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菜市场会消失吗




“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 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 而是菜市场。”《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知何时起, 承担着人们的吃食, 可讨价还价, 充满着烟火气的传统菜市场正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盒马鲜生及各种新型零售超市越来越多。

市场里的人情味

对一些老年人来说, 逛传统菜市场已成习惯, 那里有新鲜的蔬菜, 有可以讲价的老朋友, 有能货比三家的商品。他们清楚地知道哪家的鸡蛋最好, 哪家的肉最足秤, 哪个老板最大方。

边和老朋友们聊着天, 边挑拣着商品, 不知不觉间在北京帮闺女带小孩的李大爷手里大袋子小袋子已被填满。有时候想做红烧鱼, “老林, 给我来一条鱼”, “老张, 红烧要用啥来着, 料帮我配好吧, 我等会儿直接拿走”。

家住河南的80后小江在家时总爱陪着妈妈去逛菜市场。小区离菜市场有1公里, 妈妈退休后每天会在9点半左右出发, 逛两个小时回家, 休息一会儿开始做午饭。

小江对菜市场的记忆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大概四五岁, 她就跟着妈妈去逛菜市场, 以前的菜市场里有她太多的回忆。像菜市场旁边的小吃摊, 她不知道光顾过多少次。再如, 菜市场中间有一个菜摊, 有一次她帮妈妈买菜被骗, 从此再也没光顾这家菜摊。


传统菜市场会消失吗


喜欢去菜市场的还有60岁的王婶。她逛家门口的菜市场几十年了, 这些商户就像她的邻居。有些干了20多年的, 孩子上学、结婚, 她都知道。商贩们也知道她爱买什么菜, 甚至提前帮准备好。“有些时候, 拿的钱不够, 都是东西先拿回家, 下次再给。”

老商户的无奈

在北京丰台的一家菜市场里干了20多年的商户老王知道, 菜市场当年的辉煌早已不再。他说:“现在来买东西的人少了一半。”其他零售业态的出现正在让传统菜市场失去竞争力, 不仅年轻的客户不爱来, 连买菜的主要群体中年妇女们也正在流失。

这里面有环境的因素, 长期以来, 传统菜市场给人留下的感觉就是脏乱差。“地面上有陈年老垢, 仿佛怎么也洗不干净。海鲜区的地面总是湿漉漉, 空气里还弥漫着鱼腥味, 还有随处乱丢的烂菜叶, 永远都很满的垃圾桶以及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的污水。

常年逛的人已经习惯, 但对于很少逛菜市场的人来说, 这与蔬菜整齐摆放在货架上、条件更好的盒马鲜生等新型生鲜超市, 完全没有可比性。

另外, 商品同质化也成为菜市场的一个弊端。商户们卖的基本上是同样的菜。一些比较少见的菜, 却又寻不到。这时候, 盒马鲜生等超市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价格便宜也是传统菜市场维持客流量的“法宝”。“超市里的菜虽然多数比菜市场贵, 但价格上并没有明显差别, 一些打折产品更是比菜市场便宜”。来菜市场买菜的徐姐表示。

生鲜超市的冲击

生鲜超市的出现, 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生鲜“超市+餐饮”, 正成为生鲜卖场的重要业态模式, 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和永辉超市旗下的超级物种做得风生水起。如果哪天想做饭, 很多年轻人并不在乎市场的菜是不是便宜, 对他们来说, 方便、干净、整洁、舒适更为重要。


传统菜市场会消失吗


而一些老主顾们,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也不再为几毛钱专门跑去菜市场。“离哪里近就去那里”, 成为了他们选择去哪里买菜的标准。

现在, 菜市场的“忠实粉丝”主要是老年人。早上九点的菜市场周围, 多是接连不断去买菜的老年人和已经买完菜要回家的老年人。

能否重现辉煌

在很多老年人心中, 菜市场不仅是一个买菜的地方, 它更像一个日记本, 记录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承载着几代人的脚步。

作家汪曾祺在《食道旧寻》中言:“看着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 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正是应了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说的:“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 心一窄想寻短见, 就放他去菜市场。”

那么, “让人感到生之乐趣”的传统菜市场是否能继续辉煌?这几年, 国内很多城市开始对传统的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新的菜市场地面将更加干净整洁, 设施也更为完善。例如, 广州实施菜市场升级改造工程, 东山肉菜市场等一些老牌菜市场被翻新, 而上海10多年前就开始整顿马路菜场, 随着旧城改造工程的推进, 新建了大批室内菜市场。

现在一些传统菜市场经过升级、改造, 和超市的管理模式类似。这与原来的并不一样, 某种意义上也能看出传统菜市场在消失。从世界各国的趋势来看, 传统菜市场会慢慢消失, 但不会一下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