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引發國際媒體熱議

4月25—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峰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引發國際媒體爭相報道和海內外學者熱烈討論。

成績亮眼

活力盎然

4月22日,尼日利亞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奈居在當地《領導者報》官網撰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對當代全球治理和包容性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促進了不同區域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增進了民間的交往。更為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倡議為非洲區域一體化建設提供了獨特機會,使非洲更快融入了全球價值鏈體系。奧努奈居談到,“一帶一路”建設以公路、鐵路等陸上交通大動脈貫穿全球經濟帶,並與海上交通網絡對接,促進了國家之間的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相輔相成,隨著中非合作的深入發展,非洲將擁有更多的發展資源和更廣闊的市場與空間。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引發國際媒體熱議


新加坡《海峽時報》近日刊文稱,新加坡政府非常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並願意提供金融和法律方面的服務。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亞洲發展非常重要。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有先進的經驗和技術,能夠有效幫助一些東南亞、南亞和中亞國家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發展。東盟也在藉助“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合作平臺加強東盟內部的互聯互通。此外,“一帶一路”沿線的鐵路建設項目,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物流業、製造業、旅遊業發展,還創造了許多崗位,有效帶動了就業。據新加坡亞洲基礎設施發展局統計,亞洲未來20年城市人口將高速增長,這意味著還有更多的道路、房屋和物理設施需要建設,亞洲各國對基礎設施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

發佈於《今日俄羅斯》網站的一篇文章提到,“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五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貿易額已經超過6萬億美元,為沿線國家創造了3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耀眼的成績吸引了更多歐盟國家。在未來,隨著更多歐盟國家的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將更具活力。

加拿大《渥太華生活》雜誌網站發表文章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建設的鐵路、公路、管道、港口、光纖網絡等基礎設施遍佈世界各地。“一帶一路”倡議讓馬爾代夫擁有了首座跨島大橋,讓東非擁有了首條高速公路。有分析人士稱,中國的銀行和國際金融機構已經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提供了超過1萬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歡迎各方平等參與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施,證明世界各國需要在多邊主義的框架下共同合作,多方參與才能真正地解決世界面臨的貧困、自然災害、不平等等諸多問題。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官網提到,“一帶一路”倡議用事實證明,其不是地緣政治工具,而是開放的合作平臺。“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協調各方發展戰略和規劃,支持多邊主義和開放型全球經濟,推動經濟朝向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贏的方向發展。很多發達國家正積極地與中國在第三方市場展開合作,據最新研究顯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將使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1%至2.2%。

世界經濟論壇官網曾發文稱,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建立起連接各大陸的鐵路、橋樑,不但使得貿易運輸變得更加快捷,更改變了過去各個大陸之間呈現出的分割模式。因此,“一帶一路”倡議其實是一種更為深層次的實踐。

刊登於美國《財富》雜誌網站的一篇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關鍵在於聚焦發展問題。中國願意根據自己的經驗,幫助各國改善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一個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也是推動發展的力量,最終將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一帶一路”倡議還加強了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

肯尼亞鐵路局代理局長菲利普·馬因咖表示,中國為肯尼亞交通基礎設施的擴張和升級作出了貢獻,並讓肯尼亞人民受益。“一帶一路”倡議下所有的項目從選擇到融資合作,都是建立在風險評估和可行性研究基礎之上的。

原標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引發國際媒體熱議 一帶一路倡議將更具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