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治療春季皮膚病有感

春季多風,多溼,正是升發之際,經過一冬的陽氣內潛藏精後,溼濁也是內伏,毛孔閉塞,散發不出,然而在春季“陽氣”冒出體表之際,溼濁也透發而出,溼邪與風氣相搏,外留於肌表,內伏於腸胃,待機而出。凡肌表有伏邪之處,“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則容易出現皮損,搔癢,流濁,或起丘疹,或起風團,或起丘皰疹,搔之則浸淫糜爛,搔癢難耐。近段時間治癒多例皮膚病,如汗皰疹、溼疹、蕁麻疹等,頗有一些感觸,遂整理成文,以備查閱參考。

中藥治療春季皮膚病有感

張某,女,17歲,初診於2019年2月24日。近三個月來,左側胸部皮膚搔癢,糜爛,滲水,自塗潤膚膏等無效,又羞於啟齒,無奈拍患部照片來開藥調理,二便調,月經正常。慮春季多風多溼之際,正是升發之時,溼濁內伏,而風邪留滯肌表,相搏而搔癢,滲水。初步診斷為:溼疹 風溼相搏所致 治擬祛風利溼湯合五草止癢湯化裁治療。

中藥治療春季皮膚病有感

處方1:蒼耳子15克 土茯30克 浮萍30克 苦參30克 北柴胡15克 黃芩15克 大棗10克 花椒6克 忍冬藤30克 炒蒼朮10克 徐長卿24克 墨旱蓮15克 茜草12克 紫草10克 烏梅10克甘草10克 全當歸6克 7劑 日煎一服 飯後服二次

處方2:皮膚外洗方 2劑

3月1日複診:皮膚已無搔癢,皮損修復,擬原方鞏固療效。

方意:應春之應,擬與小柴胡湯協調整體,清內伏之熱,開少陽樞,逐邪外出,借少陽樞機之便,外祛風邪,透發風溼於外,內清血毒,祛溼涼血,使邪祛而正安。

中藥治療春季皮膚病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