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鄉愁詩詞,道盡人世的滄桑和思念,字字戳心!

故鄉,是頭頂的皎皎月光,是無論走到哪,心裡都會牽掛的某個地方;

故鄉,是慈母手中游走的針線,是遊子無數次回望的方向;

故鄉,是夕陽西下,揮之不去的思念,是斷腸人漂泊天涯,旅途無聲的羈絆;

故鄉,是心裡的溫暖,足以抵禦塵世的滄桑。

不管身處何方,那故鄉的人,故鄉的事,都足以擾動愁腸。悲歌當泣,遠望當歸,吾思故土,吾心憂傷。那回去的,回不去的,都是故鄉,讓我們走進這些思鄉的古詩中,感受古今相通的鄉思。


十首鄉愁詩詞,道盡人世的滄桑和思念,字字戳心!


1.

《悲歌》——漢·佚名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思念故鄉,鬱郁累累。

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賞析:無法還鄉,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登高望遠就當做回到了故鄉。

茫茫的草木,重重的山崗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思鄉的憂愁盈滿心懷。

家裡已經沒有親人了,哪裡還有家可歸?即便是有家可歸,也回不去,因為前途坎坷,走投無路,無船可渡。

很想向人訴說思鄉之情、痛苦遭遇,但有許多難言之隱,只好憋悶在心中,心裡萬分痛苦,就像車輪在腸子裡轉動一般,陣陣絞痛。

2.

《旅次朔方》——唐·劉皂

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

賞析:離開家鄉後客宿在幷州這個地方已經有十年,我回歸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著故鄉咸陽。

當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里迢迢渡過桑乾河,現在幷州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家鄉。


十首鄉愁詩詞,道盡人世的滄桑和思念,字字戳心!


3.

《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賞析:客居嶺外與家裡音信斷絕,經過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離故鄉越近心中越膽怯,不敢詢問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4.

《宣城見杜鵑花》——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賞析:在遙遠的故鄉,曾聽過子規鳥悽惻的鳴啼;如今在異鄉宣城,又看到盛開的杜鵑花。

子規鳴叫悲囀,使人愁腸寸斷。暮春三月,這鳥鳴花開的時節,遊子正思念他的故鄉三巴。


十首鄉愁詩詞,道盡人世的滄桑和思念,字字戳心!


5.

《蘇幕遮·燎沉香》——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賞析:焚燒沉香,來消除夏天悶熱潮溼的暑氣。鳥雀鳴叫呼喚著晴天,拂曉時分我偷偷聽它們在屋簷下竊竊私語。初出的陽光曬乾了荷葉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潤圓正,微風吹過,荷葉一團團地舞動起來。

想到那遙遠的故鄉,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帶,卻長久地客居長安。又到五月,不知家鄉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夢中,我划著一葉小舟,又闖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6.

《黃鶴樓》——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賞析: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只留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白雲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暮色漸漸漫起,哪裡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


十首鄉愁詩詞,道盡人世的滄桑和思念,字字戳心!


7.

《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唐·韋莊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賞析:春暖花開,萬象更新。洛陽城裡,春光明媚,嬌好異常。可是,我這個天涯浪子,卻只能異地漂泊,老死他鄉。眼前的魏王堤上,楊柳依依,濃蔭茂密。而我心懷隱痛,滿心悽迷,惆悵不已。桃花嫣紅,春水碧綠,煙籠柳堤,水浴鴛鴦。此物之出雙入對,相守相依,更勾起我這個離人永隔之悲苦。無以釋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憶之情凝結成的絲絲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餘暉之中。遠方的人兒呵,遙遠的故國呵,你知道不,我這是在懷念著你呵!

8.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賞析: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園邊歡度佳節。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卻是在被貶後的湓浦沙頭水館前度過。

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哪裡,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天的秋風吹過無人理會這淒涼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還似以往。


十首鄉愁詩詞,道盡人世的滄桑和思念,字字戳心!


9.

《雜詩三首·其二》——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賞析: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10.

《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賞析:舉目遠眺,蜿蜒數十里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

在萬籟俱寂中,夜風送來嗚嗚咽咽的蘆笛聲。這笛聲不禁使人想起:是哪座烽火臺上的戍卒在借蘆笛聲傾訴那無盡的邊愁?那幽怨的笛聲又觸動了多少徵人的思鄉愁?在這漫長的邊塞之夜,他們一個個披衣而起,憂鬱的目光掠過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視著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