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真的“焚書坑儒”過嗎?你有什麼看法?

火焱小妖


秦始皇焚書,是真焚過,坑儒,是真沒坑過。有人根據《史記》的記載,說秦始皇坑的是方士。其實呢,方士,秦始皇也沒坑過。
所謂的“坑方士”、“坑儒”都是後來的方士們,儒生們為自已臉上貼金。

心理動機嘛,很好理解。佛祖有“捨身喂虎”的典故,耶穌被盯在十字架,一個教派總得有人流血獻身才顯得偉大。

當然,我不能在這兒張口亂說,得有證據。

關於秦始皇坑儒這件事情記載於《史記.秦始皇本紀》中。

秦始皇當年想長生不老,就派方士去求仙訪藥。

這些方士們拿了秦始皇的錢就到處逛。也不知道他們自己信不信能找到神仙,如果自己信,這還好說,如果自己明明知道沒有,還敢這樣整天忽悠秦始皇,那他們也是膽兒夠大的。

據科學家考證,我們的祖先智人,之所以能打敗其它人類,獨霸地球,就是因為我們能編故事。

忠孝、公司、國家、世界等等都是我們人類編的一個故事,科學家叫:想像的共同體。

只要你這個故事有人信,那對於信的人就是真的。可見編故事,是人類的基本技能。

方士們編的這個故事,對秦始皇誘惑力很大,但這個故事必竟漏洞太多。仙當然是訪不到,丹也煉不成,秦始皇就對這些方士越來越不信任,越來越氣憤。

眼看事不成,一個叫盧生和一個叫侯生的方士,他們就跑了。你跑就跑吧,跑之前兩人還發表了一通議論說,之所以找不到神仙,是因為秦始皇太殘暴,我們不能替這樣的人找,等等等等。

秦始皇聽說他們跑了,非常的氣憤。

以下為了便於接下來找破綻,我直接引用原文: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街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妖)言以亂黔首。]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坑)之成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大意就是說,我秦始皇把沒用的書都燒了,然後廣攬天下文學之士和方術之士,是希望你們能幫我治理太平盛世,能幫我尋找仙藥。我對你們也不薄,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而你們呢,這麼些年一點兒成績都沒有,反而臨走了還誹謗我。於是把在咸陽的“諸生”都坑殺了。

接下來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就勸他說: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好,以上就是關於秦始皇坑儒事件的記載。

大家仔細閱讀兩遍,能發現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第一點,大家有沒有發現,被坑殺的人名稱一直在改變。

引起秦始皇“坑儒”的原因是方士,可在秦始皇大怒的時候,他卻說了,“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這悄悄地就把“文學”加進去了。

再接下來就說“諸生在咸陽者”,一下子就又變成“諸生”了,大家知道在傳統的文化語境中,諸生大概就是指儒生。

而到了太子勸諫的話中,就直接成了:“諸生,皆誦法孔子”。這就給坐實了是儒生。

就這樣在不著痕跡中把“方士”變成了“儒生”。

第二個疑點,就是這些所謂的“諸生”被處死的方法,坑殺。

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哪個皇帝是用活埋的方式來處死犯罪的人,中國歷史上沒有這種刑法。根據秦朝的法律,誹謗皇上應該處於腰斬。

那“坑殺”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大家都知道項羽坑殺20萬秦軍。對,坑殺這種行為,只有在打仗的時候才會出現。

估計編這段故事的人不太懂法律,只是覺得坑殺顯得殘暴,所以就選擇了坑殺。

第三個疑點,就是坑殺的這400多個人居然在歷史上沒有一個留下姓名,而那些真正惹秦始皇生氣的人,有名有姓的人,卻什麼事都沒有。

秦始皇在詔書中指名道姓的點了徐福,但是徐福沒有跑,秦始皇也沒有追究他的責任,他反而是一直在為秦始皇尋仙找藥。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就在“坑儒”後的第二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視天下,到了琅琊臺,又見到了徐福。秦始皇不但沒有殺他,反而非常相信徐福的話,為了能見到仙人,親自下海射殺了一條大魚。

通過上面三點,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所謂的“坑儒”或者“坑方士”的歷史是不可信的。

而且這個“坑儒”的事件只見於《史記》。比《史記》早的書,比如說《淮南子》或者賈誼的《新書過秦論》都沒有提到過這段歷史。

據《秦謎》的作者考證,這個故事最早見於西漢初年流傳的一本書《說苑反質》。

這本書關於秦始皇“坑方士”的記載更精彩。

書中就大大方方的講,秦始皇坑的是方士,不是儒生。並且秦始皇坑了方士之後,又抓住了逃亡的侯生。秦始皇親自審問他,並打算把他五馬分屍。然後侯生臨危不懼,泰然自若的對秦始皇又編了一通的故事,秦始皇信了,就放了他再去訪仙求藥。

這一看就是一個蹭熱點的八卦故事,方士們為了證明自己NB,編了這個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被司馬遷知道了。大家知道,司馬遷是漢武帝時期的人,漢武帝也是一個想長生不老,四處求仙訪藥的人。

於是司馬遷就借用了這個故事,把後面方士吹NB的故事去掉了,只保留了秦始皇坑殺方士的一段,藉此來諷刺、勸誡求仙練丹的人。

我們知道司馬遷作《史記》,不單單是為了記史,更是為了“究天地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所以司馬遷的《史記》中記錄了很多人們傳的謠言,也有很多前後矛盾的地方。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的父親倒底是誰,在《秦始皇本紀》中說是秦異人,在《呂不韋列傳》中說是呂不韋。

當然這也正是司馬遷《史記》偉大的地方,我們如果仔細的去堪破他的這些流言或者謠言,其實它們反映的是另一種真實,這個我們這裡就不展開論述了。

我們來說另一個問題:“坑方士”是怎麼又變成“坑儒”的呢?

我們現在看到的《史記》,已經不是司馬遷當時寫的《史記》了,它經過後人很多的篡改和添加。

終西漢一朝,“焚書坑儒”這個詞就沒有出現過。

“坑儒”這個詞第一次出現是在後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時期。

有一個叫衛宏的儒生,在一篇叫《詔定古文官書》的文章中,把坑方士的故事改成了坑儒,而且把這個故事的時間地點情節都編圓滿了。

這個故事說,驪山上有一個陵谷,谷中有溫泉。

這年冬天,溫泉旁邊長出了藤,藤上結了累累的瓜。冬天結瓜是怪異的事情,於是呢,就召儒生去考察,儒生們喜滋滋的就去了。到了之後,就被秦始皇安排的人拿箭射死了,然後把他們就地埋在了谷中,陵谷以後就改名叫坑儒谷。

這個故事一看就是漢以後編的。因為儒家能解釋異常現像這一功能,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儒董仲舒發揚的。

後來到了東漢班固寫的《漢書》中直接就寫成了“燔詩書,坑儒生”。就這樣一個流傳的坑方士的故事,坐實成了坑儒生,後來就成了著名的“焚書坑儒”。

注:材料來源於李開元先生著的《秦謎》。


剛剛歷史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大擺酒宴。在宴會上,眾儒生圍繞著是否實行分封制,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王綰、淳于越等人主張實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人贊同實行郡縣制,並指責淳于越等人"道古以害今"。最後秦始皇支持了李斯的觀點,並採用他的建議,下令除秦紀、醫藥、卜筮、農書以及國家所藏《詩》、《書》、百家語之外,凡列國史籍、私人所藏的儒家作品、諸子百家著作和其它典籍,統統焚燬。同時禁止談及《詩》、《書》和“以古非今",違者嚴懲及至判死罪。


秦始皇稱帝以後,為求長生不老,先後派徐福、侯生、盧生等人尋找仙藥。侯生和盧生始終沒有找到。依秦律,求不到仙藥就會被處死。於是此兩人悄悄地遠走他鄉。秦始皇十分惱怒,下令對所有在咸陽的方士進行審問,欲查出侯生和盧生。秦始皇最後把圈定的460餘人,都在咸陽挖坑活埋。


這就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這是一段非常殘酷的歷史,史籍對此多有記載。漢初大儒如賈誼、董仲舒等對秦政多有評論,屢屢譴責其焚書之事,但從未論及“坑儒"之事。漢初離秦朝時間之近,以兩人之博學,“焚書坑儒"之事應當知曉,假如秦始皇所坑確實是儒,尊儒的賈誼、董仲舒等絕無不議之理。據此可以判斷,"坑方士"之說,才更接近歷史的真實情況。

秦始皇掃平六國,建立了秦朝。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另外讓人一直詬病的“焚書坑儒"歷史上起到了統一華夏民族思想,防止各種思潮影響引起國人的分裂的目的。中國為什麼沒有分裂成歐洲那樣,關鍵在於秦始皇時的統一國人思想!加之漢朝的獨尊儒術,漢民族在形成之初就被統一了思想和行為。統一的文字和思想行為,從客觀上限制了人的自由和言論,但千百年後再來看,“焚書坑儒"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世界上古文明存活至今的只有中華一脈,中華民族至今還屹立在世界之巔!




行雲流水1437995


“焚書坑儒”雖是一個詞,但發生的卻是不同的倆件事。“焚書”是一回事,“坑儒”是另一回事,倆件事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焚書

焚書發生在公元前213年。當時在酒會上,一個叫淳于越的人,向秦始皇進言想要恢復古時的“分封制”。而李斯便加以反駁,他認為春秋戰國的紛爭便是由於西周分封制造成的,堅決反對“分封制,”實行“郡縣制”。

並主張應把除《秦記》以外的史書和《詩》《書》等書籍全部焚燒,只保留醫學、農牧等。秦始皇採納了他的意見,隨即下令收集並焚燒。尤其是《詩經》和《尚書》,除了焚燒,還禁止人們私藏、談論,也不能私自學習,想學也得拜那些官吏為師才可。

坑儒

坑儒發生在公元前212年。坑儒坑的其實不是那些儒生,而是江湖術士。當時有方士盧生、候生之流,說能為秦始皇煉得仙丹,而秦始皇也是一心求長生,相信了這些術士。後來這些術士丹沒煉成,還總愛說秦始皇的閒話,並攜帶煉丹用的巨資逃跑了。秦始皇一怒之下,直接下令搜查共逮捕460餘人,全部活埋於咸陽!



而“焚書坑儒”的發生,其真實意圖也是想使民眾的思想統一,加強思想控制,達到“愚民”的目的。也是秦朝想要建立一個專治集權的社會制度。只是手段未免過於激烈殘暴。


一傾風月半盞流年


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除去醫藥、天文、農業諸種書籍之外,其他的書籍一律焚燬。第二年因儒生批評這位修築長城的秦始皇,他又下令活埋了儒生460人,即為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沒想到秦始皇創立的萬世帝國在屠殺儒生五年後竟然潰滅,而焚書以前曾經能背誦儒家經典的儒生還有很多依然健在的,這些老儒生便憑記憶背誦出那些經典,寫出來傳授學生。因為當時李斯將大篆化成為小篆,字形上有很大變化,當時儒生寫出來的文字是當時的文字所以叫做“今文”,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刻有古文的竹簡陸續被發現,最主要的是武帝末年魯共王拆孔子宅所發現牆壁中隱藏的《禮記》《論語》《孝經》全是秦前的古文字。當時群儒開始用當時的今文翻譯闡釋,此種古文譯出的經典便與今文版本有了差異,尤其是古代社會、政治與帝王神話性的記載。到了漢代,今文派與古文派的差異已經非常明顯,當時的經學大師鄭玄想做調入,牽臺而通融之。直到清朝,漢學家採用科學的比較方法兩種版本的差異才判然以分。


種地的秀才


我想你想問的並不是有沒有這件事,更主要的是對這件事的看法。


首先,“焚書坑儒”這事到底是不是有沒有發生過?

有!

第一歷史現在誰也不能親眼去見證,只能從“正史”所記載的第二歷史中找尋。“焚書坑儒”是兩碼事,一前一後,並且各自的背景都不同。《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這樣記載,

臣(李斯)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一吏為師。制曰,可。

焚書這事由“郡縣制”為導火索。丞相李斯建議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壓制人民反抗,下令焚燒秦國大部分民間藏書,並禁止人民以古非今,想要學習法令,應該要以官吏為師。

可以看出,“焚書”這事由李斯主張,秦始皇採納並施行焚書令。


再來說說“坑儒”。

《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秦始皇晚年想求長生,於是呢,找了很多的術士去煉製長生不老藥。但有人竟然攜帶鉅款溜了,沒了藥,人還跑了,秦始皇勃然大怒,於是在咸陽活埋了460名術士,以儆效尤。


由此可以看出,“焚書坑儒”實際上是焚詩書和坑術(方)士兩件事。


焚書說到底是秦始皇為了加強封建統治,穩固中央集權的一種政治手段。在我國古代封建統治下,很多皇帝都會為了這一目的而採取很多與此相似的做法。比方說唐朝設立三省六部,以及完善科舉制,還有清朝的文字獄等,這些在以現代眼光來看,有些是正面,有些是反面的。但不管怎麼說,在當時,焚書也只有這些手段的其中一種。


而坑術士就完全是秦始皇個人的一項暴行。從現在來看,秦始皇晚年想追求的長生藥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活埋460條人命,確實不枉後世有人給他貼上“暴君”的標籤。

(完)


奉青茶館


儒主要有兩種,方士和儒生,此外還有一部分武士。

如果以一所醫院🏥來比喻,方士是主要力量,相當於醫生,為國家(病人)開處方的。

儒生相當於護士,負責國家日常事務的管控,維護國家(病人)正常運轉。

武士相當於護工及保衛科,專門負責解決外部力量對管控國家(病人)的妨害。

秦始皇打蛇🐍打七寸,坑的就是方士,是居於統治和領導地位的儒。

他雖然沒有坑儒生,但坑的是儒生的領袖,所以是根源性的坑儒,坑的人們連什麼是儒都搞不清楚了。

為什麼讀書人普遍比較迷信,因為他們曾經的領袖就是從事迷信工作的。

不然秦始皇為什麼二千多年一直被稱為暴秦,因為他給儒生帶來了觸及靈魂的恐懼,歷經二千多年都無法消除。


河東來


秦始皇確實做了“焚書坑儒”!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毀滅文化埋葬思想的非常倒退嚴重的專制行徑!

應該予以嚴加痛斥!


president孟


難道你不相信歷史嗎?還是沒看歷史,還是不懂歷史!

如果你真正想搞清楚這件“焚書坑儒"事件的來龍去脈,你可以回到秦朝去走走呀,問問秦始皇本人就一清二楚了。

想想現在人真無聊也無知,什麼給秦檜翻案呀,給慈禧太后翻案呀,等等等等……。

竟是子虛烏有瞎扯蛋!

明明歷史記載很清楚的事,他卻疑神疑鬼的問這問那。


南山55555


秦國統一了六國之後,作為最大的領袖秦始皇,肯定是要避免日後的紛爭,這個時候統一思想就很重要!首先,管理子民最主要的辦法就是從思想和文化上統一灌輸,一切從零開始,把一切文化者,書籍銷燬,焚燒,然後由國家統一灌輸新的有利管理的知識,這是一個迅速快捷的辦法,所以現在考古先秦的代表竹簡文字和記錄少之又少,極大的肯定了焚書坑儒的準確性!個人觀點


穿靴子的貓49301422


坑過,但並非後人評價那麼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