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鍋雞,草魚抹鍋餅,東北大餅子做法,一個鍋就可以解決飯菜

【地鍋雞】

地鍋雞是一道中華傳統名菜,起源於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和山東省南部交界處的徐州市、宿州市和濟寧市等地區。主要食材有雞肉、辣椒、白麵粉和玉米粉,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

以前,在微山湖上作息的漁民,因船上條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爐,爐上坐一口鐵鍋,下面支幾塊乾柴生火,然後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鍋菜,鍋邊還要貼滿面餅,於是便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

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幹香並存的特點。如今,有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製法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地鍋龍蝦等地鍋佳餚。

材料:

雞半隻、(正宗多是整雞一隻,人少飯量也少,半隻都沒消化完)蔥、姜、蒜、醬油、料酒、糖、鹽、鮮湯、幹辣椒少許、土豆一隻、生面少許。

做法:

1、活好的面。不用發酵,面的乾溼度要合適,以不沾手為宜;

2、活好的面分成若干個小面劑,大小以荔枝般大小就可以;

3、用手把面劑壓薄,大小厚薄適度;

4、辣椒、蔥、姜、蒜入鍋炒出香味;

5、加雞塊,依次入料酒、醬油、糖、鹽、富清鮮辣味粉等調味;

6、稍炒出香味後加鮮湯、土豆,待鮮湯煮沸後在鍋的四周依次把薄餅貼上;

7、中火頂多燉10分鐘,餅熟了。

東北地鍋雞,草魚抹鍋餅,東北大餅子做法,一個鍋就可以解決飯菜

【草魚抹鍋餅】

山東省濟寧地區特色美食。也稱地鍋、“老鱉靠河沿”是民間更形象的叫法。流行於京杭大運河濟寧段、微山湖附近地區,最初是船家為了省事,把飯和菜同鍋做的一種方法,即鍋中央燉湯魚(菜),鍋四周貼上面餅,菜飯同熟。因其飯菜同鍋,飯中有菜,菜中有飯,味道特別好吃,逐漸流行開來,成為一道具有特色的地方菜品。

材料:燉魚材料:鯽魚(九兩左右的)兩條、姜半塊、蔥白一大段、蒜(蔥薑蒜多點比較好)、香菜2棵

調料:鹽、醋、醬油、料酒、八角、花椒、小茴香、黃醬。

鍋餅材料:麵粉(普通麵粉即可)、水、鹽

做法:

1、將水倒入麵粉中,一點一點的加,一邊加一邊揉,揉至面的粘度像做油條的面一樣,就是和好後還有些沾手。放置一邊,醒發20分鐘。

2、起鍋放適量的油燒熱倒入蔥薑蒜,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炒出香味。

3、放入黃醬混合,繼續炒到醬香味出現烹入料酒,和鮮醬油,加入少量的水。

4、等到湯滾了,調到最小的火,用手沾點少量的水,一隻手揪一塊麵皮,大概有小雞蛋大小,然後放在手心裡團圓,把團好的麵糰放在一隻手心裡,另一隻手沾點水把麵糰在手中抹平成長橢圓形,儘量薄一點,然後將麵皮從下往上貼到鍋邊上,儘量向鍋邊方向貼,貼的時候用兩個手指順著從下端至上端抹出兩道指印用盡量讓麵皮粘住不要滑落。因為手上有面具體操作沒拍照,這個是貼完鍋餅的樣子。

5、貼完鍋餅後加熱水沒過鍋餅的1/3處,等湯再燒開,加入魚。

6、中途加入鹽醋,中火燉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到時間後,用筷子插一下鍋餅,如果沒有生面糊就熟了,關火,灑上切好的香菜和大蒜,一鍋草魚抹鍋餅就好。

東北地鍋雞,草魚抹鍋餅,東北大餅子做法,一個鍋就可以解決飯菜

【東北大餅子】

早期的大餅子,並不是後來人們司空見慣的苞米麵大餅子,而是多用高粱面,亦稱“秫米麵”大餅子。

事先,要把高粱米用水泡過,上磨碾成粉面。而後,發好面,兌好鹼,再把鍋水燒開,就可以“貼”了。貼時要用雙手團團拍拍的把麵糰弄成巴掌狀,隨著“啪”的一響,一個餅子便穩穩當當地粘在了鍋幫上。貼大餅子忌諱鍋涼,那樣會往水裡出溜。貼完大餅子要蓋上鍋蓋,繼續往灶膛裡添柴燒火至熟。新出鍋的大餅子糧香撲鼻,又甜又宣。一般的情況下,貼大餅子時鍋底同時燉土豆和豆角,又叫“一鍋出”。特別是再加上大餅子底下那層脆生生的黃色糊嘎巴兒,更是醇香可口。

材料:玉米麵300g ,麵粉200g,油適量, 小蘇打適量 ,酵母適量 ,白糖適量

做法:

1.取玉米麵倒入盆中

2.玉米麵用開水燙透,晾涼

3.加入小蘇打,用手抓勻抓散

4.酵母水

5.放入麵粉,攪拌均勻,倒入酵母水,混合後加入白糖,

6.揉成麵糰

7.放置溫暖處發酵

8.平鍋內倒少許油,取適當發好的面,團成橢圓形,放進鍋內,放滿一鍋後蓋上蓋子煎一會兒

9.往鍋入倒入適當的熱水

10.蓋上鍋蓋,等水吸收沒了

11.餅子也熟了

12.香噴噴帶著焦嘎的大餅子就可以出鍋了

東北地鍋雞,草魚抹鍋餅,東北大餅子做法,一個鍋就可以解決飯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