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學作品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相比,誰的貢獻比較大?

木蘭香麗麗


我來回答:提出這樣問題的人要麼是思維超前,要麼是另有所指,您想想,人類在漫長的進化旅途中,需要最先解決的是什麼問題?答案很簡單:生存與進步!

首先是要活下去,要吃喝,成長,要和大自然,酷暑,嚴寒,洪水,猛獸,要和疾病鬥爭。所以在那個歷史階段,若是有個袁隆平教授,能生產出足夠的大米,那他豈不是比三黃五帝,比堯舜禹更加偉大!魯迅和莫言先生若出現在哪個年代可能連衣褲都混不上一件!那時還沒有發明文字,李白杜甫也喝不上美酒,當然也寫不出千古絕句!

到了現代社會就不同啦,豐富的營養使人類加速地進化,人類身體和大腦迅速更新升級,生產力大幅提高,為爭奪財富產生了戰爭,於是有了軍隊,有了文字以後,就有了文化,有了科技和N次工業革命,有了牛頓。愛因思坦,於是派生出很多門類的旁支職業,有了軍事家,科學家,作家,藝術家,有了醫生,於是又有了職業政治家,他們又研發了管理人類自身的理論和禮儀,於是又有了猶長,頭領,長老,族長,王,皇帝。

這時魯迅先生,莫言先生的出現是多麼的及時呀!針眨時政,揭秘和諷刺社會上荒淫無道和弊端就是他們這幫人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

正確的答案是:此二位的重大作用是在不同歷史階段時才能彰顯!



南雁99675876


應該說兩個人對人類的貢獻都巨大的!

袁隆平院士的研究成果,解決的是人最基本的需求,生存問題,他救了無數人的命。此刻我想起了一個畫面,非洲一個黑人小女孩兒,餓得只剩了一個大肚子,去救助站的路上,她走不動了,坐下來喘息,而她後面不遠處,一隻飢餓的禿鷲正盯著她,等待那一時刻。讓人很心酸的是,這個女孩兒也是個愛美愛生活的孩子,她的心裡也充滿了希望,因為她的脖子上掛著一串不知什麼做的項璉。

回想我們自己國家,建國後也曾經歷過兩三年的飢餓考驗,很多人被餓死,解決八億人吃飯問題,曾經是我國政府的重要使命和工作目標。幾千年的中國歷史,其實就是糠菜半年糧的農業史。從這個意義上說,袁隆平院士是一位救苦救難的菩薩。

魯迅先生的作品救治人們的靈魂。他徹底的挖出了中國人靈魂深處的“劣根性”,讓國人驚醒,他創造出了一個個中國社會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極典型而又鮮活的形象,至今還能從我們身上,或多或少看到潤土、孔乙己、祥林嫂、阿Q等藝術形象的影子;同時,我自己的眼前,有時會閃過魯迅先生那雙錐子般的目光,先生那把解剖他自己的手術刀,似乎也偶爾解剖著我的身心,激勵我做得更好一些。

魯迅先生正直的性格,正義的精神,深邃的思想,將永遠影響中國人,事實證明,也極大程度影響了世界,成為世界思想和文化的一部分。

不必比較他們兩位的高下,我們該思考從他們身上獲得精神。


竇樹山


又是一個比較的問題。是不是這樣太勢力眼了呢? 有點像麵包和愛情的選擇問題。是要麵包,還是要愛情。一個是精神貢獻,一個是物質,還是最基本的口糧。

魯迅先生在那個年代用文字,來喚醒民族的心靈精神,功勞巨大。人也是是鳳毛靈犀的,直到今天依然是人間少有的思想家,文學家。

但對於我們經歷過貧乏的物質時代的人,袁隆平老師是我無法忘記的偉大的人,時時刻刻都能體會到的,能想起來的人。因為我每天都要吃飯的。

記得小時候,家裡人多,每年的糧食都基本不夠吃,要麼找親戚鄰居借糧,實在借不到,便只能吃一些紅薯,玉米粗糧。天天吃,一天三頓都是紅薯,玉米窩窩頭,直到現在的胃都有著那個時代的痕跡。胃病是那個時代最多的……

我可以不知道魯迅先生是誰,但不能不知道,也不能忘記袁隆平老師。一個人,沒飯吃,幾天就與世隔絕了……


葫蘆爸1314


兩位都是人傑,都為我們中華文明的進步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人要活下去要活得好,繼需要物質生活,也離不開思想生活的指導。

魯迅先生是文學家思想家,更是民主戰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參與者,現代文學奠基人。所處時代是中國從封建時代轉向民主新文化的時期,開發民智,啟迪智慧這方面,魯迅無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棄醫從文的魯迅發現要拯救當時的中國人民,學醫是行不通的,所以毅然決然棄醫從文,發表了《狂人日記》、《吶喊》、《彷惶》等作品,其思想上的開智作用無與倫比,是舊時代中國文學的明燈,指引者飽受封建時代文化思想約束的中國人民走向新中國。

袁隆平先生,是江西九江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被稱為一個真正能讓人吃飽飯的男神。“雜交水稻之父”,目前袁隆平及其團隊培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又創畝產紀錄,該品種的水稻在試驗田內畝產1149.02公斤。中國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是大問題,不要看現在大家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實歷史上的饑荒易子而食,吃觀音土,因饑荒造成的流民,聚集在一起成為武裝性質的武裝力量,由饑荒產生戰亂,給國家給人民造成的動盪局勢數不勝數。所以袁隆平先生的功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仰,我們也應珍惜糧食,絕不浪費!

所以我覺得,魯迅先生解決的是中國的人民的精神思想領域的落後問題,而袁隆平先生解決的是民本問題,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問題。工作領域不一樣,但貢獻都不可替代!猶如大樹的枝葉和根莖,無法比較誰更重要!




詞曲墨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首先承認魯迅和袁隆平兩個人的貢獻,他們的貢獻不只是為中國人做出了貢獻,而是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我們應該懷著一種敬畏的心去看待這些大寫的人。 魯迅和袁隆平兩個人從事的領域不同,魯迅是從事文學創作,而袁隆平從事科學研究。其實兩個人都很厲害,非要說誰更厲害一點,個人覺得是袁隆平。



魯迅看到了當時社會人吃人的現象,可是他沒有辦法, 他看到了那些餓死街邊的人,他也沒有辦法。他只能用手中的筆,去喚醒當時當權者的良知,讓他們去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魯迅的做法並沒有直接幫助到他們。

相比之下,袁隆平的貢獻就更加接地氣了,在我國當時糧食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沒有什麼事比吃飽飯更重要,其實對於普通人而言,填飽肚子,比豐富精神世界更為有用。 再者,魯迅的作品是留給那些讀書識字的文人的,對於那些黃土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言,那些文學著作是沒有用的,他們根本就看不懂。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普通農民都能收益,畢竟飯誰都不能不吃。



袁隆平針對的是所有的人,是確確實實起到了作用,而魯迅則是想通過文字喚醒別人,最終能不能喚醒還要看個人。 相比之下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似乎比魯迅的文章貢獻更大一些。


江上孤舟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回顧毛澤東主席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毛澤東主席對魯迅先生的書面評價,是在魯迅先生逝世一週年,即1937年底在延安風沙彌漫的操場上的講話,由大漠記錄,後來刋發在《七月》雜誌第四集第二期上,標題為《毛澤東論魯迅》。講話指出魯迅“並不是共產黨的組織上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化的”。高度概括了魯迅精神的內涵,即政治遠見、鬥爭精神和犧牲精神。號召共產黨人和革命者學習魯迅精神,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鬥爭。

1940年,毛澤東主席在他的名著《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二十年來,這個文化新軍的鋒芒所向,從思想到形式(文字等)無不起了極大的革命。其聲勢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簡直是所向無敵的。其動員之廣大,超過中國任何歷史時代。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澤東主席對魯迅先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堪稱條分縷析,堪稱香象渡河,堪稱十分完美啊!

1954年毛澤東主席到紹興參觀了魯迅故居。他對陪同的浙江省委書記譚啟龍說:紹興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地方,也是現代大文豪魯迅的家鄉。他有兩句名言你知道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共產黨人就應該有這種精神。

魯迅堪稱中國共產黨人的好朋友,《魯迅全集》至今仍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在中國文化史、中國文學史上擁有崇高的地位。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生於1930年9月7日,畢業於西南農學院(現西南大學)。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

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0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8羊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袁隆平院士先後成功研發出“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帶領開發研究海水稻,取得可喜成績。

袁隆平院士的主要著作有《袁隆平論文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論文集》、《雜交水稻育種栽培學》。

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研究成果和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推廣,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將繼續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中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豐功偉績,舉世矚目。

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是精神食糧,袁隆平院士研發的雜交水稻是物質食糧。

綜上所述,袁隆平院士的貢獻更大。魯迅先生也功不可沒。


英子1164


頭條真有意思,奇葩問題數不勝數。上午回答了莫言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誰對中國的影響更大;現在又應邀回答魯迅的文學作品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相比,誰的貢獻比較大。



這麼說吧,中國人知道魯迅名字的人不在少數,但知道袁隆平名字的有多少?尤其是在我們北方以種植冬小麥為主,雜交水稻技術與我們沒多大關係,老百姓就不關心雜交水稻技術這件事。你說,誰的貢獻比較大?


我這樣說,並不是否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主要是說明,魯迅的文學作品與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本就不能相提並論,不可同日而語,這是兩個領域的問題,怎能放在一起相比較?!


秀峰觀世界


魯迅的文學作品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相比,誰的貢獻比較大?

魯迅和袁隆平是我國國寶級的兩個大師,一位是文學巨匠,一位是科研達人。他們兩人的成就一個在文學,一個在科技,原本並不好比較,但是如果非要比較,那麼還應該是魯迅的貢獻更大一點。


魯迅用的是一支筆在戰鬥,魯迅是在用文字來喚醒當時國人的良知,反映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這樣的文學鉅作,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就算是過了千年、萬年,它也同樣能夠發揮功效。

魯迅的成就在於人們精神層次的滿足,魯迅是用自己的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讓國人從精神領域得到溫飽。

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在中國溫飽問題還存在的時候,解決了當時的溫飽問題。他的成就也是十分巨大的,雜交水稻不只是解決了中國的問題,更是造福全世界。

就是現在世界上好多國家也是依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解決了吃飯問題。所以袁隆平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袁隆平的貢獻解決的只是溫飽問題,對於那些不存在溫飽問題的人來說,袁隆平的貢獻似乎對他們沒有什麼影響。

而魯迅不同,只要是人,就都需要精神上不斷的成長,魯迅作品中的思想可以影響到任何人,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

而且從歷史發展來看,袁隆平解決的是當代的一個問題,而魯迅的影響卻是永恆的。

話說回來,這兩位都是中國人的驕傲,都值得我們尊敬。


漠外孤舟


猛然地看到這個題目,我噗嗤一聲笑了,這不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麼!真能扯犢子啊!那麼如何看待魯迅與袁隆平的貢獻呢?應該是歷史的看!

感知魯迅,是從《狂人日記》《三味書屋》《阿Q正傳》開始的,後來看他的作品多了,發現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風格鮮明,語言幽默風趣。表現了一個憂國憂民的憤青形象。在那個特定的黑暗時代,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國民毫無鬥志,得過且過。魯迅棄醫從文,寫了大量膾炙人口、促人警醒的小說、散文,以底層老百姓生活為主,注重細節描寫,能在點滴間以白描手法鮮明刻畫人物,並挖掘微妙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底層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艱辛,深入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問題。從而揭出痛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喚醒國人的抗掙意識,喚起國人麻木不仁的意識,解決了國人的鬥志問題!

魯迅說他寫作的目的是為那些為中國的改革而奔馳的猛士,他們在寂寞中奉獻,我有責任為他們吶喊,要給予他們哪怕是微弱的慰藉。同時對他的敵人給予打擊。在中國小說史、白話散文詩、雜文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被毛主席稱之為“匕首和投槍”。獲得了極大的讚譽。



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創建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克服了糧食短缺和飢餓的問題,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多項榮譽。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國民面臨著飢餓和溫飽的問題。袁隆平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他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半個世紀,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國人的吃飯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同時也要看到,產量是有了,高產了,而現在稻穀的營養價值越來越低,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土地的貧瘠,過度利用,使我們營養嚴重匱乏,疾病越來越多,費用越來越大。



袁隆平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所有國人遠離飢餓。魯迅的最大貢獻就是喚醒了國人的覺醒意識。兩人都是當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更是新世紀呼喚的時代精神。

共同之處:魯迅棄醫從文,病人越來越多;袁隆平讓我們吃上了精白米麵,病人也是越來越多。(*^ワ^*)(•̀⌄•́)

不當之處,敬請憤青口誅筆伐。


鄭勤zhengqin838


這本來是一個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一個是解決物質需求的,一個是解決精神需求的,不能用簡單的誰高誰低來對比。有人說,物質是第一需求,所有的精神需求都是建立在物質之上的,沒有袁隆平,人都活不下去了,精神有什麼意義?因此,袁隆平比魯迅、莫言貢獻大。

如果以誰能解決人最簡單的生活需求來論,那麼,類似的對比還可以有:

達·芬奇的袁隆平相比,誰更重要?

貝多芬和袁隆平相比,誰更重要?

愛因斯坦和袁隆平相比,誰更重要?

霍金和袁隆平相比,誰更重要?

對於很多人來說,不讀魯迅、莫言的書,不看達·芬奇的畫,不聽貝多芬、巴赫的音樂,不懂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論,一樣可以活,甚至可以說他一樣能活出精彩,能達到一定的精神高度。而對於餓過肚子的人來說,他肯定覺得有一口吃食重要。但是,如果沒有一種精神(制度也是精神的產物),恐怕人類受到的損失更大。大家都知道,三年自然災害,之所以會死這麼多人,不僅僅因為天災,更在於人禍。可以這樣說,即便袁隆平院士把水稻畝產提高到一萬斤,如果還按當初的思維治國理政的話,保不定哪天還會餓肚子。而當物質發展到一定高度,現在雜交水稻生產的大米,又有多少人在吃呢?

假如有一天,太陽爆炸,或者行星撞地球,人類就是依靠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理論逃過了一次可能會讓人類全體滅絕的災難,那麼你說,愛因斯坦、霍金和袁隆平相比,誰的貢獻大?

當年魯迅之所以棄醫從文,因為他看到一個愚昧的國民,無論體格如何健壯,只能當作毫無意義的看客和示眾的材料。假如魯迅當年學醫的話,他可能在手術檯上挽救一些國人的生命,這些被他用醫術挽救的同胞,肯定覺得他學醫意義更重大。而這些人可能並不會讀他的書,或者投身於革命救中華於危難,甚至他通過醫術救的人後來成了賣國賊都是有可能的,那麼我們可以問:魯迅是學醫貢獻大呢,還是學文貢獻大呢?

從文藝的角度我們也可以拿孔子、陶淵明、李白、杜甫和當時的權貴相比,我想到目前為止,大家都會認為有沒有李隆基並不重要,要是沒有李白和杜甫,唐朝還能稱為大唐嗎?起碼盛唐的光輝要黯淡很多,而開元盛世確實是李隆基殫精竭慮奠定的。

諸子百家中,有一個以許行為代表的農家,當時主要是致力於生產,進行農業的現代化改革,他們對農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但是,相比孔孟對中華文化的持續影響,農學家們的科技改革和孔孟之道相比孰輕孰重呢?

科技和文藝不能用簡單的誰高誰低來對比,有時他們影響的,是不同的一部分人。在你肚餓子時候,有人送你兩根熟玉米,你可能會覺得此人對你有救命之恩;在你焦灼困苦的時候,可能寒山寺的鐘聲與一首來自唐朝的詩歌幫你打開了心結,讓你重新找到了自我,他們對你起到了再造之功。你說,沒有當年的那兩根玉米,你活不下去;而沒有那首古詩,你無法重獲新生;他們影響的是不同時候的你,他們同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