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是因為看到了儒家對社會發展有弊端嗎?

塑木新型材


秦始皇是個暴君,為什麼?很簡單,他用刑嚴苛、窮奢極欲,最殘暴的是,他竟然焚書坑儒。這不是暴君,是什麼?那麼秦始皇為什麼要這麼做?嬴政滅六國,建立秦朝後,當時的社會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來看,秦國為什麼會成功?為什麼會是秦國統一天下,做到那麼多諸侯那麼多國家都沒法做到的事?顯然是從商鞅變法這件意義重大的事情開始的,變法之後,秦國才逐漸變得強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秦國採用了法家的理論來治國。

而到了秦國統一六國後,並非天下就是一片大同了。秦國地處西方,以前甚至被視作“戎狄”。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與其他六國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而這個差異是巨大的。只要看看現在,寧夏甘肅陝西等地區與如今的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區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等依然存在很大差異,就明白其中差異有多麼巨大。


比如有一個大家庭,最大的家長說的是陝西話,而其他成員卻各說各話,有的說山東話,有的說湖南話,有的說浙江話,有的說安徽話,彼此之間甚至不一定能順利溝通,這對家庭的和諧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只是生活方式上有所差異,還能湊合一起過下去,可是如果腦袋裡各打各的主意,不為家庭著想,那就比較困難了。

那麼既然秦統一了天下,當然不能容忍這麼多差異巨大的風俗習慣,這麼多思想學派存在下去,這顯然會對帝國的統治造成阻礙。

很明顯,天下統一了,思想也需要統一,不然太危險了。那麼,是用哪種取代哪些呢?在那個時代,談不上誰比誰先進,成功的就是先進的,站在這個角度,秦顯然是成功的。既然秦人掌握了話語權,用秦國的辦法去統一其他六國是很正常的做法。

就當時來看,秦始皇想要統一思想是對的,確立郡縣制而不是分封制也是高瞻遠矚的做法。參考後世王朝實行分封的,沒有哪一個不為此付出慘重代價,即便離如今最近的明清也是如此。

那麼統一思想就必須要焚書嗎?就當時來說,這確實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書籍承載的功能不言自明,那麼秦始皇為了國家的穩固,思想的統一而焚書或禁書,看來似乎也並沒有錯。作為一個帝國一個主體,必然需要有人服從有人犧牲有人被同化,否則,漢族是如何產生的呢?歷史上有過那麼多民族,為何現在全都成為了漢族呢?如果漢朝沒有存在過,秦朝的統治延續到那個時代,恐怕我們今天就要被稱為秦族了。

講了這麼多,都是在假設秦始皇確實是幹了焚書之事的基礎上而來,不過問題是,如果秦始皇根本就沒幹過這事呢?

關於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記載,最早的是在《史記》中: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這也成為被後世引用的源頭。《史記》的可信度有多高?就不在這裡爭論了,這裡就假設它是完全真實的。記載中,焚書的建議出自李斯: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裡可以看出,李斯建議要燒的是除《秦紀》以外的歷史典籍,並沒有建議連儒家的《詩經》《書經》以及諸子百家的書全都燒燬。而且這段話下面還有一句:

始皇可其議,收取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

我們可以看到,詩書及百家的書並沒有燒,只是由秦朝官員沒收收藏,不是為了燒燬。而後世漢朝在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燬的情況下,還“得百家言四百二十篇”。

還有個問題就是,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類似焚書坑儒的事件,為何秦始皇會背上最大那口鍋?

看看除了秦始皇,歷史上還有哪些大規模焚書行動?

項羽火燒阿房宮,秦朝留存下來的書籍被付之一炬,遠遠超過了被始皇帝焚燒的數量,而且其中許多都是孤本,被燒後再無存世。

王莽的新朝覆滅時,又是一把大火,宮中圖書被燒光。後歷經東漢數代皇帝收集,數量有所恢復,漢末天下大亂,書籍又被一掃而空。

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元帝蕭繹,在都城江陵被攻破後,將宮中近十五萬卷藏書付之一炬。蕭繹嗜書如命,收集了無數珍貴書籍,就此成為灰燼,江陵焚書,實在讓人痛惜,秦始皇焚書與之相比,算得了什麼?西魏滅梁的戰爭,在中國歷史上,實在稱不上是什麼大戰,宇文泰僅僅派大將軍楊忠率軍五萬就將之滅國,比這規模大得多的戰爭,都在以後的歲月中一次次上演,而實際上也是對古書的一次次毀滅性打擊。

靖康之恥、闖王之亂、太平天國浩劫,許多人只看到戰事的激烈、朝代的更替,與之相伴隨的,哪一次不是大規模的書禍?

隋朝的牛弘提出“五厄”,又有人補充為“十厄”,還有“十六厄”之說,總之細算起來,只多不少。實際上,中國的古書,就是在一次次戰亂中被毀,重新收集,再一次被毀的過程,有多少次戰爭,就有多少次書厄。一千餘卷的《四部要覽》、一千二百餘卷的《文思博要》早已散佚,二萬多卷的《永樂大典》,現在還剩八百多卷,不到十分之一。

即使躲過了戰火,就能存世嗎?唐太宗下令編纂《隋書·經籍志》,乾隆下令編纂的八萬多卷《四庫全書》,何嘗又不是另一種“焚書”呢?更不用說歷朝歷代的文字獄,難道就不是焚書坑儒了?

秦始皇所謂的焚書,比之以上這些,顯然失色許多,那他為何會背上焚書這口最大的鍋呢?

原因只是他一統天下後,為了思想上的統一,對一些諸子百家的書籍進行收禁,由此得罪了文人,而這種做法,其實歷朝都有,只是當儒家學說成為治國理念後,秦始皇的法家不被接受,再加上取代秦朝的漢朝對前朝當然不會有什麼好話以突出自身的正義性。所以儒家學派掌握話語權後,自然要對其大加毀損。而文人,文官集團歷史上一直就是最為可怕的團伙,黑個秦始皇,還在話下嗎?

坑儒之事就更胡扯了,是由於方士盧生、侯生替秦始皇求仙失敗後,害怕受到懲罰,於是捲款潛逃,秦始皇這才大怒,在京城搜捕坑殺方士四百六十多人,連漢朝作史記的太史公都明白記錄著是“坑術士”,而到了後世,以訛傳訛,變成了坑儒士。

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但原因與所謂焚書坑儒邊都沾不上,相反這是必要的。如同後世宋太宗杯酒釋兵權、明太祖殺戮功臣等,本質上並無太大區別。焚書坑儒的事情顯然被後世誇大了,秦始皇試圖統一思想的行動,在他所處的時代,其實並不能說錯。

而儒家學派,在後世也表現了其負面作用,歷朝歷代,文人、文官集團殺傷力都是巨大的,看看宋朝,看看明朝,大概就能明白,文官集團歷史上一直就是最為致命的團伙。所謂文人誤國,也並非都是瞎話。


小院之觀


關於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事件,史學家們歷來是各持己見,紛爭不已。

有的說焚書坑儒讓中國的文化倒退,有的說因此鞏固了君權一統。到民國時期,還出現了“疑古派”的觀點:焚書坑儒事件不存在。

但根據正統文獻《史記》以及出土文物來看,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確實存在。只不過“焚書”與“坑儒”並非一起發生的,焚書在前,坑儒在後。

我們來捋一下這兩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來摸索一下秦始皇這兩個舉動的意圖,分析一下他究竟為什麼這麼做。

一、“焚書”的起因。

始皇一統天下後,為避免前朝弊端,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事實證明,這一舉措其實是很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其後的劉邦立漢後,大封劉姓子弟,到文帝手裡,即爆發了“七國之亂”。

但在當時,始皇推行“郡縣制”時,遭到了主張復古的知識分子的反對。以博士齊人淳于越為首,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恢復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對此加以駁斥,向皇帝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除《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保留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焚燒《詩》、《書》等;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這就是“焚書”。

由此可見,秦始皇焚書的目的是為了順利推行“郡縣制”,但李斯的建議過於粗暴,秦始皇的決策也顯得過於大刀闊斧。

焚書造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損失。

不過,據說,秦皇宮內尚藏有全套圖書。劉邦佔咸陽後,蕭何當先收拾的就是書籍圖冊,想必也算是保留了一些火種吧,但肯定不如未焚書前能廣泛流傳下來了。

二、“坑儒”坑的是什麼?

焚書的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書的直接繼續,而是由於一些方士、儒生誹謗秦始皇引起的。

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權力和享受到榮華富貴之後,十分怕死。在統一中國之後,他異想天開地要尋求長生不死藥。方士侯生、盧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應為秦始皇找到這種藥。

按照秦律謊言不能兌現,或者所獻之藥無效驗者,要處以死刑。侯生、盧生自知弄不到長生不死藥,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誹謗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 ,事情無論大小,都由他一人決斷,貪於權勢 等等。

秦始皇聽後,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亂黔首 的罪名,下令進行追查,並親自圈定460餘人活埋於咸陽。這即是所謂的“坑儒”事件。

所以說,“坑儒”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坑殺儒生,主要坑殺的是坑了秦始皇本人的方士,當然,也波及了部分儒生。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初衷不僅僅是看到了儒家的弊端,實質是認為:不僅僅是儒家思想幹擾統一思想,一切與中央集權不統一的思想都要使其統一起來。

施行“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他的這種暴力行為雖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秦朝的統治,但其實這般嚴苛與暴虐也加速了王朝的滅亡。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人性的,人性的性情之舉。毛主席批孔也是人性的,更人性的哲學之舉。

儒家思想?私一直不敢尊其為思想,覺得喚做儒術更為妥當。從倫理的角度看邏輯上太散亂,拼接痕跡尤其後世傳承中嫁接痕跡明顯。

儒術的推演有一個邏輯環的斷裂。血緣推非血緣。家族到宗族到部落還好,到國到天下的時候。由孝及忠就有些子不靠譜了。歷史上的縣太爺叫父母官。敢問父母與官何干?這是儒術致命之殤,倒進去數十罐魚膠都無法彌合的斷裂。所以盡顯儒術之乏術。盡顯虛偽之本真。

儒術治國理天下的炎黃血脈相承,這裡總是有些遠近親疏的隔閡。信用之危機在儒術裡埋下了禍根。所以王侯將相焉有種乎!!就是最強烈最直白的質疑!

儒術在百姓家用用還好。古風醇厚,作用與國與天下,就必須找到更有效的方式來平天下。私以為平天下之“平”字意味深長。公平之平,天平之平。也蘊含了法治思想,而絕非捆綁和綁架式的法家思想。


北平之春1112


在支持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前,看看孔子怎麼評價秦國的,《史記-孔子世家》記載:齊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闢,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孔子評價秦國,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中正,稱霸天下都是小的,稱王天下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在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只有周天子可以稱王,而孔子說秦穆公可以稱王,這明顯是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歷代以來,都說孔子思想上保守,想恢復周禮。一個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的人,思想上會保守嗎?

秦國焚書坑儒,叔孫通就是儒生,他就沒有被坑。秦始皇坑的儒,並不是真正的儒生,都是一些江湖騙子,就象現在的磚家叫獸一樣,都是禍國殃民的大忽悠大騙子。

孔子和秦國並非誓不兩立,並非水火不容。孔子對秦國很欣賞,也很看重,並且說將來一統天下的會是秦國,秦國可以王天下。

商鞅變法,無非是耕戰立國,而子貢也曾問政於孔子,如何治國?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足食是講耕,足兵是言戰,孔子的足食足兵和鞅商的耕戰立國不謀而合。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之前弄了個木杆立在城門口,讓人從南門扛到北門,誰敢扛就賞五十金,有個人扛了,馬上得到了金錢,這叫徙木立信。孔子也說過“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就此可知,所謂的商鞅變法,不過就是在抄襲孔子的足食足兵民信而已。所謂的法家,不過是儒家寶庫裡的一個偏方罷了。

秦始皇坑儒反儒,反的都是打著孔子儒家旗號坑蒙拐騙,混吃混喝的假儒。真正的儒家,既不騙人也不誤國,真正的儒家,是要救國,是要救民的,是要為民請命,為國盡忠,為萬世開太平的。


小杜笑看風雲


焚書坑儒其實是兩個事情,並不是同時發生的,而是先後發生的,那是因什麼而起?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呢?

焚書源於要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秦滅六國之後,完成了大一統,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意見,實行了郡縣而,而沒有封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們為諸侯。

公元前213年,有一個叫淳于越對秦始皇說:商朝與周朝都有一千多年,是因為他分封了宗室與功臣們為諸侯。

而如今,您實行了郡縣制,您的子弟都不是諸侯,如果出現了像田氏代齊,三家分晉的情況,到時候該怎麼辦呢?我覺得,我們應該效仿商周,實行分封制,而不要實行郡縣制。

李斯反駁說:諸子百家,都認為自己的想法、學問好,都來批評國家的政策法令,以此顯示自己的能力高,這種是很不合理的現象,我們應該禁止它。我建議,諸子百家的著作都應該廢除,只有那些醫學的、占卜、種植之類的書籍是可以保留的。

焚書的事情,確有其實,但是能真的將諸子百家的書都燒掉嗎?這個從執行與現實來說,這個是很難辦到的,總有一些書被藏起來的。

那我們再來說一下坑儒,這個坑儒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主要坑的是方術士,因為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所以有一些術士專門為秦始皇去尋藥,秦始皇給了他們很多的財物,顯然他們是尋不到藥的,反而還說秦始皇的壞話。

秦始皇一怒之下,就將這些人給坑殺了。有些人,其實並沒有坑儒,而是坑方術士,但根據公子扶蘇對秦始皇的勸諫來看,說諸生皆誦法孔子,所以顯然這些諸生確實是屬於儒生的,所以坑儒,是即坑方術士,也坑儒生。

那是李斯看到了儒家的不好嗎?顯然不是,如果儒家不好,那麼為什麼古代朝代都用儒家呢?其實,這個還是觀念的問題,李斯並不是只排除儒家,而是除了法家,諸子百家他都排斥,他認為治國應該用法家,而不能其他家。


歷史簡單說


焚書是真,坑儒存爭議。坑爹的時代都有。如果我說的有用,現在許多書都該焚。現在那些書作者坑了多少人,難道就不能坑他們?只不過不是直接埋掉他們。可以間接埋沒他們。秦始皇焚燒的是哪些無用害人之書,坑的是方士(那些騙皇帝找長生不老藥和找仙人的騙子),也可能是危害人類的偽儒。要相信歷史真相,一個偉大的人可以統一國家,統一文化,統一制度,統一計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和文明進步,哪些不認同進步的長舌儒總會胡說八道的。歷史的真相是會被人故意遮蓋和扭曲的,但不會阻擋我們正常的思維與判斷。寬容點就是,人家愛怎麼說就去說吧,反正我現在也是在說。過去的可能有弄不清楚的,但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不要聽風就是雨,喪失了自我才對。


雪花飛舞76155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主要還是對儒家的那套學說不感冒。大家知道秦始皇是法家,而且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秦國依靠法家走上了富國強軍的道路。前期的商鞅,後期的呂不韋,李斯等全都是那個時代,有代表性的法家人物,而無一例外都在秦國都得到重用,在秦滅六國統一華夏的進程中,法家學說和法家政治人物一直被秦始皇所倚重,"焚書坑儒“的主張也是李斯提出來。也正因為秦國依靠法家的變法,使秦國從弱到強,最後統一中國,使秦始皇也更加對法家深信不疑。秦的統一,打亂實行了千年分封體制,實行郡縣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看,都是一項了不起的變改,如此宏大的偉業是主張“厚古薄今”崇尚空談的儒生們很難完成的。


任何一項變改,實際都是利益再洗牌,必然有得利的一方,肯定也有失去利益的一方,何況是秦始皇轟轟烈烈,改天換地的變改。秦滅六國,當時生活在六國上層的既得利益集團,自然也就失去他們的利益和賴以生存政治體制。不要小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在未統一之前各國都有各自的標準,統一後執行統一的新標準,也損害了不少人的利益。剛剛完成統一的秦帝國,危機四伏,我前面提到的失去利益的原六國高層,並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他們和落魄不被重用的儒生們一拍即合,煽動民粹,造謠中傷,對秦王朝的任何一項舉措都指手畫腳,和自己原來的屬國及上塑更遠的古代作比較,實際上是為復辟作理論準備,我們熟悉的"荊軻刺秦""張良刺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歷史沒有記載的類似的事件一定更多,為了維護新興帝國的政權,堅決"鎮壓反革命”(焚書坑儒),對秦王朝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

秦始皇雖然依靠法家制國,自己也是百分百的法家,但也沒有走極端,在他的政權機構裡仍然保留著相當數量的儒生,如叔孫通等。他活埋的460人中,絕大部分是裝神弄鬼,招謠哄騙的方士,當然也有一部分愛和方士們混在一起的儒生;還有部分失去利益的六國的貴族,這類人本身又是儒生,他們散佈分裂國家的言論,對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持排斥的態度。焚書以列國的史記為主,對建立大一統的國家和民族是十分必要的。醫、農牧等技術實用型書則得以保留。儒家經典不是也沒有焚燬麼?

兩千多年來,無論朝代怎麼改換,體制上基本上沿用了秦始皇開始的中央集權統治,中華民族歷史上多次分久必合,首功歸祖龍贏政。如沒有"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今天我們生活的中國大陸,分裂演變成幾個或十幾個國家也未可知。

毛澤東1964年6月24日,在接見外賓時說:"孔夫子是有些好處的。我們應該講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夫子偉大的多。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關於本問答的第二個部分,是因為看到儒家對社會發展有弊端嗎?我覺得毛澤東也是在64年,另一個場合的談話很有參考價值:"歷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會前期有建樹的,都是法家。這些人主張法制,犯了法就殺人,主張厚今薄古。儒家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主張厚古薄今,開歷史倒車的"。


最後我想用毛澤東晚年寫的《七律 讀封建論 呈郭老》結束我的回答: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王洪濤6807


很簡單儒家思想是維護即定階級的存在!不具有造反精神和打壓底層社會!比如幾十年前窮人有被推薦上大學的機會,現在上了大學的社會底層想有一番做為是很難的!儒思想下加快了剝削階級的成長,使得底層從小要面臨教育不公平,(比如九幾年我的鄰居天天放學後請學校的老師到家裡輔導孩子學習一個小時(每小時5O元)。這就是現在輔導班的前身!底層孩子千辛萬苦上了名牌學校畢業後直接面臨就業比不上權利的孩子!還要面對高房價,等等問題!這種在儒思想下成長的社會底層壓力具大!其人才也不具有革命思想了,也會加入儒思想團隊去壓榨社會上的所有弱勢群體!所以說儒思想長期高位統治不具有先進性,不利用國家發展!


傲霜雪61611052


秦始皇搞“焚書坑儒”實質上是推行的一項“愚民”政策,秦朝是在中華大地上誕生的第一個封建制國家,他十分推崇“民可使愚之,不可使知之”的治國方略。故把大量的書燒掉,把一些文化名人殺掉,以為這樣就可以安然穩坐江山了。然而,秦朝只統治了十五截,“坑灰未冷東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燒書的灰都沒有冷下來,就被不擅讀書的劉幫,項羽請下了神壇。所以,這件事昭示後人,想通過愚民和坑儒的辦法來穩定江山,那是極端愚蠢的。


學無止境0912


其中有一個原因很少被人提到,始皇為何不坑殺法家道家墨家?諸子百家獨殺儒生?當時儒家有兩個分支,其一就是方士,號稱能煉丹長生不老之類的,這些玩意為了個人私慾把政哥連坑帶騙可給搞苦了,政哥何許人,等他回過神來,明白自己被騙了立刻全部誅殺。其二就是我們目前熟悉的,滿口仁義道德,高尚得自己似乎不是人類的敗類,這些人處處抨擊政哥的國策,在民間造成惡劣影響,政哥下的大棋豈是他們能懂,於是殺之。

當時人們崇拜的是老子莊子韓非子,孔二基本不入流,因為他的思想對於國家強大不被弱肉強食沒有什麼好處,處處教人做小綿羊🐑,但是對於統治階級奴化百姓確是至上法寶,所以後世自漢武帝開始將其推崇備至。儒生們終於鹹魚翻身,開始復仇,完全不顧歷史事實極盡所能抹黑妖魔化政哥,由此也可見儒生之無恥。例如說了兩千多年始皇暴政,但是出土的秦竹簡所記載的秦國律令卻能狠狠地抽他們耳光。

秦自商鞅變法開始強大,至橫掃六國後,法治已深入人心,自上而下皆依法行事,商鞅與秦孝公初始設計變法之時,其中有一條很關鍵,就是吸取了歷史教訓,不讓萬一出現的昏君誤國,要讓哪怕是一隻豬坐在寶座上國家也能正常運轉,所以對於國君大臣地方官權利行為都是有嚴格規定的,誰也不能胡來,因此政哥也不是能任意妄為的。可惜啊,誰也沒想到,後世會有皇帝昏庸,太監弄權,宰相附隨同時發生,只要有一人正常,何至於此!歷經春秋戰國幾百年征戰無數白骨為代價才建立起來的統一帝國瞬間又崩塌了,惜哉惜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