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依然很強,過去10年平均增長還是比G20高出4倍

4月17日,“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與挑戰”學術報告會在上海社科院舉行。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ED)副秘書長

盧德格爾•舒克內希特教授,以第一手經濟數據,分析了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指出中國經濟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上海知名經濟學者聆聽了報告,並與盧德格爾教授進行了互動交流。

中國經濟依然很強,過去10年平均增長還是比G20高出4倍

盧德格爾教授在演講中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若以國際標準衡量,中國的增長依然強勁,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過去40年,中國增長率遠遠超了G20,即世界上20個最主要的經濟體,在世界經濟增速中貢獻了25%,即四分之一的力量。在中國,雖然過去十年經濟增速在放緩,現在增速在6%的水平,但平均增長還是比G20高出4倍,而且市場價格穩定,財政政策穩健,通脹控制很好,經常性賬戶也取得比較好的平衡。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展順利且已經看出成果,大幅度減費降稅、增值稅改革和基礎設施投入,以及流動性持續改進,對保持經濟的穩定功不可沒。

盧德格爾教授也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的風險主要是金融風險,要關注企業債務高企,相關風險亟需化解,此外要統一產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努力提高生產率,增強包容性。他同時建議,中國應去除非關稅壁壘,中國的經濟還需要向外商投資進一步開放,並減少外商准入條件,這將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中國經濟依然很強,過去10年平均增長還是比G20高出4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在點評中認為,中國經濟在前行中還是要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行政命令式的經濟調整會產生一些問題,要作好市場在分散風險中的良性作用。從中長期來說,中國經濟需要再平衡,要把儲蓄率降下來,同時放開一些受保護的部門,要聚焦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中六大領域結構性改革,讓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中國經濟依然很強,過去10年平均增長還是比G20高出4倍

上海市世界經濟學會會長張幼文研究員在點評中認為,中國經濟並不是因為綠色發展,嚴格控制汙染,速度才下來的,即便沒有綠色發展,中國經濟依然面對結構性轉型,依然面對諸多問題困難,轉型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中國經濟缺乏一種機制把非常重要的內在需求轉化為增長的動力,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同時也不能忽視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的負面影響,中國為應付這場席捲全球的危機做出的犧牲今天在各種外因刺激下得以凸顯。

中國經濟依然很強,過去10年平均增長還是比G20高出4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