农夫和街巷市民十分喜爱,誉其为“滑稽大王”。

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艺人晋福长的艺术人生

“易俗社”在基层演出

西安解放伊始,晋福长失业赋闲,组织起卧龙巷、开通巷一带的闲散、业余艺人,于街头清唱新词戏曲。此举虽活跃了街巷群众文化生活,也宣传了党的政策,但收入不固定,生活无保证。

时任西安市主管文教的副市长张锋伯获悉,即指示市上唯一的国营秦腔剧团——易俗社,将晋同王文鹏、安鸿印等生活无着的名老艺人陆续接进社内养老。

进入易俗社后,既教戏又演出。“三改”(改人、改戏、改制)政策和易俗社高雅细腻的台风给其艺术升华提供了新的机遇。

他分别与名青衣孟遏云、宁秀云合演的《女起解》,就摈弃了说完“扳歌”向台下吐一口唾沫的陋习,并删去了一些秽词浊语,面目全新。

秦腔名家:秦腔“易俗社”老艺人晋福长的艺术人生

秦腔《女起解》宣传画

尤其是在《盗宗卷》中扮演鸾布一角,更现艺术风貌。七十高龄时,学说《解放台湾》板歌,充分扬已呵板、吐字巧妙之长,深受观众赞誉。

一次,在三原县“腊八会”演出,一连说了五遍,戏迷们还不过瘾,一再地鼓掌要求再演。晋无可奈何,卸了帽子,向观众深深鞠了一躬,以丑角演员特有的腔调说:“我老汉七十岁了,气力不行咧!请原谅。”惹得观众哄场大笑,有人风趣地高声喊道:“老汉年纪大了,把老汉饶了!”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表示赞同。

晋福长性格秉正纯洁,五十年代当选过新城区人民代表。一生嗜酒如命,用他的话来说,喝过的酒能盛几老瓮,酒量之大可以想见。其传人很多,较著名者有集义社的刘中光、三意社的王辅生,易俗社的毛文德,新疆的崔保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