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華15年後亞馬遜“斷臂” 貝索斯輸給馬雲和劉強東

原標題:亞馬遜中國斷臂,貝索斯在中國輸給了馬雲和劉強東

曾經高調入華的亞馬遜沒能擺脫跨國公司水土不服、效率低下、狼性不足的通病。然而,及時止損也未能減輕亞馬遜中國的焦慮。

入華15年後,亞馬遜選擇了斷臂求生。

多家媒體報道,這家全球最大電商將裁撤中國電商自營業務,專注於海外購、Kindle、雲計算、賣家出海等業務,亞馬遜中國區總裁張文翊也將離職。

亞馬遜中國目前約有2000名員工,業務縮編將帶來一輪離職潮。據媒體訓練營報道,裁員補償方案如下:一、給予兩個月找工作的時間,在此期間工資照發;二、“N+3”補償方案,比如工作十年,則給予十三個月的離職補償。

此前,亞馬遜中國曾經計劃與網易(268.28, 2.54, 0.96%)考拉合併,這一合作以失敗告終。而對於傳聞中網易接盤亞馬遜中國電商業務的說法,網易公關部門今日回應《中國企業家》稱,“不予置評”。

亞馬遜電商業務在美國有壟斷性的地位,亞馬遜雲服務作為亞馬遜“利潤之源”,也在全球做到第一的地位。但此番亞馬遜電商業務受挫,其雲服務業務在中國卻也發展不順。業內人士向《中國企業家》介紹,在雲服務市場上,阿里(187.55, 1.77, 0.95%)雲一騎絕塵,電信雲、騰訊雲屬於第二梯隊,AWS、Ucloud、金山雲處在第三梯隊。

Kindle無疑是亞馬遜在中國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塊業務,中國也是Kindle最大市場。不過,2018年Kindle銷量僅幾百萬臺,雖然佔據整個電子書市場份額65%,仍然面臨著京東(29.85, -0.06, -0.20%)、騰訊、掌閱、小米等眾多玩家的追逐。現實中,積灰的Kindle被網友戲稱為“泡麵神器”。

雖然“斷臂”電商自營業務,亞馬遜在華業務仍難說會否極泰來。

失去電商高地

亞馬遜進入中國時,已經攻克了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市場,在貝索斯看來,中國市場也將是志在必得的。2004年,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從雷軍手中收購了當時的卓越網,一路擴張,佔據了中國電商B2C市場的絕對份額。

2008年,亞馬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曾達到15.4%。當時淘寶、京東尚未成氣候。

但此後,亞馬遜在中國的本土化卻並不順利,不僅在市場份額逐步萎縮,並且錯過了移動電商的浪潮,被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國內電商平臺甩在身後。

如今,亞馬遜電商業務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被天貓和京東等擠壓得只剩0.7%,連Kindle旗艦店也不得不入駐天貓,倚重這個流量大戶。

2014年,亞馬遜上線了“海外購”業務和“Prime會員”服務,用戶可以通過亞馬遜中國官網直接購買海外站點商品,跨境直郵,將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的亞馬遜站點接入。海外購業務很快成為亞馬遜中國核心戰略的首位。

但亞馬遜跨境電商的先天優勢很快被後來者蠶食殆盡。亞馬遜上線海外購的同一年,阿里巴巴上線了天貓國際,為國內消費者直供海外進口商品,網易旗下的跨境電商網易考拉2016年3月正式上線,新晉平臺小紅書俘獲了大批年輕消費群體。

根據易觀監測數據,2018年中國跨境出口電商交易規模達7.9萬億元。艾媒諮詢報告顯示,2018年網易考拉、天貓國際在跨境電商交易中佔據前兩位,亞馬遜被擠出前五。

亞馬遜中國曾在2016年不惜一切代價地借重其背後的全球化平臺來發展其跨境電商業務。然而,亞馬遜在中國電商領域依舊不可避免地走向邊緣化。

時至今年,亞馬遜中國也沒披露過中國Prime會員的數量。這隻能說明,其付費會員發展得可能不併理想。

郎然資本創始合夥人潘育新對《中國企業家》表示,亞馬遜失敗的本質還是,對中國市場的瞭解和投入程度不夠,美國成功經驗copy到國內,是打不過國內巨頭的,畢竟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電商的一個基本模型是長尾效應,核心是線上流量,發展到一定程度,會進入贏家通吃的模式,被阿里、京東兩大巨頭壟斷。因此,亞馬遜就沒有翻盤機會,雖然保留強項全球購跨境電商這一塊兒,仍然面臨網易考拉、天貓的PK,而且流量還是遠遠小於它的競爭對手。”潘育新說。

水土不服

“不夠激進,投資不足,本土化不充分。”貝索斯曾總結在中國市場失敗的原因。

亞馬遜早年的風格和對中國市場的認識不足,對它開發中國市場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在中國電商的黃金年代裡給了對手崛起的空間。

亞馬遜的網站和APP體驗一直被國內消費者詬病,中國團隊這些年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外企風格濃厚的老牌企業亞馬遜,嚴謹、流程慢,加之中美時差,加劇了溝通的時間成本。

“美國奉行一套UI,全球使用,這樣無論你切換到哪個國家,即使看不懂文字,也知道那個位置的那個按鈕是什麼意思。這就導致如果想要定製中國化的頁面和流程非常難。”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亞馬遜中國區一名員工表示,“中國版改良了很多地方,但推動改變每一次都很難,需要繁冗的審批流程。不像國內其他推行‘996’的電商平臺,只要老闆一句話,員工們連夜加班加點上線。”

有亞馬遜員工在脈脈上表示,“(亞馬遜)不宣傳,邏輯不符合國內用戶習慣,沒有足夠的權限和資源深入本土化,市場萎縮是不可避免的。”

而最關鍵的是,亞馬遜遲遲沒有意識到阿里巴巴的強大,沒有及時發力,它奉行不做廣告的策略,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帶來了連鎖反應。“因為網站市場佔有率低、流量少,貨品就拿不到低價,拿不到低價就沒有人買,沒人買更沒流量,如此惡性循環。”市場人士曾分析稱。

外資企業對中國本土團隊的不信任也是諸多表象原因的根源之一。相對比本土電商都是創始人親力親為掌控,外資企業在華團隊都是職業經經理人,權限不足,激勵不足,即使意識到市場的轉變,也無力及時應對,錯失良機。

亞馬遜中國也不是沒有想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2018年,亞馬遜上線了亞馬遜小程序。但以亞馬遜的體量,這一變革還是太小,以及來得太晚。

傷心地

現在,亞馬遜中國的物流業務幾乎關閉,此後主打的海外購沒有倉儲需求。而自營商品從去年底開始清倉。

中國市場難改落寞之態,印度市場成為了亞馬遜在亞洲的新希望。2013年,亞馬遜進入印度,完全吸取了在中國的失敗教訓,對印度市場非常重視,如今管理層常對外提及的是“印度”二字而非“中國”。

雖然沒有啃下中國市場,亞馬遜仍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2018年,亞馬遜全年營收2329億美元,同比增長31%。其中電商業務創收2079億美元,同比增近三成,營業利潤51.14億美元。

貝索斯曾判斷,雲計算服務的市場要比純電商業務大得多,這一點在近年來的財報中有明顯體現。財報顯示,AWS取代亞馬遜北美電子商務部門,成為2018年運營收入最高的部門。2018年,AWS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2018年收入256.55億美元,同比增長46.95%,利潤創下新高,規模效應逐漸顯現。

今年2月,亞馬遜公司市值一度超過蘋果、微軟、谷歌,躋身全球第一。

可以說,亞馬遜在全世界都攻城略地,唯獨在中國馬失前蹄。

對於國外互聯網公司來說,中國市場一直是傷心地。從雅虎、eBay、印象筆記,少有跨國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取得成功,他們大都敗給了本土的公司,比如新浪、阿里巴巴、百度,亞馬遜成為這個名單上最新的成員。

這個結果的原因,恐怕是貝索斯們也在反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