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最強 "幕後推手"竟是魯肅:只是電視上沒告訴你

《三國演義》最強

前言

眾所周知,無論在《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裡,有很多厲害角色的實力會被大大低估。畢竟在那個星羅雲佈的英雄年代,類似關羽、趙雲這樣武功蓋世又義薄雲天的人物太過耀眼,又或許只有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智慧型人才才稱得上是絕世高手,最起碼也得是周瑜、姜維這樣級別的選手才有可能入圍"三國名人堂"。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然而,就在遍地群雄的時代夾縫裡,有一人既無"武神""臥龍"這樣的光環加持,又無蘇、張二人縱橫捭闔神鬼莫測之法,卻仍能衝出重圍,連縱三國幾十年不倒。應該說,他與諸葛亮、司馬懿一樣,離皇帝的寶座都只有一步之遙,但是他卻始終如一、不改本色。他的名字叫做魯肅。

《三國演義》最強

……………………進入正文……………………

一、諸葛亮甘當魯肅 "棋子"

魯肅的名字似乎總和"二把手"掛鉤,當年周瑜身為居巢長時,魯肅便借其三千斛糧食以解燃眉之急,用《水滸傳》裡的話講,他當時乾的就是梁山柴大官人的活;到了東吳後,他與周瑜二人一正一副掌管軍隊。周瑜死後,孫權又與其一主一僕。即便是與諸葛亮合作,他扮演的還是幫手的角色。

《三國演義》最強

似乎魯肅一生都在為別人做嫁衣,然而就是這個"二把手"卻成就了三國時期最為顯赫的戰績——赤壁之戰。眾所周知,赤壁戰前的格局並非如《三國演義》所描述那般理想和涇渭分明,相反,孫權甚至根本看不上劉備那尚不足萬的草臺班子。儘管他有關張、趙雲諸葛亮這些高人輔佐,但是沒有施展的舞臺,說啥都白扯。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另外,東吳當時也存在著潛在的危機,孫伯符新亡(公元191年),剛剛接替政權的老弟並沒有立足的資本,許多老派、實力派一心想把孫權變成第二個"漢獻帝",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赤壁大戰前夕。諸葛亮來了,於是才有了那場與東吳老臣的經典辯論賽——舌戰群儒。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雖然後來黃蓋闖進來說:"愚聞多言獲利,不如默而無言。何不將金石之論為我主言之,乃與眾人辯論也?"那麼問題來了,黃蓋早不闖晚不闖,為什麼偏偏等到快掐完了才進來?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魯肅在幕後指使,見好就收、讓眾人明白明白就得了,至少給老同志一個臺階下,一旦諸葛亮被殺,魯肅苦心布的局將會功虧一簣。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群臣們"主降"變相來看,就是"賣主求榮"。畢竟在主降派看來,誰來做老大都不影響自己的仕途。倒是孫權就不太好說了,因為一旦投降,他的下場甚至還不如白門樓上的呂布,你以為呢!

《三國演義》最強

所以與其說"聯劉抗曹",倒不如說孫權、魯肅等人在借諸葛亮這顆棋子來化解一場蓄謀已久的政治陰謀。諸葛亮也不傻,他深知迂腐酸朽的主降派"大事不會幹,壞事沒少幹"的本性,自己稍有差池即招殺身之禍。即便沒死,失敗灰溜溜地回到劉備陣營,那麼關羽、張飛又豈能容他?輕者奚落一番,重則下場也不比在江東好到哪去!所以說,那個年代每個人都生活在夾縫中,大家都在尋找共同的利益結節。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魯肅與諸葛亮正是基於這種"求同存異""互助互利"的原則,正式打開三國的新局面。有人說,東吳真正說得算的是周瑜,魯肅只是個跑堂的。這種說法可就大錯特錯了,看過好萊塢電影《非常嫌疑犯》(凱文.史派西主演)的朋友都知道,真正的幕後大佬不一定是衣著光鮮、會彈琵琶的,相反他表面上有可能是清潔工、洗碗工,甚至是送外賣的。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魯肅算得上是整部《三國志》裡口碑最好、人品最好,可謂"零差評"的一個好人。據史書記載,他在少年時便繼承萬貫家財,儘管飽讀詩書,但他卻仍苦練騎射、招募鄉勇,論文韜武略,其功並不在周瑜之下。倒是早年周瑜慕名前來拜見魯肅,希望魯肅能收他做小弟。

《三國演義》最強

相處幾天下來,魯肅發現周瑜骨子裡透著一股傲氣、英氣和豪氣,這種品格非常適合在戰爭年代指揮人馬,甚至衝鋒陷陣。為了顧全大局,魯肅最終決定"讓賢",將手底下的兵丁及三千斛糧食交付與周公瑾,從此二人成了一生的知己。可以說,這種胸襟和氣魄古今罕有。也正因魯肅這種"大胸懷",成就了赤壁鏖戰的勝利,間接推動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國演義》最強

後期,也正是在魯肅的說服下,東吳決定暫借荊州土地給劉備中轉。玄德畢竟是梟雄,既到我手便為我用,這才導致了關羽與東吳方面摩擦不斷。這其中最著名的歷史事件便是"單刀赴會"。央視版《三國演義》不惜濃墨重彩刻畫關雲長義薄雲天單刀赴會的場面,其實歷史上關羽是否真的單刀赴會還有待考證,倒是魯肅沒少"深入虎穴"去會關羽,《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原句"乃趨就羽"。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談判前,魯肅的部下勸他不要前去與關羽談判,因為這極有可能是一場鴻門宴。但為了維繫兩家多年的合作關係,魯肅還是冒險前去。據《三國志.吳志.魯肅傳》記載:席間關羽一部下曰:"夫土地者,惟得所在耳,何嘗之有",魯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魯肅的一番慷慨陳詞,令關羽等人啞口無言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最後,孫劉兩家達成協議: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至此,魯肅不但贏得了這場談判的勝利,還維護了孫劉聯盟的團結局面,可謂蓋世之功。然而後經朝代更迭,許多戲曲、雜劇卻將魯肅描繪成了膽小怕事、鼠目寸光的人物,倒是把"單刀赴會"硬安在了關二爺的頭上,上哪說理去!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當然,"義字當先"的漢壽亭侯從心底對魯子敬也是十分敬畏的,正所謂"英雄惜英雄",不然依他的性格,魯肅即便敢於單刀赴會,也沒命回去。所以說,"單刀赴會"人家魯肅是原創,而這段歷史佳話則屬於兩人共同的。

《三國演義》最強

三、孫權與魯肅關於"榮耀"的對話

臥龍與鳳雛最大的區別是,諸葛亮是名聲在外,劉備集團是慕名而求;而龐統則是毛遂自薦,屬於應聘制。雖然兩者都一度成為集團的二號人物,但是論地位可就差得遠了。人家諸葛亮一生都在下一盤大棋,即著名的《隆中對》。甚至到了晚年,孔明仍寫就了千古名章《出師表》……龐士元留下啥了,相信大夥印象最深的就是電視裡他臨窮末了那句:"白馬,主公的白馬!"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所以說,諸葛亮也許在智商方面與之不相上下,可是在情商方面不知道要勝其多少倍。不過即便如此,我們說魯肅的情商智商還是要優於龐統,至少不輸諸葛亮。理由如下——

一是戰略格局。天下人只知諸葛亮的《隆中對》,卻不聞魯肅也有一個 "東吳版隆中對",即公元200年時就提出的《榻上策》。適逢建安五年,天下大亂,北方的官渡之戰正打得如火如荼,而孫權魯肅倆人卻坐在榻榻米上、微醺……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這時,酒意正酣的魯肅忽然提出了"三分天下"以及如何治理東吳、稱霸江東的主張,孫權聽了很是感慨,直言子敬挑撥自己稱帝。其實說白了,魯肅就像諸葛亮一樣,要大佬正視自己的野心並及時付諸行動。恐怕古往今來,敢於像魯肅這樣的人沒幾個,而一部千古名篇竟然是在喝多的情況下誕生的,恐怕也並不多見。

《三國演義》最強

二是身後影響力。魯肅死後,諸葛亮曾著孝服過江東哭喪。雖然1993年電視劇《三國演義》裡"臥龍弔孝"哭的是周瑜,但歷史上諸葛亮真哭的卻是魯肅。魯肅一死,孫劉聯盟必然瓦解,儘管孫權頗有主張,然而大部分時間裡,魯肅的話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孫權與魯肅曾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在赤壁大戰獲勝後,由於魯肅功勞較大,孫權隆重地給魯肅安排了慶功宴,並親自為魯肅扶鞍請他上馬。孫權問魯肅,哥這樣做足以顯示老弟的榮耀了吧。結果沒想到魯肅卻搖頭道,差的遠了去了,只有大哥您成就帝業,再用豪車鮮花來接我,那才是我魯肅真正的榮耀!

《三國演義》最強

《三國演義》最強

這話擱一般人早掉腦袋了,可是人家魯肅一說,至情至理,直說得孫權是銘感五內!後來孫權下令把國內所有主降派殺得殺、貶得貶、流放的流放,以後有誰再敢壞我帝業,定要他好看!其實,魯肅與年羹堯最大的區別就兩點:廣結善緣、功高不蓋主!

《三國演義》最強

後記

在魯肅去世後,孫權親自弔唁,併到墓地祭拜。孫權登上祭壇,回憶魯肅"安車軟輪"的榮耀,大加稱讚其 "明於事勢"。而魯肅也確用一生踐行著自己的諾言、恪守君臣之道,甚至從他給孩子起名上,也可以看出這種延續下去的優良作風——他有一遺腹子名叫魯淑,魯淑又給其子起名叫魯睦……

《三國演義》最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