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邊彈琴邊說:我有埋伏,你信不?司馬懿看一眼後帶兵就走了

諸葛亮邊彈琴邊說:我有埋伏,你信不?司馬懿看一眼後帶兵就走了

在三國演義中,出場了數百位有名有姓的武將和謀士。他們在哪亂世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兩位謀士之間的故事。他們之間有一場智力的較量,時至今日,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那是在諸葛亮北伐魏國,因馬謖失街亭後,導致諸葛亮身邊無兵,司馬懿帶魏軍來攻。此時面對魏軍來勢洶洶,諸葛亮心生一計,他打開城門,並不防禦,接著他在城樓上撫琴喝茶,一副優哉遊哉的樣子。

諸葛亮邊彈琴邊說:我有埋伏,你信不?司馬懿看一眼後帶兵就走了


帶兵前來的司馬懿看看毫無防備的城門,又臺樓看看悠閒喝茶的諸葛亮。兩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流,彷彿放射出幾絲電弧。諸葛亮的眼神彷彿是在說:我有埋伏,你信麼?最終司馬懿下令退兵,而無兵的諸葛亮也就逃過了一劫,這就是著名的“空城計”了。後世眾人津津樂道的是諸葛亮的這個計謀,居然嚇退了手握重兵的司馬懿,可以說是以弱勝強,用計謀來彌補實力的一個經典案例。

諸葛亮邊彈琴邊說:我有埋伏,你信不?司馬懿看一眼後帶兵就走了


但司馬懿真的是被諸葛亮這個空城計給嚇退的麼?關於這個話題,很多人說,其實在當時,司馬懿可以有很多選擇,比如嘗試著對諸葛亮放箭;比如嘗試著對附近和城裡進行搜索;又比如直接進行強攻。這些看法很符合當時的情況,魏軍強大的軍力,可以碾壓任何智謀。所以要說司馬智商沒諸葛高,所以這次真的是給嚇退的,這裡有站不住腳的很。而且兩人已經互相鬥了幾十年,大家智謀半斤八兩,堪稱同時代最強對手,所以這個明顯能拿下諸葛的機會,司馬肯定是能看出來的。說以說司馬退兵是另有隱情。

小魚哥在這裡猜測一下當時司馬退兵的原因。要知道,三國時代進入了後期,當初的一批老將猛人大多都已經老了或者死去。對於魏國來說,蜀國和吳國要說那個國家威脅最大,肯定是蜀國無疑。這是因為在蜀國,有一個多智近妖的諸葛亮。

諸葛亮邊彈琴邊說:我有埋伏,你信不?司馬懿看一眼後帶兵就走了


而作為諸葛亮的對手,就是在魏國的司馬懿了。司馬懿有能力,曹操知道,曹丕曹睿也知道。但都對司馬不放心,因為司馬能隱忍,有野心,有能力。如果不是有著蜀國諸葛亮這個威脅,司馬懿肯定就會被雪藏,不會用他帶兵出征的。

而如果要是諸葛亮真的死了,那麼對於司馬懿來說,那也是他下臺的時候了。這個情況諸葛和司馬都知道。所以當時諸葛沒兵擺出空城計的姿態,司馬懿是看透而不說透。兩人都心照不宣。

對諸葛來說,這次確實是用人失誤,身邊也沒兵沒將。你要是真的進攻,我出事你也沒法獨善其身。對司馬來說,這次我雖然已經把諸葛逼到了這一步,但真的結果了他,我班師回朝之日,估計朝中就要對我開到了,既然如此,那還是退兵吧,今後在和你慢慢鬥。

諸葛亮邊彈琴邊說:我有埋伏,你信不?司馬懿看一眼後帶兵就走了


所以說這場空城計,其實三國時代智謀最頂尖兩人的一種交易。諸葛亮保住了自己,也保住了蜀國的有生力量。司馬懿打退了蜀國的進攻,完成了使命,也保住了自己的權勢,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這就像當初赤壁之戰的時候,諸葛亮派關羽守華容道放曹操北歸,才能形成三國局面一樣,這是一種妥協和交換。雖然諸葛和司馬鬥了幾十年,最終還是司馬成了最大的贏家,所以說當初放過了使用空城計的諸葛亮,確實是他最明智的選擇,如果我們要以最終結果來看的話,司馬懿的智謀,應該還要更高一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