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和海水魚哪個對健康更有益?

綜合內科張醫生


海魚顧名思義,指生活在海洋中的魚類,包括帶魚、大黃花魚、小黃花魚、金槍魚、鮁魚、三文魚、多寶魚等。由於海水的鹽度較高、壓力較大,長期生活在海水中的海魚適應了海水的鹽度和壓力,一旦離開海水很容易死亡。同樣,寄生在海魚身上的細菌和寄生蟲,離開高鹽、高壓的環境也不容易生存。所以,生吃海鮮,特別是深海魚,要比生吃河鮮安全。當然水產品還是燒熟煮透最靠譜。

淡水魚指的是生活在河、湖、江中的魚類,我國的淡水魚大約有800 種,其中最常見的是青、草、鰱、鱅“四大家魚”。

無論海魚還是淡水魚,營養成分大體相同,營養價值都很高。海魚和淡水魚雖然有很多相同之處,但在口感和營養上還是有微小的差異。

>>>>

口感

海魚的活動範圍比淡水魚廣闊,並且海洋的水流、風浪比淡水大,因此,海魚的遊動力度比淡水魚大,於是海魚的肌肉彈性比淡水魚更佳,烹調出的味道也更鮮美。淡水魚大多生活在腐植質較多的水環境中,因此極易受放線菌的影響而產生一種異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土腥味”,影響口感。

如何去掉討厭的土腥味?

鮮魚在鹽水中清洗有利於除去腥味。另外,烹調時加入適量的酒或醋,更是去腥的好辦法。魚腥味的化學成分大多屬於胺類,呈弱鹼性,乙醇能溶解胺類,並隨著加熱而揮發;醋酸正好中和弱鹼性的胺,可以減少魚腥味。一般南方人口味清淡,愛用料酒;北方人口味偏重,愛用醋。其實酒醋共用,乙醇和醋酸結合,再配以適量的蔥、姜、蒜等佐料,燒出的魚更鮮美。

>>>>

營養

海水與淡水最主要的區別就是鹽的含量,海水中含大量鹽分,海魚生活在“營養鹽”中,其礦物質含量更高。海魚魚肝中維生素A、維生素D含量也高於淡水魚,有利於維持正常視覺和骨骼健康。另外,魚類的脂肪多為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包括被稱為“腦黃金”的DHA和EPA,這兩種多不飽和脂肪酸是陸生動物和植物所稀缺的。不同種類的魚,DHA和EPA含量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以水生植物為食的深海冷水魚DHA和EPA含量較高,但淡水魚中的鱸魚和鱖魚也含有豐富的DHA和EPA。

>>>>

安全性

魚類根據活動環境大致可以分為深海魚、近海魚和淡水魚。從攜帶細菌和寄生蟲的角度來看,深海魚的安全性比近海魚高,近海魚的安全性比淡水魚高。這要歸功於海水的高鹽分,鹽本身具備一定的殺菌作用。從重金屬和來自燃油的化學性汙染物來看,海水魚生存的時間長、體型較大,體內積累的汞、鎘、鉛、多環芳烴等化學汙染物較多。不過不用擔心,從正規途徑購買的海水魚和淡水魚都可以放心食用。

吃魚小貼士

買魚一定要新鮮:購買活魚時,健康魚活潑好遊動,對外界刺激反應敏銳,無傷殘,不掉鱗,體色發亮,喜歡在魚池底部、中間遊動的魚品質最佳。魚背堅實有彈性,魚體表面清潔透明也是高品質的證明。有病傷的魚或瀕死的魚反應遲鈍,黏液脫落,魚肚皮朝上不能直立。

活魚冰凍後,一般嘴緊閉,口內清潔,鰓鮮紅、排列整齊;眼稍凸,黑白眼珠分明,眼面明亮無白蒙;表面黏液清潔、透明,略腥味;魚體肉質發硬,富有彈性,鱗片緊附魚體,不易脫落。

吃魚最好要熟吃:鮮魚,特別是淡水魚,魚體常有寄生蟲,如若經常吃未經煮熟的魚或生魚,患寄生蟲病的風險極高。因此,烹調時要做到炊具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汙染。

痛風患者要慎重:

嘌呤含量高的水產品(每100g食物含嘌呤100~1000mg):鯖魚、鳳尾魚、沙丁魚、魚卵、小蝦。

嘌呤含量中等的水產品(每100g食物含嘌呤75~100mg):鯉魚、鱈魚、大比目魚、鱸魚、梭魚、貝殼類、鰻魚及鱔魚。

嘌呤含量較少的水產品(每100g食物含嘌呤<75mg):青魚、鯡魚、鮭魚、鰣魚、金槍魚、白魚、龍蝦、蟹、牡蠣。

水產品的嘌呤含量(mg/100g)

水產品

嘌呤含量

水產品

嘌呤含量

香魚

133

日本鰻魚

92

黃魚

129

太平洋刀魚

155

鰹魚

211

沙丁魚

210

飛魚

155

新西蘭竹莢魚

165

虹鱒魚

181

草蝦

719

馬鮫魚

139

基圍蝦

188

黃花魚

95

龍蝦

102

紅鯛魚

129

146

草魚

134

蛤蜊

105

鯉魚

80

日本扇貝

76

日本鱸魚

120

烏賊

160

歸納總結:海水魚,淡水魚,吃對了,都健康。





姿造藝術者


野生海魚中一些優秀品種營養最好,比如鯧魚、大黃魚、馬鮫魚等等。其次野生的淡水魚,特別是大江大湖裡的。在南昌吃過鄱陽湖的鰱魚湯,不是一般的鮮。像什麼鮰魚、河豚魚什麼的。再其次就是養殖的海魚。最後就是家養的淡水魚吧。不過市場上一般都拿養殖的冒充野生的賣高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