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以茅臺一款貼牌酒“天朝上品”為例,各個渠道有不小价差,而且據稱成本與官方定價相差超過600元,但另一方面,貼牌、定製產品對茅臺營收貢獻極小,茅臺清理貼牌、定製酒步伐緩慢,阻礙到底在哪裡?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2019年2月18日,茅臺集團發佈《茅臺集團關於全面停止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業務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停止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這三項業務。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該通知中還點名批評了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白金酒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白金酒公司),稱其在生產經營中屢次違反集團品牌管理規定,近日又出現重大違規行為,對茅臺品牌聲譽造成了嚴重影響。集團公司不再授權其使用集團知識產權,生產業務由保健酒業公司接管。

此次並非是茅臺集團第一次瘦身行動,早在2017年9月,茅臺集團又發佈新的《品牌管理辦法》,整頓品牌亂象。按照當時的規劃,整頓後的茅臺集團旗下品牌將由原來的214個品牌2389款產品“瘦身”到59個品牌406款產品。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從文件內容來看,主要內容有兩點:

一是茅臺方面全面停止了包括茅臺酒在內的各子公司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所涉業務。

二是集團不再授權白金酒使用集團知識產權,生產業務由保健酒業公司接管。

也就是說,以後我們只能在市面上看到

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貴州大麴、

53度茅臺及其年份酒、生肖酒等等茅臺酒了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茅臺集團的幾大類貼牌酒。

如此看來,茅臺貼牌酒真有那麼容易被禁嗎?

貼牌酒的利潤空間

貼牌酒亂象,從一款產品能窺知一二。

兩大擁有貼牌業務的子公司紛紛出現管理問題,在業界看來,最難斬斷的在於其貼牌業務背後巨大的利益蛋糕。

據天朝上品官方網站顯示,天朝上品旗下主要有貴人酒、金貴人及眾人酒三大品類。其目前主推的貴人酒三代由2016年的一代升級而來,官方建議價從399元一瓶500ml裝的貴人酒一代,漲至目前699元一瓶相同規格的三代酒。

對於官方建議價格,天朝上品總經理黃永毅今年3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基於天朝上品品牌的國際領先水品及榮獲的諸多國內外榮譽,“官方給出的建議價應該說是在合理的價位區間。”

然而天朝上品的實際市場定價,在白酒經銷商們的眼中卻成了謎。

無冕財經研究員通過天貓搜索“天朝上品”,進入客服保證的“店內均為天朝上品正品”的“天朝上品郵政速遞專賣店”,下單一箱6瓶裝的貴人酒三代時發現,其總價顯示為1398元,即每瓶500ml裝的三代貴人酒售價233元。

而京東商城同品類產品價格更是令人吃驚,諸多商家通過滿減活動,使單瓶貴人酒三代售賣價最低可到199元。

針對天朝上品虛高及混亂的價格體系,其實早前便有業內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貴人酒的實際成本只有幾十元,如果買得多,基本能按每瓶50元的價格進貨。

若如此,據天朝上品官方披露信息,其2018年共實現2萬噸即相當於四千萬瓶500ml裝酒銷量估算,每瓶最高可達約650元溢價空間,總溢價最高可達260億元。

伴隨天朝上品混亂的價格體系而來的,卻是種種轉嫁到茅臺品牌本身的假酒橫生、消費者信任度丟失及品牌名譽受損等危機。

而目前天朝上品預計一年創造幾十億營收,僅佔到茅臺股份1%左右的年銷量,與茅臺本身的品牌商譽相比幾乎不值一提。由此,茅臺對定製貼牌清理應該是毫不手軟。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茅臺近5年營收、利潤情況。

但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茅臺便已逐步展開對貼牌酒的清理,但天朝上品一直安然無恙。

複雜的利益關係

清理緩慢,說到底,還是牽扯到背後複雜的利益關係。

今年2月18日,茅臺發佈《關於全面停止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業務的通知中,點名批評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白金酒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白金酒公司),稱其在生產經營中多次違反集團品牌管理規定,因此取消其使用集團知識產權,並由茅臺保健接管其今後的生產業務。

隨後,白金酒公司背後隱藏的複雜資本關係逐漸浮出水面。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白金酒公司股東情況,圖片來自啟信寶。

股東背景的複雜性無形中加劇了茅臺集團的品牌管理危機。

據茅臺股份歷年財報統計,自2016年,茅臺股份開始於財報中單獨披露茅臺基酒產量數據。近三年,該數據分別為3.93萬噸、4.28萬噸及4.96萬噸。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茅臺歷年基酒增長情況。

儘管茅臺基酒產量近年來保持逐年增長趨勢,但茅臺集團董事長李保芳曾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強調,茅臺酒的供求矛盾只會持續加劇。目前茅臺年產量約6000萬瓶,“考慮到環境的承載能力,茅臺集團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將不再擴建。”

徹底清退決心有多大?

茅臺近幾年的貼牌、定製清理計劃可追溯到2017年9月。彼時,茅臺發佈《品牌管理辦法》,提出“雙十“戰略,要求每個子公司旗下保留不超過10個白酒品牌,且每個品牌不超過10個條碼。

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茅臺共清理163個品牌、2068款產品,各個子公司共保留51個品牌,合計321款產品。

2019年2月,茅臺要求全面停止包括茅臺酒在內的各子公司定製、貼牌和未經審批產品所涉及的業務,且相關產品和包材在未經集團允許的情況下,將就地封存,不再生產和銷售。

顯然,李保芳正加碼對旗下子公司及銷售渠道的清理力度。

茅臺叫停貼牌酒 是利還是弊

說到茅臺,春節時候生意有多火,可能大家都“過過招”,用“一酒難求”一點都不為過,然而有誰會曾想過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商業秘密?

貴州茅臺之所以能在中國白酒行業一直處於優勢地位,與其質量、口碑密不可分。而如果哪天遍地都是茅臺的時候,會不會有人猜想茅臺會不會在質量上趕不上量的上升?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茅臺貼牌酒,相信業內人士都有所瞭解。但是並非所有老百姓都知曉茅臺也有貼牌之說,如今,茅臺叫停貼牌酒,又是居於何種目的,既然貼牌要被叫停,當初又為何授權貼牌呢?為此,關於茅臺叫停貼牌酒,有兩種觀點:

一種是支持的,即贊成叫停貼牌酒:這樣可以預防無序的開發對主品牌造成傷害,同時,這樣還有利於切斷多方的利益鏈。

一種是質疑的,認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茅臺這是清理門戶,一刀切讓人懷疑其接他人之手開路如今“過河拆橋”的嫌疑,同時損害了其合作商的利益。

誰在阻礙茅臺“清理門戶”?有人認為茅臺“一刀切”不是明智之舉


整治品牌和產品亂象

茅臺集團“清理門戶”的背後,主要是針對茅臺集團子公司少數存在使用茅臺集團標誌的產品,質次價虛、過度宣傳的現象,違反了集團品牌管理辦法的規定,影響了茅臺集團和茅臺酒的形象,所以茅臺集團的這一舉措是必要的、及時的。

“茅臺集團此舉有助於茅臺品牌價值的提升,從而推動茅臺酒特別是茅臺醬香系列酒的動銷、發展”。良莠不齊的貼牌產品對品牌形象的維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因此茅臺此舉眼前來看捨棄了眼前的利益,但從長遠來看一定是利大於弊的。


對於茅臺的做法,你有什麼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