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是什麼地方的特種工藝?

茗茗之中-徐瑞

北京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地。流光溢彩、極度奢華的景泰藍,曾是不合中國文人的審美的。宋元時期流行青瓷,素雅的器物,簡潔、似玉的質感,才是當時文人喜愛的風格。曹昭就認為琺琅器太過俗豔,“但可婦人閨閣中用,非士夫文房清玩也”。


雖然未能迎合士夫文人淡雅高潔的趣味,它卻深得元明清幾朝統治者的喜愛,並在康雍乾三代盛世,迎來了又一次大繁榮。


乾隆帝本身崇尚奢華,他見慣了西洋玩意,自然對來自伊斯蘭地區,絢爛的縟麗色調好感有加。他熱愛鑽研,對宮廷景泰藍的燒製提出了諸多建議。


在乾隆的啟發下,琺琅工匠們用鑽藍、天藍等作大面積底色,紅、黃、綠、自小面積穿插在藍地上,產生鮮明跳躍的色彩效果。胎面上的掐絲在強烈、鮮豔的色釉上,勾勒出中國白描的意蘊。


清·乾隆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香盤


中國畫的風格,香爐、 畫屏等東方的傳統器型,螭龍獸面、山水花鳥等中國元素不斷湧現,一齊改造著景泰藍的基因。


“包豪斯曾倡導過,藝術不是一種專門的職業,藝術家和工藝師之間,根本沒有任何的區別。” 而這些古代無名的藝術家們,秉承皇帝旨意,恭而謹之,一舉燒出了宮廷景泰藍的璀璨風華。


乾隆是真愛景泰藍。

小到手上的扳指,大到室內的桌椅、花瓶、燻爐、床榻用的都是景泰藍。

在乾隆四十四年的除夕家宴上,從冷葷食品,乾果蜜餞,到冷膳熱膳,一桌共計四十多道菜,用的都是掐絲琺琅碗。而他的妃殯陪宴桌上所用的餐具,則為各色瓷器和銀具。

如同路易十五的餐桌上,要放一隻純金的寶船,乾隆也以琺琅器來彰顯帝王尊貴。一隻景泰藍裡,裝著的也是大清盛世。


浴火而生的景泰藍

景泰藍作為宮廷重器,在數百年間幾乎沒有走出過宮廷。它昂貴的價格和複雜的工藝,要有大國的氣度來做支撐。景泰藍手法考究,又需要極大的耐心,慢工出細活,是盛世的工匠才有的心力。

燒好一件精美的景泰藍,也許要一年的時間。

“不得白芨花不開,不經八卦蝶難來,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說的正是景泰藍製作時最關鍵的步驟:掐絲、點藍、燒藍、磨、鍍金。


銅胎為主,亦有用金、銀為胎的,制好銅胎後,要先把金屬絲盤出花紋,焊在胎上,再將各色琺琅釉料細細填進花紋裡。


景泰藍工藝中的關鍵原料——琺琅料,是以石英、硼砂、長石等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和,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再磨碎製成的粉末狀。它的成分與瓷釉的成分,頗有幾分相似。



花紋外通常靠藍色釉料鋪施,入窯烘燒,重複幾次,等釉的厚薄適當了,再打磨鍍金。塗了三回,燒了三回,又磨了三回。而每燒一回,都彷彿在鬼門關裡走了一趟。

因為即使配方相同,燒製時爐內溫度的細微變化,都會以千差萬別的效果。成敗只有一次,於是每一次燒製就成了一次賭博。但當多重色彩一起出現在整個畫面上,結果的不可預知性便會成倍疊加。

玉石的溫潤,珠寶的光澤,瓷器的細膩,金銀的燦爛,景泰藍是工匠和天意之間的一場賭局。


清末民初的磨難


清代末年,由於帝國主義列強的侵入,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景泰藍,受到西方青睞,它成為一種比較暢銷的出口商品。1904年,景泰藍工藝品“寶鼎爐”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此後,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再次榮獲一等獎。


這個曾經來自異域的器皿,被打上了東方的烙印之後,又轉而開始吸引世界的眼光。



然而清末民初,內憂外患使得景泰藍工藝遭到嚴重破壞,一度停滯。在一箇舊古玩攤上,一隻景泰藍花瓶吸引了林徽因的目光。攤主幾句話,道出了景泰藍的現狀:

“二位先生還是有眼力的,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藍,別處你見不到了。就是老天利這家大字號,也撐不住,快關張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會兒算絕根兒了。”

“景泰藍是國寶,不能在新中國失傳。” 林徽因與梁思成商量,決定在清華大學營建系成立一個工藝美術教研組,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工藝。



他們學習歷代裝飾材料,繪製新的圖案,又有很多有識之士陸續加入。這個流轉了數百年的工藝,被他們接著,一口氣又續上來了。


景泰藍的故事,又開始在中華大地上吟唱。


從絲綢之路上趨之若鶩的超級大國,到馬可·波羅筆下人人嚮往的繁華盛世,再到也是清末民初的工藝凋零,景泰藍陪著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一起從艱難歲月到昌盛繁華。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它幾乎沒有走出過宮廷,清末之前更是很難在民間發現它的影子,它是皇家寶庫中最為神秘的珍品。而現在,它在越來越多的公開場合裡作為一箇中國的符號出現,講述東方傳奇。



東家APP

北京是中國景泰藍的發祥地,也是最為重要的產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