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信的一生?

ZSI看庭前花開花落


猶豫不決的韓信

韓信是古代有名的大將,被後人稱之為“戰神”。他在楚漢相爭的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最後卻落得個身死族滅的結局,讓後人嘆息不已。

讀《史記·淮陰侯列傳》可以發現,韓信通兵法,有謀略,智慧過人,心性堅韌,能忍別人不能忍受的屈辱。但他的性格卻也有極大的缺陷,就是拿不起,放不下,猶豫不決。

在戰場上,韓信很有決斷力,但在人生的重要關口,他往往對事情缺乏正確的判斷,所以總是優柔寡斷。韓信一生,在關鍵時候,該拿起的沒有拿起,該放下的沒有放下。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他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後,先後平定趙、齊兩地,打敗並殺死項羽的大將龍且,威震天下,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就連一向氣吞山河的楚霸王項羽也感到了害怕,他派了一個叫武涉的人去勸說韓信,想讓他脫離劉邦獨立,和楚漢三分天下。韓信斷然拒絕了對方的說辭,並且說:“你告訴項王,沒有漢王,我就沒有今天,所以我到死也不會背叛他的。”

看這番言辭,韓信對劉邦是絕對忠誠的,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慢慢分析。

武涉來勸說韓信,是為了項羽。而另一個一心為韓信考慮的人物出場了,他就是蒯通(本來叫蒯徹,後人為了避漢武帝劉徹的諱,改為蒯通)。蒯通知道當時的天下大勢就掌握在韓信手中,就想勸韓信建立不世的功業。他先給韓信相了一面,說:“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這個蒯通會不會相術,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句話卻很明顯是在暗示韓信,“背”就是背叛,意思是說韓信只有背叛劉邦才會“貴不可言”。以韓信的聰明,話裡的意思他是很明白的,如果他是絕對忠於劉邦的,此時就該制止蒯通,別讓他再說下去。可是,韓信明顯有點心動了,他希望蒯通把話說明白。

蒯通接著說:“秦滅以後,楚漢紛爭,雙方都已經很疲憊了。此刻您擁有天下最強的軍隊,漢王和項王的性命其實是掌握在您的手中:您幫漢則漢勝,您幫楚則楚勝。其實,對於您來說,最好是誰也不幫,這樣就會三分天下。然後憑藉您的才能,等待有利的機會,不難統一天下。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正所謂‘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韓信說:“漢王對我很好,我怎麼能見利忘義呢?”蒯通說:“您自以為和漢王關係好,功勞大。可是,這些都是不足憑藉的,張耳、陳餘當年關係多好,後來還不是反目成仇;伍子胥、文種功勞多大,還不是功成身死。功蓋天下者不賞,以您現在的情況,聯合楚國,項王不敢相信您;迴歸漢王,漢王也會懷疑。您如果不早作決斷的話,就很危險了。”

韓信下不了決心,說:“讓我好好想一想。”過了幾天,蒯通又去見韓信,韓信還是猶豫不決。他最終還是不忍心背叛劉邦,他覺得自己的功勞大,劉邦不會對不起自己的。蒯通見韓信不聽自己的,就逃走了。

這是韓信一生最重要的關口,他需要作出選擇。他的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徹底的忠於劉邦,像張良、蕭何一樣;要麼狠下心來背叛劉邦,加入天下的爭奪。除此之外,是沒有第三條路好走的。

可是韓信卻偏偏想走第三條路,他一直在左右搖擺,既不能放棄一切個人私利為劉邦盡心竭力,又不能下定決心獨立山頭。他又想獲取最大的個人利益,又想劉邦能夠對他始終如一,就像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的說的那樣:“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韓)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載!”

韓信平定齊地時,劉邦正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形勢危急,盼望韓信來幫助他。韓信卻派了一個使者說,齊地剛剛平定,形勢不穩,希望能封自己為假(代理)齊王來鎮撫齊地。劉邦非常生氣,但形勢所迫,還是封韓信為齊王。

後來劉邦帶兵追趕項羽到固陵,約定韓信出兵共同攻打項羽,但韓信按兵不動。劉邦聽從張良的計策,把陳地以東的土地封給韓信,韓信這才出兵一同在垓下包圍項羽。

這些時候,劉邦早已有心要除掉韓信了,只是害怕韓信的兵力,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殺掉項羽後,劉邦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其不意地進入韓信的軍營,奪下他的兵符。然後,把韓信調離齊地,改封為楚王。

項羽已死,兵權被奪,做了楚王的韓信,已經失去了依仗。此時他若能韜光養晦,放下身段,低調做人,或許還能保全身家性命。

但韓信還是看不清形勢。鍾離眜是項羽手下大將,過去和韓信是好朋友,項羽死後,劉邦派人捉拿鍾離眜,鍾離眜就投奔了韓信,韓信收留了他。再加上韓信在楚國,出入都帶了很多的衛兵,於是就有人告發他謀反。

劉邦聽了陳平的計策,假裝到南方的雲夢澤遊玩,要求諸侯都來相會,其實是要藉機捉拿韓信。

韓信得知劉邦來到了楚地,又一次陷入了猶豫之中。他想起兵造反,但覺得自己沒犯什麼罪;想去見劉邦,又怕被劉邦捉拿。翻來覆去也拿不定主意。這時有人勸他:“你殺了鍾離眜,皇上高興了,就不會為難你。”其實這是一個餿主意,如果忠於劉邦,當初就不該收留鍾離眜,甚至鍾離眜一到就該把他抓了獻給劉邦,這個時候再殺了鍾離眜,既對不起朋友,也不能取信於劉邦。

韓信卻聽從了這個計策,他帶上鍾離眜的人頭去拜見劉邦。劉邦當即把他抓了起來,韓信大呼冤枉,說著“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話。劉邦拿不到韓信謀反的證據,就赦免了他,降他為淮陰侯。

這個時候的韓信,已經失去了所有資本,就更應該夾起尾巴作人,放下對於權勢地位的想法。但韓信卻不能安分守己地過日子,他羞於和周勃、樊噲等人同列,整天怨氣不斷,怏怏不平。

陳豨被任命為鉅鹿守時,來向韓信告別,韓信就悄悄和他說:“你所去的地方,是天下精兵所在之處,你從外邊起兵,我在裡面響應,天下就可以謀求了。”

後來,陳豨果然舉兵造反,劉邦親自帶兵去平叛,只有呂后和太子留守京城。韓信召集家臣想要襲擊呂后和太子,但有人告密,呂后知道了他謀劃。呂后和丞相蕭何商量,蕭何就騙韓信說:“皇上那裡已經傳來消息,陳豨已經被殺死了,大臣們都應該進宮向呂后道賀。”韓信稱病不願意去,蕭何就說:“即使有病,也應該強打精神進宮道賀。”

韓信相信蕭何,就進了宮。呂后讓武士抓住韓信,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他,並誅滅了他的三族。

一代名將就落得個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可以說,在戰場上,他是時代的最強者,但在政治權謀上,在人生的抉擇上,他卻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

他的失敗,主要就是性格原因:在該作出決斷的時候,他總是猶豫不決;在該低調的時候,他卻放不下對權勢地位的慾望。所以司馬遷說韓信如果能學會謙讓,不誇耀功勞,不自恃才能,他在漢朝的地位就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太公相比了。


萬卷縱橫眼欲枯


這本來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就主觀的邏輯分析一下韓信的一生吧。韓信一生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少年讀書期、軍旅成長期、人生巔峰期、敗局防守期。

第一階段 少年讀書期

韓信一開始就有天賦,也有志向,直到他帶劍投奔項梁前,都是在家裡研究兵書,雖有大志向但不拘小節,韓信家裡並不富裕,雖然這個階段有些清苦,但他在前人寫的兵書世界裡,天馬行空的遨遊暢享。這期間發生兩件事,胯下之辱、漂母贈飯,具體過程不細講,但通過這兩件事可以看出,韓信這個階段一直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不去幫助別人,很少也有人去幫他,他的機變能力和投機能力幾乎為零,(如果胯下之辱這件事把韓信換作劉邦和陳平,幾句話就可以化解掉,然後還可以交上朋友,換作是項羽,我覺得打死那個屠夫也不敢),這個時候的韓信雖然有極高的軍事才能,但和當年的趙括一樣,都是一些紙上談兵的理論知識。他還需要切身實地的磨練。

第二階段 軍旅生涯

從帶劍從軍到劉邦築壇封大將軍。這個階段看似平淡無奇,鬱郁不得志,其實這段時間對韓信幫助太大了,他開始走出了自己的世界,融入了真實社會里,從一個小兵做到小軍官,說明韓信已經變了,不再是那個目中無人不拘小節的另類了,沒變的是自己的理想,他一直在項羽那裡表現自己,進言進策,可是沒有得到賞識,轉投劉邦後有一次犯了死罪,砍頭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救了自己,這件事說明韓信機智有所提高,但也說明他無法預測和把控身邊的風險,這個缺點伴隨他了一生。

第三階段 人生巔峰期

從拜大將軍到項羽自刎烏江岸,這是韓信最輝煌的階段,實現了他的人生理想,盡情的藝術性的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基本上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不細講了,這個階段他開始自我膨脹了,,包括強要齊王,還有後期有不聽劉邦指令的態度,這兩件事讓劉邦開始懷疑韓信的對他的忠實,更錯的是以多勝少戰勝了項羽,這樣對於軍事上來講,項羽一死韓信再無敵手,其實韓信不想三國鼎立也是有原因的,他認為劉邦會像項羽那樣不想做皇帝,回到戰國時期的天下大勢,那樣他就會安穩的做自己的諸侯王,當然他內心也是怕劉邦的。從後來殺虞子期就可以明顯看出。

第四階段 防守期

從項羽自刎到被誅長樂宮,這個階段韓信基本上沒有翻盤的機會了,即便他當楚王時候,和虞子期一起造反,基本上也不會成功,因為他面對的是劉邦自己,他和劉邦的雄才大略不在一個等級。縱觀韓信一生他是成功的,從山腳到山頂也是一步一步靠自己的努力走上去的,有天賦,有自身的努力,也有運氣。不好的是沒有保全了自己的家人,被滅了三族,而殺他的呂后又何嘗不是被滅了族呢?


蔣翰禹


從古至今,帶兵打仗者不計其數,而其中佼佼者卻是寥寥無幾。真正可以稱神的更是鳳毛麟角,但是韓信絕對躋身其中。兵家四聖,韓信就佔有一席之地,他破楚軍、平魏國、攻代國,後又收服趙燕兩國。漢室江山得以建立,韓信絕對功不可沒。那麼,韓信一生究竟是如何走過來的呢?<strong>

韓信少年時聲名狼藉,他為官無門,經商無道,連養家餬口都極為艱難。

當時韓信母親去世,他身無長物,卻為其母找尋寬敞的墳地。韓信如此行事,讓南昌亭長見之驚奇,與韓信相交。但韓信接連數月前去蹭飯,毫無慚愧之意。亭長妻子極為不滿,就不為韓信準備吃食,讓他自行離開。韓信不得已只能釣魚維持溫飽,後來被漂洗衣服的大娘接濟,才能有飯可吃。

韓信的生活窘迫不僅是缺衣少食,還有鄉鄰欺辱,有屠戶為侮辱韓信,讓他當眾從胯下爬過,否則就拿劍刺他以示英勇。人們皆以為韓信膽小怕事,卻不見韓信受此大辱仍泰然自若,實在不是尋常人物。

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大亂,各地反秦隊伍如雨後春筍。韓信在此時參軍,開始其命運的重大轉折。韓信確實有帶兵打仗的天資,但是最初天資不顯,不被重視。韓信最初投奔項羽,多次為他出謀劃策,但是都不被採納。韓信轉而投奔劉邦,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韓信被任命為大將。韓信為將榮耀至極,但是劉邦只是不願抹殺蕭何面子,怕失去蕭何這個左膀右臂,對韓信卻不看重。劉邦問韓信安邦之計,韓信就將楚漢之形勢一一道來,並告訴劉邦項羽只有婦人之仁,不得民心。劉邦對韓信大為讚賞,就此奠定東征奪天下的方針策略。

韓信雖然擅長出謀劃策,但並不是紙上談兵之輩,他帶兵打仗也是極為出色。在楚漢戰爭爆發時,項羽作為大將與強楚對峙,他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大敗楚軍,經過後來幾次作戰,又將三秦之地平定下來。其後,劉邦和韓信合力圍困楚軍,將項羽逼得自刎,至此,天下大勢已定。

滅楚過程中,韓信聲名顯赫,立下卓越功勳。但是自古鳥盡弓藏,韓信也不能免俗,他因為收留楚國將領鍾離眛而被猜忌有謀逆之心。再加上當時有人告發韓信謀反,以至於劉邦疑心重重。即使韓信獻上鍾離眛人頭,也難以打消劉邦疑慮,將韓信改封為淮陰侯。

猜忌一旦開始,就難以終止。韓信被貶只是悲劇的開端,之後漢室對韓信的猜疑更為變本加厲。他為表明清白,只能裝病不去上朝,韓信被逼到這個地步,只能造反。卻不想計劃被家中僕人得知,並將他告發。呂后編造謊言,說韓信同謀陳豨已被抓,讓群臣前來祝賀,藉機將韓信斬殺,並且誅殺了他三族。

韓信一生,出身貧寒,卻能憑藉自身才能立下不世功勳,實在是值得稱讚。最終卻因為人心猜忌落得這個下場,又著實可悲!


鄧海春


性格決定命運,這真是萬事皆準的一句話。

韓信自幼父亡,母親也相繼去世,家貧,又受了很多周圍人的凌辱。這樣的人一般會發展成內向,敏感,自卑又孤傲,但又堅韌,果斷,能化繁為簡看透本質的性格。很難與人正常相處,不喜歡繞彎,受到一點恩惠或侮辱都會銘記一輩子。

另外,由於長時間被迫或主動獨處,可以培養出驚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這為他將來成為兵仙打下了基礎,就像下棋,正常人只能看到眼前,他卻可以看到三五步後的情形。這種洞察,想象,執行力都是對於事物或戰場的把控,對他來說是拿捏自如的事情。但由於不和人打交道,千變萬化的人心是他無法洞察到的。他其實根本不是猶豫的性格,而是無法像戰場一樣洞察收集到人物心理的信息,沒法進行合理分析,致使他無從下手。

他對劉邦的知遇之恩銘記在心,因此關鍵時刻還是選擇跟著劉邦,這是他性格特點決定的,沒法改變。雖然很多人覺得他可以選擇自立,形成三足鼎立是最好的結果。但其實他的性格是無法維持這種格局的。因為管理軍隊得心應手,但一旦建立政權,涉及到複雜的人事,對他來說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對他來講,要麼一股氣滅了項羽劉邦,要麼縱湧他倆相殺後,收拾殘局。最後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手握絕對權利來進行人事管理。


思評


韓信是個被命運捉弄的一個人。早年不得志,連吃飯都吃不上,總算還有人接濟他。

機會來了,天下大亂。他投項梁項羽,嫌官小,無法施展本領而轉投劉邦也不得志。遇到蕭何得以拜將封侯。

最後被劉邦夫婦套路,忌憚,功成末路!

韓信這個人不壞,知恩圖報。唯獨不該逼鍾離昧自殺,錯誤判斷劉邦以至於最後丟掉了性命。

韓信是不可多得的大將軍,當世只有項羽可以匹敵。項羽不死,韓信不會死。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古今帝王,除了秦始皇不殺功臣,後世帝王很難做到。


乙丙丁6


歷史上,在軍事方面,韓信絕對可以位居奇才之列,帶兵打仗,也是多多益善之輩。可惜,功高震主,未能有效的調和與君王之間的矛盾,加之平時的所作所為過於張揚,說話無遮無攔,最後落得不得善終,被夷滅宗族,可憐、可惜、可嘆。

古時候,對淮陰侯韓信有兩句總結——“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擴充起來,很有啟迪意義的小故事。

假設將“男人不止一面”的廣告詞來概括韓信將軍,殊為準確。 能夠在歷史上留名的,很多都是少有大志者,韓將軍亦然。

只不過在《史記》一書中,在最初的講述過程中,更多的是描繪其幹啥啥不行的狀況,這一點,對於今天平凡的你我來說,心理上,是一個很好的安慰。

小時候的韓將軍,可以說,家裡沒錢,在操守方面,也沒有辦法被推薦為官吏,也不能做點小生意來養家餬口,只能厚著臉皮混吃混喝的。

時間長了,大家都嫌棄他,而不自知,有一次到了飯點去混飯的時候,發現人家提前用過飯了,別說正式的飯菜,估計連點殘羹冷炙都沒有了,脾氣不小,大怒,撇下一句話:“老子,再也不來了”(在心理上,還是缺少一些疏導,或者說其老師對他的教育過於偏重軍事方面,在為人處事方面,有點欠缺了。聯想一下,孔聖人為什麼被尊為至聖先師,光一句有教無類就牛氣沖天了)。

氣鼓鼓的跑出去,餓著肚子,跑到了河邊,想著釣上兩條魚來充飢,也是可憐呀。

有一位善良的老媽媽,正在河邊漿洗衣服(當時的生態真好,村鎮旁邊的小河,竟然也沒有太大的汙染),這位老媽媽識人相面,看到其樣子就知道還沒有吃飯。

一連數日的支援給他點吃的,算起來,在秦朝苛捐雜稅的“照顧”下,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一位普通的老媽媽,家裡又有多少餘糧呢?估計,也就是餓不死,撐不住,這小子真行,就這樣湊合著、瞎混著,在等待什麼嗎?

有一天,可能是老媽媽送的飯菜很合胃口,吃的很開心,發自內心的說出幾句大話:“我說老媽媽呀,改天發達了,一定會好好的報答你,我相信一定會有那麼一天的,我堅信,確信無疑。”

老媽媽笑了笑:“哎,看你小子,長的是人高馬大的,腰間還掛著一個鐵片片,不去建功立業,天天在河邊,看著我們漂洗衣服,我是可憐你,才施捨給你點吃的,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回報,再者說,改天究竟是那天呢?”

一句敲醒浪蕩子。韓信如當頭棒喝,眼前直冒金星,心裡想著:對呀,對呀,天天這麼混,等啥子呢?

難道天上會掉餡餅嗎?估計難。

大丈夫何以立身天地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就此別過。

後來,應徵到項羽軍中,基本不受重視,很多建議和計策都不被採納,失望的很,再者說,項羽在性格上的直來直去,每一位和他接觸的人,都能夠輕而易舉的看透。韓將軍發現了這一點,經過斟酌,感覺在這裡存在的意義不大。

良禽擇木而棲,跑到了劉邦處。誰承想,在這裡也不太受重視,只給了一個看管糧草的小官職(初上天庭的孫悟空何其相似?),估計在當時的劉邦眼中,給這麼一個官職,也是不小了。 不過,在此期間,韓將軍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喝酒聊天,迅速的將自己胸中的才華進行了賣弄(賣弄一詞,此處毫無貶義,畢竟在古時候,毛遂自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晉升的途徑),特別是引起了劉邦的發小之一——蕭何的賞識,在漢王面前,多次推薦。

回饋的有點慢,讓韓將軍內心遲遲看不到升遷的希望,加之思鄉心切,再一次的有了退意。 據說還是在一個月光照耀下的晚上,拎起之前收拾好的包袱,招呼都不打一聲,突然就跑了。

猜想,蕭何安排屬下去邀請其喝酒聊天,才發現人已經不見了。蕭何,何等了得,知道韓信是何等人才,跑了,被他人啟用的話,威脅就太大了,顧不上給漢王打招呼,騎著馬就開始了追逐。

雖說跑的是人困馬乏的,結果還不錯。 追上之後,好好的進行了封官許願,這一次可是畫了一個天大的餅子(看來,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好說歹說,連拉帶拽的把韓信“哄騙”回去,接著又去好好的做了一通漢王的工作,劉邦在情商方面,確實屬於段位等級最高一階,心悅誠服的搞了一次轟轟烈烈的拜將儀式,也為後續的楚漢相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後來的戰爭中,韓信多次被遊說、策反,不成功的理由基本都有漢王對其不薄這一條)。

具體的戰爭細節,就不詳述了,反正是大展拳腳,盡情的放飛了自我。

當然,在項羽被收拾掉之後,齊王韓信很快就被用計變成了楚王,隨後更是被劉邦所說的巡遊雲夢澤,一下子從王變成了侯,可以說軟禁在了天子眼皮底下。

因為說話的不謹慎,惹禍上身,最終竟然被漢初最陰鷙的一位婦人——呂后所殺,正所謂:當斷不斷,必為其亂。(功高震主時,翩然抽身去,多少人可以做得到呢?)

必須借用《史記》上的言語,言簡意賅:“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

在軍事多麼果敢、有謀略的一位,在人際的爭鬥上,竟然如此之猶豫。

讀史總是會假想諸多,正反雙面,差異真大。


浩哥愛讀書


韓信出生於淮陰韓山村,他的父親長期給別人做長工,因老實肯幹,力氣大,財主將自己的丫環嫁他為妻,而生下韓信。小時候的韓信非常的調皮,當時,韓山鎮有一位算命先生在鎮上擺攤,韓信每天夜晚都到算命先生擺攤的地方拉屎。開始,算命先生也沒有往心裡去,打掃乾淨,繼續擺攤。幾次以後,引起了算命先生的注意,仔細觀看之後,不禁大驚:原來韓信拉的屎異於常人,他的屁股眼是正方形,有王侯之象。天黑以後,算命先生在暗中觀察,韓信又過來拉屎,算命先生大喝一聲:誰讓你在這拉屎的?韓信吃了一驚,趕緊給先生施禮,算命先生仔細端祥,韓信果然相貌非凡。先生大喜,逐收韓信為徒,白天習文,晚上練武,並將兵書戰策全部傳授於韓信,五年後,先生見韓信學業已成,遂對韓信言道:一年後,你父母雙亡,你需把他們埋在韓山南坡,可保你封王拜將。說完飄然而去,韓信只好和先生灑淚而別。一年後,韓信的父母果然染病雙雙而亡,韓信遵照先生的話,把父母的屍體用小車推到韓山南坡,剛放下,突然一陣狂風吹來,一時飛沙走石,把韓信的父母掩埋起來,韓信大哭一場,拜了三拜。從此流落淮陰,而受了胯下之辱。隨著秦末大亂,韓信投入項梁軍中,後又在項羽帳下任郎中,親身參加了鉅鹿之戰。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都不被採納。因此,韓信非常愁悵,因長時間得不到重用,韓信只好亡楚投漢。後因蕭和的舉薦,韓信被漢王劉邦拜為大將軍,從而使他有了施展軍事才能的機會。首先採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一舉平定三秦。接著循燕擊趙,以三萬殘師,用背水一戰之計,殲滅趙國二十萬大軍,陣斬趙相陳餘。用謀士李左車之計滅亡齊國,封為齊王,是時,韓信手握三十萬大軍,隱形有三分天下之勢。然韓信過於重情重義,沒有背叛劉邦,從而失去爭奪天下的最佳時機,實在可惜!後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包圍了西楚霸王項羽的十萬楚軍,最後逼項羽烏江自刎。為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漢初"三傑"之一,後被呂后以謀反罪誅殺,並被滅了三族,死時35歲,一代兵聖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苗克華


在帝王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皆因威震其主而藉口被殺!韓信其中一個。


用戶50898452025


知恩圖報,做人!軍事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代兵仙!事業輝煌!政治上弱智!

總結,心善、優柔寡斷。孤傲不合群政治低劣難逃一死!


風中塵埃31


八個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