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你怎麼看這個觀點?

晚夢雨兒


很慚愧,我就是那群不讀書的教師中的一個。

作為語文老師,雖然平時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來的是博學,出口成章,但我自己知道,那只是表象,用現在娛樂圈的話說,那只是“人設”,一個高中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的人設。

仔細想想,從任教以來,我似乎從來沒有系統讀過什麼書籍,不管是教育類的,還是文學類的。

我的學生都知道我擅長背詩,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基本無壓力,但我很少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我當年高考後閒的慌,為了到大學裝逼時背的。當年年少氣盛,為了顯擺自己,讀過很多書,背過很多詩,這些閱讀的收穫讓我支撐起了工作後一個合格語文老師的形象。

但我知道自己工作後真的沒認真讀過什麼書。

大學學過的教育理論,我基本是不怎麼相信的,所以,畢業後教育理論這方面的書,我完全沒有讀過。我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藉口——現在不都流行一線教師和專家對立嘛,我作為一線老師,幹嘛去讀專家的書......

文學類名著,我也沒好好讀。雖然我也講《紅樓夢》,雖然我能背誦《紅樓夢》裡的絕大多數詩詞,但那是很功利的背,學生時代是為了顯擺,教師時代是為了應試,給學生總結人物形象和素材,供學生寫作文使用。

我也講《論語》,甚至我自己能背《論語》,但很遺憾,我完全沒有從《論語》中獲取什麼人生哲學之類的想法,背《論語》,背翻譯,是為了給學生上《論語》專題課,是為了翻譯文言文,掌握知識點。相比於《論語》,我甚至更推薦學生去讀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煉成的》——理由只有一個,這本書能夠更快捷的瞭解孔子,用在作文上。

我的閱讀,唯一的標準就是上課有用,我要求學生閱讀,唯一的標準就是考試有用!

慶幸的是,我現在辭職了,不用再誤人子弟了。

不過我還是一個家長,我不甘心自己做一個不讀書卻依然拼命育兒的家長!

所以我現在開始讀書!

靜下心來,不含功利性的閱讀!

我現在的書桌上,是厚厚的《阿特拉斯聳聳肩》——這本書依然是當初為了顯擺自己而特意買來的,只是我現在想要好好讀一讀,品一品。

但願我能讀完它,改變自己不讀書的習慣。


金牌小書童


沒錯,如問題中說的那樣,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在教師和家長的拼命之間,孩子和學生,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也很難將讀書轉化為自己的內在動機,轉化為自己的追求,而僅僅為了不讓老師和家長的責罵。


對於這樣一個情況,對於當今的這種教育現象,我們應該怎麼看呢?

第一、在生活的重壓之下,讀書已經成為一個奢侈品。

現在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事情越來越繁多。在我們今天有限的休息時間裡,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去讀書,而是去娛樂,去休息,去打遊戲。讀書正在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奢侈品。

我們本身也很少有讀書的習慣,這一點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種狀態。讓我們自己都無法靜心讀書時,我們又怎麼能讓孩子靜下心來,去讀書去刷題呢,去把學習當成自己的樂趣呢?


第二、教師的不讀書,折射出的是教師的業務素質正在下降,道德要求正在降低。

教師在中國的地位一向很高,在古代是天地君親師,在現代是社會的園丁,是國家最可愛的人。教師的事業單位編制,正在逐漸向公務員編制靠攏。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教師的責任越來越大,所受到的監督越來越多。

同時,關於教師不讀書的指責,也常有發生。我們不能把教師擺在聖壇之上,像一個神一樣去戰鬥。他們也是普通的人,教師對他們而言,僅僅是一個身份,是一個養家餬口的手段而已。但毫無疑問,在整個大風氣浮躁的情況之下,能夠守住本心,還繼續讀書的老師,確實越來越少。


第三、家長們不愛讀書,已經成為了家庭教育環節最大的軟肋。

說家長不愛讀書,好像有些冤枉好人。畢竟目前在空前的生活壓力之下,家長們能夠做的,就是拼命掙錢,還房貸,買車子,然後送孩子去最好的學校與最好的補習班,以及最好的興趣班,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讀書正在整個整個社會的奢侈品,對於那些需要養家餬口,同時上有老下有好小的家長們而言,讀書的世界太遙遠了。但是,靜得心來讀書的家長,都是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他們也明白,真正決定孩子成績好壞的,不僅僅是學校這樣的外部環境,更在於家庭教育的內部環境。只有內部環境的優越,才能打造出第一流的孩子和最一流的學生。


第四、不可忽視的一個背景:高考中那些第一流的考生,往往不會成為基層教育的老師。

在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當時報名500萬人,錄取23.4萬人,錄取率佔到4.5%,而且還是大專生以上。在那個時代,在那個蓄水十年的人才庫裡,即使是一名師專的學生,都會得到一個穩定的鐵飯碗,都會成為社會精英。

正是那代師範生出來的老師,成為了中國近二三十年來教師行業的中流砥柱。只是目前的他們正在越來越多的退休。在年輕一代的老師裡面,真正的第一流的學生,往往選擇的是出國深造,是去科研,去國企,去移民。真正迴流到教師行業中的精英人才,正在變得越來越少。這也是我們在抱怨精英老師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


結束語:在當下這個生活重壓越來越大的社會,讀書已經成了一個奢侈品。家長忙著掙錢,老師忙著工作。在對兩者的不讀書的現象進行批評的背後,是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脫節的一個反思,是對精英老師和精英家長的呼喚,只是太難太難。


教育練真堂


不讀書已然成為這個社會的通病,教師不讀書只是社會現象的縮影。但不能否認,教師應該是這個社會中最應該多讀書的群體,但將教師不讀書之罪全部加強於教師自身是有失偏頗的。


看了看這個問題的一些回答,這些回答本身就能解釋為什麼老師們不讀書,其實這也是這個社會都不讀書的原因。

有人說,怎麼說我們沒讀書,我們不讀書怎麼考上的大學,怎麼取得的教師資格?在這一言論中其實不只是狹義地理解了讀書的意思,而是真切地反映出我們許多教師內心的真實價值觀——讀書能帶給我什麼實際價值。

在此問題語境下的“讀書”,我理解為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讓我們能慢下來靜下來,有針對性的學習,自我提升,也就是國家提倡的“終身學習”。


讀書當然能帶給人價值,但現實地說,讀書還真不能短期內給老師們帶來物質價值、經濟價值。不讀書我不還在教書?我為什麼要一直讀書呢?

這其實就是這個社會人對讀書普遍的心態,老師也只是這個社會中的普通人。

有人說,讀書又如何?會讀書、愛讀書的不一定會教書。這其實反映了現在教師不讀書的另一個重大原因。

在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的戕害下,整個社會一直將教育與教學等同起來,人們的眼中只有分數、只有成績,評價一所學校、一個老師,升學率成為唯一的標準。漸漸地,我們老師自己也認同了習慣了教學即教育這一可怕而又可悲的觀點,併為之傾其一生。

所以有了“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缺乏智慧的教師在辛勤甚至忘命地教書,把本來聰明的學生教得越來越不會學習不愛學習”的言論。

作為教師,我不反對這一言論,雖然這未必是最可怕的,但這一定是當前教育的問題之一。但這非教師個人之罪,而是社會整體之過。



更多志願填報知識,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題主一句話,準確地概括出了當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癥結所在,為什麼很多學校教師被垢病那麼多?為什麼很多家長被稱之為病態家長?恰源於不讀書不學習,結果才導致教師只會教書而不會管理和育人,才導致家長只會做衣食父母而不會教育孩子。當孩子們在德育普遍缺失狀態下成長時,就形成了現在的社會風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是非不分,黑白不明,還特別盲目自我。

教師只備課和教課而不廣泛閱讀與思考,無法成為有豐富知識有涵養的教育工作者。

如果對廣大教師群體做一個有關於廣泛閱讀的專題調查,可能你會得出一個很吃驚的結論,那便是隻有極少部分教師能夠靜心去利用工作之外時間閱讀。知識需要更新,如果不廣泛閱讀和學習,終歸是在吃老本,僅學那點教學專業用的知識,完全達不到成為一名有豐富知識有涵養的教育工作者。說到這裡,可能會有相當多的教師不服氣了,我懂的並不比你少,我工作並不比你輕鬆,你有什麼資格在這指手畫腳?你知道我們有多不容易嗎?你知道我們幹了多少不屬於我們本職工作,讓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讀書嗎?瞧,反擊有理,我認同。矛盾恰在這裡,永遠處於忙碌與疲憊狀態下的好老師真沒有時間去閱讀。而那些有時間又不忙碌的教師都在幹什麼呢?

大多數家長只做盡職盡責的衣食保姆,精心在飼養與溺愛孩子,根本沒有閱讀的興趣愛好,哪能成為擁有現代家庭教育觀念的父母。

若問現在每天有堅持閱讀與學習的家長有多少?十之八九都沒有這方面的興趣與愛好。也就是說作為育人者的家長,連最起碼的育人知識你都不儲備,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大腦空空如也,且不要說育人了,連自己的行為是否存在問題都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優秀家長比例有多少?可能和考上重點大學的孩子錄取率有的一比,概率真差不多。不讀書、不學習、不思考,已經成為當代家長的普遍特點。沒有自己的育兒觀和讓孩子信服的優良習慣與品質,你拿什麼做孩子的學習榜樣?甚至還有些家長大言不慚地把育人的職責推給學校老師呢,孩子在學校裡違反紀律了,學業有問題了,被人欺負了,受點小傷了,都要去找老師鬧,咋就不想想如果你真會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與習慣,孩子會出現那麼多問題嗎?

學校教師至少還能持證上崗,至少還有考核與監督;而家長根本就沒有學習過怎樣做父母就無證上崗了,更不說有人去考核是否稱職了。

當很多家長經常指責或抱怨某些教師素質多差的時候,至少我們還能看到這些教師有教師資格證,至少在教書育人工作中還有考核與監督。同時也有各種形式的培訓與學習,儘管也僅限於專業學習,但至少還在學習,總比不學要強很多。相比較而言,中國的家長群體就很可笑了,有多少家長是在有孩子之前,就進行過專業父母培訓,而後持證上網的?根本就沒有,都是無證上崗。稍有進取心的那一成多家長,靠的大都是自學,也往往和那些二把刀司機一樣,成了馬路上的殺手。只不過殺傷的對象是他們最親最愛的孩子,想想可笑嗎?無知者無畏,膽大包天,所以才看到現在很多家長敢對老師不恭不敬,也去學校鬧,敢去動手打老師。

教育之怪現象:全民為應試,只抓學習與成績,不重視學生德育培養。這便是教師和家長不讀書,意識不到危機已經悄悄來臨,更缺乏責任與使命感。

現在的中小學搞的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理應重在培養孩子有優秀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最終讓學生擁有較好的獨立學習與獨立思考能力。但是現在基礎教育完全把這些根本性的東西拋之一邊,採取填鴨式教學,讓至少有一半的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說一句還是保守的),在學校輕視德育培養的時候,如前文所講,家長也不重視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培養,才導致很多孩子連老師和父母都無法信服。在孩子們看來,他們算不上什麼權威,因為他們沒有讓自己仰慕的資本。所以,我們能看到有很多孩子進入初中後,便開始一步步走向沼澤地,思想品德更糟糕,學業興趣更差,到了中考時,一過篩子,好傢伙,一半多的都被淘汰了。誰該為這些品和學都不及格的孩子負責?老師和家長都有份,這便是不讀書不學習不思考不下功夫的結果,危機已經來臨,有覺醒的人嗎?

結束語: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其實很難答,太抽象,又太現實。現實到說了真話會遭很多人罵。好在我這個人常被罵,倒也習慣了。只是希望有良知的老師和家長們,好好想想我的話,今天你是否該好好讀書了?是否該讓你的大腦充電了?至少你們要清楚,一個優秀的民族是熱愛學習的,是把書奉為至寶的。


寒石冷月


殘酷的現實,教育的悲哀!

現在願意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也就是書店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吧!

工作中,外行領導內行是大忌,現在的孩子被不讀書的氛圍籠罩著,想讀書很難。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全部,但是能夠陪孩子讀書的父母有幾人?只有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宜的讀書環境,才是真正的好。



手機替代了一切,遊戲讓我們茫然不知所措,讀書被拋在了腦後。

手機的出現可以改變一代人,也可以毀了一代人。每一種社會進步都有兩面性,在正能量展現的同時,副作用也會發揮它獨特的威力,讓人麻痺,讓我們痛心不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讀書,陪學生一起讀書,我們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拼命教書,一群不讀書的父母在拼命育兒。


東邪體壇泰山


首先,教師證是要考的,不念書就能當老師是個不負責任的言論。

其次,讀書厲害的不一定教書就厲害,讀書中庸的,不一定教書就不行。一箇中專學校的出來的師範生教小學,文化水平足夠有餘,一個師範大學生,教中學的水平也是足夠的,博士才能當大學老師,水平也是足夠的。所以,現在教師隊伍的文化水平是沒有問題的,教得好不好,完全看的是教導學生的方法。

第三,所謂師傅帶進門,修行看個人。有些老師自己高考的水平並不咋地,並不代表智力就低於考得好的。高考考的是全科,教書教的是專長。比如我兒子高考理綜接近滿分,英語考36分,進他們學校他是墊底進去的,但是學校調劑他去了他滿分的生物,如果他將來當老師的話,肯定教生物……

第四,有些分數只能進師範大學的考生(師範大學錄取分數普遍低於其他同等級的大學)並不能說他們文化功底就相對差於考其他大學的學生。高考有時間限制,但教書沒有。高考有許多考生做題時間不夠,只能說才思不夠敏捷。有些學生做題快,才思敏捷,但是你把做題時間放長,他做不出的題目依然是做不出來


紅塵築夢


一群不讀書的教師怎麼理解???

一,原來讀書就不行,靠關係或者通過招工進教師隊伍的。當然這個只有在以前那個體制年代,比較多點。還有頂班的,父母是教師,退休了子女頂替進去的,也是那個年代的產物。這類人基本沒什麼文憑,但是有的通過後天的努力,教書也不錯,還有成為名師的。

二,通過努力讀書,考上師範,正牌大學或者師範生。他們聰明,努力,教書也認真。但是有的不關注時事,不看書不讀報,不上頭條,不耍微信扣扣,不耍抖音,不看新聞。外面什麼事都不知道。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課書。還不繼續學習,知識老化嚴重,沒與時俱進而是與時代脫節。這也太可怕了。如何教知識豐富的學生?


眉羽墨


這確實是我們應該擔心的問題,老師都不能踏實的學習,不認真教學,素質太差,三觀不正,孩子怎麼學好?家長不讀書,不學習新知識,素質差,三觀不正,怎樣教育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都不正,孩子怎麼辦?現在電視節目,哪個臺都有調解家庭糾紛的節目,家長從小不用心陪伴、用心培養孩子,孩子的生命教育缺失、法治教育的缺失、是非觀的缺失、沒有好的讀書習慣、沒有人給孩子做情緒疏導,沒有人教孩子如何跟別人溝通,天天新聞裡都有消息,博士生、研究生、大學生從樓上往下跳的,有跳河的,為什麼?難道不應該重視嗎?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家庭的希望。所以大家都應該思考一下了。這些老師、家長該做的事情都不去做,想得到一個陽光、上進、學習好,懂道理,感恩的孩子,可能嗎?確實這樣繼續下去,是很可怕的。


養親以得歡心為本


今天聽一個初中老師說,孩子初三要給班主任及各科老師都得送禮,大約要一萬五,那樣的話老師才會高看一眼,才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難道現在的風氣真這樣也漲價了嗎?私立中學一年學費加上各種費用一萬五不夠,再加上各科補習和送禮要近五萬,這只是初三一年


你今天真好看what


題主的問題是一種社會現象的存在,但不是全部。

許多教師、家長都是從個人的角度、個人的利益去考慮學生、孩子的學習、發展問題,再結合當前社會一切向錢(權)看,產生出來的一種新的社會教育問題。

不讀書的教師來教書,我理解為不掌握法律知識的教師來教書。

不讀書的家長在育兒,我理解為文盲式的望子成龍,有些在趕著鴨子上架。

新社會、新文明,教師育人應放在法律框架之內。

社會之大,人員之廣,不可能每個人都能都在知識上成材。雞不用趕會上架,鴨子再趕也上不了架。

社會也是包羅萬象的,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歸宿也是社會需要和不可缺少的。作為教師、家長,你的學生、孩子是"雞”是"鴨",能不能“上架″是不能絕對的。

教師、家長對於學生、孩子,在嚴格教育管理的同時,要對學生、孩子的愛好、能力順勢而為,順其自覺、自然發展的為好。

凡違反自然規律行事者,都適將其反,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